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汝宪
(宣威市兽医防疫检疫工作站,云南 宣威 655440)
仔猪葡萄球菌皮炎是葡萄球菌引起猪的细菌性疾病。主要引起猪的渗出性皮炎,此病以仔猪全身性油脂样皮炎、渗出物棕黄色似香油等为特征,故又称仔猪渗出性皮炎。此外,仔猪感染后还可能出现败血性多发性关节炎,主要由皮肤损伤感染葡萄球菌而发病。该病以35日龄内的仔猪易感染,接触性传染,夏、秋季多发。发病率在10% ~90%,病死率在5% ~90%,10日龄内仔猪死亡率达90%以上,严重影响着仔猪的生长。
宣威市来宾镇徐屯村委会中和北村徐某家饲养猪68头,其中经产母猪8头,1月龄左右仔猪18头,20日龄仔猪10头,育肥猪32头。2013年7月初开始发病,31日龄后同一圈舍的18头断奶仔猪全部发病(由两窝仔猪并群),死亡4头,死亡率达22%。该农户饲养条件较差,没有相关的兽医卫生、消毒制度等。猪舍环境较差,地面污水、粪便较多,蚊虫、苍蝇较多,长时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消毒。圈舍墙面不光滑,仔猪身上有多处咬伤和擦伤。发病猪为同一圈舍断奶后5~7 d的仔猪。
病猪在眼睛周围、耳廓、背部、下腹部等无被毛处皮肤出现红斑,成为2~3 mm大小的黄色水泡,水泡破裂后渗出淡黄色液体,形成棕褐色痂皮,有臭味。创面多附着带血的浆液或脓性分泌物。病初皮肤病变发展迅速,在24~48 h内蔓延至全身。病猪精神不振,被毛粗乱,食欲减少,腹泻,呼吸困难。病重的猪眼睑肿胀粘连,结膜发炎。
病死猪尸体消瘦,严重脱水,全身皮肤上覆盖着一层坚硬的黑棕色厚痂皮,剥除痂皮时往往会连同猪毛一起拔出,露出带有浆液或脓性分泌物的暗红色创面。尸体眼睑水肿,睫毛被渗出物粘着,皮下有不同程度的黄色胶样浸润,腹股沟等处浅表淋巴结水肿充血,内脏多无相关病变。红斑出现覆盖全身,渗出物增多粘着被毛与尘埃等结痂。痂皮脱落处红肿糜烂,全身皮肤皱缩由红色变成铜色。颌下、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等肿大,切面多液。心、肝、脾、肺、肾等器官眼观无明显病变。
(1)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葡萄球菌病。
(2)取病猪的黄色水泡液、痂皮分泌物涂片,实验室革兰氏染色镜检,看到单个或成串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镜检确诊该群仔猪为葡萄球菌感染。
采取加强饲养管理、环境卫生消毒、对症治疗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疫病得到很好的控制。
(1)对全部圈舍进行全面清扫、消毒、杀灭蚊虫、苍蝇等。
(2)隔离病猪,对病猪污染的圈舍及环境用2%烧碱彻底消毒,3 d 1次,连续3次,最后一次用20%的石灰乳全部刷白。
(3)治疗。病猪肌肉注射阿莫西林(每千克体重20 mg),同时用吊干麻、苦参、千里光各200 g煎水外洗,洗后再用碘伏溶液涂抹,连续用药5 d,14头病猪全部治愈。
(1)建立完善有效的消毒制度,对猪场进行全面有效的消毒是十分必要的。安全有效的消毒是防止各种动物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2)对葡萄球菌感染猪应及早治疗,采取全身性治疗和皮肤清洗消毒的方法可降低皮肤病变的程度,促进愈合过程。猪葡萄球菌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采取抗生素或局部抗感染药并用的方法,可以加速康复和防止感染扩散。治疗必须持续5 d以上。
(3)由于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养猪环境中,预防措施对于控制葡萄球菌的感染十分重要。①仔猪合理并群,加强管理,减少仔猪间的互相打斗,减少咬伤。②手术、剪齿、断尾、断脐带等按常规操作。③防止养猪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引起发病,要保证围栏表面不粗糙,消除尖锐的物品,防止划伤皮肤等。④采用干燥、柔软的猪床等能降低葡萄球菌感染的发病率。⑤经常打扫猪舍及环境,严格消毒。⑥母猪进入产房前应先清洗、消毒,然后放进清洁、消毒过或熏蒸过的产仔栏。⑦对母猪和仔猪的局部损伤应及时进行治疗,加强管理,有助于防止其他病原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