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京宇曹 烁刘 莉董 立许 昊
)
2014年6月25日左右二点委夜蛾在我省夏玉米区开始进入危害期,6月26日—7月4日虫情告急,各地紧急行动。喷药的喷药,撒毒饵的撒毒饵,按照各级植保部门发放的明白纸提供的信息,剿灭虫害。防治高潮过后,我们下到各地,并组织县植保部门,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治工作效果进行了实地调查。尤其针对从3月份就提出今年防治工作推行生态防控策略,重点调查了解二点委夜蛾预防工作效果。
我们先后到宁晋、馆陶、元氏、藁城、正定等地进行了田间调查。其中宁晋县的生态防控工作落实较好,小麦收割时普遍对麦茬进行了细粉碎,但清理播种沟面积比例小。所以部分田仍有一定危害。调查情况如下:
1、元氏未采取预防措施田:一块田没有进行秸秆粉碎也未清沟,残留有高麦茬的地块,一平方米12株死亡9株。34头幼虫。下一平方米12株,死亡9株,幼虫17头。第三点1平米12株,死亡4株,幼虫20头。
2、清沟效果:宁晋调查如在同一块地,玉米沟内秸秆少的地方,或彻底清沟地方,危害几乎没有。查一平方米,垄间也有3头,但棵围没有虫。
3、灭茬田调查(李振洪):玉米刚出苗喷一次药,茎叶除草又喷一遍药。3点调查仅有两棵受害,每平米幼虫分别为3、2、3头,主龄期在3—4龄。
4、麦秸多少,虫量有差异:宁晋另一田调查,该田麦秸比一般田少,并对麦秸进行了细粉碎,苗后除草加上了氯虫苯甲酰胺,播种沟内无麦秸处0头。
5、灭茬田防的早效果也较好:宁晋有一块田6月25号防治,用的生物药剂,3平方米危害率为0,幼虫2头。
6、馆陶调查开沟效果:凡是沟开的不好的田块,苗龄在4叶以下,发生重些。
7、清沟不彻底田:元氏南因一块灭茬地调查,其清沟不彻底,部分地方未清开沟,调查1平方米2株枯心7株;清开沟的地方0头幼虫。局部仍堆积麦秸田:元氏另一灭茬清沟田3平米仅1棵被害,另外一处沟内有麦秸,8棵7株死亡。
多地调查结论为:秸杆粉碎或灭茬后必须清沟。而秸杆粉碎或灭茬后的田,将利于清沟。
馆陶试验,细粉碎+清沟+杀成虫,3平方米见1头幼虫。定州反应普遍用了收割机挂粉碎的措施,但播种沟未采取措施。藁城增村附近一户用大型收割机挂粉碎的措施,7月3日调查,该田播种夏大豆,田中调查1平方米有6-7头幼虫。说明光粉碎秸秆,在有麦茬支撑着撒下的秸秆,仍形成秸秆堆。因此成虫仍可能进入产卵,幼虫照样生存。如不清沟,秸秆围棵仍受害。所以粉碎为第一步,利于秸秆腐熟,再使用机械把沟内秸秆排向两边。调查看分沟器一般分开沟5公分。如可以增大分沟器,沟宽增为20公分,沟内基本无秸秆。再加上喷杀成虫,预防效应叠加,灭虫效果好。
结论是:灭茬+清沟+喷成虫,粉碎+清沟+喷成虫,这种组合防效达90%以上。
调查感到防治二点委夜蛾各地农户非常重视,元氏县一地农资门市正排队拌毒饵。农户的认识程度提高了。但防治工作也有一些需要分析清楚的地方。
一是当田间已经出现幼虫危害之时,为什么不提倡喷药防虫。元氏南因村曹师傅地调查,玉米苗5叶1心,正处于危害期。已经喷过4次药,共调查3平米。第一点14株受害8株,为枯心死亡株,幼虫26头;第二点,13株死亡5株,幼虫9头;第三点14株死亡10株,幼虫15头。
殷村镇一妇女地里调查,已经喷过3次药,调查3点,每平米各为17、34、20头幼虫。可见喷药效果差,其原因是农户所用药液量达不到要求,试验表明全田喷药要求药液量达到100公斤/亩,否则幼虫隐藏在厚厚的麦秸之下,2—3桶药根本打不透。药液量大则成本提高,有人问康宽喷雾是否可行。虽然可以,但要达到100公斤的药液量成本农户难以承受。
二是用毒土是否也可以。调查中还了解到用毒土效果也不如毒饵,而且成本高于毒饵。
三是为什么提倡用毒饵。毒饵的优点是什么?一是成本可以接受,二是它兼有熏杀、引诱、胃毒作用。幼虫躲在麦秸下,垄间垄内皆有分布。用上毒饵以后,幼虫从藏匿的地方向毒饵集中,被直接熏杀死。试验表明,傍晚施用以后第二天早上调查,幼苗不再受害,具有高效、速效性。全省反馈的调查情况毒饵的表现是最好的。以下调查数据可以说明生态防控是今后应该实行的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