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霞
学习中所不能解决的,往往都是细节问题。所谓“细节”是指“不起眼的小环节,小事”。所谓“教学细节”,即教学中的—些不易察觉的细末之处、关键之点。在构成课堂的众多因素中,教学细节是构成课堂的基本单位,它有时会成为教学的闪光点。教学细节虽小,但促进学生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却举足轻重。著名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概括他成功的原因时,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同样,一堂好课,往往取决于教学细节的完美。但是教学细节并不会轻易地被我们发现,只有把它找出来,紧紧地抓住它,才能让课堂熠熠生辉。
一、细心观察个性,给自卑学生以自信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课堂提问时,就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特别是那些胆小的、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有一次,于老师执教人教版第八册中的《全神贯注》一课,上课不久,于老师刚提出问题,许多学生都高高举起手回答,但仍有几个学生不举手,于是于老师便指定一个不举手的学生起立回答问题。那个学生面色通红,声音很小地说:“我没这个勇气。”于老师和蔼地走到她跟前说:“没勇气不要紧,于老师特许你坐着回答,怎么样?”这个学生点点头,坐在座位上回答了问题。“回答得很不错嘛,可见这名学生有了勇气。”虽然声音听起来仍然有些颤抖,但圆满地回答了问题。这名学生回答完后,于老师大声地鼓励:“你回答得很好,理解能力很强,下次,你应该勇敢地站起来。”在接下来的课堂提问中,这个原本胆小的学生多次站起来发言。这就是于老师善于观察细节的结果,这名学生受到鼓励后,克服了胆小的缺点,勇于发言。我们在课堂上也应该多给予学生肯定,这样不仅使学生得到锻炼有所提高,而且让课堂气氛更活跃。
二、留心学生发言,让细节成为知识的生长点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执教课文《小珊迪》时,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到同学们差不多读完了,就说道:“看到同学们读得这样投入,说明同学们已经被这个故事感动了,那么,你们看到小珊迪了吗?看到了怎样的小珊迪?”一名同学回答道:“我看到小珊迪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非常可怜,还在卖火柴。”“哦,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王老师对她肯定地点了点头,“这位同学看到了小珊迪的外貌,请大家注意一些细节描写,如一件、瘦瘦、赤脚等,从这些细节描写中,大家体会到了些什么?”一阵沉思后,一名同学说:“小珊迪的家境非常贫穷,瘦瘦的小脸不可能是一天饿成的。”又有一名同学说:“小珊迪已经这样穷,这样可怜了,但他仍然信守承诺,更说明了他高尚的品质。”这时,王老师说道:“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与其说是看到的,不如说是感受到的,而有时细节的地方更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读课文不能光有感受,还要通过读把感受表达出来。”王老师在课文细节处提问学生,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让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
三、着眼学生质疑,激活学生思维
课堂上要激活学生思维,主动思考,积极发问,所以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得情境,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可以创设猜谜、游戏等生动有趣的情境,把抽象的课堂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促使学生想问。
薛法根老师执教《妈妈的账单》一课时,引导学生读了课文后,就对学生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可以从课题、文章内容来考虑。”有的问:“小彼德和妈妈为什么都写了一份账单呢?”有的问:“他们的账单内容为什么写得不一样?”有的问:“孩子与妈妈之间也要写账单吗?”有的问:“妈妈为什么在最后写零分尼呢?”“看来同学们很会思考,一下子发现了这么多问题,那么你们提出这些问题想不想自己把它们一一解决呢?”薛老师问道。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好,那现在你们就开始自己讨论交流,一会儿我们集体交流。”这样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比老师一味地引导的效果好,更能让学生学会学习。
四、发现学情问题,着力细处点拨
请看一位老师执教《九寨沟》的一段谈话。师:你知道什么是“白练”?生:白布。师出示瀑布画面。生:像一条条白布从空中扔下来。生2:比白布还白。师予以肯定。这里老师没有注意到“练”这个字,其实它是形声字。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柬声。本义:把生丝煮熟;亦指把麻或丝织品煮得柔而洁白。教者没有把词义搞清楚,本身糊里糊涂,当然无法让学生清清楚楚。有一位老师让学生用“照应(zhào yìnɡ)”造句,一位学生说:“明天要考试了,请你照应我一下。”这位学生把这个句子中的zhào yinɡ说成zhào yìnɡ,老师既从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这个角度针对句子进行点评,又从这句话表现出发言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问题进行引导点拨,既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又兼顾人文性,是有思想深度的语文课。同样是这堂课上,一位学生用“老子(lǎo zi)”造句:“老子今天不来上课了。”老师立即意识到这位学生的句子虽然没有语法问题,但是这样的话语方式显然表现出他的冒昧无礼,于是,老师从发言学生的思想状态出发,抓住这个情感教育的契机,对他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