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打通罗品禧的电话时,电话传来的除了他的声音,还有旷野中的风声——他正在甘肃北部戈壁滩上的永泰古城拍摄,这座建立于万历年间的军事要塞因形似龟背而以“龟城”闻名,因水源逐渐枯竭,这里的人口正逐渐迁出,“人不在了,城就死了,要趁它还活着的时候把它记录下来”,他也说,“拍摄不是工程,随缘走到哪里拍到哪里”,但对传统文化的情怀,让他的镜头更多的聚焦于古代建筑遗存。
——编者
结缘古建摄影
我与摄影结缘是在15年前,当时只是爱好摄影,用胶片拍摄,一年出去一两次,拍十几个胶卷,像那个年代的多数影友一样,数码时代之后,才开始拍摄得多起来。在2008年的一次活动中,我获得了大奖,在那之后,我觉得冥冥中有一种力量指引着我,也许手中拿着相机在路上行走的状态更适合我,于是我辞去工作,把自己的全部时间投入到摄影上。2013年,我在“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获得了一台徕卡S2中画幅数码单反相机,这是对我摄影的认可,同时也是一种激励,在我近期皖南和新疆的创作中,这台相机给了我一种新的视角,以另外一种方式去看中国古建。
每个人进入摄影的角度不同,我就是从摄影比赛来进入,这也是和很多影友一样,这几年估计我全国的比赛都参加过了,现在我每年出去十几次,每次要七八天,国内基本跑遍了,每个地方都是与人文和古建有关系。去年雪花纯生组织的“寻踪营造学社之路”去到的几个不同的地方,四川李庄给我印象最深,李庄有很多老酒坊,相对其他地方,李庄的文化内容更丰富。这次的拍摄,每天晚上会有与古建专家的交流,例如各个时代的建筑技术发展与风格变迁,讲课的内容对我认识古建有很大帮助,会作用于白天的拍摄内容,在绕着古建行走观察的时候,眼里看到的东西明显多一些。通过这次“寻踪营造学社之路”,我愿意通过摄影创作,利用光影,增加作品中的人文元素,表现古建筑的魅力,将古建保护的观念更好地传达出去。
全国各地都有很多古村、古镇和古城,有的时候,我从比赛的线索里面找我的目的地,有时候是从别人的照片里面找,比如我前几天刚从甘肃永泰古城拍摄回来,就是因为不久前在网络上看到一组在永泰古城拍摄的作品。这古城建于明代,保留着当时军事城堡的结构,但如今这里比较缺水,生活条件很艰苦,很多人都搬出去了,留下来的都是老人家,是一个荒败的古城。这种地方,这次不来,下次也许就没人了。
将比赛获奖经验用于表现古建
2008年开始比赛,我感觉每次投稿比赛自己都有进步,我觉得摄影应该多交流,带着作品走出去,参加比赛的目的不仅在获奖,更可以多学到很多知识。
关于摄影比赛,有这样几个要素:题材、手法、编辑、投稿。题材方面,大部分比赛是有规定主题的。手法还是要创新,与众不同的话,获奖概率才会大一些,具体拍摄的时候,如果大家都用一种方法,你自己就要找别的方法,我比较注意在任何拍摄题材中,多加入人的因素,这样照片更有内涵,风光或者古建都可以加入带有人文元素的内容。每一组作品,从拍摄的时候就应该带有编辑意识。投稿方面,纸质照片投稿的话,照片的品质要好,尽量用好的输出方式去投,网络投稿可以多投一些,每个比赛至少有几千张作品,每个评委注重的角度不一样,如果想入选的概率大一些,不妨多拍,多投一些作品。我拍的数量很多,现在家里十几块硬盘都装满了,所以手里有非常多的照片素材,回家之后也有很多时间在照片的编辑上,选择、组织、处理等。素材多了,各种比赛,我自己都能找到相应的照片。
我自己比较喜欢在拍摄中用对比,用夸张一些的视角去表现,在面对一个场景或题材的时候,应该找到与之匹配的视觉方式,这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一般我如果可以的话,都会尽量从高低不同的各种角度去取景,多拍几个角度,后期自己再去选择。我按快门频率很高,面对一个场景的时候,我总会比别人拍得多,各个角度都走一走,全方位的感觉这个场景的特色。器材的部分,每次外出拍摄,我一般带四只镜头,从鱼眼镜头、广角、中焦到长焦镜头,景别上有丰富性,从画面的整体上来说,会呈现古建局部、古建与人、古建与自然,这样逐渐地进的内容,这其实是逐渐向远处退的视角,这样一次外拍,得到的照片除了表现古建本身,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作为传统文化体现的古建筑与人文、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就不仅仅是割裂开来看古建,我认为这是认识古建筑很重要的一点。
外拍创作活动,我的经验是:前期需要做资料的调查和拍摄计划的构想,到现场需要及时应对。在出发之前,你要先了解一下这个地方都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拍摄的,拍的时候要想好一个主题,你可以设想是要拍出怎样的一组照片,会是一个故事、还是别样的组合?你也要留意一下天气,因为外拍与天气关系很大。外拍回来之后也可以总结一下,因为很多地方去拍一次,因为各种原因,有可能拍得不太满意,所以回来总结和再设想之后再去。有不少地方我去过两三次,甚至更多。自己对场景的设想与真实环境肯定还是有区别,所以前期的构思也会修正,现场也会随时调整,整个过程中脑袋里不停地转,一直在调整的过程中,在几次的拍摄中逐渐发现你自己对这个拍摄现场的真正关注点。
随性而致拍古建
现在我参加的比赛不少,摄影圈里一些朋友觉得我的奖金是不是能养活自己了,其实我不是专门靠奖金来生活,我自己在公司里还有一些股份,比赛可以起到一定支持作用。现在我的心态也不是把摄影当成事业,仍然保留着最初“玩玩看”的心态。我这个人没有太多计划,就是想到自己喜欢的地方慢慢走,好好感受一下中国各地不同的文化,目前这种随意的过程我也比较享受。同样的,照片的出口是比赛,但我的拍摄并不是直接冲着比赛去的,我还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拍摄。不知生命是否能随遇而安,创作是否能随性而至,但希望我的身体和我的相机一样,能随意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