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
(云南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2)
【职业教育】
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刘莹
(云南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2)
本文阐述了职业指导的基本内涵,回顾了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发展历程,进一步论述了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作用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分工越来越复杂,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加之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够完善,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开展和推动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对于提高毕业生择业能力、促进高校发展、优化全社会的人力资源配置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指导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科学的职业指导诞生于1908年,美国职业指导之父帕森斯在《选择职业》一书中第一次运用了“职业辅导”这一专门学术用语,建构了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以及人职匹配的职业指导模式,标志着职业指导活动的开端。它是指围绕职业发展过程提供的指导、辅导、咨询等服务。目前一般人把职业指导简单地等同于就业指导,但事实上职业指导有着非常广泛的含义,包括职业诊断、职业咨询、职业规划、职场导航、职业辅导、职业心理咨询等。
高校职业指导是校园内的指导,所面对的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实践和社会经验,受校园文化影响很大,对职业的选择非常理想化,因而高校职业指导不同于一般的社会职业指导。王尔新曾提出:“高校职业指导可以从不同方面去理解。①从教育本位来看,高校职业指导是一门课程,是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全面提高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育活动。②从学生个体本位来看,职业指导是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职业,分析和把握自身特质,处理好自我和职业关系,做出良好的职业生涯设计,实现人职匹配适应性就业的活动。③从学校行政本位的角度来看,职业指导是高校的一项制度,是推进学校毕业生就业、为社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提高学校社会影响力的必要的学校工作组成部分。④从社会本位的角度来看,高校职业指导是一种服务,既服务于学生,又服务于社会及用人单位。”
综合看来,高校职业指导是沟通教育与社会、教育与职业,以及人与职业的一座重要的桥梁。生涯辅导是高校职业指导的核心理念,人职匹配理论、职业发展理论是职业指导的理论基础。从宏观角度来看,高校职业指导是大学生对人生的整体设计,涉及到个体的理想态度、生活方式等。从微观角度来看,高校职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个体合理选择和适应职业的教育指导过程。
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冶春鉴于学生出国留学、选科择业缺乏系统的指导发起了择业演讲活动,帮助学生引发职业兴趣,正确选科择校,由此开创了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先河,国内高校开始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此后三十年,一系列有关职业指导的著作不断出版,但由于社会时局因素影响,没有真正普遍应用到实践中去。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统包统配”政策的影响,安置就业成为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三十年的主题,职业指导一度在中国处于停滞状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劳动人事制度深化改革,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也从传统的“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转变为“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变,给大学生就业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就业难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1989年,国务院明文规定要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1995年,原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在普通高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1997年,原国家教委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2003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日常教学。2005年12月教育部对各高校要求:“全国各高校要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全程化、信息化水平,务必在2006年年底前实现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至2007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各普通高校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在高校中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课时不少于38学时。至此,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层面和单纯“就业指导”开始向“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扩大。
随着国家对高校职业指导的关心和重视,各高校已经认识到了高校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并付诸一些实践。以云南省高校为例,云南师范大学坚持以学生职业发展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第一的宗旨,成立了专门的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下设就业处,专门负责大学生的就业咨询、指导、服务和管理工作。学校全面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指导课程以及创业指导课程。其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为公共必修课,面向全校学生进行大班授课,同时还专门对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校级公共选修课,以30人的小班授课尽量满足个性化一对一辅导要求。为方便学生了解自身职业发展前景,学校先后购置了朗途和Careersky等相关职业发展测评系统,通过职业倾向性测验为学生提供信息咨询。而云南财经大学则依托该校国际工商学院引进合作伙伴美国纽约州库克大学教学资源开设生涯规划课程,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总结了一批生涯规划与体验教育课程的优秀成果,在省内进行推广和交流。
尽管,高校职业指导在理论建设、制度建设和专业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总体上看,离学生的需要、社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问题主要体现为:首先,高校职业指导基础薄弱,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比起西方的职业指导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职业指导在大学才开始,缺乏完整的职业指导体系。学生在报考专业的时候,对专业基本毫无了解,未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潜力随意选择,进入大学后发现梦想与现实差距遥远,高校职业指导就在这种情况下艰难发展。其次,高校职业指导内容狭窄。一方面是指导对象的狭窄,对象范围大部分局限于毕业生范围,忽视了更广泛的学生群体;另一方面是指导形式单调,有的高校只是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其他形式的职业指导项目未得到应用和实践。再次,高校职业指导专业教师紧缺。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教师多由管理工作人员和辅导员兼任,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指导应有的效果。
回顾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发展历程及历史沿革,我们发现经过不断探索和改进,高校职业指导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成为化解毕业生供需矛盾、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一,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2014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再增加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同时,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大学生在毕业前夕很少有过职业方面的体验,普遍缺乏社会实践和社会经验,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市场变化、职业需求了解甚少,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帮助大学生了解相关就业法规政策,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先就业,后择业”、“先锻炼,后发展”的就业理念。
第二,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制定职业规划。大学生尚处于成长阶段,因而具有可塑性等特点,对职业选择往往表现出朦胧的认识,并呈现出一定的跳跃性。职业指导能够帮助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志向有明确的认识,通过职业特性的分析等职业指导的相关技术手段提供参考意见,学生根据参考意见,结合社会需要和职业要求制定自己的就业意向和职业规划,确定自己将来事业的发展方向,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做好充分的就业前准备。
第三,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调整择业心态,保持身心健康。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求职失败的失落和遗憾,是越挫越勇还是一蹶不振?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就业成功的关键,可使求职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职业指导能让大学生学会选择、学会面对,增强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择业的决策能力。在各种就业的考验和矛盾中,保持镇定自若、乐观向上的态度。
第四,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就业信息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是决定性的影响因素之一。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职业指导是他们获得就业信息的主渠道。学校通过开拓市场,多渠道收集和掌握社会需求信息,及时将搜集整理后的各种就业信息以互联网、手机短信、宣传栏等方式提供给学生,同时组织举办各种规模的校园招聘会,紧密加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进一步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第五,职业指导有助于高校改进教学工作,完善培养方案。职业指导通过对历年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和对就业市场的分析研判,可以了解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特征,对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教学改革等方面提供权威意见,促进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
第六,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自主创业。创业是创造工作岗位、实现自我就业的重要途径,我国要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培养更多具有创业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而青年是最具创业意愿的群体之一。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各项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职业指导中的创业指导能够帮助大学生熟悉了解创业扶持政策,学习创业的基本知识,做好创业基本素质的储备和提升,在大学生心中埋下创业、创新的种子,引导大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业,树立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一番事业的自信和勇气。
综上所述,职业指导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从市场经济的规律出发,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职业指导是切合时宜的发展方向。深化和推进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对于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充分就业、满意就业大有裨益。
[1]王尔新.试论高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4).
[2]杨世春.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就业与创业,2010,(1).
[3]李国琴.高校职业指导实践与展望[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8).
[4]王尔新.试论高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4).
G712
A
1674-9324(2014)45-0241-03
刘莹(1981-),女,云南昆明人,硕士,讲师,云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指导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