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弦
航空母舰作为海战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已成为一个国家军事、工业、科技水平与综合国力的象征,但其巨额的开支也令一些国家难以接受。冷战结束后,由于来自苏联的威胁减小,北约国家海军持续紧缩预算,开始裁减海军力量。作为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也由于国力渐衰,无法承担巨额的军费开支,多艘航母早早退役。大量退役航母的处理问题一直在困扰各国,特别是头号航母大国、退役航母数量居全球之最的美国。而退役美国航母的最终命运大致如下——
时间飞了,我也碎了
和民用船只类似,与造船厂相对应的产业就是“拆船厂”。任你“生前”有多大功劳,最终还是得回炉变成金属制品,这几平是绝大多数海军退役舰艇包括航母在内都难逃的命运。美军的绝大多数退役舰船都是这样被大卸八块的。比如二战中战功显赫的“企业”号航母,1947年退役后很快就被出售,解体当做废铁回炉了。
但航母毕竟不同于其它一般的船只,即使作为废品,拆解起来也不轻松。拆解退役舰艇的工作极其复杂,在考虑到预防环境污染等因素后,销毁一艘含有大量有毒物质的退役航母需要耗资6500万美元左右。传统的拆卸流程如今面临环保人士的指责。如果采取相对环保的方式进行拆卸,成本更会高昂,即使财大气粗的美国海军也不免捉襟见肘。大国海军索性按废品处理,直接将退役航母卖给拆船公司(多为发展中国家),由它们进行分解拆卸,也落个“清闲”。所以也就有了最近美国海军以1美分的“跳楼价”,将退役的“福莱斯特”号航母抛售给本土一家金属公司的“惊人之举”。不过,这也会由于泄密、环保等方面的原因引发纠纷。当然,美国国会禁止未经许可出售航母。
绿色和平组织认为,发达国家将废旧航母出售给发展中国家的做法实际上是想把有毒有害物质从本国转移到其他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把它们拆解,这违反了《巴塞尔公约》(全称为《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2005年12月31日,“克莱蒙梭”号离开土伦军港,准备拖往印度吉尔拉特邦阿朗拆解。但由于该舰舰体内含有石棉等有毒材料,印度最高法院在2006年1月6日禁止该舰在印度拆解。六天后,在通过苏伊士运河时又遭到了埃及政府的阻拦。“克莱蒙梭”号不得不被拖回法国的布雷斯特港暂存,后经过外交磋商,2008年被拖往英国的哈特普尔拆解。
而对于美国海军来说,昔日横行四海的核动力航母在退役后的拆解处理工作(比如CVN-65“企业”号),不仅流程更为繁琐,还有数亿美元的不菲花销。因为在常规的拆解处理前,首先要移除反应堆的燃料,排掉管道系统、水箱等中的水,密封放射性系统,密封反应堆舱并装入高度密封罐。随后再将其转运到能源部的爱达荷州国家工程和环境试验室的专用贮存池中永久贮存。另外,堆芯每年又需要一笔不小的贮存费用。就像“企业”号的最终命运,虽然美国民众呼吁将这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作为博物馆保存,但要先拆除舰上的核反应堆及有毒废料,还要再修复还原,这前后的花销更为巨大。因此“企业”号的最终命运还是拆除核反应堆后解体,不过该舰的舰岛可能会被保存下来作为纪念馆。或许,美国海军后续退役的核动力航母也难逃这大卸八块的命运,即便今日海上游弋风光无限。
我坐下来就是一座码头
对于退役航母来说,改装成航母博物馆是它们发挥余热的最好结局之一。但因为运输、技术和费用等一系列因素,到目前为止,美国几十艘退役航母中改造成航母博物馆的仅有5艘,分别是停泊在纽约被美国官方命名为“国家历史性标志物”的CV-11“勇猛”号,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港的CV-10“约克城”号,德克萨斯州科帕斯克里斯蒂的CV-16“列克星敦”号,加利福尼亚州阿拉米达的CV-12“大黄蜂”号和圣迭戈的“中途岛”号。
“勇猛”、“约克城”、“列克星敦”、“大黄蜂”这四艘作为博物馆的航母都属于“埃塞克斯”级。1945年二战结束之际,“埃塞克斯”级已经建成17艘,9艘还在施工或舾装,最终建成了24艘,成为历史上单型产量最大的一级航母。二战期间它们是美国航母特混编队的骨干,战后舰龄尚短的“埃塞克斯”级在喷气式飞机时代继续使用,“老树不断开出新花”。有15艘“埃塞克斯”级进行了代号为SCB-27A或SCB-27C的大规模现代化改装,通过加固飞行甲板、封闭舰艏、改建舰岛、更换新型弹射器和升降机以及增设喷气偏流板等措施,使其具备起降喷气式飞机的能力,成为了与“中途岛”级外观类似,但吨位和尺寸稍小的全新攻击型航母(CVA)。在战后航母技术革新的浪潮中,多艘“埃塞克斯”级也担负起先行者“试验舰”的角色,试验了斜角甲板、蒸汽弹射器等新技术。
在这五艘航母博物馆中,名气最大的应该是“中途岛”号,因为它是目前美国最大的航母和海军航空博物馆。“中途岛”号是在1945年3月二战期间下水服役的,尽管未能参加二战,却作为主力参加了越南战争及海湾战争,可谓美国海军航母中的“三朝元老”。1992年4月11日,历经了近半个世纪海上风雨的“中途岛”号在圣迭戈正式退役。“中途岛”号在世界的每一片大洋都留下过足迹,航行里程比任何其它船只都要多。据估算曾有超过20万名美国军人先后在“中途岛”号上服役。众多支持者筹集了200万美元,最终把“中途岛”号变成了一座海上博物馆。“中途岛”号于2004年6月7日被拖至圣迭戈附近的军港码头,永久性停放在滨海的海港大道,成为美国第五艘、也是吨位最大的一艘航母博物馆舰。
为科学而献身,魂归大海
1945年底,为了解新生的核武器爆炸后对舰艇的种种影响,如空中爆炸与水中爆炸的效果分别如何、辐射如何危及舰上乘员、现有舰艇经改造后能否抵抗核攻击、一枚核武器的威力是否足以摧毁一支航母编队等,美国政府批准了海军用原子弹对舰艇进行试爆的“十字路口行动”。
试验定于1946年5月(后为便于官方人员的参访,试验延迟到了7月)在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环礁进行,计划进行3次试爆,分别是代号为Able的空爆、代号为Baker的浅水层试爆以及代号为Charlie的深水层试爆。作为核爆“试验品”的是经过挑选的95艘“可很好地代表现代技术建造的海军与商用船只”,其中就包括“萨拉托加”号(CV-3)与“独立”号(CVL-22)航母。为求尽可能仿真真实情况,这些试验船舰都携有燃料、弹药与舰载机,并且以非常密集的队列停泊于目标区,平均每平方英里分布20艘,比正规编队允许的上限高出了3-5倍,借以检验核爆威力随距离递减的程度。endprint
在1946年7月1日进行的Able空爆试验中,由B-29投下一枚当量23千吨的Mk 3A“胖子”原子弹,在158米高度爆炸。由于爆心较预定的弹着点偏差650余米,Able的这次核爆只让5艘舰艇沉没,14艘重创。距爆心约800米的“独立”号的飞行甲板被摧毁,船体靠近爆炸点的船角、桅杆与烟囱也被冲击波扯掉,燃起的大火烧毁了该舰内部,并持续了一日一夜,但该舰仍能在水面上漂浮,后来被拖离了目标区。距爆心7.4千米的“萨拉托加”号内部虽因燃料和弹药引发的大火及爆炸而受创,但大火稍后被扑灭,外部受损也不大,继续留下来接受第二次试爆。
在7月25日的Baker浅水层试爆中,另一枚Mk 3A原子弹在LSM-60登陆舰下方水深27.4米处引爆,爆炸激起1830米高的壮观水柱,喷出的雾气与水蒸气不断向外扩散,最后遮蔽了整个目标舰队。在这次核爆炸中,距爆心仅137米的“萨拉托加”号再次遭到重创,舰岛被扯离舰身瘫倒在飞行甲板上,原先固定在甲板上的飞机与装备被冲击波一扫而空,舰体也向右倾斜。因“萨拉托加”号附近水域辐射剂量过高,也就放弃了对该舰的拖救。最后该舰在爆炸过后7个半小时沉没。鉴于Able与Baker试爆已取得了大量资料,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认为Baker浅水试爆的资料已能用于预估深水核爆的威力,加上为节省当时仍十分有限的核材料,代号Charlie的深水试爆被取消。
2005年5月14日上午11时30分,“小鹰”级的第三艘舰CV-66“美国”号在经历整整25天的“狂轰乱炸”后,舰体开始大量进水,缓缓沉入大西洋,“光荣”地完成了40余年“戎马生涯”的最后一次任务。1965年下水,1996年退役的“美国”号在2005年被选作美军航母抗打击试验平台,测试航母在遭受各种类型武器攻击时的被动防护和抗毁伤能力,为研制新代航母提供抗打击能力的相关数据。2005年2月25目,费城海军基地为“美国”号举行了一场纪念仪式,曾经在航母上服役的部分舰员及官员参加了仪式。4月19日,已失去动力的“美国”号被拖离锚地,前往大西洋试验海域。
这次试验共耗资2200万美元,美海军动用了鱼雷、反舰导弹、巡航导弹甚至自杀式小艇等各类武器,对航母实施了一系列空中、水面及水下的立体饱和式攻击。同时,航母上安装的数百套传感器和摄像机,记录下了整个过程中的试验数据,更新了美国海军造船部门目前仍在使用的二战时期的舰艇抗毁性能数据,为美海军研发新航母提供了最新最权威的参考资料,是美海军处理退役航母的得意之作。
融入那片蓝色,亦成一道风景
1976年5月15日退役的“奥里斯坎尼”号是“埃塞克斯”级航母中最后一艘退役的。在卸甲归田近30年之际的2004年,海军宣布将把退役已久的它送到佛罗里达州沉没,建造成人工暗礁。“奥里斯坎尼”号成为美军按照《联邦防御性权利法案》的规定批准沉没的第一艘军舰,也是美国海军实施将老旧战舰改造成海底人工景观计划的第一艘战舰。经美国海军和水面管理局的慎重考虑后,选择了佛罗里达州埃斯坎比亚附近水域作为沉没点。该地区的潘萨克拉海军航空站是美国海军第一个航空站,被视为美国海军航空兵的摇篮,目前仍在训练飞行员及其他海军航空兵人员。“奥里斯坎尼”号在这里的沉没将更具纪念意义。
为避免“奥里斯坎尼”号的沉没对周围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美国海军对舰上数十吨有害物质进行了先期清除,包括拆除燃料箱、涂料、石棉制品、电池及电器元件、防冻剂、冷却剂、灭火剂等。所有的桅杆和其它突出部分也被全部拆除,以防对过往船只或渔网构成威胁。航母的内部空间也被焊死,避免潜水爱好者被困其中。
2004年12月,海军承包商开始将报废的“奥里斯坎尼”号从科帕斯克里斯蒂城拖往潘萨克拉,2005年1月11日抵达佛罗里达州潘萨克拉,等待风险评估报告的完成、沉船许可证的签发和进行沉船前的相应准备工作。2006年5月15日,“奥早斯坎尼”号被拖至距潘萨克拉海岸39海里的沉船地点待命。5月17日,在工作人员逐一引爆航母内部所安装的22处烈性炸药后,舰身喷出团团浓烟,渐渐进水倾斜,37分钟后完全沉入水下。经蛙人下水查看,沉没的“奥里斯坎尼”号最高点距海面约18米,完全符合人造珊瑚礁的标准。
退伍不褪色,等待使命召唤时
美国近年退役的几艘航母,或者说二战后建造的航母,退役后大多仍是在港口船坞中停泊,作为储备军舰,“理论”上一旦战事需要,仍可再战江湖。虽说此前有过封存的“衣阿华”级战列舰两次因战事启封再用的先例,但鉴于目前美国核动力航母战斗群难觅对手的实力,这些被封存的航母也难有重出江湖的可能。
目前,退役的“福莱斯特”级剩下的3艘即“独立”、“突击者”、“萨拉托加”和“小鹰”级的“小鹰”、“星座”、“肯尼迪”都是这样,封存在不同地点的海军储备军舰基地中。其中几艘美国海军虽有捐赠出做博物馆纪念舰的意愿,但却无人认领。同时退役航母的封存储备仍需要可观的资金维护,这对花钱不能再“大手大脚”的美军来说,再掏着大把美元维护退役战舰非常困难,未来大部分被封存航母难逃拆解或沉船做暗礁的命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