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河南省安阳市第六十二中学 河南安阳 455000)
大课间是近年来学校体育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是推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实施途径。安阳市第六十二中学在近些年的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以点带面,抓住突破口,使学校各项工作在阳光体育大课间的带动下全面提升。体育大课间活动成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良性平台,成为班集体建设的有利途径,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
2007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各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共青团委等共同决定,从2007年新学期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2007年9月安阳市百万学生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正式启动,安阳市第六十二中学也将“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计划落实到1天2次的大课间活动中。
在2007年9月至2010年6月三个学年的实践活动中,经过亲身经历、反思体会、同伴互助等多种途径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活动方式,轰轰烈烈的大课间活动让体育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提升。然而,3年的实践让身处一线的体育教师也有了更为客观性、评判性的评价,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接踵而来。
A大课间开展过程中权责不清,存在“扯皮”现象。
B大课间的重视程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C考核方面跟不上,随着大课间项目的转变,评价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D大课间活动的运动强度不理想,对中招体育考试的成绩影响不大。
E一线体育教师的疲惫感和倦怠感明显增强。
F大课间活动工作量的计算没有新的指导性文件,没有与绩效工资挂钩。
在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的第两个3年里,安阳市第六十二中学迎来了探索和创新大课间活动的时机,我们提出了以“体德兼修”为目标,结构紧凑,形式多样,突出德育,体现和谐校园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标准化”模式。而对第一个3年里所出现的“问题”,我们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协调、争取政策、交流反思、突破瓶颈。
(1)针对“A大课间开展过程中权责不清,存在‘扯皮’现象”的问题,我们采取了“自上而下,责任到人”的管理结构,打破体育教师“单打独斗”的组织管理方式,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
采用新的大课间活动管理模式,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这种管理结构突出两条主线:管理考核层面的主线;技术指导层面的主线。(见图1)
(2)针对“B大课间的重视程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的问题,我们采取了“提高考核分值”和“设立考核机制”的办法,让所有人认识到大课间活动的重要性。
采取的各类措施及分析。
措施一:通过体育教师的争取和协调,让管理层认识到,大课间活动是提高学习成绩、增强班级凝聚力、提升学校知名度的重要保障。
措施二:在认同的基础上,要有政策的倾斜和制度的修改,使大课间活动评价分数占到班级量化考核的一定比例。我们采用了从“10分—15分—20分”的分值递增考核机制(满分100分)。
措施三:针对大课间活动项目,每周统计结果进行公示和反馈,每月汇总结果进行小结和奖罚,每学期汇总结果上报校长办公会并与班级的评优评先进行挂钩。
(3)针对“C考核方面跟不上,随着大课间项目的转变,评价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我们采取了“完善考核机制”和“增大奖罚力度”的一系列办法,为大课间长效性发展提供考核评价制度的保障。
完善考核机制的措施及分析。
措施一:形成“一日一点评、一周一反馈、一月一总评、一期一上报”的考核评价流程,将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先进班集体的评选条件,甚至是班主任续聘的重要依据。
措施二:实行“学生干部年级交叉考核”的办法,提高公平性和客观性。(见表1)
措施三:完善流动红旗制度,让荣誉看得见、摸得着,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
增大奖罚力度的措施及分析。
措施一:将大课间考核结果与班主任绩效工资挂钩。以年级为单位,对班级考核分为一、二、三等,班主任绩效工资也相应分为一、二、三等,分类的比例为1∶2∶1,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班主任对大课间的关注程度。
措施二:设立并表彰“大课间活动先进班集体和先进个人”。学校将利用升旗仪式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大力表彰。
措施三:对问题班级和问题学生实行“一票否决制”。在大课间活动开展过程中,对出现安全责任事故或无故不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班级实行“一票否决制”,学年内取消一切评优评先的资格。
(4)针对“D大课间活动的运动强度不理想,对中招体育考试的成绩影响不大”的问题,我们制定出大课间活动“标准化”模块,在模块内容的选择上突出运动负荷,呈现中招考试项目,实现大课间活动为的多重任务。
采取的各类措施及分析。
措施一:科学合理地安排布置场地,让各年级的学生在有限的场地上完成各类练习。场地面积利用率(场地/人数×100%)作为我们提出的新概念,对各个项目在大课间活动中的开展条件起到了评估验证的目的。大场地有大场地的优势,小场地有小场地的用途。
措施二:开展项目时各年级、各班级既有统一又有分散。我们提出“同一时间,不同项目;同一项目,不同次序;同一次序,不同要求”的24字小结,旨在合理布置场地,科学安排项目,主动控制负荷,提高练习密度,以达到预期效果。
图1 大课间活动管理结构图
表1
措施三:在“标准化”模块中增加“天天练”内容,增加素质练习模块的次数,针对九年级中招考试的需求安排“中招考试模块”。
(5)针对“E一线体育教师的疲惫感和倦怠感明显增强”的问题,我们采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专业化理论水平”和“‘请进来,走出去’的区域性联动机制”的办法,提升体育教师的素质,保证体育教师队伍的稳定化和专业化。
采取的各类措施及分析。
措施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体育人的“信仰”不动摇。主管校长和主管主任每周都参加体育教研活动,在计划中安排学习“师德师风”的文件和案例,现场讨论发言,学习身边的优秀教师,明确体育人的职责。
措施二:加强学习,利用新课标出台的时机主动参加国培、省培。平时注重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学习,每周的教研活动是大家集中学习讨论的时间,在内容制定上每月都有关于大课间的专题讨论。
措施三:建立“请进来,走出去”的区域性联动机制,为体育教师建立交流与沟通的平台。
(6)针对“F大课间活动工作量的计算没有新的指导性文件,没有与绩效工资挂钩”的问题,我们采取“记入课时量”和“划分等级”的办法对劳动者的价值进行体现。
采取的各类措施及分析。
措施一:将每天2次的大课间活动按照1.5个课时的标准计入工作量。
措施二:对体育教师绩效工资大课间的部分进行等级的划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办法是根据体育教师所带班级参与大课间活动的情况,月考核的平均分(占80%)和管理层的测评分(占20%)相结合,对体育教师进行绩效考核,分出一等和二等。
长效性评价机制对我校大课间活动的影响是明显的,学校的校风、班风、学风在大课间活动的带动下,也取得了明显的转变。
(1)长效性评价机制对大课间活动的延伸意义:制度的完善保证了活动开展的规范和创新;考核与评价是对体育价值的最大认可;让专业化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成为学校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2)长效性评价机制推动并验证了“两个结合”:德育和体育相结合、智育与体育相结合。
长效性评价机制的构建对一线学校大课间活动的良性开展具有指导性和借鉴性的意义。以上做法是经过实践经历和科学验证的,对落实“中央7号文件”,增强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Z].2007.
[2]梁立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9(12).
[3]方晶.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