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24)
据《中国自驾游发展报告》统计,2012年中国自驾游出行者超过14亿人次,占全年旅游总出行人次的48%,这标志着自驾车旅游已成为中国主要的旅游方式之一[1]。旅游交通指引标志[2]指为游客提供旅游景区(点)名称、项目类别图案以及通往旅游景区(点)的方向和距离等信息的标志,其在为驾驶人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路径及旅游区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缺乏对旅游交通指引标志的系统性规划,实际设置中存在缺乏区域系统考虑、设置分散、旅游信息过于集中等问题。一方面不符合自驾游出行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增加驾驶人视觉负担,导致自驾游出行者难以及时、准确、连续地获得指引信息,给其带来不愉快的旅游体验。
国内外学者对道路交通标志及旅游交通标志的设置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献[3]对不同建筑环境下寻找路径的过程中指路标志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献[4]研究了驾驶人对方位及路径寻找过程的感知理解,分析不同空间范围内的路径寻找行为特性。200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结合本地区旅游区实际情况制定了《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规范》,对该地区旅游交通指引标志的规划、设计和设置原则等进行规范[2]。文献[5]研究了旅游景点自动标志系统主要构建步骤及基于GIS-T的关键技术,并对指路标志中的旅游景点自动标志进行探索性研究。文献[6]对推进上海市旅游标志导向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提出建议。文献[7]探索了旅游公共设施设计中旅游文化符号在交通标志系统中的应用。综上所述,国内外对旅游交通标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标准化和旅游符号特色方面,较少考虑自驾游出行者对旅游交通指引标志的需求,对旅游交通指引标志设置的数量也缺乏定量分析。
由于路网条件及参照物等不同,旅游交通指引标志的设置范围与内容在市区道路与郊区道路有较大差异。自驾游出行者在中心城区可参照充足的路网信息到达旅游景区(点)附近道路,而寻找郊区旅游景区(点)的唯一参照是旅游交通指引标志,因此本文重点研究郊区旅游交通指引标志设置方法。从自驾游出行者的需求出发,本文提出构建区域旅游交通三级指引系统以及区域内旅游交通指引标志设置方法,同时对区域内旅游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节点进行定量分析。最后,以河北省平山县为例,对提出的设置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对通往目的地路径不熟悉的郊区自驾游出行者,通常在出行之前会对沿途所经道路和行政区域进行大致了解,在出行过程中,则会试图从道路交通标志中获取相关信息,以判断和印证所选择的路径是否正确。驾驶人在寻找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首先会通过指路标志寻找目的地所在区域,之后继续行驶到达目的地具体位置[8]。
以河北省平山县为例,假设某出行者拟从河北省石家庄市出发,目的地是平山县西柏坡景区。在石家庄至平山县路段,应为驾驶人提供平山县的方向、距离信息,同时可提供平山县内主要景区信息,帮助驾驶人顺利驶入平山县境内(见图1);进入平山县后,应在沿途道路及主要交叉口提供西柏坡景区的方向和距离信息,引导驾驶人到达西柏坡景区(见图2);在西柏坡景区周边应提供停车场位置信息以及剩余车位数量信息,使驾驶人能够找到适当的停车场进行停车(见图3)。这一过程可视为一个分三级抵达的过程:第一级为指引驾驶人到达目的地所在区域;第二级为指引驾驶人到达目的地;第三级为目的地周边1~2 km范围内对景区(点)停车场位置的指引。
若在每个道路交叉口对区域内每个景点都设置旅游交通指引标志,则道路上标志的数量和信息会非常多,驾驶人很难在短时间内准确地获得所需的景区(点)指引信息。因此,旅游交通指引标志的设置需根据景区级别、道路网密度和布局进行设定。首先对景区重要度以及道路节点重要度进行分类和分级,在确定各景区指引范围和各道路节点指引容量(最多可指引的景区数量)后,对旅游交通指引标志进行优化选址。
图1 石家庄市旅游交通指引标志示意图Fig.1 Tourist signs in Shijiazhuang City
图2 平山县旅游交通指引标志示意图Fig.2 Tourist signs in Pingshan County
参照文献[2]将区域内景区(点)重要度进行分类。分类依据包括:旅游资源要素价值(观赏游憩价值、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旅游景观市场价值(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市场影响力)以及旅游交通需求指标(年适宜游览天数、年接待旅游者人次或年接待旅游自驾车数量)。根据这一分类对旅游景区(点)制定重要度得分标准,见表1。依据最终得分将其划分为A类景区(26~35分)、B类景区(16~25分)和C类景区(0~15分)三类。
不同等级道路相交形成不同等级的节点,郊区内以及通往郊区的道路主要包括高速公路、国家公路(国道)、省公路(省道)、县公路(县道)、乡公路(乡道)以及专用公路(本文主要涉及具有旅游功能的专用公路,即“旅游公路”)。为了分析确定旅游交通指引标志的设置地点,将郊区不同等级道路相交形成的节点分为三级,如表2所示。
图3 西柏坡景区旅游交通指引标志示意图Fig.3 Tourist signs within Xibaipo tourist area
首先通过一级指引标志引导驾驶人到达目的地所在区域,通过不同类景区(点)指引范围及道路节点重要度确定二级指引点,最后在景区附近进行三级指引。
一级指引标志应设置在景区(点)所在区域的主要对外通道上,包括国、省道和高速公路。
1)国、省道。
在旅游景区(点)所在区域(市、县)边界外10 km范围内主要国、省道的重要交叉口设置指引标志,显示前方区域(市、县)的名称及距离,以及区域内A类景区名称。
2)高速公路。
针对通向旅游景区(点)所在区域(市、县)的高速公路,在距离景区(点)高速公路出口30 km范围处设置前方区域(市、县)及区内A类景区指引标志,并在距离景区(点)高速公路出口1.5 km处开始预告出口,之后每隔500 m强调一次,距离出口50 m左右设置出口转向标志[9,11],多次提醒避免驾驶人错过出口,见图4。
表2 道路节点重要度分级Tab.2 Importance classification of road nodes
表1 旅游景区(点)重要度得分标准Tab.1 Importance classification of tourist areas/spots
二级指引标志是在区域(市、县)内复杂道路网中对不同类景区(点)进行系统指引,为从不同方向进入该区域的游客提供合理、连续的指引线路。二级指引标志选址过程如图5所示。
1)初步确定各类景区二级指引范围。A类景区是指引半径为r1的圆形区域,B类景区是指引半径为r2的圆形区域,C类景区是指引半径为r3的圆形区域,其中r1>r2>r3,应根据城市道路网布局情况综合确定指引半径。结合文献[2],建议r1取值范围为20~30 km,r2为10~20 km,r3为0~5 km。
2)在各景区指引范围内选取二级指引起始点。将距离各景区圆形区域外围与景区主要对外通道相交点处最近的道路节点作为二级指引的起始点。选取与相交点最近的道路节点时需要注意:由于A类景区指引半径最大,其内道路节点数量过大,因此其指引起始点应设在最重要的一级节点上;B类景区半径较小,其内道路节点数量也较少,若无一级节点,可以选择二级节点作为指引起始点;C类景区指引半径最小,因此可选择任意等级道路节点作为指引起始点。
3)由各个指引起始点向各自景区作指引路径(可选取最短路径或最短出行时间),并将沿途经过的道路节点作为二级指引点,统计各指引点指引的景区数量n1i(nji表示第j次迭代i节点指引景区的数量)。
4)将n1i超过N(N为各指引点某一方向的指引容量,N=3或4)的道路节点选出,对指引路径进行调整(可选择次短路径或次短出行时间),并重新计算各指引点指引景区数量n2i。
5)重复步骤4),直至所有指引点指引景区数量均控制在N以内。
通过以上步骤,可确定区域内二级指引点及每个指引点指引的景区数量,从而得出能够满足从不同方向进入区域的游客到达景区需要设置的二级指引标志数量及每个指引点所指引的景区。与此同时,对于无交叉口的超长路段(如超过5 km)则可增设1~2处二级指引标志,显示前方景区的名称、方向、距离信息。
通过一级、二级指引标志的引导,游客基本到达景区(点)附近的道路节点,在距离景区(点)最近的道路节点(如1 km范围内)设置景区(点)方向及停车场位置信息,同时可根据景区停车需求状况在客流量较大的停车场设置停车诱导可变信息板,告知驾驶人前方停车场车位数量信息,指引驾驶人顺利到达停车场安全停车。
平山县位于河北省西部,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西柏坡、白鹿温泉、西苑温泉等国家级旅游景区,如图6所示。平山县处于“石家庄—太原1 h旅游圈”和北京、天津、石家庄组成的“华北金三角旅游圈”(3 h通达)的重合地带。近50%的游客来自石家庄市及周边地区,来自北京、天津、太原的游客约占30%。近年来平山县自驾游出行者不断增多,亟须构建完善的旅游交通指引系统。
图4 高速公路出口附近旅游景区(点)指引标志设置Fig.4 Tourist signs design adjacent to freeway exits
图5 二级指引标志设置流程图Fig.5 Setting process of the secondary guiding signs
结合平山县景区(点)分布情况,根据表1及各景区(点)资源特征和游客数据对11处旅游景区(点)进行重要度打分,得出A类景区3个,B类景区3个、C类景区5个,如表3所示。
来自石家庄市及北京、太原等周边城市的自驾游客主要通过6条公路(7个主要入口)到达平山县,如表4所示。根据道路节点重要度分级标准,结合平山县各景区(点)周边具体情况,将周边道路节点进行分级并编号,其中一级节点16个、二级节点16个、三级节点7个,如图7所示。
平山县旅游资源丰富但分布零散,部分景区位于县界边缘,因此将研究范围确定为平山县外扩5 km所围区域。
1)一级指引标志。
在距平山县边界10 km范围内6条公路上的重要交叉口开始设置指引标志,显示平山县方向、距离及平山县A类景区信息(见图1)。在西柏坡高速公路距平山县出口30 km处设置平山县距离、方向及A类景区预告标志,同时在温塘出口(图7中节点○2)与西柏坡出口(图7中节点○24)设置出口预告及强调标志(见图4)。
2)二级指引标志。
图6 平山县旅游资源分布Fig.6 Distribu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Pingshan County
根据平山县道路网情况,确定三类景区的二级指引半径:r1=30 km,r2=20 km,r3=10 km。由于平山县C类景区多处于偏远地带且周边道路较少,附近5 km内无交叉口,因此放宽r3标准,取10 km。
确定11个景区的二级指引起始点,由二级指引起始点向各自景区作指引线路,指引线路选择路径较短、道路条件较好、旅游功能较强的路线,同时将备选指引线路途经的道路节点作为二级指引点,对各节点所指引的景区数量进行统计,初始结果如表5所示。由于平山县部分景区过于集中,造成指引标志指引信息量较大,因此每个道路节点某一方向的指引容量取上限(N=4)。将指引景区数量超过4个的道路节点选出,对指引线路进行重新调整,重新计算各指引点指引景区的数量,直至所有指引点指引景区数量小于4。
由表5指引景区数量的最终结果,可知平山县内需设置旅游指引标志的二级指引点及每个指引点指引景区的数量。二级指引点及其指引景区如表6所示。可以看出,39处道路节点中有12处设置含4个景区的指引标志,5处设置含3个景区的指引标志,8处设置含两个景区的指引标志,11处设置一个景区的指引标志,3处无指引标志。计算结果中节点20,30,39三处无指引标志,由图7可以看出这几处节点均位于平山县东、南部边缘,且距离景区距离较远,未在相应景区二级指引范围内,因此无指引标志。
表3 平山县景区(点)重要度分类Tab.3 Importance classification of tourist areas/spots in Pingshan County
表4 进入平山县主要道路Tab.4 Main roads entering Pingshan County
3)三级指引标志。
图7 平山县道路节点等级Fig.7 Classification of road nodes in Pingshan County
表5 二级指引点选取Tab.5 Selection of the second level of guiding signs
根据各景区停车场位置以及周边道路情况,在距离停车场1 km范围设置驶向停车场的指引标志,并考虑停车需求状况在客流量较大的停车场周边设置停车诱导可变信息板。
通过构建三级旅游交通指引系统,从不同方向驶入平山县的自驾游出行者首先可对平山县内主要景区进行大致了解;其次,通过对区域内景区分层次、系统、连续地引导,可为自驾游出行者提供人性化的指引服务及良好的旅游体验,同时提升景区及平山县的整体形象。
针对目前旅游交通指引标志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自驾游出行者在寻找目的地过程中对旅游交通指引标志的需求。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旅游交通三级指引系统,提出区域内二级指引系统的设置方法:根据景区(点)分类确定二级指引范围,筛选指引线路及指引点得到最优方案。并以平山县为例,制定三级指引标志设置方案。下一步应综合考虑并研究驾驶人对信息的识别、处理能力对旅游交通指引标志设计、设置的影响。旅游交通指引系统的完善需要多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才能真正地为自驾游出行者提供人性化的旅游交通指引服务。
∶
[1]古剑.数据表明:中国2012年共有14亿2千人次选择自驾游[EB/OL].2013[2013-08-24].http∶//www.china.com.cn/travel/txt/2013-05/24/content_28921392.htm.
[2]DB33/T 657—2007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规范[S].
[3]Raubal M,Egenhofer M J.Comparing the Complexity of Way Finding Tasks in Built Environments[J].Environment&Planning B,1998,25(6)∶895-913.
表6 二级指引点及其指引景区Tab.6 The second level guiding signs and their guiding tourist areas
[4]Edward H Cornell,Autumn Sorenson,Teresa Mio.Human Sense of Direction and Way Finding[J].Annals of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2003,93(2)∶399-425.
[5]李红伟,陈晓翔,黄敏.基于GIS-T的旅游景点自动标识系统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30(3):20-23.Li Hongwei,Chen Xiaoxiang,Huang Min.Research on the Auto-Generate System for Scenic Spot Based on GIS-T[J].Geomatics&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7,30(3)∶20-23.
[6]施蓓琦,陈能.都市旅游标识导向系统标准化建设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8(3):48-52.ShiBeiqi,Chen Neng.Study 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Signage System of Urban Tourism∶TakeShanghaiforExample[J].Urban Problems,2008(3)∶48-52.
[7]高阳.城市公共设施之旅游线路导引标识系统设计探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GaoYang.TheInvestigation aboutthe System of the Tourism Guiding Marking Design in the Public Installation in City[D].Chengdu∶SouthwestJiaotong University,2008.
[8]曹佳.旅游交通标志连续性设置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0.Cao Jia.Study on the Continuity of Tourist TrafficSignsSetting[D].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0.
[9]陈爱英.旅游标志指引系统线路规划[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3):16-21.
[10]唐笑,张秋菊,林燕.北京市道路旅游交通标志设置模型研究和试验[J].测绘科学,2009,34(4):70-73.Tang Xiao,Zhang Qiuju,Lin Yan.Research and Experiment on Model for Installation of Roads Tourism Traffic Signs in Beijing[J].Science of Surveying Mapping,2009,34(4)∶70-73.
[11]GB 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