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功俭 郑建平 冯汉民
1.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接官亭镇畜牧兽医站,陕西略阳 724300;2.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何家岩镇畜牧兽医站,陕西略阳 724300;3.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畜牧兽医总站,陕西略阳 724300
陈功俭,男,1982年生,助理畜牧师。
略 阳 县 位 于 东 经 106° 31'01"~105°41'56",北纬 33°06'38"~33°37'26",陕西省西南部,秦岭南麓,汉中盆地西缘,地处陕甘川3省交界地带;总面积2831km2,人口2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3万人),共有18个镇、183个行政村。畜牧业是传统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项目,笔者对略阳县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2013年全县饲养生猪267076头、出栏158679头,养牛21393头、出栏3785头,养羊45909只、出栏22689只,养禽467.98万羽、出栏278.50万羽,其中饲养略阳乌鸡391.60万羽、出栏265.77万羽;肉类总产量16591.18t,禽蛋总产量7773.00t;畜牧业生产总值4.3121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29.53%。
生猪饲养以徐家坪、白水江、硖口驿、郭镇、横现河及城关镇为主要生产区;乌鸡生产以黑河、两河口、仙台坝、观音寺及横现河5个镇为种源基地和主要产区,黑河流域乌鸡特色产业示范园区正在建设;养羊以金家河、白雀寺、乐素河、硖口驿及何家岩镇为主要生产区。
略阳县畜禽养殖已由散养逐渐向规模养殖转型,各地先后建了一些规模养殖场,但是目前农村零星或小规模分散养殖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养殖方式以散养为主,全县无养殖小区。其中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共76家,共饲养34420头生猪,占全县生猪饲养量的12.88%;出栏30只以上羊的养殖户共66户,共饲养羊5296只,占全县羊饲养量的11.53%;出栏家禽1000羽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共40家,共饲养家禽177681羽,占全县家禽存栏量的3.7%。
全县畜牧业龙头企业少且规模偏小、实力弱、效益差,对畜牧业的带动力不足。通过调查,虽然近1~2a来,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在规格、规模上有较大发展,但全县规模养殖所提供的畜禽产品总量只占全县畜禽产品总量的10%左右,绝大多数畜禽产品仍来自于饲养分散、缺乏规模养殖的农户,未形成产业化生产,养殖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多数养殖场(户)对畜牧业发展形势估计不准,常盲目扩大规模,养殖效益不高,一旦遇到市场、疫病等风险,就会出现“关、停、并、转”等的现象。全县共有各类养殖专业合作社231个,目前能正常运行的不到50个。同时,随着农村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劳动力的转移,散养户逐步退出畜牧业生产是大势所趋。
在资金投入上,对畜牧业的倾斜和扶持不够,畜牧业很大程度上仍处于自发发展的状态。部分养殖户由于受传统观念和资金短缺的双重制约,在扩大规模、扩大生产上只能靠自身积累来完成,无外援资金帮助和扶持,只能小规模经营,经济效益低下,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目前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养殖从业人员多是留守在家的老年人,文化程度低、技术水平不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差,因此,畜牧养殖业饲养方式还较落后,畜产品质量难以控制,养殖经济效益低,养殖业发展水平不高。
现有养殖场(户)多数没有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靠当地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机构进行指导,但由于基层技术人员缺乏,无法满足需要;加之目前动物疫病呈现常态化、多样化,在疫病防治、生产技术方面易出现问题,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一是在抓好龙头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不断增加畜禽存栏量;二是抓好示范园区和养殖基地建设,每个镇应规划3~5个养殖小区,使集中搬迁区域的农户能够利用资源发展乌鸡和生猪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畜产品的有效供给;三是搞好标准规模养殖示范场的创建工作,推动全县规模养殖,逐步达到标准化养殖水平;四是发挥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利用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养殖农户建立的利益联结机制,吸引更多分散养殖农户参与到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中来,带动养殖农户退出散养走集群发展模式。
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以出栏数为基数,按实际出栏数进行奖励,以促进养殖积极性;在养殖和加工企业用地、用电、用水、信贷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合力促进产业发展;充分吸纳社会民间资金,鼓励具有一定技能和实力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和县内外有识之士以独资、参股、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产业开发,共谋产业发展。
要加强镇、村2级畜牧兽医队伍的建设,根据本地农村畜禽饲养、农户居住、交通状况等实际情况,每个镇兽医站至少要有3名技术人员;同时,需建立村级兽医室,每个村配备1~2名专职村级动物防疫员,每个专业合作社至少要有1名懂专业技术的人员,建立1支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动物防疫员队伍;把村级动物防疫员纳入财政供养体系,解决其后顾之忧,从而稳定技术服务队伍。同时,要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畜牧产业发展的需要,保证畜牧产业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