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飞
(吉林工商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507)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实践
——以吉林工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
王科飞
(吉林工商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507)
本文以吉林工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思路,同时全面分析了国内同类型高校开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现状,结合本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措施,提出了该专业在高等教育新形势下的人才培训定位与规划。同时对人才培养规划的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环节体系建设,专业特色及校企合作提出了改革措施及建设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专业特色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该专业是教育部对原有的六个老专业进行整合而设立的,因此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宽口径、厚基础、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在专业建设和改革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根据不同学校的办学定位,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同时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要求所学理论内容能够指导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能够转化成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基于这个思路,笔者所带领的吉林工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团队进行了多年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具体做法和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本专业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为办学理念,遵循“厚基础、精理论、重实践、强能力”的指导思想,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目标,积极开展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主要培养具有电子技术、通信工程、嵌入式系统等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基本实践工程操作技能,熟悉相关专业设备的使用、维护及检测的专业技术人才。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设计
(1)采用倒推机制,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目标,经过调研统计近三年本专业人才需求岗位特点,专业就业岗位大多为应用技术型岗位,月薪2—3千元,本地区需求较大为通信产业和网络行业。男生专业需求较好,女生对口岗位较少,今后就业工作重点是强调专业对口就业。
(2)根据地方及区域人才需求特点,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吉林省信息产业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移动通信、汽车电子、网络管理、嵌入式研发、研究生录取等领域。
(3)根据本专业学生的全面情况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综合考虑学生入学分数、学生学习情况以区别人才培养规格,在校男女比例、就业特点的不同以区别人才培养目标。
2.人才培养规格的目标定位
(1)吉林省为教育大省,省内高校硕士点众多,每年招收研究生人数也较多,因此把本专业一部分毕业生的出口定位在考研的方向。根据我校本专业学生入学分数分布情况,以及考研课程开设水平,学生在校学习水平,同时结合本专业学生的考研意愿分析,拟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考研人数确定在每届毕业生10%—15%左右,具体培养方式为全院统筹,完善各专业考研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入学后加大考研宣传和辅导工作,同时可以与兄弟院校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同时开展学生出国攻读双学位模式。
(2)地方需求方向。首先考虑是通信工程领域,经过近几年调研,随着4G的到来移动通信用户已经远远超过互联网用户,移动通信产业中的设备商、运营商、工程商在我省各个区域人才需求逐年递增,其中网络规划工程师、网络优化工程师在未来十几年都是奇缺的岗位,同时这些岗位都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岗位,比较符合我校的人才定位,因此拟定与省内两家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具体方式为3+1,采用学分置换方式,最终实现定向就业。其次考虑是网络管理领域,经过近几年调研,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大中型企业对网络管理人才需求量较大,并且有很多岗位对性别要求不是很高,对不同层次学生均有不同相适应的岗位,同时这些岗位都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岗位,比较符合我校的人才定位,目前我院设置有网络工程专业,因此拟把网络工程专业此类课程移植到本专业中,同时拟定与省内两家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具体方式为3+1,采用学分置换方式,最终实现定向就业。
(3)人才培养定位的另一个方向是嵌入式方向。该领域人才出口定位在全国一线城市和沿海城市,因为嵌入式人才在北方和内陆城市需求还较小,但嵌入式人才的需求将是未来社会的热点,同时嵌入式也是本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考虑到嵌入式人才培养规格较高,考虑本专业学生情况和学习特点,分析出本专业每届学生中,大概有15%的成绩较好学生可以达到这个要求,因此在培养方式上采用定向培养,把企业课程引入到课堂和实验室,引入企业工程师进行授课,最后培养出部分精英学生实现自主就业。
图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具有知识更新和开创意识,能从事各类电子系统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和管理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2.知识要求
(1)比较系统地掌握信息科学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
(3)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在通信技术方向和信息系统硬件开发方向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4)具有一定文字表达和外语基础,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3.能力要求
(1)掌握信息科学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具备较强专业实践能力;
(2)能够使用现代电子技术设计和开发信息系统硬件电路的方法、工具,具备信息处理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3)通过学习通信系统理论和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具备从事信息网络的规划与建设,优化网络环境的基本能力;
(4)能够具备从事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相关企业的运营与管理的能力;
(5)了解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和文件检索方法。
4.素质要求
(1)具有一定的体育、美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
(2)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3)具有创业和创新精神;
(4)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有一定协调和沟通能力。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设计
图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2.二维渐进式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图3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环节体系
3.课程体系结构改革措施
(1)压缩第四学年课程,专业课尽量在前六个学期结束,第七学期可以适当开设一些选修课和实验课,条件成熟后过渡到校企合作的3+1模式,或者学生出国置换学分的3+1模式。
(2)2014级培养方案拟开设两门独立实验课程,可以在《单片机设计与仿真》、《嵌入式设计》、《电子技术综合设计》中选择。
(3)实现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两个专业的核心课融合共享,独立实验课的融合共享。
(4)进一步整合课程群的理论内容和实验内容,去掉重叠和冗余部分,适当删减理论学时,为实践教学提供空间。
(5)改革课程所使用教材,课程群内的教材使用要进行统一思路,彼此间的相关性、兼容性要科学合理,同时可以考虑使用电子教材。
(6)实习环节要自成体系,可以考虑校企合作方式完成实习实训环节,进一步考虑校内实现实习、实训。
(7)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化要在培养规划中体现,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能力培养在人才培养规划中有保障措施。指导教师选择高职称、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每位教师最多指导4名本科学生。论文选题要结合学生企业实习、教师科研项目,由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拟定方向后由学生自由选题。设计性、试验性设计(论文)占80%,综述性论文占20%。能做到1人1题。要求毕业设计成果化80%以上。论文答辩成立毕业生论文指导小组,负责论文的开题、论文指导及论文答辩的全部工作。
(8)课程设置对实验中心提出的要求尽快形成计划,下一步实验中心建设中进行实施。
4.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保障措施
在安排教学计划时,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安排526学时的课内实验课,其中35%以上是设计性及综合性实验。此外还安排了13个独立实践周,实践环节占总学时39.8%。同时开展专业实习和课程设计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要求实习环节成果化。
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质量为根本,努力构建以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专业课开设后实施导师制,在二年级配备专业导师,一直带到毕业,同时负责毕业设计。这样的培养模式,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创造了更多的创新研究的机会和条件。在专业特色凝练过程中,尝试搭建学生自主实践平台,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践环节培养采用二维渐进式培养体系,强调所学习理论能够指导实践,即强调理论课的实用性。实践环节训练采用单项能力培养到综合能力培养,最后形成工程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和全省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四届共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5项。以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为平台,申请成立“电子设计工程师(PAEE)认证考试中心”,使学生在本校可以考取PAEE证书。
1.扩大招生规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五年内本专业将增加到每届2—3个班共计100人左右,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教学环节,使得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
2.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计划五年内引进高职称和具有博士学位及以上人才2—3人,进一步提高“双师型”结构,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结构;进一步加大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3.加大实验、实习环节硬件环境建设
三年内投入资金600万元以上充实或更新实验设备,两年内完成实验中心建设,新增2个校内和3个校外实习基地。
4.加大课程建设和教材体系建设
五年内争取申报成功3门校级优秀课、2门省级优秀课、1门省级精品课,并力争1门国家精品课;实现自编高水平教材2—3部。
5.提高专业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
在现有基础上,要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教科研水平,鼓励教师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不断提高教科研成果获奖级别,争取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与“863”项目的突破。
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础,在国内高等教育转型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合格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如何解决毕业生能力与社会需求对接问题,都是高校在专业建设和改革中所要研究的领域。笔者作为吉林工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带头人,从事该专业建设与改革十余年,实践中把突出能力培养作为主线,对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体系改革作为重点,完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专业建设思路,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杨家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电子设计能力分层次培养模式探讨[J].大众科技,2009,(7).
[2]林其伟.计算机教育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融合的研究[J].福建电脑,2007,(11).
[3]姚淑霞,陈黎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5).
[责任编辑:樊保臣]
G642
A
1674-3288(2014)05-0116-05
2014-07-09
吉林省教育科学项目(吉教科[2010]403)
王科飞(1974-),男,吉林工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移动通信技术及数字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