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通知指出,《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要落实本规划要求,其他相关专项规划要加强与本规划的衔接协调。
《规划》提出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和区际交通骨干网络,强化城市群之间交通联系,加快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对外交通,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对城镇化格局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到2020年,普通铁路网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快速铁路网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普通国道基本覆盖县城,国家高速公路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民用航空网络不断扩展,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0%左右的人口。
1)完善城市群之间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依托国家“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强东中部城市群对外交通骨干网络薄弱环节建设,加快西部城市群对外交通骨干网络建设,形成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以普通国省道为基础,与民航、水路和管道共同组成的连接东西、纵贯南北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2)构建城市群内部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按照优化结构的要求,在城市群内部建设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骨干,以普通公路为基础,有效衔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多层次快速交通运输网络。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建成以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快速客运和大能力货运网络。推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内主要城市之间的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逐步形成城市群内快速交通运输网络。
3)建设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以铁路、公路客运站和机场等为主的综合客运枢纽,以铁路和公路货运场站、港口和机场等为主的综合货运枢纽,优化布局,提升功能。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加强铁路、公路、民航、水运与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共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完善集疏运系统与配送系统,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
4)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交通条件。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与交通干线、交通枢纽城市的连接,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公路技术等级、通行能力和铁路覆盖率,改善交通条件,提升服务水平。
(新华网,2014-03-16)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印发2014年工作要点,提出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为重点,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城镇节能减排,改善城镇人居生态环境,切实加强城市综合管理,预防和治理“城市病”,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要点提出,强化城市综合交通的政策指导。一是从城市规划和建设入手,研究制定促进预防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政策。二是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强化线网规划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指导作用。完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审核会签工作。三是研究制定加强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的政策,引导城市停车健康发展。四是研究出台《城市交通设计导则》,通过精细化设计,提高交通设施使用功能和效率。五是研究出台《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技术导则》,支持科学规划建设和制定交通需求管理政策。
在推进城镇节能减排方面,提出推进城市绿色交通发展。一是继续开展城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试点工作,确定示范项目,按照《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要求,指导各地做好示范项目。二是继续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增强宣传力度和活动效果,促进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基础设施,倡导绿色出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2014-02-11)
发展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是预防和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大气污染和能源消耗的重要途径,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灵活、准时性高,在中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是解决中短距离出行和接驳换乘的理想交通方式,是城市综合交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切实改善居民出行环境,倡导绿色出行,科学编制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并要求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当地实际和《导则》要求,抓紧编制《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2015年前,设市城市要编制完成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参照《导则》的总体要求,研究出台适合本地区情况的各项鼓励政策与指导细则,在城市道路新建、改扩建以及城市“绿道”、“河道”等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行人过街设施、自行车停车设施、道路林荫绿化、照明等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安全性、方便性和吸引力,促进城市交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导则》下载地址:http://www.chinautc.com/templates/H_information/content.aspx?nodeid=50&page=ContentPage&contentid=75172。
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的闸机式锁止器:全国首个闸机式公共自行车租还服务中心
(城市交通网站,2014-02-18)
2013年中国车辆和驾驶人保持快速增长,至2013年底,全国机动车数量突破2.5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近2.8亿人。其中,汽车达1.37亿辆,扣除报废量,增加1651万辆,增长了13.7%;汽车驾驶人2.19亿人,扣除注销量,增加1 844万人,增长了9.2%。2013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事故16起,首次降至20起以下,是1990年有重特大事故统计以来起数最少的一年。
2003年,中国汽车仅有2 400万辆,占机动车总量的25%。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近10年汽车年均增加1 100多万辆,汽车迅速进入千家万户。2013年汽车保有量是2003年汽车数量的5.7倍,占全部机动车比率达到54.9%,比10年前提高了29.9%。全国有31个城市的汽车数量超过100万辆,其中北京、天津、成都、深圳、上海、广州、苏州、杭州等8个城市汽车数量超过200万辆,北京市汽车数量超过500万辆。机动车构成比例发生根本改变,汽车成为机动车构成主体。中国快步进入汽车社会,但交通参与者整体交通安全观念和交通文明意识仍比较滞后,不文明驾驶陋习多,超速、闯红灯等违法行为仍常见多发。2013年,各地公安交管部门查处超速行驶、违反禁令标志和禁止标线通行、违反交通信号灯通行等3类违法行为数量庞大,占所有交通违法行为的近半数。
(人民网,2014-01-28)
北京市发布交通排堵保畅第十一阶段(2014年)工作方案,具体措施包括:编制和完善专项规划,严格限制大型服务设施新建扩建。建12个“排堵保畅综合示范区”。制定代征代建市政道路和公交场站管理办法。公交出行方面,研究编制北京市公交专用车道施划地方标准,在京开高速公路及西南三环等路段施划公交专用车道。绿色出行方面,制定城市道路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建设和环境整治计划,完成80条城市道路自行车道、人行道环境整治工作。停车管理方面,贯彻落实《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出台停车管理各项配套措施。宣传引导方面,创建50条公交“文明乘车快乐让座示范线路”,开展文明行车宣传,引导市民文明驾驶。组织“绿色出行畅通北京”宣讲团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开展约200场绿色出行宣讲,制作“绿色出行畅通北京”系列宣传片和主题宣传品,组织“公交出行宣传周”、“无车日”宣传活动,引导市民绿色出行。
(北晚新视觉,2014-03-05)
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主任和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主任被分别任命,这也意味着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正式“分家”。
20世纪90年代,在城市建设高峰时期,为方便管理,上海市将交通运营管理的职能划进建委,建委随即改名为“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2008年,在大部制改革中,成立“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拆分后的“建管委”和“交通委”将对接住房城乡建设部和交通运输部。上海市路政局及交警总队的路设部门划入交通委,新的交通委将全盘统筹、规划、运营、管理上海交通。
(新华网,2014-02-26)
新版(2013版)《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未来10年,市民出行将实现“45-60-90”:中心城内居民上下班平均出行时间在45 min以内;新城与中心城之间平均出行时间控制在60 min以内;长三角主要城市与上海市中心城之间平均出行时间在90 min以内。全市公交客运量每日将达3 000万乘次,较2012年增长75%,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60%、新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30%,拥堵路段的公交优先车道车速高峰时段高于相邻车道;全市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出行比例不低于80%,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公共汽车比例不低于50%等。
具体措施则包括:要形成800 km以上的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建设浦东机场与虹桥枢纽之间的快速轨道交通线路,推进建设沪通和沪乍铁路;力争形成约500 km的公交优先车道,逐步构建以有轨电车或快速公交为骨干的新城公共汽(电)车网络,出租汽车全部达到“国V”及以上排放标准,公交车辆全部达到“国IV”及以上排放标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共汽车比例不低于50%;实施以常乘客为主要对象的优惠票价,鼓励企业推出多样化票制,研究完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票价优惠政策。
新版白皮书在加强对小客车的调控方面提出,要研究并适时出台小客车额度有期限使用、限制转让等政策措施;研究并适时出台长期在沪外省市号牌机动车的管理政策措施;根据道路拥堵情况和大气环境状况,研究区域或通道拥挤收费、车辆限行等交通需求管理政策。
(文汇报,2014-03-05)
2013年12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深圳市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一流法治城市建设。为此,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从2014年起启动“全面推进法规实施专项行动”,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就是此项行动推进的一个重要法规。
截至2013年底,深圳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250万辆,中心城区工作日晚高峰交通指数处于缓行拥堵等级,平均车速下降至25.9 km·h-1。深圳市道路交通拥堵压力日渐加大,治理交通拥堵,需要向“法治”求“良方”。
《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按照国际化城市要求,针对影响交通畅通的一些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进行了大胆的制度创新。其中,专门设置了一章“交通规划设计和交通影响评价”,明确规定编制、修订城市规划和新建、改建、扩建大型建设项目,都应当进行交通影响评价。这就是治理交通拥堵、建设宜居城市的“法治”“良方”之一。
(深圳特区报,2014-02-12)
青岛市相关部门已经牵头起草了《关于加强市区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在土地出让、规划条件、规费减免、资金奖补等方面提出了多项优惠措施,现正在对有关意见进行调整完善,力争2014年实施。
青岛市充分利用现有人防设施改造停车场,已启动部分人防工程改造停车场建设和方案设计工作。2014年,青岛市将加大立体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建设力度,充分挖掘城市空间资源,提高停车效率;推行公共停车资源经营管理的市场化,加快建设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加强收费停车场的规范化管理等。
(中国停车网,2014-01-23)
法国国家道路安全委员会(CNSR)将于2014年5月16日召开全体会议。会议期间将以投票的方式决定是否将法国公路速度限制下调至80 km·h-1,或是采取较为宽松的方案。
2013年6月,道路安全专家发表了一份报告,主张将公路速度限制下调,并提供了两种参考方案。一种比较硬性,所有双向公路的速度限制均为80 km·h-1;另一种相对灵活,部分指定公路的车速可以超过80 km·h-1,但必须在90 km·h-1以内。第一种方案的优点是制定容易,而第二种方案虽然较复杂,但更易被人接受。报告称第一种方案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
(中国网,2014-02-17)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NHTSA)正与汽车制造商合作研发一项“车对车通话”技术,有望实现车与车自动“对话”,减少撞车。车辆配备“车对车通话”装置后,能够持续发出无线电信号,相互告知自己的位置、方向、速度等信息。如果两辆车有相撞危险,车内电脑会以闪烁信号、声音提醒或座椅震动等方式向驾驶人发出警告,或者直接替驾驶人刹车。借助这项技术,即便驾驶人视线因转弯或交通拥堵等受到限制,车辆也能比驾驶人预先发现前方是否有车闯红灯或急刹车。交通信号灯等设施如果应用这种技术,就能够与车辆“通话”,告知车辆交通拥堵、路面险情等信息,以便驾驶人提前选择其他路线。
这项技术的研发已经启动大约10年,投入使用还需要数年时间。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估计,除了由酒后驾车或机械故障引发的交通事故,其他撞车数量有望借助“车对车通话”减少80%。与先前着力于确保交通事故中驾驶人存活率的各项技术相比,“车对车通话”技术将重点放在“第一时间避免撞车”,开启了汽车安全技术的新时代。
美国设计师构想的未来公共汽车有望在2028年亮相。该车外形酷似水母,会飞行,时速为25 km·h-1以下,座位采用开放式设计,乘客可以自由搭乘。(人民网,2014-02-19)
(长沙晚报,2014-02-10)
美国纽约市长宣布,纽约市市内道路限速将从48 km·h-1降至40 km·h-1。这是纽约市出台的“零死亡”计划中的交通安全新措施之一。根据这项计划,一些道路限速甚至将降至32 km·h-1。措施中还包括增设更多限速地带和交叉口摄像头;每年至少改造50个危险通道和交叉口,以确保交通标志清晰明确、符合环境需要;同时,增派警力加大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执法力度,加强对出租汽车驾驶人交通法规教育和管理等。“零死亡”计划的目标是到2024年纽约市不再有交通伤亡。在2014年头两周,纽约市交通事故已致死11人。
(新华网,2014-02-19)
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一项为期4年总额高达3 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重建美国的高速公路、桥梁及铁路等基础设施。该计划将取代即将在2014年9月30日到期的交通拨款法案。新计划的重点除了改善公共交通设施,也要借此提供几十万份就业机会。
(新华网,2014-02-28)
二战之后的若干年,是美国历史上经济快速发展、郊区化和出行小汽车化的黄金期之一。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居民公交出行比例,还是公交客运量都在下降。虽然20世纪70年代阿拉伯国家主导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对欧美主要国家实施的石油禁运带来公共交通短暂的复兴,但是总体上美国各地的公共交通系统均属于持续萎缩或始终在低水平徘徊的尴尬境地。2008年前后石油价格高企及随后的金融危机,带来公交出行比例和客运量的小幅度上升。这让部分公共交通支持者有些喜悦。反对者则认为那只是昙花一现。最近一两年,美国经济好转,石油价格稳中有降。公交出行总量和比例的变化如何?最新的《纽约时报》报道了美国公共交通协会2013年的公交发展报告。这份报告指出,2013年美国公交出行总量创造了1956年以来的新高,在纽约、丹佛等城市,公交出行比例和总量可能都在上升。什么原因导致这一新高,是否会昙花一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访问:http://www.nytimes.com/2014/03/10/us/use-of-public-transit-in-usreaches-highest-level-since-1956-advocatesreport.html?_r=2。
与交通带给人们的机动性一样,能源消耗及其带来的空气污染是交通人必须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位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能源、机动性和需求动态中心(Dynamics of Energy,Mobility and Demand,Demand),是英国政府、国际能源局和伦敦交通局等共同资助的专门研究能源、机动性和需求三者关系的研究中心。此中心计划在2014年7月8—10日举办暑期学习班,帮助研究者和学生掌握关于能源、机动性和需求三者关系的知识。对此学习班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访问:http://www.demand.ac.uk/events/event/summer-school-energy-histories-and-energyfutures-8-10-july-2014/。
小汽车在西方国家城市生活里的“统治”地位已经有若干年历史。随着西方各国开始全面反思小汽车带来的利弊得失,加大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力度,小汽车的未来,似乎不再风光。实际情况怎样?面对新形势,我们将如何看待小汽车?英国研究者将于2014年6月2日聚会,讨论此问题。对这次聚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访问:http://www.cumberlandlodge.ac.uk/Programme/Forth coming+events/Future+Automo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