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宏伟
她的作品的意义就在于剥离抽象虚无的概念,抽去漫不经心的隐藏,将人类习惯掩饰的部分展示给众人。
20世纪70、80年代,在美国的摄影史上可谓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一位又一位豪杰各领风骚,一个又一个的纪录被后人打破,凸显了摄影艺术的空前繁荣。这当中有一位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人物,她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摄影家黛安·阿伯斯(Diane Arbus)。纵观她的艺术生涯,基本上可用三短一长来概括:从影的时间短,前后不过10年;接触的题材端口短,基本以少数偏爱的群体为主;寿命短,在48岁时以割腕的形式,为自己送行。
阿伯斯的“长”毫无疑问便是她留给后人的价值连城的摄影作品。2007年我在巴黎摄影展(Paris photo)见到她于1967年拍摄的双胞胎姐妹的原作价值160万欧元,2013年,她的限量50版的黑白银盐作品售价22万欧元。
在阿伯斯离世的40多年里,当年美国著名的“光圈”杂志为她出版的摄影画册竟然数次再版,累积销售量达到1200万册,她受追捧的程度可想而知。
阿伯斯是摄影史上非常值得研究的人物。她出身豪门,父亲是纽约人人皆知的大型连锁百货店的老板,早年她曾经先在时尚摄影界练过手,后来觉得不过瘾,就彻底跟过去告别了,包括她的前夫。她到30多岁时似乎感受到了什么,就拜师于莉赛特·莫德尔(Lisset Model),从她那里得到了启示,接受了脱胎换骨的艺术洗礼。39岁那年,她做了一个重要决定,跟135相机告别,开始使用双镜头玛米亚相机,并且将镜头对准了那些残障或有缺陷的群体,集中精力拍摄若干年,反反复复,以记录他们而乐此不疲。这一记录不要紧,几乎让后人超越她成为了神话。1967年她被萨考夫斯基看中,在MOMA做了“新纪实”摄影展。这一年,是她开始使用双镜头相机后的第三年。
我以为,双镜头相机的使用,对于阿伯斯来讲是一个分水岭,将她从一个有志于从事摄影的艺术青年推到了一个千古留名的大摄影家的行列。她的每一幅经得起历史推敲的杰作,无不是用她擅长的双镜头的相机而完成的。她所记录的人物,全都都采用标准镜头拍摄,尽可能地让你感受到被拍摄对象毫不夸张的真实。作为一个摄影家,她更多的是关注他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生理类型的典型代表,尽可能多地感受到对方的神秘。她的作品的意义就在于剥离抽象虚无的概念,抽去漫不经心的隐藏,将人类习惯掩饰的部分展示给众人。
在后人看来,她的作品受到收藏界的追捧,跟她自身的生活形态和离世的方式不无关系。她的死跟金钱没有任何关系,跟爱情似乎也不沾边,跟名利似乎更扯不上。那到底是为什么呢,几十年来,研究她的学者没有找到准确的答案。不过,我们可以看见的是,她的生命虽短,但她的作品却活过了许多健在的人。或许哪一天,当我们都不在世时,她的作品会告诉那时的人们:我还活着,并且将永远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