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资源节约型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2014-03-09 14:38王俊杰王娟娥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年4期
关键词:山东省指标体系利用

王俊杰,王娟娥,方 金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泰安 271018)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作为资源型产业,农业面临发展瓶颈,建立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势在必行,但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水平如何评价,用哪些指标来衡量,标准尚不统一。在一定区域内,如何设定资源节约型农业的衡量标准,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的前提[1]。建立一套明确、清晰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衡量标准,能够正确把握在农业生产中各类资源的总体利用情况及节约利用趋势,从而科学指导实际操作。所以,建立资源节约型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意义重大。

总结现有的文献,和资源节约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的研究较多。李桂香等[2]从经济节约、社会节约、科技支持和环境支持4个方面构建了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徐贻军、任木荣[3]根据农业产前投入、产中支持、产出水平评价3个层面构建了湖南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柴玲玲[4]从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经济社会发展4个方面建立了农业循环经济指标,描述了广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周娅莎、朱满德[5]从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5个方面建立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匡远配、罗荷花[6]从经济、社会与科技支撑能力、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保护效果和政策制度保障4个方面设计了一套关于“两型农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但是目前国内外还缺乏一套有效衡量一个区域内资源节约型农业建设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已有的评价指标部分存在“多而全”、数据难以获得等问题。本文紧扣资源节约利用,借鉴以上学者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思路,试图构建一套科学且行之有效的衡量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 资源节约型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 资源节约型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选取原则

针对一般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资源节约型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须遵循下列原则:(1)系统性原则。要求指标之间既要有独立性又要有相关性。(2)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指标只有对使用者具有实用性才具有实践意义,可使用的指标体系应易于被使用者理解和接受,易于数据收集,易于量化,具有可比较性等特点。(3)针对性原则。指标的选取应结合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内涵,针对地区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4)代表性原则。指标的选取要有代表性,用尽量少的指标准确反映区域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发展的实际情况[2]。

1.2 资源节约型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农业生产中各类资源的存储量与利用水平,要通过一系列的统计指标反映出来的。为了研究各类资源利用水平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广义的资源利用率角度,从资源丰度指数和资源利用指数两个方面着手构建了如下资源节约型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资源节约型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3 权重的确定

资源节约型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 (AHP)结合专家调查法(Delphi法),借以克服主观赋权的缺陷,确保指标权重的客观性。

征询了15个专家的意见,其中10个专家给予了回复,认为每个专家的意见都同等重要,故对计算出各位专家的建议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获得通过后进行算术平均,得到最终权重,如表2所示。

表2 集结专家意见后各指标最终权重

1.4 综合评价结果计算

通过各指标的权重和数据的标准化值可得出某地区资源节约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中准则层的得分值,其计算公式为:其中,Wij表示准则层Bi对应的第j项指标的权重,表示对应指标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结果。该地区资源节约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中目标层得分值计算公式为:A=表示准则层中Bi的权重。

通过对各类资源做支撑度分析,反映各类资源利用水平对整体的作用趋势,为改进资源利用提供方向性指引,计算公式

2 资源节约型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估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建立了资源节约型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山东省2001~2010年的统计数据,就可以对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进行评估。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评估就是对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各类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作判断。评估是通过描绘指标值变化的趋势,测量在农业生产中农业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多大的进步。

2.1 数据的收集与说明

数据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山东环保厅以及地方环保局网站数据、山东省环境质量报告。其中,秸秆综合利用率由于缺乏部分年份数据,2001年和2002年两年数据采用2000~2003年数据的平均增长率修正而得,2006年和2007两年数据根据2005~2008年数据的平均增长率修正而得,2004年数据采用2003年与2005两年的平均值;畜禽粪便资源化率以及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缺乏统计数据,故用查询部分地方环保局网站及相关文件数据平均修正而得。原始数据按照指标的物理意义进行处理,整理后的数据见表3。

表3 山东省2000~2010年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主要指标数据

2.2 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

以2000年为评价基年,对表3中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表4各项指标的评定系数。

2.3 运用加权平均计算各子系统得分值

在表4的基础上,运用加权平均计算得出山东省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评价值,如表5所示。

2.4 山东省农业生产中各类农业资源利用水平及趋势图

通过图1,结合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2.4.1 山东省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利用水平

前半段发展状态稳中有升,幅度较小,2006~2010年间上升幅度较大。从原始数据分析,这种变化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农田水利化程度的提高。山东省耕地有效灌溉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2005年之后,耕地有效灌溉率的上升趋势尤其明显,这与山东省不断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有关。老化的机电设备得到更新,灌排体系不断完善,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田间水利工程建设逐年加强。据统计,2005年之前水库数量呈逐年减少趋势,2005年之后水库数量从5 554增加到到2010年的6 291,增长了接近13%,农用水渠,农用水泵拥有量在2005年之后数量同样显著增加。二是农业水资源利用水平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灌溉方式的转变与灌溉技术的改进,传统灌溉方式如漫灌、沟灌正逐渐被喷灌、微喷等现代灌溉技术取代[3]。

表4 各项指标评定系数

表5 山东省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评价值

图1 山东省农业生产中各类农业资源利用水平及趋势

2.4.2 山东省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利用水平

土地资源利用整体上呈平稳态势且利用水平平稳上升。一方面,人均耕地面积的逐年提升,可见进行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丰裕程度逐年提高。城镇化以及工业化进程在一段时期一定程度造成耕地总面积的减少,但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以及最近几年农村土地流转与土地整理有关政策的实施,人均耕地面积并没有随耕地总面积的下降而逐年减少。相反,人均耕地面积从2000年的0.100 6hm2/人上升到2010年的0.119 3hm2/人。此外,万元产值用地的减少说明山东省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利用水平有所提高。农民逐渐重视土壤的保护和改良,注重了有机肥的施用;秸秆燃烧现象减少,大量秸秆直接被粉碎、翻埋还田,增强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4]。另一方面,复种指数长时间处于较低水平,则主要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造成部分农地闲置和农业结构调整有关,速生杨、果树、苗木培育等多年生经济作物的栽种,是导致耕地复种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

2.4.3 山东省农业生产中能源、机械利用水平

农业生产中对能源、机械的利用水平表现为持续下降。究其原因有:一是农机工作性能差,燃料的利用效率低。二是农地块状分散,农民分散用农机降低了农机的使用效率,增加了排放的废气。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迅速,而节能高效的农机技术发展缓慢,农业机械化程度加强的趋势与农机技术水平低下的矛盾日益明显,对能源、机械资源的节约利用发展水平有较强阻碍作用。

2.4.4 山东省农业生产中化学化农资利用水平

农业生产中对化学化农资的利用量正在加大但变化平缓且利用水平略有上升。2006之前大量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导致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利用水平缓慢降低。自2007年起,环境问题频发,农用肥有效利用以及新型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使单位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有所减少。随着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的提出,国家倡导发展节约型农业生产模式,一系列农业技术得到推广,但农用大棚以及地膜保温技术的使用,对农业塑料薄膜的消耗不断加大,对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2.4.5 山东省农业生产中人力资源利用水平

人力资源利用水平变化最为显著。究其原因,首先是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大型农业机械和小型农业机械对于大面积平原和小块山区农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其次是劳动者农业知识的增长和劳动技能提升,提高了单位土地农业产量。国家鼓励耕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家庭农场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少的人耕作着大片的土地。

2.4.6 山东省农业生产中科技、资金利用水平

科技、资金利用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且发展速度变动幅度较大,这主要与支农政策的变化有关。自2004年起,中央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连续9年印发中央一号文件,逐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了农村机电井、节水灌溉机械及农用水泵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注重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农村金融市场初步建立,依托龙头企业和农业协会为农村青年提供贷款担保,农业的发展前景使更多的青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从而加大了对农业资金的利用水平。

2.4.7 山东省农业生产中废弃物资源利用水平

2003年以后,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水平显著上升。对农业废弃物的粗放处理,既污染了环境,又使大量能源白白浪费。鉴于此,政府逐渐引导农民资源化处理农业废弃物,将秸秆直接作为牲畜饲料或过腹、加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将畜禽粪便直接或发酵后还田作为肥料使用,部分地区以秸秆和粪便为原料,制沼气作为能源使用,如山东嘉祥县广泛利用沼气供能,每年能年节约燃煤6万t、电600万kW、肥料960万kg,节约1 900多万元。

2.4.8 山东省农业生产体系的资源节约水平

通过观察曲线变化,山东省农业的资源节约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且2006年以后,农业资源节约水平提升明显。现阶段农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传统的粗放式农业正逐渐向资源节约的方向发展,虽处于初步阶段,但是方向正确,发展形势良好。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山东省需要采取更广泛的措施,以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

2.5 各类农业资源的支撑度分析

经过运算,得到各类资源评价值占资源节约型农业总得分的比重 (图2)。

由图2可以得出以下相关结论。

(1)呈上升趋势的资源类型分析:水资源和农业废弃物资源的评价值比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人力资源评价值比重自2005年起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山东省农业水资源、农业废弃物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利用对当地资源节约型农业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促进了山东省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发展。

图2 各类资源评价占资源节约型农业总得分比重

(2)变化不大的资源类型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对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支撑作用不显著,比重保持在0.35上下,但考虑到耕地资源在持续较少,说明土地资源的利用水平也在持续增高。科技、资金这类指标对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支撑作用不明显。

(3)呈下降趋势的资源类型:能源、机械和化学化农资这两类农业社会资源的评价值比重均呈下降趋势,说明农业生产对两类资源利用水平不高。但鉴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步伐的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等,能源、机械和化学化农资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在今后的农业发展中还会需要进一步增加它们的使用,因此,提高这两类资源的利用水平对节电、节肥等类型的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

总之,在构建的指标系统中,从总体上来看,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水平均有所提高,对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农业社会资源中人力资源对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支撑作用明显且持续提高,科技、资金投入对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支撑作用不明显而有待提高,而能源、机械和化学化农资这两类资源对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阻力。

3 加快山东省资源节约型农业建设的政策建议

3.1 合理利用和保护不可再生资源

基于支撑度分析,作为农业自然资源的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利用水平近年来有所提升,尽管如此,也应该看到水资源存量在减少,农业用水资源占水资源总耗用量比重依然很大。山东省多为旱作农业,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农业对于山东省农业而言,首要体现在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上,除了更新老旧灌溉设备和改进灌溉方式外,对灌溉制度的改革也不容忽视,如观察农作物的需水规律,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灌水,进行调亏灌溉。虽然近些年,土地资源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如土地整理政策的落实与实施,但切实保护耕地并在实现耕地数量动态平衡的基础上还要大力提高耕地资源质量。增施、深施有机肥,减缓土壤有机质腐烂,缩短有机粪肥的田间暴露时间,减少CO的排放量;减少秸秆燃烧,进行作物秸秆直接覆盖、翻埋还田或过腹还田及再利用后残渣还田。

3.2 拓宽资源节约型农业融资渠道

农民收入的增长是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最根本的支撑力量,由于缺乏资金,造成了很多地区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工作不能顺利展开,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资源节约型农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一是政府对资源节约型农业直接补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启动重点项目,建立示范地区。二是建立完善融资渠道为农户提高资金支持,如依托大企业,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担保;直接引入民间资本,加大对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支持力度。三是发展旅游行业与农业的结合,如发展生态旅游,增加农民收入。

3.3 加快科技创新,强化对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技术支撑

农业技术创新是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的依托和保证。目前,山东省在资源节约型农业有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推广上仍然存在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力度。通过支撑度分析,在化学化资源的使用上,加快新型农药、化肥的开发,加强研制高效低毒或无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化肥,控制农业生产单位面积土地使用化肥、农药的最大值,减少对环境和土壤的污染;开发和推广秸秆、家禽粪便利用技术,发展推广沼气等污染物净化处理技术[7];建立废弃农用塑料薄膜回收机制、研发快速降解的塑料薄膜和可替代材料。在能源机械的使用上,大力发展大型和小型农业机械,增加大面积平原和小面积山区劳动效率,减少废气排放;对现有农业机械进行技术改进,提供其工作性能和燃料利用率[8]。

3.4 加强对“新型农民”的培养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加强农民的素质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提高高素质农民数量与质量对于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开展分层次的农民科技培训,对专业技能差、文化水平低、没有稳定收入的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加快建立农民素质培训的长效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民转移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和转产转岗就业能力[9]。通过借助互联网、数字电视、电话建立农村信息平台,形成农村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使农民更方便地了解农业政策信息与技术。

[1]周栋良.环洞庭湖区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研究.广东:华南农业大学,2009

[2]匡远配,罗荷花.“两型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10,(7):69~77

[3]谌昔林,何金海,赵兵,等.现代节水灌溉技术与传统灌溉方式对比试验及分析.江西农业学报,2009,21(8):105~108

[4]魏百刚,韩洁.都市循环农业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1):31~39

[5]康辰香.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河北渔业,2012,(2):66~66

[6]涂同明.试论农业机械化与两型农业建设.湖北农机化,2009,(2):36~40

[7]李桂香,赵明华,牟文龙,等.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济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6,20(4):350~353

[8]黄钢,沈学善,屈会娟,等.发展低碳农业的关键技术领域.中国软科学,2010,(S1):1~7

[9]傅伯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点思考.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29(1):64~69

猜你喜欢
山东省指标体系利用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