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价值是“生态”

2014-03-07 08:52赵子龙
投资者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艺术家价值

赵子龙

记得当年韩寒刚出道的时候,惹得许多人看不惯,连国家级电视台都端起架势讨伐。在那样一个年代,大家都不能容许一个比“差生”还差的人理直气壮,况且他还要做些优等生才能做的事情,比如出书。

记得那段时间,许多专家忧心忡忡地讨论八零后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问题,“垮掉的一代”被不断引用。可八零后问题还没讨论完,超女李宇春们又出来了,专家们又开始口干舌燥,再到后来,成批成批让他们看不惯的九零后大波逼近,他们干脆也不说话了,到马佳佳出来后,已经几乎没人再出来义正辞严地进行价值观匡正了。

我一直觉得,社会的思想观念变革和“进化论”很像。进化的开始是变异,是无数个正常细胞中出现一个异类。社会思想也是这样,回顾中国从传统思想中步履维艰地走进当代,每一次观念的转变都是由那些让许多人“看不惯”的人开始的,他们如同变异的细胞,在无数个正常和正确的细胞中率先变得不一样。

每一个在今天看起来理所当然的观念,都在当时经受了巨大非议,同样的道理,今天我们正在看不惯的事物和思想,也许就是明天的理所当然。倘若我们用这样的思维去看待艺术,我们会变得更加宽容和智慧。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巨变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之快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一不小心就老了,今天我们的习以为常很可能在明天就变成了保守。

许多中国人对“艺术”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阶段,认为艺术家越老越值钱,艺术要论资排辈——这是典型的中国式尚古思维。美国二战以后对待艺术的态度和我们截然相反,他们更看重艺术中呈现出来的创造力,他们并没有太多传统的包袱。某种意义上,这也是美国强大的根源,他们往未来看,所以永远保持着创造力和思考力;而我们喜欢向过去看,希望在祖宗那里找到今天的答案。一个是尊重新,一个是尊重旧。

今天,中国人对未来的预见和幻想能力之弱,令人汗颜,甚至连年轻人都丧失了对未来的幻想。那些关于未来的预见和想象的电影,几乎都出自美国,而中国人还在不断地改编历史典故,一旦涉及穿越,肯定也是往古代走,不像美国那样去未来。

艺术,是最应该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然而,目前中国最为保守的思想板块,似乎就是艺术。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中有很保守的味道,特别善于让年轻的生命老化,变成所谓老成持重。放眼望去,在科技迅速改变人类生活的今天,多少风华正茂的青年艺术家过早地穿起了白袍大褂,拒绝了这个世界的鲜活。

而这种老化的思想体系,也正是另一些年轻艺术家的机遇和使命,他们是这个社会中那些最先变异的少数细胞——也是这个时代的艺术家真正的价值所在。

“青年艺术家”并不是一个新鲜词,在五六年前就已经在国外画廊炒过一轮了。但那只不过是因为资本需要一些青年明星来支撑其运作,并没有真正去审视青年的价值。

2008年以后随着自媒体的发达,“青年艺术”又开始变得炙手可热,年轻艺术家开始不断露脸,同时也遭遇了韩寒当年那样的质疑和非议。有的人批评年轻人不关注社会和政治,对普世价值漠不关心;有人批评年轻人太自我,陷入小情小调中,没有大格局;有人批评他们对传统的遗弃,使这个民族断了文化上的根等等。大家都觉得年轻艺术家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其实他们都不曾想到,年轻的真正价值在于改变生态。

“生态”肯定不是同一个方向,而是四面八方,到处都是。一个生态中,有鲜花,有苔藓,有大树,有毒草。每一种存在都有特殊的价值,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环境。毒草对人无用,所以应该铲除;但对一座森林来说,毒草是和鲜花平等的存在。如果我们不能这样去想问题,就会像以前的人那样把动物分成“害虫”和“益虫”——这种简单的思维方式让我们的今天生活在雾霾之中。

中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鲜活的、独立的思想。中国当代艺术的核心价值,就是在日趋同质化的社会制度内寻找个体的、独立的生活体验和思考精神,发出越来越多的独立声音,改变中国旧有的、保守的思想观念体系,生长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文化生态。简言之,当代艺术的价值就是以新思想参与到时代变革中,这也是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最根本的分歧和区别。

作为转型中的国家,中国每天都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尤其是2008年以后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知识结构和观念仍然在高速更新。同时,急剧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所凸显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影响到每个人的具体生活。

此时,那些前三十年当代艺术的开拓者们,已经成为公众明星——在获得更多话语权的同时,他们的思想也因各种具体的关系而不再鲜活。对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变革,他们正慢慢失去切身体会,对互联网所带来的知识体系,他们大多已经无力更新。

相反,198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艺术家们却正保持着对生活的敏感。这个年龄段的艺术家正处在从理想进入现实的阶段,急剧的社会变革所带来的问题时刻冲击着他们的具体生活,他们必须对这些问题作出回应。

与以往他们在美术学院中的创作不同,那时,他们的观念更倾向于对知识的想象,而今天因为有具体现实的问题,所以回应是鲜活的,不是想象,不是引述。这些源于具体生活体验的思想,可以看做中国新时期变革进程中的思想样本。由于生活阅历和经验的有限性,可能年轻艺术家看待问题依然简单、片面,但这不代表“错误”。

真正包容的社会里,不会过于强调所谓的“正确性”,人性的真正深刻在于其复杂和多变,每个人都有着独立的情感和判断,从生态的角度来说,没有哪种思想是正确的或错误的,正如我们不能说一颗荆棘长在那里是不正确的。我们只能说我们不喜欢,但很多我们不喜欢的东西其实是合理的。

所以,年轻的思想并不见得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多少“正确”的东西,更何况是否“正确”我们根本无从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我们喜欢的、不喜欢的、认同的、反感的年轻思想,正在改变着当下的文化生态。此刻最重要的并不是去审判这些年轻思想,而是看到他们怎样对一个保守的思想体制产生改变。

他们可能很小,很不显眼,但他们是这个时代思想森林中鲜活而真实的存在,他们比那些巨大而震撼的朽木更值得期待。一粒沙子可以看到大海,当我们从传统意识形态灌输的英雄主义中醒来,当我们从简单对错的标准中醒来,我们会看到“生态”的价值。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艺术家价值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