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 杨学东 张兆龙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云南丽江 674100)
武术操是将武术动作与体操节拍相结合的练习方式,动作简单易学,适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武术操的练习过程中,武术文化的渗透对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将起到巨大的作用。它是对传统课间操活动一次创新性改革和丰富,根据中国国情和现阶段教育现状更适合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使课间操真正能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
据调查显示,我国多省份中小城市和农村学校,因体育场馆设施匮乏,诸多高雅的体育运动难以开展起来,只能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活动项目。然而中华武术则不同,它对场地、设施、服装等要求不高,无论是在学校的任何空出来的适合面积或是农村学校土地空旷的草地、山坡、河边都可以进行练习,身穿宽松的衣服即可使学生可以不受约束的进行武术练习。我国武术源远流长,民间武术流派众多,为武术进校园推广做好了基础和前提(见图1)。
表1 小学生武术操学习态度调查N=486
表2 小学武术操学生认可程度调查表N=486
表3 小学体育教师会武术操调查表N=19
图1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现行广播操的内容和形式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存在着严重的分离,具体表现在:课间操时间过短,做一套完整的广播体操大约需要3~5min,而这种运动量很难满足朝气蓬勃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动作比较简单单一、内容枯燥,以原地横平竖直、伸张收缩,幅度小节奏缓慢很大程度上不能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们产生了强烈的厌烦心里。
经武汉体育学院学者路知遥实验研究,广播操练习时的最大心率可以达到65%,武术操练习时的最大心率可以达到85%;广播体操运动代谢当量约为4.4METs,武术操运动代谢当量6.7METs,说明武术操的运动强度较大于广播操的运动强度,适合现在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儿童[3]。
通过调查和走访5个学校的体育教师(19人)和学生(486人)中了解到,小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武术认真刻苦、积极主动性高课堂氛围好,尤其在武术音乐节拍作用下表现出很好的精气神风貌,对武术充满了好奇愿意尝试。部分学生还存在不感兴趣学习态度稍差,主要表现在喜静勿动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不愿意动手出汗,还需要教师、相关专家学者进一步引导与研究分析。从表1、表2上看出有77.8%的学生喜欢练习,有81.3%感兴趣。从数据上不难看出小学生武术操这个学生群体占很大的比例;从表3对教师的调查中得知大学深造学过武术的占总人数的73.7%,而会教武术操的就更少仅占26.3%,需要学校加强武术教师的引进,加强体育教师武术操的培训质量和力度,加强体育教师自我学习能力。
武术又称国术(武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4]。武术作为体育运动,形体规范,技术上仍不失攻防技击,又要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融合我国的本土哲学思想,是充分体现中华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具备的。武术教学就是对我们进行了一次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这对于我们民族文化的延续和传播具有深刻意义及深远影响。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适应不同年龄段、男女老少体质的需求,自己可根据年龄、体质状况及兴趣爱好选择练习。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因地制宜,受时间、季节限制变化不大,与同类体育运动项目具有广泛的适应性[5]。武术操是将武术基本功练习与节拍体操结合起来的一种锻炼形式,动作由武术基本的手型、手法、步法和腿法等组成,动作简单易学,运动量较一般广播操大,使全身各部位的关节、肌肉、器官都能较充分地活动起来,而且在背景音乐伴奏下可以提高锻炼情趣,能达到更好的健身功效[6]。
2.2.1 武术操练习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过程当中,青少年儿童身体生长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适龄儿童根据年龄特点合理的选取进行创编,则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
此外,该产品还配备了智能型高端电控系统,采用触摸式按键、高亮彩色液晶屏等智能装置。值得一提的是,找平油缸集成配有位置传感器,可实时显示找平标尺高度,并有效防止异常操作导致的大臂变形,找平、行走、振捣、输分料系统等智能一体化控制,同时,电加热系统具备自动加热、低速加热及过热保护等功能,以提升工作稳定性,保证更高的作业质量。
2.2.2 武术操提高儿童神经兴奋
儿童时期神经兴奋和抑制发展不均衡,神经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其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而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分析综合能力发展还不完善,对具体的信号容易产生条件反射,抽象的语言、思维能力较差,而武术操中的武术攻防技巧及循环往复的动作可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提高神经兴奋性,增强应变能力。
2.2.3 武术操练习提高儿童的敏捷柔韧及下肢力量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由于骨质较软、骨骼短而细、骨化尚未完成,其一关节面之间的差度要比成人相应的关节要大;其二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较薄;其三关节内外的韧带也较薄而松弛;基于这些特征,儿童的关节活动幅度要比成年人大,灵活性,柔韧性较好。因而,武术操的长期练习可大大提高儿童的敏捷与柔韧素质。由于武术操中的马步、弓步、楔步等武术步法经常练习可提高腿部力量。
2.2.4 武术操练习有利于儿童腹式呼吸
儿童时期心脏发育不完整,首先肌纤维之间的间质较少,心肌纤维短细,心脏收缩力较弱。同时儿童肺脏容积较小,弹力纤维和肺泡数量较少,呼吸肌力量弱胸廓小,气道狭窄,呼吸时的弹性阻力和气道阻力较大,上气不接下气。武术中腹式呼吸运用到武术操中,由于腹式呼吸保持了腹实胸宽的状态,使胸腔宽松,为肺活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气体和血液的交换,提高氧的运输和利用。
武术是一种体育现象,是一种文化现象。武术文化则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儿童时期是爱国情感的萌芽时期,这个时期通过武术操练习渗透武术文化对儿童爱国精神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武术文化渗透着中国上下五千年传统精髓。武术文化的形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极富有民族性质的精神实质内涵,这对武术文化的取向具有很强的聚合作用。武术操作为武术文化象征性的符号在全国各地小学推广,既可以构筑一种中华儿女英姿勃发、气宇盎然、神韵逼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气息,也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武术精神,将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灌输到儿童的思维中,形成极具特色的东方文化气息。
中华民族是具有灿烂文化的民族、先进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中华武术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武术操作为武术的文化符号的标志,适合儿童期的心理发展。小学这个阶段是学生爱国情感形成的关键期,可通过武术操教学进行民族情感的渗透,为民族精神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华武术千百年来的文化影响力是广播体操所不具有的,武术流派众多,有坚实的民间基础。武术操具有创新型民族形式的健身操潜质,具有适合或优越广播操的学习练习场地要求。
经过学者对13岁初中生中对照实验研究,武术操运动幅度及锻炼强度大于广播体操,更适合现在青少年儿童,时下小学生的运动负荷量,适合小学生的身体机能的增长,促进内脏器官发育完善。
从现阶段小学武术操开展《旭日东升》、《雏鹰展翅》的实施以来,小学生对武术操的学习热情还是高涨态度端正积极性高,是其他类型健身广播操所不及的。
小学生学习武术操传承中华武术文化精髓,为中华武术传承打好基础。
通过武术操的推广,丰富了现有的课间操形式,逐步实现武术基本功普及,并能促进武术段位制的进一步发展,为增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抗冲击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全民武术提供可能性。
加强行政力度充分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文件与政策,各级教育部门应加强宣传和监督,通过展示、评比等方式激励单位组织和民间武术个人、团体参加小学武术活动落到实处。
各级教育部地区教委,体育局应委托体育院校武术专业毕业的实习生、武术专业队退役的运动员及当地武术协会人员参与到小学体育武术教学中,名人进校会激起小学生的崇拜,及学习热情。对小学体育教师定期开展培训交流提高。
武术操还需继续创编,与时俱进创新完善,让更多的武术名家、学者参与到中小学武术操的编排中,争取创编出既使儿童产生兴趣并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又能从中学到传统文化知识、易于教授和推广的武术教学内容,创作出适合现代武术教学的载体[7]。
各地区学校应依靠当地民族特色及武术文化资源进行交流汇演,加强学校内武术宣传,进行各地区小学武术操汇演力度,争取各地区媒体宣传,并与其他民族特色健身操结合交流。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教体艺[2006]6号文件关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R].北京:教育部办公厅,2006.
[2]谢庆伟.中小学武术健身操开展可行性及状况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8(6):45-46.
[3]路知遥.武术操练习的能量消耗测定及12周练习对初中生体质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1.
[4]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7.
[6]王亚慧.峨眉山市各中小学峨眉武术操推广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读与写志,2010,7(10).
[7]翟少红.试论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的出路——从课程、教材、教师、学生角度进行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