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展“同筑中国梦 百年跨越史——中国摄影与科技”多项中国摄影史“第一”同场亮相
中国摄影展览馆开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白立忱出席开幕式/孙家正致电祝贺/赵实发表讲话
2013年12月20日,中国第一个专门的摄影展览馆——中国摄影展览馆正式开馆,并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展览馆位于北京市马甸商圈设计之都大厦B1层,占地2000余平方米,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与北京设计之都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建。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白立忱,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新华社党组成员、副社长周树春,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前光,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杨伟光,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城园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张新华,北京设计之都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果儿,以及邵华泽、宋明昌、李玉光、马启智、杨邦杰、王立平、于宁、冷宽、程宝山、王秉伦、董吉顺、宋举浦、冯凯文、倪益瑾、李膺、苏叔阳、陈铎等各界嘉宾,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摄协顾问吕厚民,中国摄协顾问于健、陈勃、贾明祖,副主席王文澜、李舸、李伟坤、李树峰,分党组副书记王郑生,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顾立群以及中国文联和新华社有关部室负责人,中国摄协各团体会员单位、专业委员会代表,首都新闻界代表及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三里屯小学的部分师生出席开幕活动。中国摄协主席、分党组书记王瑶主持开幕活动。
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特意致电,对中国摄影展览馆开馆表示祝贺,并预祝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赵实: 几代中国摄影人终圆梦
赵实在开幕式上讲话。她代表中国文联向中国摄影展览馆的开馆和主题展的推出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在全党全国人民全面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形势下,中国摄影展览馆的开馆和独具特色的首展,是中国摄协大力创新服务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国摄影艺术的普及推广和摄影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拥有一个属于摄影艺术工作者自己的专业展览馆,是几代中国摄影人的梦想,也是中国摄协在第八次全国摄代会后,推动中国摄影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项目。这样一个设施良好、条件优越的摄影展览馆,必将会成为为广大摄影艺术家和摄影爱好者展示艺术才华和提供交流服务的重要场所,也必将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欣赏摄影艺术和提升审美水平的公共平台。她希望中国摄协和摄影展览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统筹策划、科学运营,整合资源、多方合作,不断提升展品质量和展陈水平,不断推出更多精品佳作和优秀人才,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促进摄影事业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她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文化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广大摄影工作者聚焦“中国梦”的创作主题,以饱满的创作激情,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抒发中国情怀,弘扬中国精神,用高品质的摄影作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正能量。
在嘉宾和媒体的见证下,活动主办方为中国摄影展览馆和中国摄协摄影策展委员会举行了热烈而简朴的揭牌仪式,为策展委员会的委员代表颁发了聘书。
小小记者: 关于摄影的梦想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而其中一群穿着红色校服的小小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上前一问,原来是来自三里屯小学的小记者们。孩子们挎着相机,举着话筒在现场采访呢。有一名小记者眼里写满了认真,和闻丹青老师产生了这样的对话:
“爷爷,请问您有梦想吗?”
“有啊!”
“是什么呢?”
“拍好照片儿啊!”
“那您实现梦想了吗?”
“没有呢!因为拍好照片儿实在是太难了!”
带领这些小朋友前来的三里屯小学老师侯海涛说,让学生小记者们来见证中国摄影展览馆开馆仪式,看一看,学一学,有利于他们树立将来做一名摄影家的信念,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摄影、采访等能力。他甚至希望有一天,这里可以展出孩子们的摄影作品。
观者: 众多“第一” 大饱眼福
作为中国第一个专业摄影展览馆,其首展展品中也包括了多个“第一”:中国第一台木质外拍相机、中国批量化生产的第一款机械相机,中国第一部摄影技术理论手稿……同时,一批最早记录中国社会风俗的影像作品、展示各种摄影工艺技艺的原作、新华典藏和中国典藏作品,以及作为中国摄协文物级藏品的白求恩、沙飞、毛泽民用过的相机也都是第一次集中对公众展出。
现场除了来自摄影界、媒体界、文艺界的各界嘉宾,还有许多闻讯前来观展的市民朋友们。听说今日开馆并免费向公众开放,刘先生迫不及待地就带着孩子过来了。刘先生业余热爱摄影,他说在这里看到了摄影大家的创作历程,受到了启发,打开了眼界,这样的机会实在难得。而作为一名器材发烧友,现场所展示的老相机也让刘先生大饱眼福,那些曾经只能在印刷物上见到的珍藏品,终于得以一睹真容。孩子对可以观看3D影像的“大匣子”兴趣盎然,在玩乐中受到了摄影的熏陶,十分有益。
大型影展
2013年12月20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新华通讯社、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摄影展览中心、北京设计之都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同筑中国梦 百年跨越史——中国摄影与科技”大型影像展作为开馆首展拉开帷幕。展览首次展出自1839年摄影术发明以来的200余幅作品和百余台极具收藏价值的照相机。
展览通过图片结合实物的方式,配合大量经典摄影历史文献全景式展示了百年中国梦的现代进程。展览共分为“摄影术”、“中国照相机”、“摄影文献选”和“新华典藏与中国典藏”四部分。
“摄影术”单元
从玻璃底片到塑基底片,从蛋白照片(盐纸工艺)到明胶银盐,从金属版工艺到各式各样的特殊感光材料(钯铂金工艺、重铬酸盐等),集中体现了摄影术发展的历程。
王冬梅的《秦腔人物》采用传统摄影中的湿法火棉胶玻璃版工艺来进行表现,拍摄对象是一些现在生活中的秦腔演员。与传统工艺不同的是,她用现代有机玻璃来替代玻璃底版操作。
“中国照相机”单元
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相机工业兴起后最大规模的一次国产品牌和型号的相机:如“上海”、“七一”、“晨光”、“幸福”、“紫金山”、“南京”、 “华山”、“西湖”、“天池”、 “红旗牌”、“东风牌”、“珠江七型”。
1 相机名称:海鸥牌4型相机
生产厂家:上海照相机厂
生产年代:1963年7月
简要说明:该机为上海4型120双镜头反光式相机的更名产品。1964年广交会上由上海轻工业产品进出口分公司与外商达成出口交易,该项出口结束了我国近百年中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相机的历史。
2 相机名称:东风牌120单反
生产厂家:上海照相机厂
生产年代:1970年
简要说明:该机于1969年11月试制成功,1970年正式投产。是仿照瑞典生产的哈苏500C型相机生产的一款高档相机。由于产量少,目前已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3 相机名称:上海58-Ⅰ型相机
生产厂家:上海照相机厂
生产年代:1958年1月
简要说明:仿照德国生产的徕卡3B型相机。该机与徕卡原型机的区别是没有仿其五片四组爱尔玛镜头,而是由长春光学精密机械所设计、采用与爱尔玛相同孔径的四片三组天塞型加膜镜头,由上海吴良材眼镜厂加工制作。此机为我国真正以工业化生产的高档相机,资料显示,其总量只有1198架。
4 相机名称:凤凰JG50(建国50)
生产厂家:江西凤凰光学有限公司(原江西光学仪器总厂)
生产年代:1999年
简要说明:JG50是一款特种纪念相机,它是专门为纪念我国建国50周年而推出的。这款相机以凤凰T981(即安原一式)旁轴取景相机为原型,定量生产500部。
“摄影文献选”单元
展品包括自摄影术发明以来,国人拍摄、撰写、编辑、出版的各种摄影技术、艺术、科学等方面的书籍和杂志。
“新华典藏与中国典藏”单元
展出了新华社和中国摄协整理的中国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摄影家的代表作,目前这些典藏作品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摄影研究、收藏和文化交流的镇界之宝。
徜徉在展厅中,观众仿佛走进了时间的隧道:穿越百年的老照片、记录影像发展历史的文献、摄影工业的留存、民族记忆的影像典藏……摄影及它走过的每一个脚步,无不闪烁着科技的智慧与艺术的灵光。展览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展期持续一个月。
2013年度中国摄影界十大新闻
刚刚过去的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改革再次成为关键词,“中国梦”备受关注。在这个承上启下的光辉年份里,摄影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强化报国之志,强化忧患意识,强化使命担当,与时代同行,为人民写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着力量。回望既往,展望未来,中国摄影家协会旗下的《中国摄影》杂志、《大众摄影》杂志、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中国摄影年鉴》、中国摄影手机报等媒体联合推出2013年度中国摄影界十大新闻。这十大新闻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1 两大影展尝试改革,多项新举着眼专业
1月进行的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评选做出了许多着眼于改革的新尝试:将评委会和组委会严格分开,没有任何中国摄协驻会人员担当评委,以最大规模的评委阵容进行分类评选,各类别所有评委从初评到终评只参与本类评选,设立观察员,评选过程首次采用网络视频播出。8月底进行的中国第15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评选,则设立“女性”主题,以期通过摄影唤起全球大众、政府和媒体对女性问题的关注,首次设立国别展,选择摄影术发明地法国摄影师的作品共同展出,对推荐人实行奖励,举办短期培训交流课程等。
中国摄协主办的TOP20·2013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2013“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第三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等活动定位更加明晰,面向不同领域,不断改革创新,打造更具差异化的专业平台。增强权威性、体现专业性、扩大广泛性、提升公信力,成为众多摄影活动共同的追求。
2 北京摄影活动丰富,立足中国聚焦世界
3月4日至20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办、中国摄影家协会等主办的《永远的雷锋》大型主题展览,对用影像传播先进人物事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做出有益探索。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期间,日均参观人数超过8000人,单日最高超1.1万人。
10月24日至30日,由文化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新华社图片中心和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承办的“北京国际摄影周2013”在京举行,展出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700多件作品,并举办了论坛、研讨、对话交流等30余项活动。通过摄影展现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社会面貌和发展趋势,品牌化、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成为北京城市文化新名片的努力方向。
除众多艺术馆、画廊、展览馆不断推出摄影展览活动外,北京的王府井大街等处也成为摄影新展场,不少活动影响日渐扩大,备受国内外摄影界关注。
3 新媒体打造新阵地,微摄影成为热概念
4月20日,四川芦山等地发生7.0级强烈地震,公众手机拍摄的众多影像资料即刻广为流传,重现震后现场。智能手机的普及在影响便携式数码相机市场的同时,也为移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带来了全新的摄影机遇。除众多手机摄影大展外,以微博、微信等为载体的互动式摄影活动逐渐兴起,再次以技术推动摄影创新。
新浪、腾讯、搜狐、网易和凤凰等知名门户网站,纷纷吸纳传统媒体优秀人才执掌图片业务,并推出多项旨在提供专业水准摄影服务的活动和平台。新浪图片频道全新上线,推出“摄氏2013度”报道摄影盛典,腾讯推广青年摄影师激励计划。不少传统媒体从业人士认为,新媒体已取代传统媒体成为摄影传播的更大平台。
4 展览评选各引争议,网络发酵理论探讨
4月7日至28日,作为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的配套活动之一,由中国摄协、新华社中国国际文化影像传播有限公司和今日美术馆联合主办的《隐没地——上圈组村民与艺术家的影像实验》亮相北京。展出了80多位摄影界、艺术界、文化界人士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上圈组村民拍摄的2600多幅照片,拍摄、编辑和呈现方式均体现出较强的实验性。影展在被称赞“有体温”、“接地气”的同时,关于其“实验性”、对村民作品的“借用”乃至影展期间备受关注的“元影像”等理论观点,均引发业界讨论。
8月20日揭晓的第四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同样因为业界人士对评选结果的质疑而引发争议,摄影师张巍的作品《人工剧团》也因与德国某艺术家作品类似而引发关注。
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的争论虽然不乏鲜明观点,但混杂其中的各类声音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理性与建设性。针对某一具体样本进行的专题探讨,在摄影界重视学术建设的大格局下,具有一定现实价值。
5 视觉中国借壳上市,影像产业前景看好
6月,赛迪研究发布的《中国图像素材行业发展报告》称,国内这一领域行业净利润水平在20%-25%之间,高于下游应用行业的平均利润,而这一市场近两年的增长率超过40%。报告还预计,2013年的市场规模有望攀上12亿元人民币。
8月16日晚,停牌半年的*ST远东公布重组预案:拟向17名自然人发行股份,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华夏视觉、汉华易美100%股权,国内首家互联网文化创意企业视觉中国在A股市场借壳上市。作为视觉中国集团主要资产的华夏视觉、汉华易美估值总额达到24.9亿元。9月13日,远东实业对外公布此项资产重组的进展。上市后,视觉中国将投资图片社区项目,向摄影师和图片需求方的互动交流平台进军。
6 眼见场景难以为实,
网传照片遭到质疑
8月1日,网上流传的一幅“小女孩为中暑清洁工撑伞”的照片引起关注,经媒体记者调查,照片属策划公司为卖伞而策划拍摄,情结系人为设计,照片中的环卫工人被报酬迷惑,小女孩则为策划者邀请的“演员”,策划者最终向公众道歉。
12月2日,在北京,一名中年妇女被一外国小伙撞倒,随后,有图片报道称“外国小伙北京街头扶摔倒中年女子遭讹诈”。 经警方调查,外籍男子系无证驾驶,在人行横道内将中年女子撞倒。照片的拍摄者后来公开道歉,称自己拍完照片后想当然地加上主观观点,不做调查,行为有错。
诸如此类的互联网传播的图片信息后被证实为虚假消息,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商业炒作,二是拍摄者和传播者“不求甚解”只求吸引公众眼球。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生态,必然要求以完整可靠的证据链去伪存真,也对专业媒体机构提出了更高的“把关”要求。
7 摄影作品赠美术馆,郎静山进“国家收藏”
10月11日开幕的“静山远韵——郎静山摄影艺术特展”开启了中国美术馆“影像中国——20世纪中国摄影名家”系列典藏项目。展览由中国美术馆、中国摄影家协会、亚洲影艺联盟(台湾)、郎静山艺术文化发展学会(台湾)共同主办。郎静山之女郎毓文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郎静山134幅摄影作品。
在全球设立更多摄影博物馆,更多美术馆和艺术博物馆把摄影纳入视野的大格局下,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级美术博物馆在建馆50周年之际,将摄影的展示和收藏逐步推广、推开。“影像中国——20世纪中国摄影名家”系列典藏项目是“国家捐赠与收藏系列”这一国家项目的组成部分,近期计划每年典藏一位20世纪摄影名家的作品。
8 摄坛践行群众路线,表彰服务基层先进
10月21日,中国摄影家协会首次表彰在以摄影文化服务基层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会员,以及在“万名摄影志愿者·万幅作品进万家”志愿者服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团体、先进个人。受表彰的团体单位、个人长期用摄影方式,创造性地服务基层,服务人民,以行动树立起可敬可爱的中国摄影人新形象。
中国摄协联合各团体会员于2012年7月启动“万名摄影志愿者·万幅作品送万家”摄影志愿服务活动,一年多时间里,申报志愿者近9000人次,共组织214次活动,赠送作品3.2万余幅。中国摄协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对如何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人民、服务摄影人和摄影事业,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思考,在新的形势和要求下不断调整职能、方位和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工作方式。
9 “嫦娥三号”成功探月,拍下首张月球留影
12月14日,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轻盈地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12月15日,“嫦娥三号”着陆器与“玉兔”巡视器顺利互拍成像,成功传回了中国五星红旗在月球上的首张留影,标志着“嫦娥三号”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由“嫦娥三号”拍摄的月球照片也成为本年度最热传的照片之一。
10 中国首个摄影展馆开馆,展出“百年跨越”
1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摄影专业展览馆——中国摄影展览馆开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展览馆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与北京设计之都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占地2000多平方米,是中国摄影人展示成就、交流摄影文化的重要平台,在展示中外摄影精品佳作的同时,将开展学术研讨、摄影培训等各项活动,从而全面推动中国摄影人才和作品的脱颖而出。
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规划建设的九大重点项目之一,中国摄影展览馆开馆当日,展出了中国文联、新华社、中国摄协共同主办的“同筑中国梦 百年跨越史——中国摄影与科技”大型影像展。展览通过图片结合实物的方式,配合大量历史文献全景式展示了百年中国梦的现代进程。
摄影家采风创作基层行作品展在京举行
深入“追寻中国梦”,影像汇聚正能量
赵实等中国文联领导出席展览开幕式
2013年12月18日,冬日暖阳下,中国艺术家之家一层大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联合承办的“追寻中国梦——摄影家采风创作基层行”作品展在此间开幕。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出席并宣布展览开幕,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屹,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前光,中国文联机关有关部、室和全国文艺家协会有关领导,中国摄协主席、分党组书记王瑶,副主席李树峰,分党组副书记王郑生,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顾立群,中国摄协部分在京理事、在京团体会员单位负责人,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生代表,部分中国摄协会员、北京市基层摄影团体的会员等200多人出席开幕式。
李前光代表主办单位致词。他说,摄影作为一门视觉艺术,直观逼真,鲜活生动,希望这次活动和展览,能让我们的艺术家和观众走近身处不同境地的“追梦人”,了解他们的诉求,感受他们的生活,进一步理解“中国梦”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王瑶主持开幕式,她介绍说,在半年多时间里,中国摄协推荐组织近20位摄影家和青年摄影师深入老少边穷地区,发掘基层“追梦者”拼搏、奋斗的故事。此次采风改变了以往统一地点、集体行动等形式和惯例,而是实行推荐和选拔,特别是从青年摄影家中推荐和选拔项目承担者,围绕“追寻中国梦”主题,注重采风创作同出作品、出人才相结合,小分队集中采风与文艺家个体采风相结合,采风行动与创作成果展示相结合,收到了较好效果。组织这次采风和展览活动,旨在让大家通过欣赏这些摄影作品,更加珍惜欣逢美好时代的幸福,直面现实的不足和困难,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正能量。同时,此次活动也是摄影家们用影像表达对“中国梦”理解和追求,以摄影形式阐释“中国梦”丰富而深刻内涵的一次自我宣传教育活动。
在此次展出的160幅作品中,摄影家们表现的主题统一,但选择的地区、行业和题材等丰富多样。通过一幅幅纪实作品,观众们真切地感受到摄影人坚守的那一份社会责任和历史担当。
主办方表示,根据赵实同志对展览的重要指示,以深入基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摄影采风创作基层行”活动将会继续开展下去,无论是创作还是展览,都要向更广泛更基层的领域拓展,要走向工矿企业、田间地头、部队军营,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特色、追求“中国梦”的鲜活作品。
第六届佳能“感动典藏”
摄影大展颁奖典礼
2013年12月14日,第六届佳能“感动典藏”摄影大展颁奖典礼在北京798尤伦斯艺术中心举行。在会上,主办方颁布了包括专业组金、银、铜奖在内的各大奖项,同时揭晓了佳能2013年度十佳专业摄影师名单,为本届大赛圆满地拉下了帷幕。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王瑶、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丁玫、中国日报新闻图片中心主任徐京星、新京报副总编辑何龙盛等嘉宾及佳能(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渡边昇共同出席了活动,与众多获奖者一起分享了无数感动人心的瞬间。获奖作品可登录大展官网查看。
《大众摄影》送温暖
2013年12月20日,《大众摄影》杂志社来到旧广武小学,为孩子们送上了新年礼物,有精心制作的照片和十几箱画册、书刊、杂志,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了摄影味道的新年。
孙大虹
《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
孙大虹创作的《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中国56个民族人文情怀影像纪实》大型画册日前由中央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画册收录摄影作品209幅,文字6万余字,内容反映了毛泽东在寻常百姓中的影响,通过真实鲜活的影像,记录了中国56个民族对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朴实情感。人们将毛泽东主席的画像放在家中,表达一种既有思念,又有感恩,既有恭敬,又有祈福的情怀。孙大虹将这一在许多人看来是司空见惯的记忆或可称为“念想”的图像,纳入了自己的创作。并将它上升到了意愿表达的一种高度——记录时代前行中民心的一种脉动。
支江:《太湖平日》
2013年12月20日,支江《太湖平日》摄影艺术展开幕式在浙江省湖州市政协书画联谊会举行,同名画册也于当日首发。支江用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养育自己的太湖之地特有的自然风光、多彩的人文景观,让人们看到了南太湖迷人的魅力。
尼康:用心拍张全家福
2013年12月23日至2014年2月7日,由尼康映像仪器销售(中国)有限公司主办的“这一年,用心拍张全家福”的摄影活动火热展开,鼓励网友分享自己等待亲人团聚的感人故事和图片,为网友传达对新年全家团圆的期盼。
三星冬日温情巨献
2013年12月14日,三星GALAXY S4 zoom智能手机打造的微电影《爱不错过》首映典礼在北京举办。嘉宾云集,共同见证了这款强调拍摄功能手机的出色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