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真的失去十年吗?

2014-03-10 20:52仲伟志
世纪人物 2014年2期
关键词:沈阳东北

仲伟志

这是第无数次到沈阳了。动身之前,与我以前的媒体同事聚会,得知他们想策划一个大型专题:东北,失去的十年。

很耸动的标题。英国二战后失去了十年,拉丁美洲20世纪80年代失去了十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失去了十年,现在东北也“失去了十年”——这应该是从中央政府2003年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算起。整个十年,被我的媒体同行一笔勾销了。

这好像也是很多人的感觉。你看滨海新区、两江新区、天府新区、西咸新区,再看上海自贸区,以及即将推出的这个那个自贸区,或地方创新,或国家战略,一个个超级区域破土而出,热火朝天,争先恐后,而再看东北,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在中国,人们还习惯于以一个机构地位的变迁为坐标来观照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走势。2008年,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正部级)成立五年后撤销,于是大家就觉得,中央政府已经移情别恋了。你看这些年,东北再也没有一个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落地,更多国有资本已经绕开东北,一江春水向南流了。

东北真的失去了十年吗?阶层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便不同。2011年采访国务院东北办主任张国宝,他认为东北振兴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东北老工业基地已经走出了低谷,重新焕发出了生机活力。他给出的数据是:“十一五”前四年,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年均为13.4%,在四大区域板块中名列第一,高出东部、中部和西部;2010年东北三省经济增速也在四大区域板块中领跑。

这次在沈阳见到辽宁省发改委振兴老工业基地处处长于清华,谈到辽宁这十年,他给出了三个指标:第一,GDP平均增速达到12.8%;第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平均增幅是22%;第三,外贸进出口总额平均增幅是16.9%。

在官员和学者眼中,这些自然是振兴战略取得成效的最直接证明。而这些成就的取得,在他们看来首先得益于政府的推动。从装备制造业看,一重、哈电、哈空调、长客、沈鼓、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北方重工等一批国有重点老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生产制造能力、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的确有了显著提高,又创造了很多中国第一。中央财政连续多年对几十座资源枯竭城市实施财力性转移支付,金额高达数百亿元。另外还有诸多重点项目的建设,东北也从未失去中央政府的支持。从这个角度来看,说东北失去了十年,显然是不准确的。

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也没有觉得东北失去了十年。

这些年到沈阳,感觉这个城市早已不是电影《铁西区》中那混沌的一团,早已没有了过去那种傻大黑粗的迹象,应有尽有,热闹非凡。显而易见,民间资本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我得到的一份资料说,在沈阳近千亿固定资产投资中,有一半掌握在民营老板手中,沈阳每100个“上班族”中就有75人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业,总数超过300万人。这些数据可能不完全、不准确,但它们还是折射出了一个大趋势。

这对于过去的沈阳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十年之前,或者说是世纪之交,工业几乎是沈阳的一个噩梦。

那时,三代人依赖于一个大企业的现象非常普遍,连他们的亲属也往往生活在同一个企业的阴影之下,一个厂子出了问题,全家连取暖费都缴不起。有人说,这就是子女顶替长辈进厂、师傅与女学徒结婚留下的后遗症,是计划经济最“不人道”的一面。而在出租车上,经常会听到交通电台播送的政府门前“非正常堵车”的消息——一般来说,那是上访的失业工人堵塞了交通。政府的日子也好过不到哪儿去,很多政府机关都在使用盗版软件。

沈阳的转型是一场艰难的旅程,其间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简而言之,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最后促成了这个结局,从大方向看,也具有一种历史的“正当性”。

这当然也有赖于地方政府的推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政府能够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实现产权的人格化。通过所有制改革,人的创造力和冒险精神得到了充分释放。于清华说,辽宁90%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已经实现了股份制改造,近乎100%的国有中小企业实现了民营化,“这是根本性的变革,也是其他一切成绩所取得的根本原因。”

像江浙一样,老板多了,沈阳经济也就有振兴的基础了。但光靠本地人创业不行,要吸引更多的外地财富。

这些年来,沈阳正在演变成一个移民聚集的大都市。沈阳川渝商会会长说,在沈阳有几百万外来人口,仅四川、重庆人就有五六十万,主要从事服务、调料、酒店等行业,还有40万是外来经商的,其中10万浙江人。当然因为地缘关系,也有几万韩国人,他们聚集在西塔一带,为这座城市带来了灯红酒绿的一面。曾经豪爽到有些自大的沈阳人,终于不再认为“辽菜”是全国最好的饮食了。

蓬勃生长的市民社会和新型企业,激发了沈阳的活力,带动了沈阳的复苏。从这个角度说,这十年,东北不但没有失去,反而因为国家投入的相对减少——假如有所减少的话——乘机调整着自身的经济结构,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当然,沈阳代表不了整个东北,东北还有大片的煤矿、林区、垦区棚户区分享不到振兴战略的成果,辽、吉、黑三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还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便在沈阳,还有很多冬季取暖都成问题的居民,他们感受不到振兴战略的温度。我觉得这才是东北振兴的工作重点。

至于沈阳,至于长春,至于哈尔滨,政府在提供大致均衡的公共产品的前提下,还应该在制度创新上做文章,引入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的提供。随着国有资本投入的减少,这些地方的制度创新也会减少很多阻力,这难道不是一次机会吗?

猜你喜欢
沈阳东北
沈阳理工大学简介
东北冬景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沈阳世博园掠影
沈阳分店
大东北的春节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