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鑫 马勇
(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 湖南衡阳 421002)
教育实习是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理论与实践、学习与运用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师范类学校必不可少的核心教学步骤,也是高校为检验体育师范生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实习可以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了解当下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掌握和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从而让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自身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体育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2010级实习生112人(男生76人,女生36人),实习指导老师6人,原任课教师30人。
表2 体育教育专业2010级教育实习基本情况统计
表3 体育教育专业2010级教育实习基本情况统计
实地考察法:深入各实习学校(广东清远清新一中、衡阳市成章中学、常宁一中、衡阳市六中)走访调查,收集资料信息。
观察法:现场观摩实习生体育教学课56节。
访谈法:深入其他实习学校,跟实习学校指导老师进行访谈,通过对学生的现场分析指导和教育实习总结,与实习指导老师共同商讨一些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多角度搜集资料。
问卷调查法:发放实习学生问卷112份,回收有效卷108份,回收率96.4%;指导老师问卷35份,回收有效卷35份,回收率100%。
数理统计法:对调查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分类处理。
新课标的实施,给体育教学诸多方面带来了较大的转变,上好一节体育课,是检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对于将来要从事体育教育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必须要求较强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从对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的调查结果(表1)发现,实习学生的教学态度非常端正,课前准备充分,备课积极,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一般能组织较好,组织队伍和调动队伍基本合理迅速。但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有些实习生教案背得很熟,照本宣科或抓不住关键,重点、要点、难点不突出,讲解时不能做到心中有数,缺乏条理性,表达的技巧性和艺术性较差。在示范方面,作为体育教学中的直观教学,实习生对自己的专选专业方面示范动作较好,其它普修项目相对较弱,掌握运动技术不全面,一些复杂动作,难点、重点不能体现,不能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教授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另外,实习生普遍不注意动作示范时的取位,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看清楚以及示范动作不完整从而影响技术动作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特别是实习学生在选择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练习保护与帮助以及启发创新教学等方面存在很大不足。
实习班主任的工作是锻炼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生班主任工作调查表(2)和通过实习学生座谈我们了解到,实习生很受学生欢迎,能对班内进行一些基本管理,但在组织班会活动中,思想主题不明确,胆子小,怕学生提问题自己回答不了。在帮助差生和处理学生矛盾事务时缺乏方法和技巧,认为担任实习班主任工作,自己感到很有压力,还不能完全胜任这份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交能力作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和今后事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调查表(3)的结果来看,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社会交际活动能力较强,能较快适应环境生活,能迅速地与指导老师和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经常参加实习学校组织的各项课外活动;能在课余时间担任社会上一些企业、单位组织比赛的指导和裁判工作,并受到良好的评价;只有其少数学生在沟通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3.1.1 高校招生及教育政策的变化
1999年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连续增加,教学班级增多,体育教学条件和设施不能满足教学,课外学生得不到锻炼;理论基础课程增多,学生没有更多的空闲时间练习;学生的生源素质下降,除本身专业素质外,综合素质较差;各专业术科科目多,教学时数少,学生得不到及时掌握。以至于学生到实习前期各方面综合素质得不到全面提高。
3.1.2 教育实习时间短暂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时间基本上为8周,除去前期准备、见习和实习总结,能被实习生用于实习的时间只有4~6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让实习生去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全面锻炼实习生综合能力的效果自然也不会太显著。
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有两条主线,即技术和服务。从技术角度来看,有了互联网以后,图书馆实现了智能化、移动化、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伴随着数字革命和科学范式的变革,商业机构和社会上一些非盈利性组织都融入到了科研和教学中,为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路径,使得图书馆作为知识服务中心的地位逐渐下降,高校图书馆用户开始向网络化信息服务分流。图书馆为了应对这个局面,采取了与新技术融合,推出了形式多样的云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数据图书馆、智能图书馆(RFID)、智慧图书馆、微图书馆(微视频、微博、微信、APP等)等。
3.1.3 教育实习内容不完善
具体表现在:第一,高校课程与中小学课程衔接不合理。新课标对中小学体育课程所提出的要求与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着结构、内容以及逻辑上的不相适应。第二,教育实习内容有所偏重。教育实习的内容包括教育工作实习和班主任实习。但事实上,实习基地学校处于对学校自身条件的考虑偏重于教育工作实习或班主任实习工作,很难做到齐头并进,这对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存在隐患。第三,教育实习计划、任务模糊。高师院校为节省教学时间和教育实习经费的开支以及教育实习管理所采用的实习计划不够改善,而任务的模糊性使得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对教育实习认识不高、目的不明确。
3.1.4 教育实习条件保障不完善
具体表现在:第一,实习学校提供体育教学条件不能满足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采用正常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施教学,造成教学效果差。第二,有些带队老师或实习学校的指导老师责任意识与能力(教师的知识结构、年龄特征、经验丰富程度等)不能胜任实习指导工作,都使得实习生缺少明确系统的指导而耽误实习。
3.2.1 思想意识层面
第一,学生对教育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对待教育实习工作敷衍了事,缺乏主动性,甚至有学生在实习期间为自己放长假,实习返校前夕投机取巧将材料补齐就蒙混过关。
第二,高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对学生教育实习管理、评价体系机制不完善。部分学生在实习前,以各种理由或借口不参加教育实习或申请单独实习,对实习态度不端正、实习成绩不合格的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监管。
3.2.2 行为层面
第一,由于体育学习过程具有模仿性,在实习教学过程中照搬与模仿大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不能够缕清大学体育教学与中小学体育教学之间的差别。
第二,由于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在专业方面的特长没有像专业运动员那样经过系统的训练,升入大学后,动作基本定型,导致他们技术、技能运用能力相对较差。
第三,由于实习生在大学理论课堂教学中缺乏锻炼,体育理论课教学能力差,只会枯燥地照着课本讲解,教学形式单一、古板。而实践课上因为对自身定位的不准确,不能正确把握与学生交往的尺度,导致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足。
第四,体育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偶然事件的发生频率会比较高,而实习生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往往不知所措,处置能力较差。
高师院校开设教育课程时应从实际出发,加强学生专业技能教学,并充分考虑新课标的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使学生能适应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在各学科结业时,实行考教分离,评委集体打分制度,对考核不合格的,一律要重修。让学生能在平时的教学中真正的掌握各专业学科知识和技术动作,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实践证明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四期间安排一次教育实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把对学生的技能教学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教育实践,逐步提升教学能力。第一学年,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入校后及时进行教育实习教育、动员,利用毕业前期优秀实行生的实习汇报,提高新生对教育实践的认识,引起学生对教育实习的重视。第二学年,组织学生到基层实习学校进行教学观摩,使学生对中学体育教学有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中小学优秀教师的报告,引导学生热爱教师职业,促进学生对教师基本技能的掌握,如普通话、粉笔字、口令、队列、广播操及专业技能等。第三学年,在专职教师指导下进行分组模拟实习,编写教案、制定训练计划;协助教师组织各种体育比赛,担任裁判工作,为独立实习奠定基础。第四学年,在实习前安排2~3周实习准备,进一步熟悉中小学教材,编写中学理论课讲稿、实践课教案,进行试讲、试教,为全面实习作好充分准备。
增加和巩固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增加一定数量的经费投入,可以从根本上保证教育实习的顺利进行。另外,营造学院与实习基地、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实习平台,有效地提高了教育实习质量。
在确定实习带队教师和聘用指导老师时,要充分考虑老师的教学经验和管理能力,使学生实习期间能在教学方法和管理水平上有良好的收益。加大管理力度旨在充分发挥指导教师作用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习生从思想上重视教育实习,从而一方面推动指导老师对实习生的指导和管理,另一方面增强了实习生自我约束力,最终实现教育实习的成功开展。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靠实力取胜、靠特色抢占市场才是立校之本。突出“师范性”特色,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实习模式,乃是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
[1]张伟健.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基本能力的信息反馈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123-126.
[2]姚卫宇,刘丽茹.基于教育实习的体育师范生技能培养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5):86-88.
[3]张殿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135-137.
[4]韩鹏伟.教师专业化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系统教育实习模式的构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5):627-630.
[5]刘绍曾.关于培养新型体育老师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3).
[6]王晓均.重庆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技,2009(7):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