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雏形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2014-03-06 18:04高九江
关键词:革命战争中国化军事

高九江

(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陕西延安 716000)

延安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雏形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高九江

(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陕西延安 716000)

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中,许多人对《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估价不足。其实,毛泽东的这篇著作蕴含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开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话语形式,拓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体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雏形,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雏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在延安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得以成熟、系统化和全面展开。如果说毛泽东在1937年7、8月间撰写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简称“两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系统化的主要标志,那么在1936年12月发表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简称《战略问题》),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雏形,是包含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天才萌芽”的第一篇著作,是十分宝贵的。

毛泽东集军事家和哲学家于一身。因此,他的许多哲学著作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常常是讲哲学,谈军事,用军事阐发哲学,例如《实践论》、《矛盾论》中的不少原理就是用军事事例来说明的,可以说,“两论”也是杰出的“兵书”。同样,毛泽东的军事著作也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他往往是讲军事,谈哲学,从军事问题的分析中阐发、提炼和引伸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战略问题》就是其典范。它不仅是杰出的军事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是“两论”乃至整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雏形,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蕴含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创造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从内容来看,这一中国化哲学的基本思想理论,包括它的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是在《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得以系统阐述和全面展开的。但是,它的许多根本的哲学思想,早在《战略问题》中就已经形成了,只不过是用军事的语言来阐发问题的。因此,可以说《战略问题》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思想理论的最早系统阐述,“两论”等哲学著作都源于此,是《战略问题》哲学思想的展开、深化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的唯物论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唯物论的基石。在《战略问题》中,毛泽东从战争唯物论的角度批判“左”倾教条主义,强调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了彻底的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他指出:“军事的规律,和其他事物的规律一样,是客观实际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除了我们的头脑以外,一切都是客观实际的东西。”[1]181-182因此,“战争的胜负,主要地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军事家不能超过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外企图战争的胜利”,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只能“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1]182他认为,只有一切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把握这场战争的规律,才能正确地指导中国革命战争,赢得战争的胜利。否则,像“左”倾教条主义者那样,从书本出发,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苏联红军的作战经验,只能导致诸如第五次反“围剿”那样的惨败。毛泽东的这些精辟论述,科学地阐明了实事求是这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二)实践第一的认识论

实践第一是毛泽东哲学认识论的精髓。在《战略问题》一文中,毛泽东从战争认识论的角度批判“左”倾教条主义,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强调实践第一的重要思想。他认为,要认识和掌握战争规律只有通过战争实践,“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1]181这也正是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反复强调的“实践出真知”的基本观点。因此,《战略问题》一再忠告,军事指挥员的侦察、判断、制定计划,都必须基于实践,并要在实践中验证和修改原有的计划。毛泽东通过对战争这一现象的认识,具体地运用和发挥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第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思想。

毛泽东在《战略问题》中,以对于战争的认识过程的分析,阐明了在实践基础上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他认为要认识和掌握战争规律必须通过战争实践,而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制定军事计划和实施军事计划两个阶段。制定军事计划,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了解情况、形成判断、做出计划的阶段。毛泽东是这样分析的:“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这里的关键在于,“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和必要的侦察手段”以获得准确和丰富的材料,同时要“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1]179-180在《实践论》中,毛泽东把这一过程归结为在实践中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其条件是“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以及“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1]290-291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只不过是把他在《战略问题》中有关论述从对战争规律的特殊认识变成了对普遍问题的认识,思想乃至语言表述是完全一致的。

认识战争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是实施计划。毛泽东指出:“认识情况的过程,不但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前,而且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后。当执行某一计划时,从开始执行起,到战局终结止,这是又一个认识情况的过程,即实行的过程。此时,第一个过程中的东西是否符合于实况,需要重新加以检查。如果计划和情况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须依照新的认识,构成新的判断,定下新的决心,把已定计划加以改变,使之适合于新的情况。”[1]180简言之,这一阶段的基本内容,就是实施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新的情况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原来的计划。这相当于《实践论》所说的,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的阶段,也就是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阶段。

总之,只要仔细研究一下就不难发现,《实践论》中关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主观努力与客观物质条件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等观点,都是在《战略问题》中就已形成了的。我们可以说,《战略问题》所包含的认识论思想,为后来的《实践论》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是《实践论》光辉思想的初萌。

(三)矛盾法则的辩证法

矛盾法则是毛泽东哲学辩证法的核心。在《战略问题》中,毛泽东从战争辩证法的角度批判“左”倾教条主义,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思想,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他针对教条主义者死搬教条的错误指出:“他们自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其实一点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没有学到。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我们的这些同志恰是忘记了这一点。”[1]187这一精辟论述,击中了“左”倾教条主义的要害,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精神实质。

毛泽东在《战略问题》一文中,还谆谆教导我们,要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联结中来研究和把握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强调要更加注重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性。他指出,中国的革命战争,是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之内进行的,比较一般的战争,一般的革命战争,又有它的特殊的情形和特殊的性质。如果“不了解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就不能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就不能引导中国革命战争走上胜利的途径。”[1]187因此,“我们不但要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1]171他还强调说:“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1]173-174研究战争指导规律,“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1]173毛泽东的这些论述,丰富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相互关系的原理,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原则。

在《战略问题》中,毛泽东还阐述了一般与特殊、全局与局部、主观与客观、前进与后退、进攻与防御等辩证法思想,论述了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思想。

简而言之,《矛盾论》中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与主要矛盾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观点,在《战略问题》中都已经形成了。《战略问题》所包含的矛盾辩证法思想成为《矛盾论》的先导或雏形。

(四)人民本位的历史唯物论

人民本位是毛泽东哲学历史唯物论的灵魂。历史唯物论有着丰富内容,从历史主体的视角来看,其核心在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延安时期,毛泽东把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历史作用,建构了以人民为本位的中国化的群众史观。毛泽东在延安提出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1031等著名论断,正是其群众史观的生动写照。在《战略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对此也有重要论述。他指出,“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中国共产党“每一天都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的自由解放,站在革命战争的最前线”,“人民这个条件,对于红军是最重要的条件”,“我们能够团结最大多数人民万众一心地作战”。这些精辟论述,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阐明了人民本位的群众史观。

二、开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话语形式

所谓哲学的话语形式,就是用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其哲学内容。马克思的哲学作为一种西洋文化,是讲“德语”的,属于欧洲话语体系。要使马克思哲学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就必须像毛泽东在延安所说的那样,实现“彻头彻尾”的中国化,即使其内容和形式都中国化,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内容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理论;在其形式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话语形式。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创立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内容和形式上都实现了中国化。在形式上,就是创立了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的中国化。这一伟大创造工程完成于《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而其初创或雏形则是《战略问题》,这是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贡献。

在《战略问题》中,毛泽东运用了许多形容、比喻、俗语等生动活泼的话语来阐述深奥复杂的战略战术问题,论述其深刻的哲学道理。例如,他用“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来说明中国革命战争空间广大之特点;用“战争的游泳术”来借喻“指导战争的规律”;用“两个拳头主义”来讥讽战略方向上四面出击的错误;用“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来阐发集中兵力的道理;用“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来诠释运动战的精髓;用“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来阐明歼灭战的意义。毛泽东还运用了大量古代兵家思想和军事典故来阐述军事问题,论述其军事哲学思想。例如,他用《孙子兵法》中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来说明认识敌我双方实际的重要性;用“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来解析战略退却中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的辩证法;用“楚汉成皋之战”等六个中国古代战例来证明劣势军队面对强军必须先退而后发制人的道理;用“灭此朝食”、“初出茅庐”、“纸上谈兵”等军事典故来阐述其军事思想。

《战略问题》广泛吸取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古典军事哲学里的合理内容,巧妙地运用了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语素材和话语方式,极大地促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话语体系的中国化,从而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乃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实现从欧洲话语向中国话语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三、拓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体系

按照传统的理解,从学科分类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包括其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这四个具体学科门类。这种理解值得商榷。因为,它把唯物论、辩证法这个适用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之普遍规律的一般层次学科,与只适用于思维认识领域的认识论、只适用于社会历史领域的历史唯物论这些特殊层次学科并列起来,混杂在一起,显然是不妥的。

根据学科层次分类的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由三个基本层级构成。我姑且将它们依次称为“一般哲学”、“应用哲学”和“部门哲学”。首先是一般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高层次的一般理论;二是应用哲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认识论、历史唯物论。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分别应用或体现于自然、思维、社会领域而形成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处于特殊层次的学科门类;三是部门哲学,这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处于个别层次的学科门类,诸如军事哲学、政治哲学、经济哲学、文化哲学等。这里所列举的部门哲学,很显然相对于“历史唯物论”这个“特殊”而言是“个别”。总之,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由上述一般、特殊和个别三个基本层次的学科门类所组成的哲学体系。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创立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学科体系也由类同上述三个层次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组成。这样一个学科体系,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完成的,主要体现在《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战略问题》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导或雏形,在学科体系上的最大贡献是开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部门哲学这一学科门类,从而拓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体系。

《战略问题》就其从具体学科来看,是军事著作。但从哲学学科来看,它又是哲学著作。毛泽东自己就曾把它看作是哲学著作。当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门类来看,它不属于一般哲学或应用哲学,是军事哲学,属于部门哲学。自《战略问题》之后,毛泽东在延安又开创了中国化的政治哲学、文化哲学、教育哲学、领导哲学等部门哲学,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部门哲学的学科体系进一步完善化。由此不难看出,《战略问题》在开创部门哲学,拓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上的重要贡献。

当然,《战略问题》创立军事哲学,开创部门哲学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毛泽东通过《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军事理论或军事哲学的途径和通道,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正如有学者所述:“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是建立在军事实践基础上的,是以军事思想为先导的。毛泽东的许多最有特色的哲学思想,直接来源于军事实践和军事思想。……以政治、军事斗争方式来思考和阐述哲学问题,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大特点。毛泽东在军事实践中形成的军事理论上升到一般的哲学理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一个重要方式。”[3]131“毛泽东的军事哲学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意义重大。……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本身就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组成部分,从其产生的历史过程来看,它是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到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途径和中间环节,其性质属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3]133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3]郭湛,安启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刘国荣]

B27

A

1004-9975(2014)02-0047-04

2014-01-23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11JK0026)

高九江(1956—),男,陕西佳县人,延安大学政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革命战争中国化军事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革命战争年代的清华地下党员名单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缅怀革命战争时期我的几位好领导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