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莺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文化馆 271000)
相对于北、上、广等大城市来说,中小城市的美术馆在建设和发展上,应该将目光更多的投向所在地,以充分发挥出其对地方美术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具体来说,这种关注和支持主要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地方美术资源的重视。每一个地域都有其代表性的地方美术文化,在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今天,理应给这些地方美术文化以展示、传播的机会。所以美术馆应该对此做出相关部署,委托专人负责这项事宜,对展出的种类、时间等做出的详细的规划。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角度来说,如果一个地方美术机构都对地方美术文化视而不见的话,那么这种美术文化也就濒临着灭亡或失传,由此可见中小城市美术馆责任之重大。其次是对地方美术爱好者的关注。每一个城市都有数量庞大的美术爱好者,可谓是城市美术文化发展最为宝贵的人才资源。但是长期以来,他们的这种美术爱好并没有得到鼓励和支持,多是单兵作战,一些关于美术的想法和行为也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实施。而美术馆的建成,则应该成为这些美术爱好者的大本营,可以通过定期的展览、讲座、文化沙龙等,将众多美术爱好者聚集在一起,为他们提供交流的机会和场所,以更大的激发他们的热情和主动性。最后是对城市居民的引导。美术事业的发展,绝不是仅靠美术家和美术爱好者来推动的,广大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其不断向前的力量之源。所以美术馆应该注重对城市居民的引导,引导他们亲近美术,喜欢美术。对此可以采用一些免费开放、免费展览、免费培训等活动,用公益形式,让艺术再生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品味。所以说,关注地方美术和地方人,是当代中小城市美术馆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中小城市美术馆都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这一问题是在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改变的。而通过馆际交流与合作,则能够大大缓解这一局面,双方和多方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共同打造起一个美术的大平台。具体来说,首先是美术馆自身特色的形成。多种形式的馆际交流,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特色的交流。换言之,如果一个美术没有特色,也就没有了与对方交流的资本和能力。只有当双方有了自身鲜明特色时,才能够共同推进合作的展开。其次是制定必要的合作规则。因为不同美术馆的所属地域、建筑规模、隶属关系和资金来源等都各不相同,所以为了保障能够深入、持久的进行,有必要制定出一套互惠互利而又具有操作性的合作规则,以此为保障,建立起一个定期的沟通渠道,在举办相关活动时,都积极邀请对方人员前来参加,在不断的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
美术馆的建设和发展,是需要以一定的软硬实力作为基础的。从硬实力方面来看,主要包含美术馆的场馆建设、展厅设备以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除了积极扩大经费来源渠道之外,更应该在相关设施的保养与维护上下功夫。因为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中小城市美术馆在建设之初,都将目光放的比较长远,不惜巨资引入了很多先进的设备,但是却都没有专门的设备维护人员,使这些设备很容易老化和损坏,其使用价值和当时的投入远不成正比。所以既要投入,也要维护,将其视为一项长远的事业来看待。从软实力方面来看,主要是包含美术馆的管理机制、人员构成、机构设置等。因为多数中小城市的美术馆都是刚刚建立,所以在专业人才方面十分紧缺,机构设置也有很多不合理之处。对此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借鉴和培训。借鉴是指对国外或大城市的美术馆进行学习,将他们先进或成熟的经验为我所用。培训则是对现有文化工作者展开专项培训,相关负责单位可以委托国内高校或一些大型美术馆对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工作人员真正获得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以适应当代美术馆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普及和开展美术教育,是美术馆的一项重要职能。而地方的各级院校,则应该是中小城市美术馆的重点对象,其不但是美术馆自身职能的体现,更是当代美术教育的实际需要。所以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将美术馆和学校美术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首先是将美术课堂搬到美术馆。在国外和国内一些大城市中,美术馆更像是一所美术大学,学生们可以自由的出入,可以直接的进行美术欣赏和创作,从而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美术能力和素养。与此同时,美术馆还会定期邀请一些名家名师来美术馆进行讲座,使学生的美术视野得到扩展,充分满足了美术教育的实际需要,也给美术馆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活力,获得了一个双赢的结果。所以中小城市的美术馆也应该向这些美术馆学习,和当地的各级学校建立起积极的联系,将美术馆建设成为一个新的校外美术基地。其次是将美术馆搬到学校。美术馆可以定期的将一些小型作品带到学校进行展览,学校则可以支付一定的租金。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美术兴趣,原来只能在书本或影像资料中看到的美术作品,突然来到了自己身边,从而获得了独特的审美感受。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在学校美术教师和美术馆工作人员的通力合作下,建立起校园美术馆,为双方的交流和互动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作为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馆的作用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伴随着一座座美术馆的建成,我们也欣喜的看到,地方美术事业和人民群众对美术的喜爱也都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所以要求广大文化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美术馆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正视所处地域的客观情况,从实际出发,从所在的个体背景中发现的新的突破点,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定位,找准自己的位置,实现自我功能的最大化,使美术馆真正成为地方文化发展中的一颗明珠。本文也正是从这一目的出发,对其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给相关同行以启示和借鉴。
[1]孙彦,周琦.基于目标群体的县级美术馆公共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常熟美术馆为例[J]. 中国美术馆,2013(08).
[2]陈刚.美术馆时代的美术馆教育功能之反思——以高等院校美术馆教育功能的探讨研究为例[J]. 美术教育研究,2013(13).
[3]米雅,范迪安.公共文化教育将继续成为美术馆工作的重点——范迪安专访[J]. 美术观察,2011(01).
[4]方华.外部需求变化与美术馆管理理念的转变[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