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列出最不受欢迎的大学生类型
高校创业教育最缺的是对市场的敏感与反应。”日前,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王国银说出了国内高校创业教育的“通病”:缺少企业家精神,缺乏客户意识与成本意识。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何向荣说,高校自身都做不到勇于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怎么去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做不到立足实际特色发展,怎么培养学生的解决实践能力呢?
因此,“高校创业教育不能光在纸上谈兵,要走出校门,进入园区、市场与社会,培养企业家精神、创新意识与社会责任。”何向荣建议说。
建于1963年的华威大学,在英国高校中历史不算悠久,但是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发展迅猛,综合实力在英属大学排名中处于前列。究其原因,华威大学副校长劳伦斯·杨说,他们在校园文化中导入了商业组织理念与创新精神,不局限于传统大学的院系结构与学科结构,实施扁平化管理,鼓励教职员工跨部门、学科合作组建创新团队,以适应市场与商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国内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在1%~2%,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率达到30%~40%。”中国康奈集团总经理钟普明援引一组统计数据说:“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心态。伊利与蒙牛、正泰与德力西、奥康与红蜻蜓等创始人身上,无不体现了敢于冒险、敢于失败与坚韧不拔的企业家精神与素质。”
钟普明列举了企业最不欢迎的几种80后、90后类型:一是以我为中心,一切生活在自己世界的人;二是把一切问题看成简单化的人;三是讲起来滔滔不绝、做起来束手无策的人。大学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首先要尽快“入乡随俗”,融入企业接地气;其次学会为人处世;此外就有清晰的思路与目标。
“温州不少企业家白天是老板,晚上睡地板。”何向荣建议,国内高校创业教育要从草根创业者变为企业家的进程中,汲取更多的智慧与正能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