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议男
打造“东方魔幻”品牌的中国神魔电视剧
——张纪中版《西游记》讲评
◎任议男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神魔小说《西游记》,因内容奇幻,想象力丰富,历来是影视制作者钟爱的取材来源。自上世纪20年代,《西游记》的影视改编就长盛不衰。张纪中导演的《新西游记》是最新的影视翻拍作品之一,为迎合新时期观众的审美心理,他在保留原著基本故事框架的基础上,除重塑人物形象,匠心设计情节设置,丰富小说内涵之外,大量加入魔幻特技,为观众打造视觉盛宴,成为《西游记》影视翻拍作品的一大亮点。
影视改编 东方魔幻 中国情怀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使当今的人们从传统的艺术审美模式中走出来,各种艺术形式都在探索着自身的现代转化。随着影视艺术的普及化,古典精粹文化渐渐开始与这种艺术形式结合,无数优秀文学作品被改编,搬上荧幕,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从语言到图像,电影能通过对人物晦涩的描绘,在吸引观众的同时事使古事变得纯洁。只为观众和因为观众而存在的技术设备,在图像的记载中,在情感的分担中改编小说,在‘集体本能’的体现中,在趣闻小故事以及特殊风格之外,求助于想象的非常,典型参与凝聚了神话。”观众期待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影视改编者当然亦如此。《西游记》影视翻拍不绝,如何在多种翻拍剧中突出重围成为名著翻拍成功与否的关键,张纪中版《西游记》在影视剧画面感上下了一番功夫,运用绚烂的先进科技、精良的制作、突出的设计理念,加上中国元素的完美融合,使得这部剧既根植在中国传统的肥沃土壤中,又具有浓烈的“西方大片”的姿态
魔幻影视作品天马行空的故事情节,不受束缚的想象,奇异的景物环境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的感官欲求,勾起了每个人心中的超现实情结,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哈利·波特》和《指环王》系列在美国乃至全球都创下了很好的票房成绩,这些成功的魔幻影视作品一般是“根据魔幻、志怪、神话故事为原型改编的,它们有着很强的善恶冲突”,有着新鲜的故事题材,巧妙的拍摄技巧,为观众烹调出美味的视觉大餐,《西游记》便是这样一个深含奇幻因子的宝贵资源,怎样拍出中国的神魔电视剧,不同版本的影视作品都在摸索、探寻着符合大众口味的“西游故事”,相对于三版忠实于原著的影视作品来说,张纪中版的《西游记》无疑是最“奇幻”的。
1.彻底实践的“科幻”意识
神魔志怪类的影视作品要展现超人世界的情、物、景,腾云驾雾、灵怪神鬼、仙所妖居、法器金光等等是必有的环节,也是卖点之一,要实现美轮美奂的神异效果,必须依赖于现代科技,特别是包括现代数码技术、化妆技术等等的高科技制作手段。“主流的好莱坞大片,特效的费用要占到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像是《变形金刚》这样投资数亿美金的视觉特效大片,三分之二的制作费用都花在了特效方面,”视点影视的特效制片人员谷平湖在采访时说。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无法达到西方电影大片的特效制作水准,但对于这部全长60集,特效镜头长达10万秒的新版《西游记》来说,张纪中团队确实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比如总制作费除去片酬、制景等开支,《西游记》仍能拿出1500万元来做特效,从国内的电视剧行业投资情况来看,这绝对算是大手笔。我国也有其他类似题材的电视剧,《聊斋》亦或是《封神榜》,不管是制作费上还是主创人员致力于制作魔幻剧的意识都不能与这部《新西游记》相比,正如《西游记》特效制作团队之一的北京正通亿和公司经理张升所说:“以前的神话剧很少有涉及复杂的特效制作,比如做一个十条龙翻云覆雨打斗的镜头,很多制片人觉得太贵,就直接砍掉这个镜头。一般情况下,两三百万就可以把一部电视剧全部打包做下来。”
除了花费巨额制作特效,张纪中团队选择多个特效制作公司“联合作战”,在有时间限制的不利条件下,争取完成优质的特效制作。《新西游记》聘用12家公司通力合作来制作特效,“这样分工,是因为每个公司、团队擅长的东西不一样,比如有的团队擅长做水、火,却不一定能做到动物或者爆炸场景,任何一个团队都不能全面地把一部影视作品做到极致”。很多看过《新西游记》的观众都用“震撼”来形容这部电视剧,的确这部特效镜头多大22000多个,相当于11部3D电影的巨制的确是给电视观众从未有过的新鲜观感。
2.精致的特效场景
巨额的特效花费,多家公司的加入,确实为这部以神话为基底的古典小说的影视改编剧带来十足的噱头和可看性,较之于原著发人想象、神奇幻异的描写,这部电视剧将我们想象的世界无限放大,加上绚烂的高科技支持,使这部《新西游记》美轮美奂,格外耀眼。
在电视剧上映之前,光是几张宣传海报,就已经吸引了大众的目光,中英双语的标题设置,师徒四人的前行背影,在数字电脑制作的群山乌云背景下,显得魔幻感十足,充斥着《哈利·波特》的影子。画面中,四人坚定地往群山走去,一部曲折多难、斩妖除魔、艰险横生的旅程就此开始……
为追求超离想象的物镜,诸如天宫的光彩华然,天地自然的仙雾缭绕,亦或是每次往新城郡走时的阔大背景、西方世界的超然脱尘等等,都采用后期电脑制作的方式来完成, 比如拍孙悟空大闹天宫这样的大场面,拍摄时就是在一块蓝布前表演,特效师后期用电脑把蓝布抠掉,加入电脑制作天宫背景,最后呈现给观众的就是美轮美奂的天宫景象。
除了大场景塑造的科技背景之外,妖魔鬼怪的形象设计也突破了原著的描写限制和经典版《西游记》“求真”做法,展现出“魔兽”式的设计,或是整体重塑,或是突显妖魔某些方面的特征,或是加入新的时尚元素,力图将科技力量对电视剧影响力的推动性发挥到最大化。电视剧第35集牛魔王的坐骑——碧水金睛兽相对于原著中的“奇形怪状”显得“魔幻十足”,这个用数字科技“做”出来的神物看起来更像是年轻人玩的电脑游戏里的怪兽。不管其是否是“偷窃”魔兽的人物设计,或是这种设计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观看期待,但是无疑增加了这部剧的观赏性。
《西游记》中人物众多,场景复杂,妖魔鬼怪多种多样,为了能够展现妖魔本像,张纪中抛弃了用服饰和化妆点缀的传统做法,把一些妖的形象设计“切半”,譬如给大家留下深刻影响的蝎子精,上半身是人形,下半身用夸大的手法合成了蝎子的身子。拍摄的时候,演员会被固定在一个带轮子的简易工具上,由一个从头到脚都穿着蓝衣或是绿衣服的工作人员推着向不同方向运动来完成各个动作,后期制作时把多余画面用电脑抠掉,再用电脑做出来下半身即可。这种突破性的形象设计不但增加了拍摄成本,更是加大了拍摄难度,对于电视剧来说,延迟一天就有大量资金“打水漂”,《新西游记》坚守大片承诺,豪华制作,开创中国神魔电视剧电影制作化的先河。
西方的魔幻影视作品总是明显地告知我们正邪与善恶,观影者只需随心站队即可,五五之分界限分明。国人长久接受儒释道、伦理、中庸等等思想影响,对于世界的认知往往更加深刻,带有典型的中国式思考模式,这就要求影视改编作品具有可供深入鉴赏与回味的层次感,蕴含中国元素,符合国人的价值取向。无论何种题材的影视作品都必须暗守此规则,名著《西游记》的影视改编亦如此。
中国人有自己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不少影视作品或是伦理的讲述、或是宗教的恪守等等,都在诉说着古老民族的精神内涵。在这部神魔影视作品里,张纪中巧妙加入了某些中国元素,让《新西游记》在众多仙幻作品里显得独树一帜。
《西游记》描写多地多国,为完美呈现迥异的风土人情,壮丽的山河景色,各具特色的服饰装扮,张纪中版《新西游记》除花巨资在服饰装点、景致取择之外,也将中国特有的文化因子增添其中,匠心独运。《新西游记》第55集师徒四人路经凤仙郡,描绘其地干旱三年,民不聊生,众人在龙王像前祈雨的场景时,舞动红绸,敲响大鼓,舞之蹈之,脸上背上的图腾,头上的羽帽,都是中国古代祭祀祈雨的再现。
任何文学艺术形式都是思想意识的展现,相对于西方魔幻剧大多数宣扬“英雄救世”的主题选择来说,中国的影视艺术因为古典文化的深沉与博大也显示出相对复杂的情感指向,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是因为它蕴含着无数个神秘的因子在其中,每一个阅读者都有可能被某一个因子击中,这就是名著常看常新的重要原因。张纪中在接受访谈的时候谈到对《西游记》的认识时说道:“《西游记》表现的精髓,既不是曲折、离奇、怪异的故事过程,也不仅仅是‘人物’的有趣、惊险、各具本事的无所不能,而是贯穿于这一切之中的文化的表达,是对‘世界’,对人内心的价值指证”,从中可以看出,张纪中更加侧重对于《西游记》人物内心的再发掘,把这部经典神魔小说演绎为“心胜”经典。
主题曲《心》悠长蔓延开来的音乐旋律在紧紧抓住观众的心灵的同时,也把唐僧愿意普渡众生的那颗菩萨心肠加以深化与深化,“我的心啊,一叶一花,了无挂碍,却又太牵挂,捻尽红尘,用爱照亮天下。我的心啊,穿越繁华,只为天边,那一抹才下,散去流沙,笑拈大千如花。”几句简单的歌词试图把四人洗尽心灵枝桠,皈依佛门,弘扬大善的历程与心境变化展现出来。
在情节设置上,更是将“心”的净化与超脱放在其他表达之上,比如第11集着力渲染乌巢禅师传授唐僧《心经》,后又让唐僧和孙悟空屡屡提及《心经》且诵读《心经》,第25集过通天河,唐僧被塑造成为得道高僧的形象,他强调自己看中的是修为的过程,而不是取经这一行为,“遇难不顾,苟且自保,到西天取经还有什么用,就算取得真经又能如何”。而当历经种种磨难快到西天圣地时,三位顽徒也开始用“心”来代替打斗,取得胜利。在54集,南山大王口吐黑雾,扰乱三人前进的“心性”时,三个人两次背念心经,驱雾见明,“心胜”这一主旨再次得以充分地展现。
张纪中版《新西游记》早已突破了娱乐纸上的白开水式电视剧,将发人深思的哲学思考放入魔幻影视剧中,使一部经典的《西游记》著作再次引发人们的“回读热潮。同时,西方式的魔幻追求与东方的内蕴思想结合在一起,使这部《新西游记》更显生动,更值得细细品味。
严格上来说,我国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魔幻电视剧的,一些有神话因子的电视剧只是将科幻作为点缀,大范围将科技作为支撑的电视剧实为《新西游记》莫属,加之中国文化的独有渗透,和张纪中对于《西游记》本旨的思考以及影视改编高质量的追求,最终为我们捧出了中国魔幻的影视大餐,为今后中国魔幻影视作品的拍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启了追求建立“东方魔幻”品牌的大门。
[1]姚小鸥.古典名著的电视剧改编[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1.
[2]莫尼克•卡尔科-马塞尔,让娜-玛丽•克莱尔.电影与文学改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66-66.
[3]汤颖.魔幻如斯美丽——“神话思维”与当代魔幻电影[J].电影艺术,2006(2).
[4]唐凌.深度访谈新版〈西游记〉总制片人张纪中[J].《艺术评论》,2011(7).
[5]汪涓.文学名著在影视时代——写在张纪中版《西游记》热播之际.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2011(6).
[6]张德祥.名著改编中存在的问题[J].文艺评论,2005(3).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