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松 李夏 李彦沣 刘月
赛道上已清理干净,工作人员正在撤出赛道。赛道上散发出的灼热蒸腾出一条半透明的蜃气,扰动了周围的气流,让远处的铁栅栏、轮胎墙在视线中变得模糊不清。
关于赛车电影的幻想
空气中飘散出一股沥青和汽油混合的味道。身着赛车服的车手在一群工作人员的簇拥下缓慢地走向自己的赛车,四周满是因激动而兴奋大叫的车迷。当他挤进赛车座位,戴好头盔,一如抚摸女人般开始温柔地轻抚方向盘,世界停止了。
又是一个瞬间,被切掉了的声音又重新找了回来,赛车尾部爆发出雄浑而低沉的声浪,从一片混杂的贝斯低音背景中轰然响起……
CUT! 请回到现实!原谅以上一段星爷般无厘头的幻想。我们不是F1赛道上的英雄,我们只是卡丁车赛道边摩拳擦掌的玩家。
这次“汽车生活首届业余卡丁车对抗赛”的策划,最初来源于本报小编SUMMER与晓沣一次叫板。SUMMER一贯以女汉子的形象行走编辑部,所谓外表温婉,内心咆哮。而晓沣虽然是资深摩托玩家,但其个性跟他潇洒如风的驾驶风格截然相反,略显纠结与腼腆。当两人的叫板变成所有人的互掐时,我们决定弄几辆赛车,租一条赛道,来一场男女混战。
当然我们不是土豪,我们没有F1,但我们有KART。
对——卡丁车。这是最接近F1感觉的平民赛车运动。即使你没有任何驾照,也能开出风驰电掣的速度。于是我们向诚挚的读者发出英雄帖,又联系到真正的职业车手现场指导,一场火星撞地球的业余卡丁车对抗赛混沌开战。
更像一个大趴
《汽车生活》首届业余卡丁车对抗赛第一次初创,赛事经验不足,本着驾驭乐趣、全民参与的宗旨,我们没有走上高大上的风格,而是选择低调内涵的路线。广发英雄帖后,接到圈内若干朋友的热烈回应。
当看到凯瑞斯卡丁车馆里飘扬起若干4S经销商发来的“祝贺大赛圆满成功”的横幅,《汽车生活》的热心读者也都纷纷到场观战时,作为赛事主办方,我们心里不由得一阵小小激动。
比赛采用的是4X4的男女混合对抗。红蓝两队各4名正式队员,红队2男2女,蓝队3男1女,两队还各有1名替补队员。
正式参赛的队员中,特别加入了我们的两名热心读者:成都某大学汽车专业的大学生本拉多和赛车念儿。他们是经过层层筛选后,才被批准正式加入战队。
两队的队长都是在成都小有名气的职业赛车手, 何洲和华夏伟有着丰富实战赛车经验。尽管是业余对抗赛,两名队长俨然专业架势,一上来就给队员分析赛道特点,讲解战术要点。初级学习阶段:如何轻松驾驭没有任何方向助力的卡丁车,如何利用腰部发力控制方向。进阶学习阶段:几个不同弧度的弯道,如何走线,如何入弯,何时减速,何时加油。以及如何防止在弯道失速漂移。
对抗赛最先从单挑开始,蓝队和红队各选1名队员单挑6圈一个回合的比赛。发车旗在挥动,发动机的咆哮开始响彻场馆,手心的口水也慢慢温干,一个有着舒马赫一样魁梧背影的车手坐进了卡丁车,亲吻了一下面前的方向盘,一场超越CTCC、CFGP、WRC,比肩F1、DAKAER的卡丁车对抗赛就此打响,一个新的赛事纪录也将马上产生。
赛后心得
虽然玩儿过赛车游戏,懂得基本的赛道走线,但是卡丁车的声音和车身抖动带给你的速度感受还是挺有威慑力的,我
不知道那几个所谓的“全油门的弯道”极限在哪里。正式比赛之时,我发现其实卡丁车的极限非常之高,按照教练所说,刹车其实是几乎不用的,部分弯角松油即可。不论是全速弯角还是几个发卡弯,即使车身出现摆动,都可以很轻松地救车。卡丁车,不只是游戏那么简单,纯粹的机械驾驶,无任何电子控制的极限驾驶,绝对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虽然全身酸痛,但我很享受整个过程。
赛事颁奖
最后的颁奖环节,虽然少了点香槟和鲜花,但气势还是相当足够。红队队长华夏伟一直在场边指导,没有下场与业余选手较劲,我知道他是太谦虚,如果他上场我们必须要求他套2圈以上。
除了他以外,第一名当然是蓝队队长何洲,单圈成绩在16秒左右。这个还用解释吗?作为老板的他,占尽主场优势。其实他们都是打酱油的,出人意料的是我们大学生车手赛车念儿以单圈成绩19秒勇夺个人成绩第二,而我们的美女车手木子成为女选手中的最强者。至于当初挑起这场赛事的女汉子SUMMER和小沣,都名落孙山,不过腰酸背疼的他们现在都已经过足了疯一把的瘾。
卡丁车的座椅包裹性很强,而且很挤,纯机械式的方向盘在低速转向和急转的时候是非常吃力的,卡丁车底盘很低,所以完全不用担心急转弯会侧翻的问题。比赛的激烈程度一点也不亚于专业的比赛。渐渐地,我找到了过弯的诀窍,那就是尽量不要踩刹车,也尽量不要让车子漂起来,只有松一点油门,过弯马上加油才能保证转速不会掉太快。
最终我拿到个人成绩第二名,对于我这个从来没开过卡丁车的小白来说,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