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辽宁省草原监理站,沈阳 110161
辽宁省苜蓿产业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李佳
辽宁省草原监理站,沈阳 110161
苜蓿生产发展依赖于畜牧业生产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也逐渐发生着变化,由原来的以猪肉为主要肉类消费产品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对草食动物及其制品的需求迅速增加,导致对饲草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商品苜蓿年需求量约为300万t,2012年国产商品苜蓿50万t、进口44万t,尚约有200万t的缺口。因此,农作物秸秆作为粗饲料被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由于秸秆中的营养成分含量极低,严重影响了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因此,无论从产业效益角度还是畜产品质量安全角度出发,发展苜蓿种植业势在必行。
苜蓿产业化是指排除农户自产自用模式,以企业为主体,包括能提供苜蓿产品的苜蓿加工企业、苜蓿种子的生产企业、从事苜蓿种子贸易的流通企业等,形成以社会化分工、集约化操作、市场化运营、不同经营实体合作的产业化链条,提高苜蓿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既能体现苜蓿产业的整体规模效益,又能保证一体化组织内各个主体都能获得平均利润率,而这一过程就是产业化的进程。
2.1 苜蓿生产基本处于自产自用阶段
辽宁省苜蓿生产主要有3种模式:一是农民自种、自收、自用,没有商品生产;二是生态建设工程,主要是草原生态治理工程、国家半牧区生态补助奖励政策等;三是公司和小型农场经营生产苜蓿产品等。这几种模式的苜蓿生产中,生态建设工程种植苜蓿是以发挥其生态作用为主,种植区域一般为生态脆弱区的草原,不适合机械化的大面积作业;辽宁辉山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苜蓿种植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作业,但其生产加工的苜蓿也基本用于本集团的奶牛饲养,没有进入市场经营。
2.2 实现规模化种植存在困难
长久以来,我国对土地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生产方式导致很难实现苜蓿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少量的养畜户种植苜蓿,多靠人工,生产成本高,技术水平较低,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差,达不到商品苜蓿的要求。因此,尽管中国的牧草种植面积最多时达到333.3万hm2,但商品草仅有不到50万t,距离产业化的需求还很远。
2.3 生产风险大
苜蓿产品作为商品出售,存在特定的风险,风险来源主要是自然灾害。苜蓿生产加工过程中对气候要求高,苜蓿的播种、收割、晾晒、贮存等环节若遇到雨季会直接影响苜蓿产品的品质,若遇到干旱气候则其生长会受到抑制,加上病、虫等灾害影响,直接导致苜蓿生产的高风险,常常使得生产者不能保质保量的生产出苜蓿产品,严重制约了我国苜蓿产业的发展。
2.4 苜蓿加工技术落后
苜蓿产品的种类很多,有草颗粒、草块、草粉、苜蓿叶蛋白等,是饲料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外的生产工艺已由几十年前的原始生产工艺发展到了目前的现代化生产工艺,对苜蓿先榨汁,然后汁、渣分离,加工成叶蛋白和草颗粒。对比鲜明的是,我国的苜蓿生产技术水平很低,除了在种植、收割、翻晒、打捆等实行机械化操作外,缺乏高新工艺的加工生产。
3.1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苜蓿生产企业化是苜蓿产业化的核心,产业化的概念始终脱离不了商品和市场。各类数据显示,苜蓿产品的市场前景广阔,目前的限制因素是“商品”,保质保量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产品竞争力、长期稳定地占有一定的份额是中国苜蓿产业化的核心问题。需要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实现苜蓿生产“基地建设、生产加工、科研开发、营销服务”一体化经营,由企业连接市场、土地和资本市场,才能逐步形成产业链。
3.2 大力建设苜蓿草种基地
优良品种是获得高产、优质苜蓿的基础,无论拥有何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生产规模,没有良种都是空谈。我国目前苜蓿育成品种少、水平低,为了加快我国苜蓿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应加强培育和繁殖更具地域性、适应性更强的本国优良品种,另一方面要科学的引进国外品种,以保障苜蓿的产量和质量,为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另外,还要加强科研部门与企业的合作交流,逐步建立辽宁苜蓿品种与种子开发生产供应体系,积极开展引种观察试验研究,建设省级苜蓿种子生产基地,用于指导区域化生产建设。
3.3 突出苜蓿加工环节建设
苜蓿作为特殊的商品进入市场流通必须具备一定的形式,新鲜刈割的苜蓿需经过加工制成草产品,这一环节是苜蓿产业化发展的关键。苜蓿加工环节包括刈割、干燥、打捆、制粒、粉碎、提取叶蛋白等。我国市场上以草块、草粉为主,草颗粒的利用以猪、禽、羊为主,奶牛也可利用,现在国内市场尚未打开。苜蓿青贮在国外已相当普遍,但国内利用程度依然极低。因此,打开上述市场的任务相当紧迫。
3.4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实现苜蓿产业化必须加大科技投入:一是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利用科研单位的技术力量,解决生产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实现双赢;二是在苜蓿种子资源、育种等方面,利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现代先进生物技术,培育出具有抗旱、抗病虫害、耐盐碱、耐瘠薄的苜蓿新品种;三是在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充分发挥高科技人才的作用,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为苜蓿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四是建立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及时提供草产业方面的政策、科技、金融和生产信息,以科研、试验、示范基地为基础,大力宣传和推广科研成果。
利用秸秆饲养家畜需补充的营养物质
1)能量。秸秆的代谢能一般不超过8.37 MJ/kg(对反刍动物),净能则更低,因此,只能维持家畜一般生长发育。如需产奶和增重,就必须补充精料(糖蜜或优质干草等)。
2)氮素。秸秆的粗蛋白含量一般为3%~4%,故只能维持一般生长发育所需。牛、羊等反刍动物能借助瘤胃微生物利用非蛋白氮作为氮素补充物,但利用非蛋白氮作为氮素补充物时,最好经过热处理和甲醛处理。
3)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秸秆的含磷量一般为0.02%~0.16%,而家畜的正常生长和繁殖则需约0.30%。因此,若以秸秆为主饲喂牲畜,则需补充磷、钙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如锌、硒等)。维生素的补充一般以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最为重要。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2014-05-09
李 佳,女,1981年生,硕士,助理畜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