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晶
色温也“暖人”
□崔晶
专题片是一门光影艺术。提到光与色彩表现之间的关系,除了色调、明度、饱和度之外,我们亦不能忽视色温这个重要元素。色温,可以理解为光源颜色投射到被摄物体上的温度质感。运用拍摄技巧来平衡色温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充分重视并巧妙利用色温在“用画面说话”的专题片中的特别作用,以及如何以此来带给观众更人文化的视觉感受。
辽宁省委组织部拍摄的记录二十载联贫工作的优秀工作纪实片《送去温暖,带回营养》(以下简称《温暖》),通过对色温特征的娴熟选控,为这部工作片增添了一种难得的亲切与温暖。
烘托全片基调:我们知道,拍摄景物在低色温光源照射下,呈现出“暖色调”,当色温开始升高时,“冷色调”逐渐生成。这或“冷”或“暖”的色调收录进镜头,必然会带给观者不同的视觉感受。面对同一个物体,色温哪怕仅有细微的改变也会使画面效果产生巨大的不同,在观者心里掀起微妙的“波澜”。因此,我们选择拍摄物体时,务必要把色温可能会透过片子表达出的心理情绪考量进去,通过把握拍摄物体的色温来奠定片子的情感基调。《温暖》开篇的第一个画面,就是满屏橙红色的初升暖阳,接下来的讲述便都是从沐浴着暖阳的高楼、树林和广场的画面开始。清晨光线色温比较低,选择拍摄这时的物体本身就带有一种暖调的色彩,片子以暖融融的氛围开端,“联贫暖人心”的主题自然流露出来。
提升人物表现力:拍摄人物过程中,采光的方向与人物色彩的呈现密切相关,色温的作用也随之发挥得更加充分。顺光拍摄,色温表现饱满、鲜艳,但色彩损失大;侧光拍摄,色温对比强,既能表现一定色彩又富有立体感;侧顺光,光线投射水平方向与摄影机镜头成45度角左右,能够丰富画面的明暗层次,起到很好的造型、塑型作用。工作片中有很多采访人物的镜头,若平平常常拍摄就不足为奇,如果采用侧顺光拍摄,不但可以对人物的外形轮廓有很好的交代,还能通过对色温的合理选控丰富人物面部神态、肢体动作的表达张力。在《温暖》一片中,采访联贫工作的干部们都是通过这样的侧顺光方式来拍摄,对色温的把握倾向于“暖调”,面部光感更加柔和,人物神态更加亲和、自然,将联贫干部们对“穷亲戚”们的关心与关爱形象呈现出来。
完善画面构图:利用色温差,让不同色温的物体色彩在画面中拼接、交替,就会呈现出画面色彩的结构和层次,辅助完成画面构图。这样的色温差可以循序渐进地变化,也可以直接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反差。在同一个画面中,鲜艳的颜色更容易体现出色温的差异,如果在一幅以暗色调为主的画面中摄录进一部分红、黄、蓝等明亮的颜色,并同时对明、暗色调进行区域布局,明亮的颜色会更加显眼,画面的“视觉惊喜感”瞬间产生。有时候,色温的差异可以用来协调画面主体与背景的色彩搭配,使主体突出“向前”,背景暗淡“退后”,画面的立体感和纵深感顿时变得鲜明。《温暖》虽然是一部工作片,但我们在镜头里看到的广场上晨练的人们、田地里耕作的人们、联贫干部与“穷亲戚”在一起等诸多画面,其中的服饰颜色和背景颜色都是明暗相间、色彩丰富,使视觉效果显得分外明丽、亲切。
像《温暖》这样巧用色温,“看似无意、实则有心”,我们制片时也可以在对色彩的把控之中将工作片拍摄得别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