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土家歌王 闻名巴渝大地
——记石柱县国家级非遗土家“啰儿调”传承人、农民歌王刘永斌

2014-03-08 01:37黄玉才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4年1期
关键词:枫木新场石柱县

文、图/黄玉才

重庆土家歌王 闻名巴渝大地
——记石柱县国家级非遗土家“啰儿调”传承人、农民歌王刘永斌

文、图/黄玉才

“我要在有生之年,把土家‘啰儿调’传承下去,让后人继承祖先的优秀文化遗产。”2013年12月16日,正逢重庆市石柱县枫木乡赶场,国家级非遗石柱土家“啰儿调”传承人、农民“歌王”刘永斌带领“刘家班”,正在莲花村自生桥给农家传唱自编的“啰儿调”,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惠民政策。

刘永斌是闻名巴渝大地的农民“歌王”。生于1941年,先是当农民,后来进城当工人,然后又回到枫木乡务农。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他对土家民歌情有独钟,积极参加各种演出并多次获奖。他多才多艺,不仅有石柱“民歌大王”之美誉,而且是民间故事、丧葬法事和吹打乐能手。

传唱土家“啰儿调”60余年

“啰儿调”是在石柱孕育、传唱、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歌形式,是从大山里飘出来的世界经典民歌。“啰儿调”分布石柱全境,主要以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周边的黄水镇、冷水镇、枫木乡、沙子镇、中益乡、马武镇等七曜山区土家山寨为主。

石柱“啰儿调”民歌的最大特点,从外观上就可以识别:有衬腔“啰儿”,故名。它目前基本上仅仅分布在渝东的方斗山和七曜山的石柱县境内。“啰儿调”民歌传承了唐代竹枝词的遗风,音随地方方言字音,临场发挥,即兴填词,内容丰富,表达灵活,语言诙谐,具有浓郁的土家民族文化特色,在石柱境内一度广泛流传。歌词以七字为主,这保留了“竹枝词”的遗风,衬腔的位置有三种情况,一是“啰儿”前置,如抬工号子《小牛郎》“(啰儿嘛啰儿嘛嘿唑)这场来实话实说”。二是“啰儿”后置。三是“啰儿”中置,这是最为普遍的,如著名的《太阳出来喜洋洋》中的“手里拿把(啰儿)开山斧(哦郎啰)。“啰儿调”伴随土家人民超过了数百年,其精品代表作《太阳出来喜洋洋》彰显的是中华民族的大智大勇,知难奋进,乐观向上的大无畏的民族精神。

枫木乡是重庆市命名的土家“啰儿调”之乡,这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土家民歌“啰儿调”传承之地,流传久远的土家“啰儿调”,源远流长,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大山飞出的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唱出了土家人的情怀,驰名中外,成为石柱县的县歌。土家人能歌善舞,勤劳朴实,以刘永斌为代表的“啰儿调”传承人,活跃在枫木、黄水一带,成为该乡的“名片”。每年举办的土家族民俗文化节暨中国黄水林海消夏旅游节,土家摆手舞、啰儿调等民族歌舞成为节会的亮点。

那天,我走进枫木老场,正遇农民“歌王”刘永斌在街场,为赶场的农民朋友演唱土家“啰儿调”,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据了解,刘永斌是枫木乡莲花村的农民,从8岁开始学唱啰儿调,现在能演唱100多首土家山歌,是远近闻名的农民“歌王”,2008年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柱土家“啰儿调”传承人。

他至今已传唱了60余年,曾走进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多次参加国家、市、县大型文艺演出,并获奖。为了传承这项优秀的土家历史文化,他把儿子刘长春、刘长顺,女儿刘长梅、刘长珍,女婿王顺阳培养成传承人。2012年春,他组建了“石柱县刘家班演出队”,在重庆主城、石柱各乡镇、毗邻的湖北利川等地,走村串户演唱“啰儿调”,不仅带动了民间歌手传唱,而且每年靠吃“啰儿调”民歌饭,收入10多万元。在老场,“刘家班”特地为我们演唱了原生态的《太阳出来喜洋洋》《武陵山啰儿调》《送郎歌》《抬工号子》《十杯酒》《十劝郎》等经典民歌。同时刘永斌、刘长珍父女成为枫木乡小学土家“啰儿调”的特邀老师。

唱出最原始的土家生活

啰儿调不仅可以一个人唱,也可以两人对唱或者男女对唱,刘永斌老人和向荣琼女士演唱的《街上妹子下乡来》,就是一首非常有趣的对唱歌。

男:街上的妹儿(舍)下乡来(哟喂),

灯笼裤脚(吗啰儿啰),是红绣鞋(哟喂),

青布围腰(嘛舍)花腰带(哟喂),

风流调子(吗啰儿啰),扯出来(哟喂)。

女:对门娃儿(舍),你莫讲凶(哟喂),

背上背个(吗啰儿啰),是篾弓弓(哟喂),

恁一弓(哟舍)那一弓(哟喂),

弓你幺妹(吗啰儿啰),野老公(哟喂)……

“蔑弓弓”是指弹花匠弹棉絮时背上背的弹花工具弹弓,这首《街上妹子下乡来》源于乡下弹花匠和城里来的妹子调情打趣的生活场景,其间包含了很多信息。

在过去,弹花匠是手艺人,走村串户,见多识广,兜里也有几个钱,所以胆子大,敢招惹挑逗城里姑娘。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山沟沟,一个弹花匠就用三百块钱在外村娶了当地最漂亮的姑娘。那时候,三百块钱是一笔巨款,足以让每个姑娘的父母动心。

雪乡踏歌枫木台,土家风情令人醉。枫木乡,根据枫木台而得名,乡政府驻地双河口,因处大鱼溪与三剑溪交汇之河口,故名双河口场,民国初年兴场,依山取势,层层递升,形成奇特的“坡坡街”场镇。是一脚踏两省的川鄂边寨老场镇,与湖北省利川市毗邻,座落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高原川鄂屏障七曜山峡谷,长江支流油草河穿境而过,现已建成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油草河风景区,历史悠久,民风古朴,风光灵秀,物产丰富,是川鄂边关著名的土家老场。因老场地质滑坡,现正在昌坪村苦草湾修建新场镇,不久将搬迁到新场镇,大堡老场将退出历史舞台。

枫木场是土家族集聚的土家山寨。是“川盐销楚”川鄂古盐道必经之地,境内的油草河大桥一桥跨两省,连接着重庆与湖北的交通,构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咽喉要道。这里山高林密,民风古朴,恋爱传情、劳动耕作、婚丧嫁娶等生产生活,都是用歌来表达完成的。土家人能歌善舞,爱歌成癖,人人会吼歌,那震天的一吼,吼出了土家人激昂向上的精神风貌,也吼出了土家族勤劳尚武的底气。有劳动歌、打石头“号子”、“抬石歌”、“打夯歌”、“薅草锣鼓”、“哭嫁歌”、“跳丧歌”、“孝歌”、“抬轿歌”等,内容丰富,逢山喊山,遇水唱水,临场即兴而唱,也有的唱历史典故、风云人物。击节而歌,到土家山寨踏歌而行,踏踩到跳动的歌声音符。

午饭后,我们走进昌坪村苦草湾正在修建的枫木乡新场镇,机器的轰鸣声,朗朗读书声交织在这开发热土,阳光透过残雪林海,投进大雪消融的建设工地,晴雪映照下的新场镇高楼,在雪光下格外醒目。走进枫木小学,六年级的小学生正在上音乐课,从新校舍飘出稚嫩的童声,刘永斌、刘长珍父女正在教唱“啰儿调”。据学校负责人介绍,该校已作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柱土家“啰儿调”传承基地,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传承祖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重任。在乡政府、县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传承培训了700多名小学生,每个班级都能熟练地传唱10首以上的“啰儿调”民歌。

“我决心在有生之年,把‘啰儿调’传承到全乡、全县,打造成为石柱的文化名片和旅游名片,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把祖先的优秀历史文化传承下去……”“歌王”刘永斌满怀信心地告诉笔者。

猜你喜欢
枫木新场石柱县
石柱县农技协联合会组织验收VR数字展馆
艺枫木作
棋盘上的骏马
美丽的新场古镇
爱情永恒(组诗)
大战将军山
枫木厨房刀具设计
破碎的枫木+生物树脂=手工珠宝
只说困难和问题的座谈会
文化生态学视域下土家族婚姻的变迁——以石柱县桥头乡长沙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