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陈毅统一战线思想特点探析

2014-03-06 18:04
关键词:陈毅根据地新四军

游 荃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抗战时期陈毅统一战线思想特点探析

游 荃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抗战时期,陈毅在开辟和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坚持苏皖①苏皖地区,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界定,在本文中特指1938年初陈毅率领新四军东进北上后开展抗日统战工作的地域,具体包括:安徽东北部小部地区、茅山地区、苏南东路地区(京沪铁路锡沪段以北、锡澄公路以东和原苏嘉铁路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当时的吴县、常熟、太仓、吴江、昆山、沙洲全境和无锡、江阴大部分以及上海郊县)、太滆地区(太湖、滆湖之间,宜兴、武进、无锡3县边区)、苏中地区(黄海以西,长江以北,运河以东,宝应、大冈、斗龙港一线以南)、苏北地区(盐城、阜宁、淮安、涟水)。敌后的斗争中,创造性地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对此,1940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为开创华中抗日新局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研究抗战时期陈毅统一战线思想及其特点,对于丰富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

抗战时期;陈毅;统一战线思想

抗战时期陈毅统一战线思想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特色十分鲜明,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统战工作要紧密结合当时当地实际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模范地、创造性地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苏皖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对苏皖地区来说,正确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抗日和反顽的关系。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在抗日民族解放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共产党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始终存在,“我党与大资产阶级的合作,是带着阶级对抗的合作,是在一种特殊形式下的合作。”[1]国民党顽固派在苏皖地区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企图消灭新四军,是该地区统一战线内部阶级斗争最突出的表现。由于中日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新四军既要接受国民党军事当局之指导,又不能受其限制,同时还要警惕反共顽固派的摩擦。因此,抗日与反顽是苏皖统战的主要问题。

由于新四军隶属国民党第三战区辖制,因此国民党顽固派以“政令统一”“军令统一”的借口置新四军于不利地位,也由于华中敌后形成三种武装力量(日伪军、顽军、新四军)和三种政权(伪政权、国民党政权和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并存的格局,在反共的问题上,日伪、顽有时会达成某种默契,这就使得反顽面临特殊的困难,新四军有时要背敌反顽,有时要背顽反日,有时要面临日顽夹击。因此,如何对待国民党顽固派,要不要反摩擦,如何反摩擦,就直接关系到苏皖抗战大局,关系到新四军的命运。

自1938年率新四军一支队东进后,陈毅在对国民党的统战中,把团结和斗争相结合,根据苏皖地区的实际,适度、适时地对国民党顽固派展开反摩擦斗争,捍卫了苏皖新四军的合法地位,使国民党顽固派不敢公开的分裂投降,维护了抗日统一战线。据统计,自1938年新四军一支队东进后的三年多时间内,新四军对制造摩擦的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被迫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先后达3200多次,毙伤俘顽军官兵14.3万余人,严正有力地教训了反共顽军。叶飞曾经指出:“这不是我们要打的,是国民党到处进攻我们,我们如不自卫,不但无法抗日,也无法生存。”[2]

陈毅率新四军创造性地执行和发展了统一战线中对顽固派斗争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实行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以及“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各个击破”的策略。为维护国共合作的大局,陈毅在苏皖地区尽量避免同国民党顽固派的摩擦,在摩擦不可避免时,敢于进行反击,同时把打击目标放在最顽固的反共分子方面;在反击中注意策略,取得一定的胜利后,就主动去做团结争取工作。“又打又拉”,打的恰当,拉的及时。既击退顽固派的进攻,又注意维护国共合作的局面,做到软不软到丧失立场,硬不硬到国共破裂。即使在发生皖南事变这一“千古奇冤”之后,陈毅仍从抗战大局出发,从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计对顽军在坚持抗战原则前提下尽可能保持节制态度。

陈毅指挥反摩擦斗争是创造性地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范例,为华中乃至全国反摩擦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为实现党的“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陈毅、粟裕率新四军挺进苏中时,面对韩德勤及地方武装10万兵力,慎重地对待顽固派韩德勤挑起的摩擦,采取了“政治前行,军事后行”的反摩擦策略方针;为争取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的同情和中立,陈毅三进泰州城,实行“联李、灭敌、反韩”的方针。在击退向郭村进攻的李明扬、李长江的部队后,主动将所俘获的人枪交还李明扬、李长江,从而成功地争取了“二李”在对韩德勤顽军斗争中的中立,确保了黄桥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在黄桥激战时,新四军在“二李”及陈泰运两万余人的防线上只放一个连队。对此,陈毅在回顾战况时感慨地说:“黄桥决战,如果李明扬一动,咱们就要喝长江水,就要被消灭”。毛泽东也对此评价说,中间势力的向背往往可以成为新四军同顽固派斗争决定胜负的力量。

皖南事变使一度有所收敛的韩德勤的反共气焰顿时又嚣张起来,1941年初开始,新四军被迫自卫还击,粉碎了韩德勤南下盐河、北进淮海,进袭根据地,驱逐新四军的计划。1941年7月,日伪军对苏北地区大举扫荡,苏皖新四军不计前嫌,令第三师主动配合,牵制日伪军,帮助韩德勤部队分批转移,韩还为此写信向陈毅致谢。1943年2月,日伪军对苏北地区又开始大扫荡,新四军与韩德勤达成协议,军事上互不侵犯,并提供情报、粮食、民力之便。在韩方战场情况严重时,新四军帮助其军队转入安全地带。可是不久,韩德勤又背信弃义,在全国性反共高潮的气氛下,入侵新四军控制的淮北地区。陈毅从团结抗日的大局,将韩德勤“礼送”出境。这次让韩德勤彻底拜服,从此信守诺言不再摩擦,还主动向陈毅提供国民党内部的一些情况。

正是由于陈毅创造性地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不仅保持了新四军在苏北三角斗争的复杂局面中立足,而且发展了苏皖根据地,打开了华中地区抗战的局面。

二、统战工作要有大局意识

苏皖地区,在抗战时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1939年侵华派遣军总司令部设在南京。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南京成了日伪政权和军事指挥的大本营和心脏地区。日军把苏皖地区视为“以战养战”的主要基地和贯通大陆交通的枢纽。国民党也特别重视这一地区,它是联系华北与华南的重要区域,是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屏障,也是敌我争夺华南、进军华南、发展华南的后方基地。正因为如此,1938年陈毅率领新四军一支队东进苏南以后,就非常重视与苏皖各阶层的统战工作,争取苏皖人民和地方实力派及民族资产阶级的理解和同情,促进苏皖根据地的发展,进而推动全国战局的发展。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以后,国民党顽固派反共的步伐日益加快。为了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切断八路军、新四军联系,将八路军限制在黄河以北、新四军限制在长江以南,分割而消灭的阴谋,陈毅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将新四军的战略发展重点定在向北发展,打开苏北局面,将山东革命根据地和苏皖革命根据地连为一体。同时,为了打开苏北抗战局面,陈毅立足苏北社会实际,提出只要愿意和新四军团结抗战的,不论其出身隶属,均积极团结争取,一致对外,使新四军在苏北有效争取团结了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有力促进了苏皖根据地的发展。

三、统战工作要立足于人民大众

抗日战争是民族战争,只有动员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进行人民战争,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保存与发展自己。自觉维护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党我军的唯一宗旨,也是人民军队区别于其他军队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四军在开辟华中根据地的过程中,坚持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的统一,视根据地群众为父母兄弟,以模范的行动影响和争取群众的支持,改善民生,发扬民主。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为新四军和苏皖根据地的发展提供了根本的有利条件。

苏皖地区被日、伪、顽分割成若干块小区域,新四军、日伪、顽固派三种力量在该区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在如此复杂艰苦的敌后环境里,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要坚持长期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是不可能的。新四军初到敌后,由于群众对新四军不了解,而且当地打着抗日招牌的游击队大多抗日不足、扰民有余,败坏了抗日军队的声誉,加之敌伪对新四军的造谣污蔑,致使群众看见新四军就跑,害怕新四军,对新四军坚壁清野。面对人民群众暂时的不理解和不信任,新四军不急不躁,而是以铁的纪律,模范的行动,去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如新四军初到江南茅山的时候,遇到群众不愿借房留宿,新四军就在村外田野露营。遇到有雨天,就站在门外屋檐下过夜。老百姓不卖粮食,新四军宁愿饿饭也不扰民。行军途中一旦与群众或地方武装发生冲突,新四军不予还击,坚持耐心解释疏导。由于害怕日伪军的报复,民众不愿新四军贴标语,新四军就多用口头宣传,民众不愿新四军久住他们的村庄,新四军就多搬几个宿营地。陈毅要求指战员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十项注意,“人民望国军东来如大旱之望云霓,我们如使他们失望,那就是罪恶,谁也不能宽恕。”[3]31

新四军在根据地站稳脚跟后,立即在根据地内清剿镇压那些危害抗战、鱼肉百姓的土匪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减租减息,帮助群众兴修水利,发展手工业,增加收入;恢复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组织各种群众团体,进行群众战争动员,做到军民一致。这样,动员和组织起来的人民群众就自觉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去为扩大人民武装、创立根据地而斗争。

由于卓有成效的工作,新四军对敌斗争中形成了军民鱼水般的情谊,人民群众为部队筹粮,侦察带路,破击交通,出生入死救护伤病员,掩护干部战士,直至直接参军参战。有了群众的支持,新四军在同日伪顽只隔一条路或者一条河的三角地区设立医院,安置伤员,住上一年或者几个月,敌人也发现不了。“阿庆嫂”是无数拥护、支持新四军的人民群众的代表。诚如陈毅当时指出的那样,“良以江南之地形,厥为全国最标本式之交通网,水运纵横之区。同时敌人盘踞京沪,坚城森立,据点密布。敌采用中国过去内战经验,欲以堡垒政策遏制我军。我军对策唯民力是赖。我军以破败之武器,极小之人力,而能立足江南,其得力于政治者得力军事为多,绝非夸言也。”敌虽完全掌握地理的优势,“我们所依据的是散布在江南的人山人海,有了这种人和,敌人的地理优势完全归我们所有,敌寇就变成了我们这人山人海中的孤岛”[3]1。正是这“唯民力是赖”的“人山人海”,便造成了馅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也造成了新四军和苏皖敌后游击战争的胜利发展。

四、统战工作队伍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高超的统战工作艺术

陈毅率领新四军挺进苏南敌后进行游击战争的几年里,正确执行了共产党的统战政策,同时,也十分注重新四军统战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1939年10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教导大队,1940年6月扩编为江北军政干部学校,校长由张云逸兼任,副校长由赖传珠兼任。同样,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也于1940年9月成立苏北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校长由陈毅兼任,宣传中共中央的统战政策,同时以新四军在苏皖的统战事例为教材,号召广大干部在统战的过程中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服从党的纪律,积极肯干,不谋私利。在对统战队伍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放手让他们开展统战实际工作,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统战艺术。为使广大干部在统战工作的实践中更能切合苏皖地区的实际,新四军各部队举办各类文化补习班,使所有文化较低的干部轮流入学,教授苏皖地区的社会常识、历史知识、自然科学常识等。陈毅指出:“必须依照中央的指示,工农干部以文化教育为中心,提高文化常识,注重政策教育、业务教育、时事教育,以提高其统战能力。”多层次多形式的的教育培养工作,大大提高了新四军各级干部统战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从而为苏皖地区创造性的统战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1]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273.

[2]叶飞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151.

[3]新四军在茅山[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

[责任编辑 刘国荣]

D613

A

1004-9975(2014)02-0051-03

2014-01-27

游 荃(1989—),女,山东潍坊人,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中共党史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陈毅根据地新四军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
《新四军简史》出版
陂孝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
陈毅论参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