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农业物流的绿色化及低碳化建设主要是指流通系统内的环节优化,我国城乡贸易发展日益红火的局面使得传统农业物流模式愈发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以政府主导网络布局和企业为主体的推拉结合同步驱动供应链物流模式急待加强和完善,城乡双向农业物流建设在实现物流流通环节低碳化的同时,也间接促进城乡市场的进一步自由化集聚发展。
关键词:城乡贸易 农业物流 低碳 流通
引言
农业资料供给、产品生产以及销售过程中的物流活动共同构成了农业物流,与商品化物流类似,农业物流按环节划分也可以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三种基本模式。政府官方文件中对于低碳经济的提及首先见诸于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英国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首先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及气候变化的威胁。众多学者在随后的社会环境发展研究中又对低碳经济概念进行了补充,界定了其核心内涵,即以制度创新和结构化设计为主导,减少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碳排放量,逐步建设具备低碳排放能力的经济产业结构体系。
低碳环境下的城乡贸易流通要求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配置优化,对于流通形式的低碳经济,生产、物流、分配以及最终消费环节都构成低碳建设。我国城乡农贸市场上同时出现的“菜贵伤农”和“菜贱伤农”畸形发展现象不仅反映出农产品增产增收不同步的外围市场环境,事实上也包含了城市菜价不稳定、农产品价格波动过高的发展态势。
我国目前的城乡贸易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逐步跃进,农村市场日益构成社会商贸流通系统的重要核心,以农业资源市场、农副产品市场和日用品市场为参与主体的农业多元化市场结构已发展成为较为稳定的互补体系,国家层面对于三农建设的重视及日益迫切的农村、城市商贸物资流通体系统筹形势都使得农业现代化的去管制化经营成为必要步骤。一般来讲,以经营主体的划分为依据,我国城乡贸易物流运作可以分为四种基本模式,具体来讲:
(一)农业产品批发中心主体物流运营模式
农业产品批发中心在规模、辐射范围和功能等方面区别于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一般按所处地理区域分为城市和乡村农产品批发中心,前者主要包含农产品零售商、批发商、公司客户以及最终消费者,后者则主要以农产品供应个体户和农产品批发商作为主要联结对象。
农业产品批发中心主体物流运营模式在农业物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由于其内部又可以细分为副食品市场、蔬菜瓜果市场、粮油市场、水产品市场以及肉禽蛋类市场等,所以这种模式不仅主要依靠批发,而且也具备辅助零售、市场管理、物流配置、税收工商以及产品监测等市场能力。在此种模式下,农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及供给情况可以得到基本反映,以信息双边不对称而造成的农场品批发商单边获利成为常态现象,农产品批发中心信息平台的建设往往缺乏透明性,信息更新不及时,在线交易难度较大,消息闭塞的个体农户和终端消费群体不可避免的面临损失。近年来,我国农业产品批发中心建设从网点数量来看已经近于饱和,而网点质量则相对成熟市场标准存在较大差距,粗犷型经营较为常见,市场细分化程度不够精深,功能完备度低,服务管理水平欠缺。
(二)农业产品物流企业主体物流运营模式
农业产品物流企业主体物流运营模式以农产品物流的领军企业作为物流运营核心,物流企业间接进行农产品销售,将城市居民最终消费和农村居民的生产进行有机结合,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下分工专业化的集中体现。
在此种农业物流运作模式下,主体物流企业以信息化平台搭建为依托,在物流服务、流通速率、在线交易和产品价格等方面给予平台用户使用支持,尤其以农户集体和规模化农产品生产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农业产品物流企业主体物流运营模式突出较为清晰的组织结构,是农户、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商各自发挥自身竞争优势的良好凭借。在目前的发展阶段,跨地区物流中心、物流园区还有待规划建设和完善,发达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是服务城乡农产品贸易流通的基础,我国的农业物流企业建设和发展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物流企业在管理水准、服务专业化程度、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以及共享数据等方面都不健全,需要后续的补充发展和探索构建。
(三)农业产品加工企业主体物流运营模式
农业产品加工企业主体物流运营模式以区域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物流中心,将个体农户、农产品做市商、零售商等进行统一联结,目前部分发展较为具备前瞻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出现自建工贸一体化的商贸网点形式,加工外销贸易网点的拓展甚至延伸至海外。
以加工企业作为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大范围普及,实际涉及面相对狭窄,且以农产品的深层加工为主,加工潜力小的初级农产品涉入较少,较为常见的如浙江地区的“金华火腿”和“临安核桃”、四川地区的丝绵深加工等,加工企业以地区领头企业作为主导,规模大、加工深、费用低、吸引力强是其重要特征,个体农户、产品做市商等在其中实现接触。由于加工企业在服务能力、配送运输、辐射拓展和商品跨区域统筹调配等方面的局限,其信息平台中展示的产品信息、技术支持和专业加工等信息也不具备大众推广的性质和功能。
(四)农业产品流通企业主体物流运营模式
农产品流通企业包括农产品连锁和配送中心,实现初级产品提供、生产加工和终端消费的连接,在合作方选择上具有明显的偏向性,即大多以生产规模较大的农户、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农村专业化合作社作为合作对象,其目的是稳定货源。
由于分散化责任承包制存在的先天缺点,为了配合流通企业为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个体农户、加工企业和生产基地也通常通过集团化方式迎合这种规模化合作样式,以主动适应流通企业对农业产品诸多方面的高标准要求。高标准带来的额外好处是相对于加工企业主体物流模式的高效率和低风险,因为实力较强的流通企业如上海联华等通常布局广泛,直供合同的签立更是以合作社为出发而将城乡进行了承接,因此具备单一流向,一旦“农村-城市”的单向流通局面被打开,农村巨大市场支撑的城乡双向互动还会具备更大发展潜力。endprint
城乡贸易物流的低碳经济原则和物流模式搭建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统一的分配筹划和个体配合,城乡贸易物流网络是通过一个个分散的点而连接的,点分布的合理性决定网络功能发挥的效率性和经济性,政府层面的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可以为城市和乡村都建立有效物流指引,个体企业在运营层面发挥的配合作用也可以间接促进城乡贸易流通从“农村-城市”的单向模式向“农村-城市-农村”的双向模式转变,使得广大农村市场需求得到满足,降低流通成本,企业的“居间”作用得到发挥。城乡贸易流通的低碳衔接在实现农产品流通成本下降的同时,也具备了长远融合城乡贸易市场的潜在作用。
(一) 城乡贸易物流的低碳经济原则
1.农业物流模式中的低碳原则。农业物流发展中的低碳建设主要是在农产品流动中的合理规划、协调统筹等环节进行物流资源的控制、整合以及共享,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物流运作效率,避免重复工作量,降低物流运送环节的碳排放量,达到绿色经济目的。在城乡贸易物流的管理运作角度考虑,城市和乡村分割时间较长,统一的规划经营欠缺,农业资源供应链上的参与成员分散化和小型化经营特点突出,以公共、公信、公开的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力度不足,进而导致供应链上的单位间连贯性较低,农产品囤积滞留较多,为此,一个综合化的网络服务体系有待构建,要满足农户飞速发展的生产销售需求,在服务内容上可以由单一的仓储和运输转变到集科技、管理和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化物流服务集合,辐射全国,支持国际物流,只有完善低碳条件下的农产品流通和城乡物流综合服务体系才能有效调控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进而实现城乡贸易健康发展。
2.农业物流模式中的经济原则。在强调低碳的同时也突出经济性原则,意味着农业物流网络规划、农业物流源头控制以及全过程的增长稳定性和连续性维护。我国目前的城乡贸易物流模式存在分散化、碎片化、资源集中度不高等弊端,规模经济效应难以达成,并且成本费用高昂,据数据统计,2012年我国社会物资流通总额达到13.6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农产品物流总额达到4.37万亿元人民币,每年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费用增长就达到两位数水平,如表1所示。农产品价值实现的个体间串联成完整价值链的难度较高,衔接性差,与现代农业大一统的格局已经不再互相适应。要实现城乡贸易物流的规模经济效应,就要在整合农业资源和布局物流网络的同时,沟通城乡商品和服务,搭建顺畅的要素资源流动渠道,将规模化经营作为长远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做到利益极大、成本极小、绿色健康、资源整合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物流模式的搭建
1.企业主体城乡商贸物资流通体系。企业主体城乡商贸物资流通体系以核心企业为主导,构建推拉结合的双向城乡物流模式,其中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技术,以市场为导向,将农产品流通和加工企业、农户和市民满意度、政府和民间利益共存作为物流搭建基准,即建设新农业产业化物流。从“农村推动城市”到“城市拉动农村”的供应链物流是对传统城乡物流高成本、低效率、高排放、低利润特征的改革与完善,低碳化物流系统建设的关键即在于此。以企业为主体的城乡商贸物资流通体系横跨工、农、商三个产业,连接主体多元化,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交织,是综合统筹谋划农产品、农业信息和农业资金技术支持的、以竞争和合作共存的复合型产业链体系。
2.政府主导城乡商贸物资流通体系。政府主导的城乡贸易物流系统注重农业物流的节点建设,加强节点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其物流组织模式如图1所示。现在农业物流的重要特征之一即为网格化系统,其决定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和成本分摊,构建现代城乡商贸物资流通系统就要从城乡大局出发推动农业经济进步,在政策和国家农业发展战略高度发展现代化农业物流,重布局、抓结构、分区域、多优化、城乡一体,做到工农业统分结合。此外,政府要依靠行政权力建立农业物流节点低碳标准,避免农业价值链的重复建设,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定位于“政府指导、市场参考、自由经济、协商共赢”的十六字方针。
新型低碳城乡商贸物资流通体系的特征
(一)企业主体城乡商贸物资流通体系特征
1.农户和市民满意作为城乡双向物流体系建设的动力支撑。农户和市民分别处于农业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属于两个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市场,前者以农户满意为低碳目标下双向物流体系建设的推动方,标的推动物为农业日用品和农业资源等,个体农户或组织作为推动人;后者以市民满意作为目标,拉动市民菜篮子工程,解决农业产品从田间走进千家万户的问题,这样的一推一拉就形成了企业的协同运作机制。
2.现代物流模式向农村地区发展延伸。以低碳双向城乡物流作为骨架的新型城乡贸易流通体系将居民个体与农业市场进行联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产销一体,政府、企业、市民与农民共享低碳物流体系由低成本、高效率带来的网络化生产营销一体化成果,以供应链企业节点作为“做市商”,在城乡之间以协议方式交换农副产品和农村物资、农村日用品等,将“城乡物资中介”的角色发挥到位。
3.企业主体城乡商贸物资流通体系不是静态的发展系统,动态发展是城乡贸易流通系统的突出特点。在“农村-城市”低碳物流价值链系统上,成员间维持动态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由此来避免过于古板和机械的物流供应链所带来的活力不足和效率低下问题。低碳城乡贸易流通还要在产品和上下游和同质产品间产生延伸,即农产品分工、规模化产业经营和产业链拓展,开采新价值源。
4.企业平台充分发挥居间人的作用,使得城乡贸易物资流通的经济性和低碳性得到兼容并包。企业平台发挥作用兼顾内部及外部物流网络,企业内部物流网络实现管理节点信息共享,外部物流网络使得农产品价值实现渠道得以通畅,企业内外节点之间建立起来的信息充分流动的物流关系网络以因地制宜式的物流效率取代了不明就里的物流模式照搬,这种企业内外网络建设的好处使得城乡贸易市场成交量数倍放大。endprint
5.农业粮食系统购销储运中心的建设发展。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粮食购销储运中心的自身素质和经营环境都难以达到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因此,要想实现粮食购销储运中心向现代物流集散中心的转变,必须从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两个方面入手。在硬件设施方面,要加快农村粮食物流设施建设,对已建成的粮食仓储设施如浅圆仓等要及时进行技术设施的配套;在软件开发方面,购销储运中心本身要注重引进先进的农业产品物流技术,积极研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操作经验,例如在粮食储藏方面运用成熟的物理及生态储粮方法、硅藻土杀虫剂以及气控储粮方法等。
(二)政府主导城乡商贸物资流通体系特征
1.已有流通渠道基础上的农业物流吸引。政府主导下,在统一筹谋规划的多层次区域性物流园区内,农业产品和物流基地应与工业、小商品、服务业物流基地共容,以现阶段我国城乡贸易流通中存在的线路设施基础差、运输工具转移能力弱、地区间联系程度松散等问题来看,以现代城乡流通体系客观要求为指引的、旨在解决城乡要素资源流通不顺畅的大网络物流系统还有待建设加强,协调运力、建设流通基础设施是下一个阶段的重点。
2.以发展农业合作经济为指向的专业化合作社建设。低碳城乡物流网络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农业物资,网络成员的共同参与不可缺少,成员之间的工作是具有互补性质的,农产品做市商、加工企业和物流企业在共同作用的同时也拥有各自的供应链条,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业合作社规模经济可以整合这些各自为政的价值链,农业合作社统一购买农业物资,统一销售农产品,缩短了物流系统的运作频率和单向事件发生概率,低碳贸易流通在节碳源头上得到遏制。
3.低碳城乡贸易流通体系运作依赖于公共农作物信息平台。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可以及时的分配承载城乡间商品,实现农资供应的实时跟踪,标准化作业模式下的信息收集传输、业务管理、查询、技术合作、农业咨询等也可以集成化呈现,统一的政府公信力平台实现了一点对多点服务,中间环节费用得以节约,而集体摊销平台营运费用也实现了降低农户负担的效果,农户参与城乡双向物流平台的热情也得到提高。
4.政府主导性城乡物流网络是区别于传统农户自发物流模式的增值型物流体系。这种体系下具备物流资源共享、个体反应迅速、引入市场机制、搜寻成本最低的特点,将分散化的农业资源以信息技术整合,整合后的资源系统反过来倒逼城乡贸易物流布局的合理性及透明开放程度,是“十二五”经济发展期间政府职能转型在物流业的重要体现,城乡贸易的宏观调控体系在保证国家对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市场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5.国家层面积极的政策导向构成农业物流合法地位基础。目前我国专业从事农业物流的龙头企业很少,要发展农业物流,必须要经过国家来出台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规范农村物流的组织行为,鼓励城乡物流业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建立农业物流体系为政策工作的重点,研究制定农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规划方案和实施办法是促进农业物流龙头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结论
低碳经济是新世纪下世界各国基于环境保护因素考虑而共同建立的发展价值观,作为世界上的主要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低碳价值观树立不可或缺,而作为下一个阶段以“搞活城乡贸易、以城带农、以农促城”的城乡间经济发展战略来说,城乡间物资流通环节如何去繁入简、优化整合发展低碳模式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迫切需求,作为城乡间贸易主体的农业企业、个体农户、物流单位以及政府决策部门都要引起充分重视,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在“十二五”期间的平稳运行和绿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中强.基于制造业视角的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务揽接能力研究[J].管理世界,2012(9)
2.曲福田.城乡统筹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J].管理世界,2011(6)
3.董天菊.发展农业物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J],物流技术,2012(11)
4.王建增.基于低碳经济视域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5.俞菊生.上海都市现代农产品市场渠道拓展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2)
6.黄捷.论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13(11)
7.王殿安.我国农产品低碳物流对策探析[J].农业经济,2013(6)
8.张立国.低碳物流园区的界定、特征与运作策略[J].商业时代,2012(1)
作者简介:
饶绍伦(1964-),男,四川盐亭人,本科学历,西安工程大学毕业,工作单位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endprint
5.农业粮食系统购销储运中心的建设发展。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粮食购销储运中心的自身素质和经营环境都难以达到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因此,要想实现粮食购销储运中心向现代物流集散中心的转变,必须从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两个方面入手。在硬件设施方面,要加快农村粮食物流设施建设,对已建成的粮食仓储设施如浅圆仓等要及时进行技术设施的配套;在软件开发方面,购销储运中心本身要注重引进先进的农业产品物流技术,积极研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操作经验,例如在粮食储藏方面运用成熟的物理及生态储粮方法、硅藻土杀虫剂以及气控储粮方法等。
(二)政府主导城乡商贸物资流通体系特征
1.已有流通渠道基础上的农业物流吸引。政府主导下,在统一筹谋规划的多层次区域性物流园区内,农业产品和物流基地应与工业、小商品、服务业物流基地共容,以现阶段我国城乡贸易流通中存在的线路设施基础差、运输工具转移能力弱、地区间联系程度松散等问题来看,以现代城乡流通体系客观要求为指引的、旨在解决城乡要素资源流通不顺畅的大网络物流系统还有待建设加强,协调运力、建设流通基础设施是下一个阶段的重点。
2.以发展农业合作经济为指向的专业化合作社建设。低碳城乡物流网络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农业物资,网络成员的共同参与不可缺少,成员之间的工作是具有互补性质的,农产品做市商、加工企业和物流企业在共同作用的同时也拥有各自的供应链条,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业合作社规模经济可以整合这些各自为政的价值链,农业合作社统一购买农业物资,统一销售农产品,缩短了物流系统的运作频率和单向事件发生概率,低碳贸易流通在节碳源头上得到遏制。
3.低碳城乡贸易流通体系运作依赖于公共农作物信息平台。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可以及时的分配承载城乡间商品,实现农资供应的实时跟踪,标准化作业模式下的信息收集传输、业务管理、查询、技术合作、农业咨询等也可以集成化呈现,统一的政府公信力平台实现了一点对多点服务,中间环节费用得以节约,而集体摊销平台营运费用也实现了降低农户负担的效果,农户参与城乡双向物流平台的热情也得到提高。
4.政府主导性城乡物流网络是区别于传统农户自发物流模式的增值型物流体系。这种体系下具备物流资源共享、个体反应迅速、引入市场机制、搜寻成本最低的特点,将分散化的农业资源以信息技术整合,整合后的资源系统反过来倒逼城乡贸易物流布局的合理性及透明开放程度,是“十二五”经济发展期间政府职能转型在物流业的重要体现,城乡贸易的宏观调控体系在保证国家对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市场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5.国家层面积极的政策导向构成农业物流合法地位基础。目前我国专业从事农业物流的龙头企业很少,要发展农业物流,必须要经过国家来出台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规范农村物流的组织行为,鼓励城乡物流业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建立农业物流体系为政策工作的重点,研究制定农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规划方案和实施办法是促进农业物流龙头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结论
低碳经济是新世纪下世界各国基于环境保护因素考虑而共同建立的发展价值观,作为世界上的主要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低碳价值观树立不可或缺,而作为下一个阶段以“搞活城乡贸易、以城带农、以农促城”的城乡间经济发展战略来说,城乡间物资流通环节如何去繁入简、优化整合发展低碳模式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迫切需求,作为城乡间贸易主体的农业企业、个体农户、物流单位以及政府决策部门都要引起充分重视,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在“十二五”期间的平稳运行和绿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中强.基于制造业视角的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务揽接能力研究[J].管理世界,2012(9)
2.曲福田.城乡统筹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J].管理世界,2011(6)
3.董天菊.发展农业物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J],物流技术,2012(11)
4.王建增.基于低碳经济视域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5.俞菊生.上海都市现代农产品市场渠道拓展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2)
6.黄捷.论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13(11)
7.王殿安.我国农产品低碳物流对策探析[J].农业经济,2013(6)
8.张立国.低碳物流园区的界定、特征与运作策略[J].商业时代,2012(1)
作者简介:
饶绍伦(1964-),男,四川盐亭人,本科学历,西安工程大学毕业,工作单位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endprint
5.农业粮食系统购销储运中心的建设发展。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粮食购销储运中心的自身素质和经营环境都难以达到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因此,要想实现粮食购销储运中心向现代物流集散中心的转变,必须从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两个方面入手。在硬件设施方面,要加快农村粮食物流设施建设,对已建成的粮食仓储设施如浅圆仓等要及时进行技术设施的配套;在软件开发方面,购销储运中心本身要注重引进先进的农业产品物流技术,积极研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操作经验,例如在粮食储藏方面运用成熟的物理及生态储粮方法、硅藻土杀虫剂以及气控储粮方法等。
(二)政府主导城乡商贸物资流通体系特征
1.已有流通渠道基础上的农业物流吸引。政府主导下,在统一筹谋规划的多层次区域性物流园区内,农业产品和物流基地应与工业、小商品、服务业物流基地共容,以现阶段我国城乡贸易流通中存在的线路设施基础差、运输工具转移能力弱、地区间联系程度松散等问题来看,以现代城乡流通体系客观要求为指引的、旨在解决城乡要素资源流通不顺畅的大网络物流系统还有待建设加强,协调运力、建设流通基础设施是下一个阶段的重点。
2.以发展农业合作经济为指向的专业化合作社建设。低碳城乡物流网络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农业物资,网络成员的共同参与不可缺少,成员之间的工作是具有互补性质的,农产品做市商、加工企业和物流企业在共同作用的同时也拥有各自的供应链条,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业合作社规模经济可以整合这些各自为政的价值链,农业合作社统一购买农业物资,统一销售农产品,缩短了物流系统的运作频率和单向事件发生概率,低碳贸易流通在节碳源头上得到遏制。
3.低碳城乡贸易流通体系运作依赖于公共农作物信息平台。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可以及时的分配承载城乡间商品,实现农资供应的实时跟踪,标准化作业模式下的信息收集传输、业务管理、查询、技术合作、农业咨询等也可以集成化呈现,统一的政府公信力平台实现了一点对多点服务,中间环节费用得以节约,而集体摊销平台营运费用也实现了降低农户负担的效果,农户参与城乡双向物流平台的热情也得到提高。
4.政府主导性城乡物流网络是区别于传统农户自发物流模式的增值型物流体系。这种体系下具备物流资源共享、个体反应迅速、引入市场机制、搜寻成本最低的特点,将分散化的农业资源以信息技术整合,整合后的资源系统反过来倒逼城乡贸易物流布局的合理性及透明开放程度,是“十二五”经济发展期间政府职能转型在物流业的重要体现,城乡贸易的宏观调控体系在保证国家对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市场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5.国家层面积极的政策导向构成农业物流合法地位基础。目前我国专业从事农业物流的龙头企业很少,要发展农业物流,必须要经过国家来出台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规范农村物流的组织行为,鼓励城乡物流业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建立农业物流体系为政策工作的重点,研究制定农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规划方案和实施办法是促进农业物流龙头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结论
低碳经济是新世纪下世界各国基于环境保护因素考虑而共同建立的发展价值观,作为世界上的主要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低碳价值观树立不可或缺,而作为下一个阶段以“搞活城乡贸易、以城带农、以农促城”的城乡间经济发展战略来说,城乡间物资流通环节如何去繁入简、优化整合发展低碳模式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迫切需求,作为城乡间贸易主体的农业企业、个体农户、物流单位以及政府决策部门都要引起充分重视,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在“十二五”期间的平稳运行和绿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中强.基于制造业视角的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务揽接能力研究[J].管理世界,2012(9)
2.曲福田.城乡统筹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J].管理世界,2011(6)
3.董天菊.发展农业物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J],物流技术,2012(11)
4.王建增.基于低碳经济视域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5.俞菊生.上海都市现代农产品市场渠道拓展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2)
6.黄捷.论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13(11)
7.王殿安.我国农产品低碳物流对策探析[J].农业经济,2013(6)
8.张立国.低碳物流园区的界定、特征与运作策略[J].商业时代,2012(1)
作者简介:
饶绍伦(1964-),男,四川盐亭人,本科学历,西安工程大学毕业,工作单位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