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战略、自主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的相关性探讨

2014-03-04 09:16李明星张同建何娣戴勇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5期

李明星+张同建+何娣+戴勇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我国产业集群企业的数据检验,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知识产权战略与自主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培育的微观路径机理,从而为我国产业集群升级提供了可行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知识产权 自主技术创新 产业集群 产业升级 结构方程模型

引言

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为我国经济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时机,促进了我国经济产值的迅速增长,其基本标志之一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在我国沿海地区率先形成了大批的产业集群,弥补了我国大型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不足,与我国的经济体制与经济机制存在着高度的适应性,从而使我国东部地区成功地转变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区域,并于本世纪初开始促进东部产业集群持续性地向我国中西部地区扩散。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Michael E.Porter教授认为,产业集群是在特定领域内的一群在地理上集中,且具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构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在产业集群内部,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机构在空间上实现集聚,从而形成强劲的、垄断性的、持续性的集群竞争优势。伊萨克森认为成功的产业集群一般具有如下特征:一个或多个主导性的产业;完善的本地生产网络;先进的本地化研发和教育机构;充裕的适合于集群发展的劳动力;稳定的融资渠道;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其它组织之间的合作构成区域系统;与知识环境无处不在的联系。尽管在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我国产业集群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由于历史性的全球经济格局的约束,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已呈现出诸多弊端。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来看,我国产业集群处于价值链的末端,在技术与市场上往往受到国外上游企业的控制,使得我国逐渐成为国际性产品加工基地,抑制了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成长。因此,产业升级已成为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摆脱我国产业不利国际竞争位置的必经之路。

产业升级是指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从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的状态向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状态的演变趋势。产业升级一般表现为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当资本相对于劳动、或者技术相对于资本和劳动更加充裕时,就能够在资本密集型产业或者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形成比较优势。产业升级在本质上就是产业集群成长与壮大的过程。几年来,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魏江、申军(2003)提出了集群学习的概念并解析了集群学习模式的内涵,从内部静态知识积累和成员间动态知识互动两个维度揭示了集群学习模式的类型及其对应的集群空间状态,认为集群学习是集群成员和个人通过相互协调行动以寻求解决问题时产生知识积累和知识转移的社会化过程。蔡铂、聂鸣(2006)通过对产业集群创新机理的分析,揭示了产业集群内部知识扩散与传输的微观机制,认为由于产业集群的地理集中性,企业、知识机构与中介机构之间能够产生知识外溢,促进相互间的模仿,降低了创新成本。陈金丹、胡汉辉(2010)在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南京大明路汽车销售与服务产业集群网络的基础上,采用了基于Agent的数值仿真技术对集群网络上的知识转移过程进行了仿真与对比分析,从而给出了集群网络的优化方向。

可见,我国产业集群成长研究的视角大多基于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与机制演化等,而对于我国集群成长的最具有直接促进作用的自主技术创新的激励性研究却有待深化。拘泥于国际产业链的惯性约束,技术创新是我国产业集群实现超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在技术创新的三种基本方式中,模仿技术创新与合作技术创新不存在现实的实施环境,而唯有自主技术创新是我国集群产业升级的可行之路。傅家骥(1998)认为,自主技术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和探索所产生的技术突破,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技术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从而获取商业利益并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战略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甚至提出了“知识产权”立国的基本国策。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包括创造性成果权、经营性标记权和经营性资信权。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知识产权竞争已成为企业竞争的一种重要方式,因为知识产权在本质上也是一种知识资本。知识产权对于企业发展最直接的促进功能表现在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上。因此,对于我国产业集群企业而言,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对于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005年,中国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开始启动。2008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发布了《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2011-2020年)》。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十部委共同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专利工作“十二五”规划》。根据纲要、规划的要求,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工作。通过知识产权集群管理,将有助于集聚区根据产业环境和发展趋势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形成协力创新、有序竞争的生态环境;有助于规划产业布局、制定产业政策,提高集聚区发展质量;有助于促进集聚区企业“抱团作战”与协同配合,优化集聚区内的创新资源;有助于凝聚形成集聚区知识产权比较优势,增强集聚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其整体实力,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创新驱动的战略发展目标。

研究模型的构建

(一)要素选择

知识产权战略要素选择。根据“国际保护工业产权协会”(AIPPI)1992年东京大会的划分,知识产权包括“创作性成果权利”与“识别性标记权利”两大类。创作性成果权利包括发明专利权、集成电路权、植物新品种权、技术秘密权、工业产品外观设计权、著作权与软件权7种形式,而识别性标记权利包括商标权、商号权(厂商名称权)、其他与制止不正当竞争有关的识别性标记权。知识产权战略就是对知识产权实施与管理的规划、调整与激励。endprint

本研究将我国集群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体系分为三个要素:知识产权开发、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运营。其中,知识产权开发是指知识产权的设计、研制与成功申报的过程,知识产权保护是指对知识产权垄断性的商业价值进行保护的行为,而知识产权运营是指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能力或市场产品的过程。

自主技术创新要素选择。在技术创新体系中,自主技术创新的特征与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自主技术创新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原始性创新,即在科技领域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二是集成创新,使各种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技术成果互相融合,形成具有较高竞争力的产品或产业;三是在广泛地吸收国外的科学成果、积极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消化和吸收,实现升级和改造。因此,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开放与集成,集成技术也可以有自主创新的成份。自主技术创新也不一定要从头做起,对引进技术的吸收也是自主创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本研究将我国集群企业自主技术创新体系分为三个要素:自主技术研发能力、自主生产优化能力与自主市场拓展能力。根据熊彼特技术创新的内涵,技术创新并不等同于狭义上的生产技术,而包括各种企业机制的改进。其中,自主技术研发能力是指对生产技术、商标、新产品的设计与改造能力,自主生产优化能力是指对各种生产流程的重组与协调能力,而自主市场拓展能力是指对产品营销市场的开发能力。

(二)研究假设的提出

知识产权开发对自主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分析。知识产权开发包括核心技术的研制、工艺流程设计、商标创意设计,以及专利权、商标权与商号权的申报等,这些过程是企业知识资本的累积过程,必然对各种核心能力的培育存在着直接的促进作用。知识产权的开发过程,本身就是对企业各种流程的优化过程。有些流程优化形成了知识产权,而有些没有形成知识产权,但总体而言对企业的技术研发、生产优化与市场拓展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如核心技术的研制可以提高自主技术研发能力,工艺流程设计可以提高自主生产优化能力,商标创意设计可以增强产品的市场效应。知识产权开发的过程是知识产权战略最基础的过程,也是对自主技术创新促进最直接的过程。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a:知识产权开发能够有效地增强企业的自主技术研发能力。

H1b:知识产权开发能够有效地增强企业的自主生产优化能力。

H1c:知识产权开发能够有效地增强企业的自主市场拓展能力。

知识产权保护对自主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分析。知识产权保护是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一个重要环节,并且,随着企业知识产权资本的增多,知识产权保护愈益重要。在知识经济社会,信息流动异常迅捷,企业环境变幻莫测,作为一种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先天性地会受到各种侵害。尤其在我国企业,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力,曾出现多起重大的产权流失现象,致使知识产权的垄断性优势遭到严重削弱或消失殆尽。由于在自然企业环境下,知识产权不自觉地呈现出流失的倾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开发形式,必然对自主技术创新的开展存在着支持作用。近年来,我国某些企业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淡薄,不仅未能实现自身的产权保护,反而产生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侵害行为,导致自主技术开发严重受挫,更应该引起我国企业界的深思。根据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2a: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有效地增强企业的自主技术研发能力。

H2b: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有效地增强企业的自主生产优化能力。

H2c: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有效地增强企业的自主市场拓展能力。

知识产权运营对自主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分析。知识产权运营的最终目标就是将知识产权转化为市场需求的产品,实现知识产权与生产技术、生产流程、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除了知识产权的授权、转让与许可之外,知识产权一般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需要企业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化。相比知识产权开发而言,知识产权运营的复杂性更高,可拓展空间更大。知识产权运营对自主技术创新的激励是一种主动性的激励,需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的创新意识。对于我国集群企业而言,知识产权运营是知识战略体系中发展最为滞后的环节,也是利润创造空间最大的环节。知识产权运营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滞,因而往往会与知识产权的生命周期发生冲突,因此,运营策略的失误,也可能会造成产权价值的损耗。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3a:知识产权运营能够有效地增强企业的自主技术研发能力。

H3b:知识产权运营能够有效地增强企业的自主生产优化能力。

H3c:知识产权运营能够有效地增强企业的自主市场拓展能力。

自主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激励性分析。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而对于我国产业集群企业而言,自主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技术创新是一种管理行为,也是一种经济现象,是指企业一切业务流程的优化,涉及生产、技术、营销、后勤、质量检验等多个部门,以及供应、生产、销售流程中的所有环节。因此,自主技术创新在企业中存在着多种表现形式,任何技术升级、工艺改进、新材料获取、库房流程优化、营销策略推广等,都可以视为技术创新,而这些企业行为正是企业竞争力的来源。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4a:自主技术研发能力有效地提高了集群企业的竞争力。

H4b:自主生产优化能力有效地提高了集群企业的竞争力。

H4c:自主市场拓展能力有效地提高了集群企业的竞争力。

(三)要素分解

知识产权要素分解。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并结合于我国产业集群的运营特征,可以进行产业集群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体系的要素分解。

知识产权开发要素可分解为四个指标:(X1)企业的知识产权开发具有明确的战略导向;(X2)企业为知识产权开发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支持;(X3)企业为知识产权开发配置了足量的人力资本;(X4)知识产权开发与企业的发展方向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endprint

知识产权保护要素可分解为四个指标:(X5)企业制定了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X6)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X7)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不断得到更新;(X8)知识产权保护行为的实施具有高度的专业性。

知识产权运营要素可分解为四个指标:(X9)企业促进知识产权与技术研发的结合;(X10)企业促进知识产权与生产流程重组的结合;(X11)企业促进知识产权与市场开发的结合;(X12)企业促进知识产权与各种后台管理机制的结合。

自主技术创新要素分解。根据相关的研究,并结合于我国产业集群的运营特征,可以进行产业集群自主技术创新体系的要素分解。

自主技术研发能力要素分解为四个指标:(Y1)企业具有较高的原创性技术开发能力;(Y2)企业具有较高的传统技术改造能力;(Y3)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吸收能力;(Y4)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集成能力。

自主生产优化能力要素分解为四个指标:(Y5)生产工艺不断得到改进;(Y6)生产流程不断得到重组;(Y7)生产环节不断得到有效协调;(Y8)生产材料不断得到合理配置。

自主市场拓展能力要素分解为四个指标:(Y9)销售方案不断有效升级;(Y10)市场份额不断得到提高;(Y11)市场范围不断得到扩展;(Y12)销售额维持持续增长。

企业竞争能力要素分解。集群企业竞争力的特征与非集群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产业集群内部,每个企业都处于价值链的某个环节,竞争能力的提高往往表现为向上游价值链的移动趋势与集群内部同行业中的扩张趋势。集群企业竞争力要素分解为四个指标:(Z1)企业与价值链上的上下游企业的关系日益巩固;(Z2)企业在集群内部同业中的影响日益提高;(Z3)企业国际化扩张的能力日益增强;(4)企业在自主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能够频繁地实现与上游企业的合作创新。

(四)研究模型的确立

本研究拟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检验方法对预定的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将假设体系构建为一个完整的结构方程模型体系。结构方程模型在现代管理学、心理学、政治学中应用的范围较广,能够合理地解决指标数据定量测评缺失的问题,并能够实现变量组之间的数据相关检验。

设知识产权开发为ξ1、知识产权保护为ξ2、知识产权运营为ξ3,设自主技术研发能力为η1、自主生产优化能力为η2、自主市场拓展能力为η3,并设企业竞争力为δ,根据研究假设与要素分解的内容,得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实证研究

(一)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本研究采用李克特7点量表对28个测度指标进行数据收集,样本单位为我国境内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本研究先确立我国境内的200个产业集群,每个集群选择5个代表性企业逐一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之后,在每个产业集群样本中选择数据质量最好的样本数据一份,形成样本数据200份。样本数与指标数之比为7∶1,满足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的基本条件。数据调查自2010年5月7日起,至2010年7月6日止,共历时60天。根据地域分布、行业分布、知识产权数量等属性来划分,样本特征如表1所示。

(二)信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Cronbachα”系数来检验各测度量表的信度,信度检验的方法是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检验的目标是为模型检验提供更为合理的要素体系。

知识产权开发的α值为0.8202,累计解释量为68%,知识产权开发的4个测度指标能够较一致地反映知识产权开发要素的特性;知识产权保护的α值为0.7788,累计解释量为80%,知识产权保护的4个测度指标能够较为一致地反映知识产权保护要素的主要特性;知识产权运营的α值为0.7466,累计解释量为75%,知识产权运营的4个测度指标能够较一致地反映知识产权运营要素的特性;自主技术研发能力的α值为0.7809,累计解释量为70%,自主技术研发能力的4个测度指标能够较一致地反映自主技术研发能力要素的特性;自主生产优化能力的α值为0.7220,累计解释量为76%,自主生产优化能力的4个测度指标能够较一致地反映自主生产优化能力要素的特性;自主市场拓展能力的α值为0.6908,累计解释量为82%,因此,自主市场拓展能力的4个测度指标能够较一致地反映自主市场拓展能力要素的特性。企业竞争力的α值为0.7272,累计解释量为73%,企业竞争力的4个测度指标能够较一致地反映企业竞争力要素的特性。

(三)模型验证

根据模型构建的理论分析,本研究的结构方程模型包含3个外源变量,即ξ1、ξ2、ξ3,12个外源指标(X1~X12)、4个内生变量,即η1、η2、η3、δ,16个内生变量指标(Y1~Y12,Z1~Z4),12条因果路径关系。采用SPSS11.5和LISREL8.7进行全模型检验(固定方差法),得外源变量对内生变量的效应矩阵(г)如表2所示。可见,假设H1a、H1b、H1c、H2a、H2c、H3a、H3c、H4a与H4c通过了检验,而假设H2b、H3b与H4b没有通过检验。得全模型拟合指数列表如表3所示。

结论

根据拟合指数列表可知,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因此,本研究的理论假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出我国产业集群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自主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促进的路径机制。

根据效应矩阵列表可知,从微观层面来分析,在我国产业集群企业中:知识产权开发对自主技术研发能力、自主生产优化能力与自主市场拓展能力均发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对自主技术研发能力与自主市场拓展能力发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自主生产优化能力没有产生实质性的促进功能;知识产权运营对自主技术研发能力与自主市场拓展能力发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自主生产优化能力没有产生实质性的促进功能。同时,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环境下,自主技术研发能力与自主市场拓展能力对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产生了实质性的促进作用,而自主生产优化能力对企业竞争力的增强没有产生实质性的促进功能。endprint

根据效应矩阵列表可知,从宏观层面来分析,基于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目标,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在整体上发生了有效的激励作用,但在局部路径上有待改进。知识产权开发的激励功能最强,而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运营的激励功能相对较低。同时,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环境下,自主技术研发能力与自主市场拓展能力所获取的激励效应最强,而自主生产优化能力所获取的激励效应最低,从而导致自主生产优化能力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激励作用。

根据检验结果可知,尽管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较晚,但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至少这种成效在集群企业中得到了具体的反映。然而,由于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滞后性,导致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运营均存在着不足之处,未能实现知识产权与市场需求的高度融合。同时,由于我国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普遍处于被支配地位,导致产品生产创新受到严重约束,在集群生产中很难展开,从而对集群升级缺乏强有力的支持。

本研究基于产业集群升级的目标,揭示了知识产权战略环境下的我国集群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微观经济效应,发现了知识产权战略的优势功能及不足之处,从而为我国集群企业深化自主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而加速产业集群升级的进程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Porter M.E. Location competi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ocal clusters in a global economy[J].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 2000,14(1)

2.Pouder R., John C.H. Hot spot and Blind: Geographical clusters of Firms and Innov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6,21(4)

3.Iansiti,M. Real-world R&D: Jumping the product generation gap[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3,71(3)

4.魏江,申军.产业集群学习模式和演进路径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15

5.蔡铂,聂鸣.产业集群的创新机理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8

6.陈金丹,胡汉辉.产业集群网络上的知识转移分析—以南京大明路汽车销售与服务产业集群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

7.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8.吴汉东,胡开忠,董炳和,张今.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9.Ruth M Corbin. Managing risk and protec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J]. Ivey Business Journal, 2002,66(3)

10.Andrey, S.B., Robert, D.S.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as a strategic asset[J].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1,5(1)

11.Mansfield, Edwin et 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n the modern corporation[M]. New York: Norton Bonin, 1971

12.Rosenberg, Nathan, David Mowery. Technology and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growt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13.Agrawal A, Henderson R. Putting patents in context: exploring knowledge transfer from MIT[J]. Management Science, 2002,48(1)

14.Joseph A. Schumpeter. The process of creative destruction in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M].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1942

15.李明星.以市场为导向的专利与标准协同发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0)

16.李明星.竞争视角下的企业知识产权动态协同一体化模式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0(3)

17.李明星,何娣,台新民,张 .知识产权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

18.Bhaven N, Sampat. Patenting and academic research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world before and after Bayh-Dole[J]. Research Policy, 2006,35

19.张同健,蒲勇健.互惠性企业环境下知识转化、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的相关性研究—基于知识型团队的数据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1)

20.侯杰泰,成子娟,钟财文.结构方程式之拟合优度概念及常用指数之比较[J].教育研究学报(香港),1996(11)endprint

根据效应矩阵列表可知,从宏观层面来分析,基于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目标,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在整体上发生了有效的激励作用,但在局部路径上有待改进。知识产权开发的激励功能最强,而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运营的激励功能相对较低。同时,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环境下,自主技术研发能力与自主市场拓展能力所获取的激励效应最强,而自主生产优化能力所获取的激励效应最低,从而导致自主生产优化能力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激励作用。

根据检验结果可知,尽管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较晚,但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至少这种成效在集群企业中得到了具体的反映。然而,由于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滞后性,导致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运营均存在着不足之处,未能实现知识产权与市场需求的高度融合。同时,由于我国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普遍处于被支配地位,导致产品生产创新受到严重约束,在集群生产中很难展开,从而对集群升级缺乏强有力的支持。

本研究基于产业集群升级的目标,揭示了知识产权战略环境下的我国集群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微观经济效应,发现了知识产权战略的优势功能及不足之处,从而为我国集群企业深化自主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而加速产业集群升级的进程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Porter M.E. Location competi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ocal clusters in a global economy[J].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 2000,14(1)

2.Pouder R., John C.H. Hot spot and Blind: Geographical clusters of Firms and Innov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6,21(4)

3.Iansiti,M. Real-world R&D: Jumping the product generation gap[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3,71(3)

4.魏江,申军.产业集群学习模式和演进路径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15

5.蔡铂,聂鸣.产业集群的创新机理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8

6.陈金丹,胡汉辉.产业集群网络上的知识转移分析—以南京大明路汽车销售与服务产业集群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

7.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8.吴汉东,胡开忠,董炳和,张今.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9.Ruth M Corbin. Managing risk and protec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J]. Ivey Business Journal, 2002,66(3)

10.Andrey, S.B., Robert, D.S.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as a strategic asset[J].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1,5(1)

11.Mansfield, Edwin et 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n the modern corporation[M]. New York: Norton Bonin, 1971

12.Rosenberg, Nathan, David Mowery. Technology and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growt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13.Agrawal A, Henderson R. Putting patents in context: exploring knowledge transfer from MIT[J]. Management Science, 2002,48(1)

14.Joseph A. Schumpeter. The process of creative destruction in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M].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1942

15.李明星.以市场为导向的专利与标准协同发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0)

16.李明星.竞争视角下的企业知识产权动态协同一体化模式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0(3)

17.李明星,何娣,台新民,张 .知识产权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

18.Bhaven N, Sampat. Patenting and academic research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world before and after Bayh-Dole[J]. Research Policy, 2006,35

19.张同健,蒲勇健.互惠性企业环境下知识转化、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的相关性研究—基于知识型团队的数据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1)

20.侯杰泰,成子娟,钟财文.结构方程式之拟合优度概念及常用指数之比较[J].教育研究学报(香港),1996(11)endprint

根据效应矩阵列表可知,从宏观层面来分析,基于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目标,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在整体上发生了有效的激励作用,但在局部路径上有待改进。知识产权开发的激励功能最强,而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运营的激励功能相对较低。同时,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环境下,自主技术研发能力与自主市场拓展能力所获取的激励效应最强,而自主生产优化能力所获取的激励效应最低,从而导致自主生产优化能力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激励作用。

根据检验结果可知,尽管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较晚,但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至少这种成效在集群企业中得到了具体的反映。然而,由于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滞后性,导致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运营均存在着不足之处,未能实现知识产权与市场需求的高度融合。同时,由于我国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普遍处于被支配地位,导致产品生产创新受到严重约束,在集群生产中很难展开,从而对集群升级缺乏强有力的支持。

本研究基于产业集群升级的目标,揭示了知识产权战略环境下的我国集群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微观经济效应,发现了知识产权战略的优势功能及不足之处,从而为我国集群企业深化自主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而加速产业集群升级的进程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Porter M.E. Location competi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ocal clusters in a global economy[J].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 2000,14(1)

2.Pouder R., John C.H. Hot spot and Blind: Geographical clusters of Firms and Innov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6,21(4)

3.Iansiti,M. Real-world R&D: Jumping the product generation gap[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3,71(3)

4.魏江,申军.产业集群学习模式和演进路径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15

5.蔡铂,聂鸣.产业集群的创新机理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8

6.陈金丹,胡汉辉.产业集群网络上的知识转移分析—以南京大明路汽车销售与服务产业集群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

7.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8.吴汉东,胡开忠,董炳和,张今.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9.Ruth M Corbin. Managing risk and protec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J]. Ivey Business Journal, 2002,66(3)

10.Andrey, S.B., Robert, D.S.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as a strategic asset[J].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1,5(1)

11.Mansfield, Edwin et 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n the modern corporation[M]. New York: Norton Bonin, 1971

12.Rosenberg, Nathan, David Mowery. Technology and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growt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13.Agrawal A, Henderson R. Putting patents in context: exploring knowledge transfer from MIT[J]. Management Science, 2002,48(1)

14.Joseph A. Schumpeter. The process of creative destruction in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M].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1942

15.李明星.以市场为导向的专利与标准协同发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0)

16.李明星.竞争视角下的企业知识产权动态协同一体化模式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0(3)

17.李明星,何娣,台新民,张 .知识产权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

18.Bhaven N, Sampat. Patenting and academic research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world before and after Bayh-Dole[J]. Research Policy, 2006,35

19.张同健,蒲勇健.互惠性企业环境下知识转化、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的相关性研究—基于知识型团队的数据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1)

20.侯杰泰,成子娟,钟财文.结构方程式之拟合优度概念及常用指数之比较[J].教育研究学报(香港),1996(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