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西藏边境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思考

2014-03-10 03:38尕藏才旦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边境地区农牧民西藏

尕藏才旦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促进西藏边境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思考

尕藏才旦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有21个边境县,110个边境乡镇,边境线长达4000多千米。文章评述了西藏边境地区兴边富民政策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依据制约西藏边境地区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文化创意是提升边境地区产值的突破口,建立边境地区金融服务组织体系,以进出口贸易带动边境地区三产协调发展等建议。

西藏边境;可持续发展;转变方式;探索

前言

西藏位于祖国西南边陲,有21个边境县,110个边境乡镇,边境线长达4000多千米,主要分布在日喀则、山南、林芝、阿里四个地区。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国家实施兴边富民政策以来,边境地区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边境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关注边境地区的发展,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维护稳定、促进全面发展的高度出发,不断加快西藏边境地区的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巩固边防,对人口较少的边疆民族聚居地区提出了“一年起步、三年突破、五年见效”的总体工作目标。

胡锦涛同志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当前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胡锦涛同志还针对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强调,要大力推进经济建设,从西藏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国家战略地位出发,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着重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支撑产业,稳步提升农牧业发展水平,做大做强做精特色旅游业,支持发展民族手工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资源开发,深化改革开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因此,加大西藏边境地区产业发展路径研究,既是科学促进西藏边境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壮大的必然抉择,又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精神,践行国务院和文化部具体战略部署的重要一环。

文献检索近10年来在CSSCI来源期刊、民族类核心期刊和省级刊物上发表的西藏边境发展文章20余篇,研究重点侧重于西藏边贸对策、边贸结算和边境安全等领域,其中有两篇文章涉及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如《西藏边境县经济发展现状分析》[1]一文指出,非均衡发展问题是造成边境县与腹心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及发展能力差距的主要原因。《西藏边境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原因探析》[2]一文,从分析西藏边境地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入手,探讨了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成因。

一、兴边富民政策对西藏边境地区的助推效应巨大

(一)兴边富民与新农村建设的“双重效应”日益递增

随着边境地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印边民都用微信先看货物图片,再进行价格商谈和交易。日喀则乃堆拉边民互市贸易进出境货物总值6399.31万元,其中进口贸易额5140.85万元,出口贸易额1258.46万元。[3]如山南地区与印度、不丹接壤,其中洛扎县、隆子县、错那县和浪卡子县边境线长度为630千米,是我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自洛扎县拉隆桥2000年建成使用以来,不仅为4个行政村、6个自然村共计1080户、4955人提供了生活上的方便,还为边境贸易增添了许多便利。截止2013年底,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促使边境贸易增长14.1%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33.19亿美元。[4]

2014年12月1日,中国投资8000多万元修建的吉隆口岸正式开通运行,热索瓦大桥肩负起了南亚经济圈互惠互利的历史使命,从自古形成的边民互市贸易拓展为一般贸易、边境小额贸易,迅速拓宽了传统交易方式和商贸类型的“单项”瓶颈。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西藏新农村建设中一直很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工作。尤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区陆续实施“阳光计划”、“科学之光计划”、“光明工程”先导项目、“送电到乡”、“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计划、项目,加快了西藏太阳能的发展和产业建设步伐。薪柴替代工程的持续推进,累计完成11.4万户沼气池建设,向39.5万户农牧民家庭发放了太阳能灶,其中边境县80%以上的乡镇已完成以上工程的建设。21个边境县的110个乡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藏已经建立了县级独立光伏电站7座,乡级光伏电站、风光互补电站近400多座,户用太阳能光伏电源、风光互补电源约10万套。全区光伏设施建设总容量超过9MW。

(二)以项目建设推动边境地区全面发展

2013年底,“十二五”规划226个项目开工188个,开工率83%,落实投资1084.9亿元。拉日铁路已通车,墨脱公路贯通,拉林高等级公路开工建设,纳金大桥建成通车。与西藏通航城市达29座,航线增至48条,去年西藏民航旅客年吞吐量突破275万人次。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7.67亿元,同比增长12.1%;固定资产投资918.48亿元,增长2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21亿元,增长15.1%。税收完成71.5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5.02亿元,增长9.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578元,增长1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0023元,增长11.1%;基本同步于经济增长。年末各项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5]

西藏各边境县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投资,对工程技术难度不大的兴边富民建设项目,充分调动当地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施工。如山南、日喀则、阿里、林芝等地区的简易道路维护、民房改造、水渠维修等兴边富民项目均由当地乡镇施工队负责施工。同时通过内地专业技术人员的传、帮、带,当地群众在参与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既学会了技术,又获得了固定的收入。兴边富民行动不仅提高了边境地区基层群众的劳动技能,而且有效培养壮大了当地施工技术队伍,为今后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1 西藏对外进出口贸易柱状图(2007-2013)

我国还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原则,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不断发展西藏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14年11 月20日,中国驻尼泊尔大使吴春太和尼联邦事务和地方发展部联合秘书普尔纳·巴特拉伊代表双方签署了帮助尼泊尔发展与西藏相临的北部地区的备忘录,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在2014年到2018年间,每年向尼泊尔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约合163万美元),用于帮助尼泊尔发展北部的15个贫困县。这些资金将用在健康卫生、教育和道路修建等小型项目上,以提高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6]充分贯彻落实了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时强调的“中国是区域合作受益者,更是积极倡导者和推进者”重要讲话精神,这是我国进一步拓宽南亚经济合作圈、帮扶周边国家加快发展的又一个共享式举措。

(三)进出口贸易对边境地区发展的推动

2013年西藏进出口总额33193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1%。其中出口总额326905万美元,下降2.6%;进口总额5034万美元,下降27%。在进出口贸易中,边境小额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19238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1%,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7.9%。其中:出口191396万美元,增长14.1%;进口993万美元,增长9.2%。(见图1)

全年对亚洲进出口26023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3%;对欧洲进出口29037万美元,下降3.9%;对北美洲进出口23875万美元,增长6.8%;对大洋洲进出口1973万美元,下降10.7%。全年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19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111万美元,全年审批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9家。[7]进出口贸易对推动当地自产产品出口、促进西藏特色产业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根据《西藏自治区商务厅、财政厅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自产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通知》(藏商发贸促字〔2005〕14号),西藏自治区自产产品包括:出口的本区原材料、林下产品、农牧产品、资源性产品;以本区原材料进行生产加工形成的出口产品;从区外(含境外)购买原材料、零部件、初级产品,进行生产、加工和组装形成的出口产品。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进出口贸易不但为边境地区农牧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各种就业岗位,还为拉动当地经济全面发展,提高边民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农牧民纯收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

二、制约西藏边境地区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边境县农牧民就业问题突出

西藏4个地区21个边境县总人口近40万人,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大约有近20.3万人就业,有近19.7万人需要就业安置,除去老弱病残和婴幼儿,至少也有15万农牧区富裕劳动力需要就地转岗和充分就业安置。这既是制约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又是西藏边境地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之一(见表1)。

表1 西藏四地区21个边境县从业人员状况(2013年) 单位:人

(二)提高产值的服务创新水平较低

2013年,虽然西藏四地区21个边境县农林牧渔业、工业等总产值突破了192213万元,其中,第一产业的总产值152972万元,工业总产值55271万元,服务业总产值才6485万元,可见服务创新水平仍然很低。其主要制约因素是文化素质教育和农林牧渔业的技能培训问题,尤其是在提升产品附加值中文化创意经济意识、技术创新和文化概念的打造仍然处于低水平层次,导致无法从出售农林牧渔业原材料的传统生产方式中彻底摆脱出来(见表2)。

(三)信贷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

截止2013年末,拉萨市贷款余额612.47亿元,占各项贷款的56.89%;而其他地区贷款余额464.11亿元,占各项贷款的43.11%。其中山南地区贷款占各项贷款的15.65%,日喀则地区贷款占各项贷款的9.43%,而那曲和阿里两地区贷款总量占各项贷款的比例还不足4%。在贷款增速方面,仅山南、林芝、昌都地区贷款增速高于全区各项贷款增速,分别高出275.46个百分点、173.44个百分点和34.29个百分点,而日喀则、那曲贷款增速分别低于全区各项贷款增速31.97个百分点和31.60个百分点。[8]从可持续发展来看,补贴和扶持资金只能缓解眼前的燃眉之急,却无法长期解决农牧民资金短缺的根本问题。因此,农牧区信贷资源的合理配置既是现代农牧区金融服务的核心工作,也是农村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服务。由于目前农村金融工作存在以下三个难点:一是成本过高,因为小农贷款额度很小,居住分散,需要上百个信贷员跟踪服务,年息低于15%无利可图。二是信息沟通难度大。向逐水草而居的农牧户贷款后,金融机构难以掌控经营中盈亏状况及风险管理。三是抵押品变现和可经营性差。农牧民虽然有许多土地、山林、房屋等财产,但不能和城市一样成为金融机构的有效抵押品。这既是困扰西藏边境农牧区自我发展的又一因素,也是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难点之一。

表2 西藏四地区21个边境县农林牧渔业、工业总产值(2013年) 单位年:万元

(四)农牧民合作生产精神欠佳

温铁军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个体小农的经营规模太小,农民如果不能合作起来,就无法应对市场的风险。西藏边境地区以户为单位的农牧民群众在生产过程中,面临一般环境中国际、经济、技术、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市场经济运行中农牧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以及出口产品忽冷忽热,无法应对变化莫测的市场风险。

三、促进西藏边境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

(一)文化创意是提升边境地区产值的突破口

自上世纪末英国政府率先提出创意经济的发展思路后,创意经济的概念迅速在全球走红,纷纷被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提高至战略发展层面。约翰·霍金斯(John Hoskins)在其代表作《创意经济》中指出,创意经济现在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产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霍金斯说,创意经济时代将是一个崭新的社会,所有的元素都是新的,所以加大对边境地区农牧民有关原则、技术创新和职业技能的教育培训至关重要,因为创意经济需要全新的概念和标准。创意经济的核心价值并不是来自于资本、土地,而是人们的想像力,产业经济价值标准包括利息、利率的变化,与人脑中创意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见图2)。

因此,积极探索以文化创意为基点,加大对西藏三产资源和具体产品的涵育和活化力度的途径,既是提升品牌营销效率和国际知名度的捷径之一,又是实现以边贸促进三产协调发展的关键之举。加快研究文化创意对西藏边境地区三产的催生与孵化效应,对于促进西藏边境快速发展有着科学的实践价值;对于巩固西藏边疆安全、升华祖国西南国际贸易窗口形象、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兴边富民”工程、提高农牧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图2 文化创意产业

图3 创意产品的价值

对于文化创意而言,无论只强调技术,还是只强调经济,都是不全面的认识。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有可能是理性、现实的。这里说“可能”二字,是因为文化创意并不是技术开发和技术利用简单的相加,不是1+1=2,而是技术开发和技术利用相加后的整体,是1+1>2的加法。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如对牦牛角进行浮雕后,再镶嵌上用各种铜片打造的藏式图案,其文化和经济价值远远超过了出售牛角的利润。所以,文化创意是将技术开发和技术利用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不仅需要从技术的角度、技术发展的规律,考虑技术开发的可能性,还要以市场为导向,考虑技术开发的有效性。西藏边境地区的国际市场引导着技术开发的方向,技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决定这种引导实现的状况和程度。遵循这一认识路径,应用技术开发、开发成果的转移、技术开发成果的利用,才是构成西藏边境地区农牧业完整的技术创新过程。

因此,文章提出了西藏兴边富民可持续发展中应积极探索“1+3模式”,即“文化创意+三产定位”。第一产业走文化创意农牧业的发展模式。在不同边境地区针对具体国际市场而培育新型文化创意农牧业,可根据不同边疆地区农林牧渔产业发展现状拟定在文化创意和服务档次方面产品附加值的开发计划。第二产业走低碳经济和文化创意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以民族手工艺为龙头打造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产业链,以文化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品、生活用具和宗教用品为核心逐步延伸产业链。第三产业走审时度势、循序渐进的推进模式,依据南亚国际市场的走势健全国际口岸基础配套设施与具体优惠政策,有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步推进扩大边境贸易份额的招商引资项目(见图3)。

从图3可以看出,努力探索这种西藏边境地区新兴产业发展模式,既可以迅速增加农牧民群众的就业岗位,充分调动所有劳动者的潜在主观能动性,又能不断衍生产业链,进一步充实、完善和丰富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提升产品附加值,尤其是对于持续扩大自主研发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农牧民增收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对于提升西藏边境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有着承前启后、循序渐进的战略意义。

(二)建立西藏边境地区金融服务组织体系

1.金融服务是西藏边境农牧民群众生产、消费、储蓄不可缺少的一环。金融是西藏边境地区农牧民财产权充分实现的基础,是获得发展权的关键。由于西藏农村金融制度与农民的产权制度不相适应,服务机制的缺位导致农牧民财产中土地、山林和房屋无法变现或流动,只能被动地依靠政府资助和帮扶,导致“等、靠、要”的意识日益递增。

2.互助合作金融是西藏边境地区农牧民群众实现全方位合作的基础。纵观国内外小农经济社会,没有农会、农协的科学有效引领,其发展前景自然很渺茫。如日本、韩国“农信部”的利息收入占农会(协)收入的85%以上,成为农民组织的财政基础,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基本经济的基础。这种金融合作方式对于西藏边境地区农牧民技术创新、生产、消费、营销、财产和抗震救灾等合作互助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是彻底扭转以户为单位、各自为阵的传统“小农”向科技创新的“团队协作组织”靠拢的关键所在。

3.农民互助合作金融是农牧民整合现有“人、财、物、信”四大基本资源,进行文化创意产业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杠杆。如西藏林芝地区的蕨菜、松茸、木耳、藏香猪;日喀则和山南地区的农作物、畜产品;尤其是21个边境县的110个村镇在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中,积极参与自然村整理、村落文化建设和发展村落经济时,如果有属于农牧民自己的金融流通平台,激活存量资产和土地、住房、劳动力等要素,西藏边境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会日新月异。

(三)以进出口贸易带动边境三产协调发展

西藏历史上形成的较大的国际口岸和边境贸易市场有27个,还有200多个民间贸易点。其中吉隆、樟木口和亚东是中国西藏对外贸易的最大通商口岸。2013年进出口总额比上年下降3.1%,其中出口总额下降2.6%,进口总额下降27%。在进出口贸易中,边境小额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19238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1%,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7.9%。2009年,进出口贸易的下降,对于拉动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何提高进出口贸易额,将是发展西藏边境地区的重要课题之一。

1.不断深化边贸体制改革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利国、富民、睦邻、安邦”的发展战略,按照“平等有偿、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思路,切实把握好“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方向。坚决贯彻“面向未来,中国将相继朝着两个宏伟目标前进:一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二是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9]的奋斗目标,采取与周边国家互利共赢的积极措施,不断深化完善边境贸易的发展步伐。在管理机制上调整现行边贸体制、简化申报程序,加速构建以地方政府统一对外为主,其他层次参与边贸活动为辅的多层次边境贸易结构和体制。

2.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贸易格局

统筹西藏经贸、科技、文化和金融等多项资源,充分利用西藏自然、人文两大资源优势,切实把握好与周边国家互利合作的契合点,努力构建南亚区域经济合作圈。在发展方式上不断拓宽“食盐之路”、“丝绸之路”、“麝香之路”和“茶马古道”等三路一道自由贸易区,加速搭建当地特色产业和周边国家互利共赢的投资平台,构建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

3.提高出口商品的文化内涵及商品结构

从目前出口商品的需求量来看,周边国家对西藏农林牧畜商品的需求量仍在递增。由于西藏四地区21个边境县出口商品生产基地设备落后,技术创新不足,自主研创能力偏低,尤其是此类产品的文化内涵培育孵化和外包装设计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产品附加值提升速度很慢。近年来,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就是藏毯,市场不断扩大,出口量不断提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西藏边疆地区在培育特色产业时必须根据边贸市场的需求,快速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不同类型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生产高品位、高质量、多品种的适销对路产品,从而带动西藏边疆和周边国家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4.调研西藏进出口市场信息,构建“效益导向型”出口平台

加强对南亚国际市场的商品流通、需求信息和消费趋势等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归纳研究,才能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西藏特色生产资源的优势,从而构建“效益导向型”出口平台。面对新的边贸发展趋势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经贸环境,

“积极探索出口促进政策从‘规模导向型’向‘效益导向型’的战略性转变。实现从以扩大出口规模为主要政策目标到增加国民福利和促进边贸可持续发展为主的政策目标转变。这既是缓解边贸进出口大起大落波动的举措,更是推动西藏边贸增长方式从数量增长型的粗放发展转向质量型、效益型发展的一个必要的政策选择。”[10]

5.创建多种形式的边贸合作方式

依据西藏边境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好全国援藏干部、援藏项目、援藏技术和援藏资金等有利条件,实行“双向推动,边贸突破”的策略。所谓“双向推动,边贸突破”,“即加强西藏同内地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和协作,增强西藏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推动西藏市场在国内统一市场中的协调运行;加强西藏同国外特别是毗邻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增强西藏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能力,推动西藏市场在国际市场中的协调运行;以边境贸易为突破口,积极促进对外贸易关系的发展,以此来增强西藏边境贸易的竞争力。”[11]

6.加强西境边贸的科学引导和有效管理

我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就是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努力使周边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紧密。[12]因此,首先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努力提高对外贸易水平。要在自主创新、研发、创造和营销推广等具体操作环节上做好、做大、做强。其次,要切实加强口岸工作,推动南亚贸易大通道建设。南亚贸易大通道建设要以“一条通道、两个基地、三个出口”为基础,抓住青藏铁路、拉日铁路建成通车的机遇,加快重点口岸建设步伐,推动南亚贸易大通道建设。最后,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13]

结语

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藏、长期建藏”的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坚持稳中求进,健全西藏边境地区技术创新机制,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又是提升边境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均衡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创新不仅对西藏边境地区产业链和生产要素产生影响,而且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升华资源利用率、扩展资源等方面有着催化作用。创新就必须从国内外市场需求角度着眼,以提高消费效率和拓展需求为目标。文章认为必须高度重视人的传承力、活化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升华,这是一种“在全球化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14]。

[1]扎西,贡秋扎西.西藏边境县经济发展现状分析[J].西藏研究,2005(1).

[2]张照.西藏边境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原因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2).

[3]丁文文.中印边民都用微信交易先看图片[N].西藏商报,2014-11-20(03).

[4][5][8]西藏社会科学院.中国西藏发展报告(2014)[R].拉萨:西藏古籍出版社,2014:21,1,46

[6]新华网.中国援助尼泊尔发展临西藏边境地区[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11/20/c_11133401 08.htm(2014-11-20).

[7]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西藏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附录5(2013年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9]习近平.携手合作,共同发展——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的主旨讲话[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24-325.

[10]黄菊英,张丽淑.西藏自治区边境贸易发展现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11).

[11]王娟娟.西藏边境贸易路径探索[N].西藏日报,2010-05-29.

[12]习近平.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要点[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97.

[13]牛治富,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研究[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4:284-285.

[14]金元浦.创意产业的全球勃兴[J].社会观察,2005(2).

On The Promotion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ibet's Border Counties'Economy

Gyesang Tsiden
(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Tibet University,Lhasa,Tibet 850000)

Tibet is located in China’s southwest border with 21 border counties and 110 border towns and more 4000km boundary line.The articles reviews the achievements made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f vitalizing border areas and enriching the people living there,and also discusses the main problems,which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border areas in Tibet.Moreover,some suggestion is made in the article,for instance,to increase productivity of the border areas through cultural creativity,and to build a system for financial services and organizations,and to achiev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ertiary industry with impetus from import/export trade.

Tibetan border;sustainable development;changing pattern;exploration

G124

A

1005-5738(2014)04-001-09

[责任编辑:周晓艳]

2014-11-15

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提高西藏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研究”(项目号:08XJY003),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促进西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研究”(项目号:12XJY001)阶段性成果。

尕藏才旦,男,藏族,甘肃卓尼人,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经

猜你喜欢
边境地区农牧民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边境地区语言教师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探讨——以云南为例
严阵以待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新墨西哥州的边境地区 探险蒙蒂塞洛峡谷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