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琛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0)
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何 琛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0)
目的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运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探讨与分析其对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当中抽取1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征得患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的基础上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给予其中55例患者临床常规治疗(B组),另55例患者在B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A组),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FG(纤维蛋白原)、D-D(D-二聚体)、PAI-1(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和血小板P选择素所出现的变化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相比治疗前,在治疗后的FG、D-D、PAI-1和血小板P选择素等血栓前状态分子标注物上,A组出现明显降低(P<0.05),而B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要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来说,运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起到显著的效果,不良反应率低,安全可靠,更重要的是此药物可明显抑制患者的血栓形成,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阿托伐他汀;血栓前状态;影响
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症状,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病情较重,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影响。目前在社会经济和人们物质水平不断提升的形势下,CHF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患者的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相关研究证实,血栓前状态存在于CHF患者当中,相比正常人,其有着很高的几率出现血栓栓塞,这就使CHF患者的致残与致死率得到增加[1]。基于此,要想有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尤其是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对血栓栓塞的预防就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55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栓前状态运用了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满意,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
资料源自我院在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10例,所有患者的症状均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和临床病理检查确诊。男60例,女50例,年龄在46到85岁之间,平均为(58.7±6.4)岁;病程在0.8到16年之间,平均为(8.6±4.3)年;根据NYHA心功能分类标准把心功能分成II-IV级,其中55例为II级,40例为III级,15例为IV级。在征得患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的基础上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将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55例。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和心功能分级)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式
B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即让患者卧床休息、限制盐的摄入量,给予患者吸氧与强心治疗,并利尿,以上方式一天运用1次。同时给予抗血小板以及能量合剂治疗,疗程为4周;A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运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剂量为10mg,一天服用1次,疗程为4周。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FG(纤维蛋白原)、D-D(D-二聚体)、PAI-1(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和血小板P选择素等血栓前状态分子标注物所出现的变化进行观察。
1.4 测定方式
取患者5ml肘静脉血(时间为AM7:00-8:00)加入到抗凝管(含有3%EDTA抗凝剂)当中,全血和抗凝剂的比例为9:1,摇晃均匀,3000r/min,进行10min的离心,对上清液进行收集,保存于零下80℃的温度中,与此同时采血检查患者的心肌酶、血脂、肝肾功能以及血糖等。FG(纤维蛋白原)浓度通过凝固法测定,PAI-1(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选择素以及D-D(D-二聚体)等浓度通过酶联吸附ELISA法进行测定[2]。
1.5 统计学方式
通过SPSS16.0软件来对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检验用t进行,以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比治疗前,在治疗后的FG、D-D、PAI-1和血小板P选择素等血栓前状态分子标注物上,A组出现明显降低(P<0.05),而B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要显著优于B组(P<0.05)。结果见表1。
一般来说,血液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会被少量凝血因子激活,促使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进行转变,并向血液缘流集中,在血管内壁上粘附以生成薄层。同时,也激活了纤溶系统因子,溶解血管内壁中的纤维蛋白,对血管内形成血栓的情况进行阻止,两个过程同时进行维持着凝血-纤溶系统的平衡性[3]。
所谓PTS(血栓前状态)是由凝血、抗凝和纤溶机制平衡出现失调,即血管内皮细胞、纤溶系统、血小板以及凝血等出现改变而引发的有利于形成血栓的病理状态。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其正处于低纤溶以及高凝血的状态当中。凝血酶原在激活当中可把F1+2(凝血酶原片段1+2)释放出来,并迅速结合AT-III(抗凝血酶III)生成TAT(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体),并且FG(纤维蛋白原)会生成FPA(纤维蛋白肽A),因此在反应凝血酶形成上,F1+2、FAP以及TAT均是敏感指标[4]。而他汀类药物可对胆固醇合成初期的HMG-COA(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进行竞争性抑制,使胆固醇生物合成得到减少,以此达到调节脂肪的效果[5]。有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能够使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得到降低[6]。另外,在改善心理衰竭上,他汀类药物起着重要的作用,此药物可使心室重塑得到改善,对心肌细胞进行保护,以此使心功能恶化得到延缓,使患者的生存率得到增加。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A组在治疗后的FG、D-D、PAI-1和血小板P选择素等血栓前状态分子标注物的变化上要显著单纯运用临床常规治疗的B组(P<0.05),这一结果和国内相关文献所报道的结果[7]趋于一致。说明对于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来说,运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起到显著的效果,不良反应率低,安全可靠,更重要的是此药物可明显抑制患者的血栓形成,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1]张立侠,张侠,李娟.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肿瘤杂志,2011,12(04):440-444.
[2]祝丽琼,陈慧,杜碧君,等.血栓前状态标志物F1+2、TAT、AT-Ⅲ、D-Dimer对早期复发性流产的预测价值[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15(04):476-481.
[3]梅少平,刘美玲,闫慧.缺血性心肌病并发心力衰竭的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分析与机制探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29 (24):2069-2071.
[4]哈木拉提·吾甫尔,热那古丽·艾则孜,金伟.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新疆医学,2009,37(07):111-114.
[5]卓裕丰,许顶立,程颖,等.40mg与10mg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清前列环素及血小板活化影响的比较[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3,18(04):341-344.
[6]张素华,罗艳利.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9,38(21):2862-2863.
[7]黎剑.探讨与分析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11(09):27-28.
何琛,1962年生,男,汉族,四川南昌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内科、急诊急救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