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回盲部淋巴瘤伴肠套叠1例

2014-03-10 03:28熊云涛曹礼庭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弥漫型肠套叠肠壁

熊云涛 张 宁 曹礼庭

超声诊断回盲部淋巴瘤伴肠套叠1例

熊云涛 张 宁 曹礼庭

1 病例简介

男,49岁,因“反复腹痛腹胀1年余,确诊淋巴瘤1年,再发加重10 d”入院。患者1年前在外院行胃镜检查,取黏膜碎组织活检并免疫组化示:黏膜相关性节外边缘性淋巴瘤(MALT淋巴瘤)。4个月前因舌根新生物来我院手术切除,切除物送病理检查,免疫组化示:套细胞性淋巴瘤。入院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右下腹回盲部可见不均质回声区,纵断呈“套筒”征(图1A),长约7.5 cm,横断呈“同心圆”征(图1B),大小约4.5 cm×3.0 cm,肠管壁明显增厚,呈弥漫性低回声(图1C),最厚处前后径约2.5 cm,周围可见多个低回声结节,最大约1.5 cm×1.1 c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低回声内可见点状及条状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下腹不均质肿块,考虑回盲部淋巴瘤伴肠套叠。术中见:小肠及盲肠系膜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回盲部与腹壁粘连,且可见大小约7 cm×5 cm×4 cm肿块,末端回肠套入盲肠约6 cm,致肠腔狭窄。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及腹腔粘连松解术。术后主要诊断:回盲部肿瘤伴肠套叠。病理检查示:回盲部非霍奇金淋巴瘤,浸润肠壁肌层,累及整条阑尾,淋巴结受累14枚(图1D)。免疫组化示:回盲部套细胞淋巴瘤。

图1 男,49岁,回盲部套细胞淋巴瘤。右下腹回盲部团块长轴呈“套筒”征,鞘部肠壁明显增厚,回声减低(箭,A);回盲部团块短轴呈“同心圆”征(箭,B);回盲部肠壁广泛性增厚,呈低回声(箭,C);病检示细胞中偏小,核不规则,见均质的间质伴浸润(HE,×400,D)

2 讨论

套细胞淋巴瘤属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老年男性多见,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5%,来源于滤泡外套CD5+的B细胞,发病迅速,预后较差[1]。淋巴瘤累及胃肠道时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和腹块,症状可类似消化性溃疡或肠结核等而延误治疗。声像图表现可分为两型:①肿块型:呈单发或多发的低回声团块,多发的常相互融合成团,后方回声稍增强,周围肠壁无明显增厚;②弥漫型:肠管壁局限性或广泛性增厚,呈低回声,可呈结节融合状,周围淋巴结常肿大[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肿块型和弥漫型低回声内均可见点状或条状血流信号。本例患者为弥漫型。肠道淋巴瘤主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肠腺癌: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僵硬,呈假肾征或靶环征,易向浆膜外侵犯或肝脏转移,但一般不会引起腹腔淋巴结增大;②肠道间质瘤:表现为肿瘤位于肠壁黏膜下,为不均匀低回声,较大者有出血、坏死、囊性变或钙化,一般也不会引起周围淋巴结增大[3]。

急性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慢性肠套叠多见于成人,常继发于肿瘤。肠套叠声像图较典型:长轴表现为多层平行的高、低相间的回声带,呈“套筒”征,短轴呈“同心圆”征。

本例患者既往临床诊断为套细胞淋巴瘤(胃黏膜相关性节外边缘性淋巴瘤转化),超声检查见肠套叠的典型声像图改变,并见套叠处肠管壁不规则增厚,回声减低,周围淋巴结肿大,结合病史不难做出诊断。

[1] 葛均波. 内科学. 第8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596-597.

[2] Ghai S, Pattison J, Ghai S, et al. 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 spectrum of imaging fndings with pathologic correlation. Radiographics, 2007, 27(5): 1371-1388.

[3] 王志学, 吴涛, 韩大正, 等.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多层螺旋CT表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 20(8): 587-589.

淋巴瘤;回肠肿瘤;盲肠肿瘤;肠套叠;超声诊断;病例报告

2014-03-09 【修回日期】2014-07-01

(本文编辑 冯 婕)

R73; R445.1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四川省医学影像学重点实验室 四川南充 637000

曹礼庭 E-amil: caoltnc@163.com

10.3969/j.issn.1005-5185.2014.09.014

猜你喜欢
弥漫型肠套叠肠壁
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弥漫型胃癌特征及其核心基因LUM的表达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超声表现与诊断
继发性肠套叠诊疗体会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超声征象
124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