钢结构——钢铁产业链建设的思考

2014-03-11 10:01李世俊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4年9期
关键词:钢铁钢结构

文/李世俊

一、钢结构—钢铁产业链建设至关重要

1.发展钢结构与化解钢铁产能过剩

众所周知,现在中国钢铁产能过剩,2013 年10 月国务院出台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将改革重点锁定在五个严重产能过剩行业,钢铁首当其冲。而我想钢铁产能过剩应该分析过剩产能怎么来的? 判断过剩产能的不同性质,化解产能过剩要依过剩产能的不同性质,分类分步提出化解意见。

在计划经济时代,产销是平衡的,因为产销都由政府决定,中央政府投资建设,平衡产需能力;市场经济中,适度过剩,是市场经济规律,市场通过社会平均利润有效地调节。现在问题出现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分两个阶段。

我们工业化有两个拐点。第一点拐点钢铁产能的扩张主要是工业化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用钢行业快速发展、市场需求拉动的结果。是由七个用钢行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用钢需求。

2000 年以后,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持续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是全球第四轮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产业的转移带来了产能。

在钢铁的市场拉动力中,需要注意的是,一部分用钢行业,如制造业、船舶等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瞄准这部分产能而建设的钢铁产能,从出生就带有产能过剩的“基因”。钢铁产能过剩要从中国实体经济的大环境去分析。

例如,造船行业的分段制造用钢。进入新世纪以来,韩国造船及其配套产业加速向中国大陆转移:韩国三星继上世纪90年代在宁波北仑独资建成分段制造企业后,2006 年又在山东荣成投资设立分段制造企业,投资5.6 亿美元;韩国大宇于2006 年在山东烟台设立分段制造企业。

2010 年5 月韩国浦项与STX 船厂抢滩长兴岛,该板材加工中心投资3 亿美元,年处理厚板能力达到300万吨。建成投产后,环渤海湾的主要船厂尤其是韩资船厂届时都将在这家加工中心的业务辐射范围内。

日本船舶的分段制造。日本在上个世纪70 年代到80 年代,很多行业产能出现严重过剩,日本通过产业政策和产业链重组化解过剩产能,把产业链的下游、中游转移到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形成了以日本为领头雁的“雁型模式”。

2007 年以来,韩国的大型船企,由于韩国厚板供应不足,纷纷在中国沿海地区建造船舶分段厂,以尽快解决船体分段供应短缺的问题。

船舶分段制造钢材消费量:2007-2010年年均消费163 万吨,当时预测到2015 年年需253 万吨,可是韩国中厚板产能提高之后,在中国的分段造船厂钢板需求急剧下降,实际上2011 年全国造船分段制造只用了100 万吨,之后呈下降趋势。

第二个拐点是工业化进程到了增速放缓阶段,用钢行业增速放缓,钢铁的需求增速也在放缓。钢铁的产能增速也应随之放缓。可是,在这个阶段,中国钢铁产能非但不减速,而是急剧扩张。这主要是体制性产能过剩,过度行政干预造成的产能。这种产能是在地方利益驱动下、GDP 导向下产生的巨大产能过剩,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落户大项目、行政性干预的结果。地方长期追求GDP 增长形成了地方政府“公司化”倾向,地方政府与市场配置的关系相当扭曲,越位、错位和缺位问题十分突出。

2008 年为应对金融危机二出台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在实现这个经济“V”型反转的同时,也带来了地方政府性债务过快膨胀这一后遗症。一部分产能就是因为这批投资使得原先的想法和规划得以实现。

央行统计司《2010 中国区域金融运作报告》,截止2010 年底,地方平台贷款的规模上限在14.4 万亿元左右。

地方政府性债务数量巨大,债务组成中以银行贷款为主(10.71 万亿中79%(8.47万亿)为银行贷款),若不能被及时妥善处理,庞大的地方性债务很有可能在未来对地方财政、中央财政、商业银行系统、甚至我国经济的转型构成隐患。这一时期的钢铁产能过剩,一个主要推手是地方政府,另一个推手则是“影子银行”。

前面说到,在第一个拐点一部分钢铁产能扩张是由于产业转移带来的,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来化解呢?从中国东部地区产能向中国中西部地区转移,把产业链的下游、中游转移到国外。发展钢结构是非常好的一个途径。首先,用钢行业的结构过剩,这不单是钢铁行业,而是整个用钢行业存在一个内部优化问题。比如,世界上所有的钢去了七个行业,全球钢产量的51%都投入到了建筑行业,如果建筑行业能够在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层次(提高水泥牌号、提高钢筋强度等级)的同时,提高钢结构的比例,这就是发改委、工信部提出的“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思路。

其次,体制性产能过剩的问题,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投资积累的产能方面本届政府从考核指标的导向、财税改革、地方债务清理等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努力和规划,相信会出现好的势头。

第三个办法便是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发展钢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认为发展钢结构是化解钢铁产能过剩非常有效的办法。

2.发展钢结构与雾霾治理

2011 年底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一份全球1099 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报告。空气质量最好的是加拿大的怀特霍斯、美国的科利尔莱克和圣菲,PM10 为6 微克/立方米;蒙古乌兰巴托,伊朗、印度、巴基斯坦部分城市排到了末尾;报告涉及32 个中国城市,其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海口,PM10 年均38 微克/立方米,与巴黎、布宜诺斯艾利斯等8 个城市并列第824 位;北京则排在1052 位,PM10 年均为121 微克/立方米,兰州最差,排在1075 位,PM10 年均150 微克/立方米。在全球1099 个城市中为倒数第25 位。

目前,中国大气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其中以京津冀、长三角、成渝、中原地区等尤为突出,PM2.5 平均浓度已超过70 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2 倍以上,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导值7 倍以上。雾霾发生 频率之高、波及面之广、污染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持续大面积爆发的雾霾天气已演变成雾霾灾害。

有人调侃说:中国钢铁50 年的最大变化是从1958 年的“元帅”变成了现在的“元凶”。对雾霾(PM2.5)的来源与购成,大部分研究认为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尽管具体研究数据分歧很大,但宏观管理部门认定了对雾霾贡献大的五大高耗能产业:建材、冶金、石油炼化、火力发电和化工。

但实际上钢铁的能耗可以降低一半以上,CO2 的排放可以减少3/4。钢铁工业经过150 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两类基本流程:

(1)以铁矿石,煤炭为源头的高炉—转炉—热轧—深加工流程,即长流程。

(2)以废钢,电力为源头的电炉—精炼—连铸—热轧流程,即短流程。

由于电炉流程主要使用再生资源——废钢,所以电炉短流程比利用天然资源的高炉-转炉长流程消耗更少的原料和能源,排放更少的气体和固态物质。高炉-转炉流程的能耗是电炉流程的2 倍以上,CO2排放是电炉流程的3.8 倍。我们一直有一个错误观点,认为要把矿产资源留给子孙后代,而实际上现在中国工化进程正是大量需要钢铁的时候,矿石就应该开采,不应给子孙留矿石而是给子孙留废钢。

与国外钢铁生产国比较,中国电炉纲比低。这是客观上造成我国钢铁工业能耗高、污染大的原因之一。实现电炉流程的关键条件就是充裕的废钢和充足的低价电力资源。废钢的重要来源就是钢结构。钢结构的发展必将促进中国钢铁电炉生产流程的发展,对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钢铁需要钢结构为它涂上绿色。发展钢结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今天,我们面临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资源、能源和材料的挑战。钢铁能帮我们轻易面对这些挑战。钢铁的制作工艺先进,可无限次循环利用,而其特性保持不变。每年,全球大约1/3 的钢铁产量产自废钢回收。在北美,每年从报废车辆中回收得到的钢要比生产新车的用钢量还要高。钢铁的循环利用率很高,这支持可持续发展,钢铁是绿色的,但高回收率是要通过钢结构这样的用户来实现的,也就是说,钢铁需要钢结构为它涂上绿色。2008 年,日本将近90% 的用于包装的钢被回收利用,制作新的钢产品。

二、钢结构—钢铁产业链建设

纵观完成工业化的国家100 多年的钢产量,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到达峰值之后,钢铁产量便会下降,其中只有日本是个特例。2007 年,日本粗钢产量1.2 亿吨,比1973 年工业化峰值1.19 亿吨还高。

在与日本铁钢联盟交流中得知,工业化峰值后,日本钢铁的国内需求是下降的,但日本的汽车、造船和机械产品的大量出口,把日本的钢材带到了世界。

中国有个稳定向上的市场基本盘;而日本是衰退的市场基本盘;但日本钢铁与造船、汽车和机械已经完成了产业板块的垂直式整合。产业板块的发展是一种体系性优势。

中国是世界钢铁大国、中国是世界造船大国、中国是世界汽车大国、中国是世界机械制造业大国;产业的单打独斗不叫“强”,效益也不够数,只有完成产业板块的垂直式整合,才有强大的中国工业!才能支撑一个强大的中国!

1.钢铁—钢结构产业链 创新发展的思考

中国的一些企业力图在科学创新能力上争取竞争优势。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创新几乎等同于高科技,认为生产高科技产品便是创新。现有的评价体系,也通常以一个企业一年获得专利的数量来衡量它的创新程度。

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不是基于它的科技,而是基于它能应用科技来创造多大的新价值。而创造新价值的创新行为,我们称之为“商业创新”。只有拥有商业创新能力的企业能够将其转化为价值。

要重视“商业创新”。在商业创新中,我们熟悉的是基于波特模型的传统价值链下的创新。我们用五力模型分析竞争力,依靠自身的资源和力量去建设,用新的产能来生产新产品,增加价值。这对于一个稳定不变(或缓慢改变)的市场是合适的。

但步入信息时代不灵了,你把新产能建成了,情况变的面目全非了,谢德荪教授提供了一种更适合信息时代的商业模型:“两面市场商业模型”。2012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谢德荪(Edison Tse)教授在《源创新》这本书对创新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框架。创新可以分为“流创新”和“源创新”这两种方式,对于一些企业发展来说,源创新远远比科学创新和流创新更重要。

在传统的“流创新”概念里,企业是为客户提供价值的,在“源创新”,企业不只关注给客户提供价值,同时也关注给商户提供价值,这企业就面对两面市场的客户。

“流创新”战略,以自身资源和力量来满足现在市场的客户需求来增加价值,争取红海市场里的市场份额。

“源创新”则是组合大家的资源与能力来满足关注客户、商户的需求与欲望,藉此开拓新市场。即从无到有建立一个新的生态系统,系统内成员通过相互的网络来提升各自的价值。源创新是要去开拓一个蓝海。

2001 年乔布斯推动一个新理念:”随时随地享受你的音乐和阅读”。苹果以itunes、ipod 及苹果销售的建立了两面市场的平台:一面是喜爱音乐和读物的年轻人,另一面是产品公司、出版社、教育界及电子公司。

2007 年苹果发动第二次源创新战略。这回乔布斯提出了另一个新理念:“随时随地与他人以电话或信息联络、听你喜欢的音乐和阅读物品、玩你喜欢的游戏”。它组合了ipod 的生态系统,引进了无线运营商AT&T 及游戏软件开发商来建立并支持先这个新理念的生态系统。

2010 年苹果发动第三次源创新战略:产品是ipad,新理念是: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随地得到个人文化娱乐的享受。苹果又引进好莱坞电影及电视制作公司、媒体公司来建立基于上述新理念的生态系统。

柯达、摩托罗拉、诺基亚的衰落不是因为他们缺少创新,而是他们只有流创新思维,缺乏源创新思维。

这个沟通用户和商户的平台可以由钢铁企业搭建,也可以是钢钩企业,或两者联合搭建,。关键是要有对客户(商户)欲望的理解能力、建立关系网的能力、创意模仿的能力、执行的能力。另外,有没有通过流创新积淀下来的资源和力量。可以以这些独有资源为支点,引导其他流创新企业加入,共同推动源创新价值理念。在此过程中,不只加强自己的生态系统,而且使很多相关行业都能发展,共同做到和谐发展。

一个新的生态系统靠什么凝聚?第一是有没有一个可以在感性层面触动人心的理念,谢教授称之为Grabber(采集);第二是有没有一个使人从中得到真实利益的实体即利益分配的原则,谢教授称之为Holder(持有),是理念背后的生态系统。

源创新由两个要素组成,Grabber 和Holder,我将它理解为“义”和“利”,就好比桃园结义,刘、关、张最初的结合靠的是“义”,刘、关、张能维持下来靠的是利,三把手的顺序没有变过。

我们不缺少可以在感性层面触动人心的理念,不缺少市场上的共同利益者(如三大板材:墙板、屋面板、楼面板),不缺少企业智慧和和谐发展的氛围,重要的是调一下思路试试,流创新战略是优化自身资源,而源创新是以本身资源来最佳地组合外部资源。在信息化时代,我们的企业需要学习一下源创新。

我到新疆去,有些企业老板说,为什么别人干钢铁挣钱了,而我没有挣钱。我说,别人是春天进入市场,便能收获秋天,而冬天进入市场,只能碰上冬天。我们现在急需寻找一个春天的市场,而钢结构就是春天的市场。

2.分层次推进产业链建设

就在今年年初,《科学美国人》杂志两期之中分别刊登出两个不一样的观点。一个观点认为新能源尚未起航。全世界主要能源的转型,即从薪柴到煤炭再到石油,各自花了50-60 年。目前全球主要能源正向天然气转型,这一过程也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无需置疑,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过程也将是漫长的。在发达国家,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如水电)的发展已达到饱和,所以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增长不得不来自一些新型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生物燃料),而在2011 年,这一部分能源在美国能源供应总量中的比值只有3.35%。除非有颠覆性技术或革命性政策来加快这一变化,否则,它们的转型之路也注定会很漫长。

另一个观点认为新能源发展迅速。马克·雅各布森(Mark Jacobson)和马克·德卢基(Mark Delucchi)在《科学美国人》上发布《2030 年开启新能源时代》,认为在20 年内,就课将现有的能源供应完全转换为可再生能源。

我关注了持悲观态度者的一句话:“除非有颠覆性技术或革命性政策来加快这一变化,否则,它们的转型之路也注定会很漫长。”这中间提到的颠覆性技术或革命性政策两点非常重要。

一项新的能源开采技术正在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这种被称为“液压破碎法”的新技术,是利用高压液体打穿岩层,深度可达一英里(1.6 千米)以上,从而获得石油和天然气,特别是页岩气。据美国《巴伦周刊》(Barron)最近报导,由于这种新科技的应用,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在过去六年来从每天1500 万桶剧增到2010万桶,创下20 年来的新高。同期的美国原油进口从每天1400 万桶降低至800 万桶,2014 年美国日均进口原油将低于600 万桶。

页岩气是指存在于泥页岩中,以吸附及游离状态存在的非常规天然气。与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的资源潜力可能明显大于常规天然气,只是开采的技术难度较大,所以至今没有成为世界的主要供应能源。由于美国率先解决了这项技术难题,于是美国、加拿大成为最早开采和进入页岩气商业运营的国家。

2012 年秋天国际能源机构(IEA)指出,到2017 年,美国将超过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成为最大的石油生产国。该机构还预测,到2030 年左右,北美地区可能成为一个石油净出口国。2013 年美国已经超越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并预计在2015 年超越沙特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生产国。

而革命性政策是,凡是使用“液压破碎法”从事生产的企业,将免出生产税。

1999 年8 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1999]72 号文件《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家大力发展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提出了限时淘汰使用粘土砖的要求(见“国家建材局、建设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墙体材料革新节能办公室文件-墙办发(2000)06 号”文件)。

2001 年12 月19 日《钢结构住宅建筑产业化技术导则》建科[2001]254 号。2004年3 月18 日建设部发布的《关于推广应用新技术和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公告》,又把钢结构住宅体系列为住宅产业化领域的推广技术。

《住宅性能评定指标体系》为钢结构住宅产业化体系发展确立了性能准则。

上海市2013 年通过《关于本市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按照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面上推开与重点推进相结合、制度规定与措施激励相结合的总体思路,以土地供应环节为主要抓手,建立按面积比例推进制度。

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的项目应优先发展装配式建筑,鼓励保障性住房采用装配式方式建设。

钢铁企业需要转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由生产向服务转变。2005 年推出欧洲钢铁技术平台(ESTEP)提出,与用户的关系是伙伴关系。欧盟2013 年6 月:出台《欧洲钢铁行动计划》(The European steel Action Plan)进一步提升了与用户的关系,称作“协同设计(Collaborative design)”。现在谁与用户的关系衔接得越好,就能走得更远。

3.可供借鉴的国外经验

目前流行的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的背面都是中国著名景点,中国最值钱的景点是人民大会堂和井冈山五指峰;欧元纸币背面的图案是欧洲文化史上七个不同时期的七种不同建筑风格的桥梁,而面值最高500 欧元的背面就是法国米约钢结构大桥,这可能是在告诉我们钢结构是最值钱的。

500 欧元背面是米约(Millau)大桥,我当年去参观时桥还在建,令我惊奇的是带我们参观的法国阿赛洛钢铁公司主管不是学钢铁的,而是学桥梁的,他给我们讲了许多钢铁企业如何和用户衔接,使我们受益匪浅。

后来我又一次去看法国塞纳河上新建的一座桥。大桥的设计师跟我说,没有桥的塞纳河,像没有翅膀的天使。塞纳河上19 世纪“天使翅膀”是235MPa,到了21世纪“天使翅膀”是460MPa(1600 吨钢材),原先我以为最厚的钢板是央视大楼所使用的135mm 厚的钢板,而法国这座桥上的钢板却达到了150mm 厚。

之所以出现这么厚的钢板是因为法国ARCELOR 钢铁公司与用户的关系非密切,在销售钢材之前他们便为用户提供产品目录、应用实例、提设计表格、计算软件、结构体系,而我们中国的钢厂只能提供前两项。

法国ARCELOR 钢铁公司还会对于市场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改进,比如,通过统计工业厂房使用钢结构的比例在英国达到95%,而法国的停车场采用钢结构非常低,原因是因为曾经发生火灾烧毁了停车场,于是ARCELOR 公司便进行实验,研发研究耐火钢,只要有三项措施便能防止火灾蔓延,从这以后,法国的钢结构停车场取得非快的发展。他们不单是开拓市场,还创造出原来没有市场。

ARCELOR 钢铁公司有个理念,认为钢结构产业化的核心是研发,研发的核心是体系。以体系为核心,以研发为灵魂。结构体系可以促进钢铁业和钢材本身的发展,创造钢铁需求,引导建筑钢新品种;并促进了建筑业和工程的发展以体系为核组织设计,促进钢结构加工业与建筑施工业发展。

人民币背面图案与欧元背面图案

钢铁行业的钢材标准与用钢行业的规范衔接至关重要。我在冶金部和钢协工作几十年,所做的工作就是研究钢铁与用钢行业如何做标准和规范衔接,这是技术的市场准入门槛。

世界钢协通过对未来人口发展总趋势、人口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及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全球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等诸方面的综合性分析预测,并结合钢材本身具有的环保节能、安全可靠等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优点,认为近几年内钢结构建筑市场将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提高钢材在民用建筑行业的应用程度,使公众树立钢材是建筑用最佳材料、最佳解决方案的理念。对巴西、中国、印度、博览、俄罗斯、沙特、南非、土耳其进行了市场研究;对澳大利亚、巴西、中国、芬兰、德国、印度、日本、俄罗斯、南非、英国和美国市场做了前瞻性研究。建立了有关防火、生命周期评估标、耐腐蚀以及热学、声学和震荡性的定标体系;完成83 例钢结构建筑案例研究;7 份专题报告;建立了从建筑设计到完工后跟踪在内的绩效研究体系。全球开展“建筑竞赛”示范建筑,中国示范点在武汉。发起“经济适用房项目”(NovoHouse):在高密度人口居住区及发展中地区为低收入群体探索钢结构可持续房屋方案,示范点集中在中国地震灾区都江堰和印度贫民区金奈。

澳大利亚BHP 钢铁公司年产钢800 万吨,彩涂钢板占100 万吨以上,有12 条镀锌生产线和12 条彩涂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镀锌及彩涂生产企业,只有一条镀锌供应汽车,其他全部瞄准建筑市场。该公司通过研究,发现最大的的竞争者是木结构建筑,于是他们便通过一个手段,限制杀虫剂的使用,因为木制房屋会长虫子,并且培训木工成为钢结构工人,从一些细节处去改变行业态势。

不久前,我到山东一家企业参观,看到他们的展馆就两个主题词,一个是“活着”,另一个是“前行”。“活着”的潜台词就是:当前,企业的第一要务是防止资金链的断裂。

欧洲共同体钢铁业的产品目录与建筑业的设计规范的相互配合

目前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会长期存在。由于利润几乎为零和折旧的减少,企业自有资金不足,而企业转型升级,国家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都需要企业增加投资。企业的负债率不断增加,自有资金减少,从而导致企业资金紧张,个别企业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有些人在讨论:这一轮要“死人”了,是国企先死,还是民企先死?是大企业先死,还是小企业先死?我说:是资金链断裂的企业先死。经济变革的时代,企业正在做“转型”的手术,谁输血管里没有血了,那就死定了!要重新评估一下“担保”的风险,要重新评估一下“政府背景”的风险,要重新评估一下“金融后台”的风险了。祝愿大家都能活着并且前行。

猜你喜欢
钢铁钢结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首件钢结构构件确认机制在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钢铁侠”
扑面而来的“钢铁鸟”
拜访“钢铁侠”
工厂化生产的钢结构桥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结构建筑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