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琼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人民医院,云南广南 663300)
高血压加强优质护理对防范不良事件影响分析
陆建琼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人民医院,云南广南 66330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加强优质护理对其防范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本院的心脑血管内科接收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的进行分组,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并及时的记录分析护理过程。结果在对实验组的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的身体机能、认知、生活、以及心理素质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并且对照组的病患者随时都有加重病情的可能。结论高血压患者加强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高血压;优质护理;防范不良事件;影响分析
高血压作为当前社会中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龄段的人身上,高血压在临床的治疗上又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一般认为,高血压主要与人们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等诸多因素有关,其并发症也较多,例如:冠心病、高血压肾病、高血压性脑卒中以及脑出血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1]。故而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并将其与治疗原则、目的三者相结合后,有利于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从而减低其死亡率。本文将我院接收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优质护理在防范不良事件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心脑血管内科接诊住院治疗的100例高血压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进行分组。但是在分组中保持1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基本信息一致,确保在实施对其优质护理以及一般护理后病情都能够得到有效地缓解。所以为了保持对优质护理的认可度,其中,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患者年龄在30-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2.4)岁;实验组中30例男性,20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0-78岁之间,平均年龄(45.4±3.6)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优质护理中注重对患者精神与心理的护理,以便于在精神和心理上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疏理和开导,才能将更多常规的护理进行全面的落实,因此主要的方法如下:实验组从入院至出院期间,除了进行常规的护理之外,护理人员还要参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护理策略进行适度调整,这也是优质护理的基本要求,以提高深化护理专业的内涵,在整体上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在思想上做到换位思考,了解病人的病情,并将精力投入到加速患者康复进程中去,期间应注意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疗成本,并有效地简化护理流程,在保证病人安全的情况下,协调病人的心理,提升本院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例如:心理护理、术后病症护理、饮食护理、健康知识教育以及出院指导等。
1.2.1 治疗介绍从患者进入医院进行治疗时,医护工作人员要及时、认真、热情的接待患者以及家属,自身言行应认真、端正、负责,并针对高血压的病理知识与相关治疗原则、方法以及效果等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讲解,以促使患者以轻松、愉悦的心情面对后续治疗[2]。此外,在进行对患者的病情讲解中要增进和患者的沟通程度,促使患者能够及时的配合治疗要求,以帮助患者尽快缓解病痛。
1.2.2 心理宽慰大部分患者由于对高血压知识了解不全面,极易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再加上该病本身具有的并发症,因此在进行整个的高血压病症治疗中,心理宽慰和开导起到关键性作用。心理情绪的起伏波动较大就会导致血压状况随之起伏,因此及时对患者的负性心态进行调整是治疗高血压的关键。待患者情绪稍微稳定后,针对该病的治疗过程向其讲解,对其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必要时可列举出院后血压控制良好患者的病例情况,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的参与到治疗过程中。
1.2.3 药物护理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发生中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因为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调节能力逐渐变弱,降压药尽可能的口服,逐步的控制血压,避免血压骤降的情况下导致患者的心脑肾等身体器官的供血不足[3]。如果在药物控制的过程中患者过于劳累,又会出现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胞病等高血压急症,进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所以要做好对药物量的有效控制,也是优质护理的一项关键。
1.2.4 运动锻炼指导运动处方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提高血压控制效果,具体的运动锻炼指导如下。①运动类型:重症(或合并多种疾病)患者可选择慢速步行、医疗步行操、健身自行车等;中度与轻度患者可选择慢跑、跳舞、太极拳、踏车以及降压体操等。②运动强度:患者运动后的心率不超过运动前心率的50%。③运动时间:视患者的自身状况酌情调整,20-60min/次,1-2次/d,4-5次/周。
1.2.5 科学制定饮食方案高血压患者行优质护理中,应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工作,除叮嘱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外,还应为其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要告诫患者多饮水、多进食粗纤维的食物,戒烟戒酒,尽量摄入低盐、低脂类食物,并做到科学饮食搭餐,避免胆固醇过高的食物。患者出院后若出现异常,应及时来院进行就诊,并延续住院期间的运动锻炼,以增强身体抵抗力,提高身体机能。
实验组:在接受过优质护理的50例高血压病症患者中,40例患者病情控制情况良好,均已出院,其中有5例患者病情稳定即将出院,其余5例患者因治疗期间病情加重而继续行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5例患者病情控制情况良好,均已出院,40例患者均因不能脱离护理服务而继续接受临床护理,其中有5例患者病情加重。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时,部分患者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在此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而病情控制效果不尽理想。实验组患者在经过优质护理服务后,高血压患者的精神状态明显改善,战胜病情的信心也随之增加,且随着优质护理工作的不断向前推进,患者的病情均会得到显著改善,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康复几率,促使高血压患者优质护理工作能够全面的开展并进一步的落实[4]。
实验组患者行优质护理服务期间,护理人员会从心理和精神方面对患者进行及时宽慰和疏导,可有效缓解病患的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问题,这对于患者血压的控制可起到积极的临床意义;而且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康复要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治疗、护理等多方面的配合,如果患者的情绪波动过大,不良事件如相关并发症会随时存在发生的可能。实施优质护理才能将患者的身心状态进行平衡,保持患者心情愉悦,启发患者的乐观情绪,患者的病情才能被有效地控制。
因此在进行对高血压治疗和优质护理工作中,避免不良事件主要是为了避免高血压的不良情况,例如血压升高后对身体动静脉和各器官造成不良影响,侵犯眼部,导致视力模糊等,严重者会导致失明;侵犯心脏后出现胸闷、心慌、气短、乏力、水肿等不良事件;如果血压进一步升高会导致脑部并发症的产生,如头晕、头痛、甚至脑血栓以及脑出血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故而,高血压患者护理工作中实行优质护理,在患者病情控制方面可起到积极作用,主要源于优质护理服务通过参照患者的病因与病症,给予其针对性护理策略,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因此对于常规护理效果不理想的患者,给予其优质护理服务后,不仅可帮助患者稳定病情,促使血压控制实现最佳化,还有利于提高我院的护理质量,进而提高患者对我院的信任度与社会影响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施加优质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者中5例出院,实验组45例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充分表明其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裴艳玲.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护患关系的影响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2011,10(23):102-104.
[2]辛敏,王先英,张佳丽,等.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生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对比性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7(11):1786-1787.
[3]莫永良.优质护理对提高急诊留观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4(02):93-94.
[4]许云华,姜森林,付雪梅.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现状及其应对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4,14(12):143-146.
陆建琼,1973年生,女,壮族,云南广南人,大专学历,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