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代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成因与对策思考

2014-02-28 01:55潘秋波陈云良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虫源虫量平湖市

潘秋波,杨 强,徐 军,张 耀,陈云良

(1.浙江省平湖市植保土肥技术推广站,浙江平湖 314200;2.平湖市独山港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浙江平湖 314200;3.平湖市曹桥街道农技水利服务中心,浙江平湖 314200;4.平湖市广陈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浙江平湖 314200)

5(3)代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成因与对策思考

潘秋波1,杨 强1,徐 军2,张 耀3,陈云良4

(1.浙江省平湖市植保土肥技术推广站,浙江平湖 314200;2.平湖市独山港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浙江平湖 314200;3.平湖市曹桥街道农技水利服务中心,浙江平湖 314200;4.平湖市广陈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浙江平湖 314200)

简要介绍平湖市2013年5(3)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情况,其主要发生为害特点为成虫峰期长、虫卵量大、危害重,分析其大发生的主要成因为田间蛾量大、自然控制作用小、食料条件充足、治后残虫偏高、农户防治失时等,应加强监测与预警,做好药剂筛选与抗性监测,强化绿色防治措施。

稻纵卷叶螟;大发生;防治对策;主要成因

平湖市地处杭嘉湖平原北部,位于北纬30°以北,全市现有耕地面积3.13万hm2,其中常年单季晚稻种植面积约2.2万hm2。水稻主要害虫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其中稻纵卷叶螟以4(2)代、5(3)代、6(4)代为害尤为严重,常年发生面积在4.67万hm2以上,严重影响当地水稻的生产安全。

稻纵卷叶螟(Cnaphalo crocisme dnalis Gunee)是一种典型的迁飞性害虫,在本地不能越冬[1]。由于受天气、外地虫源迁入等影响,2013年5(3)代稻纵卷叶螟为特大发生,田间虫卵量之大历史罕见;未防治田的田间卷叶率达90%以上,造成后期株高降低,有效穗减少,产量下降。现将其大发生成因总结如下。

1 主要发生与为害特点

1.1 成虫峰期持续时间长

根据平湖市病虫测报站系统观察结果(图1),2013年蛾峰出现早,蛾量高,持续时间长。其中7月29日至8月5日,平均每667 m2蛾量均持续在1 000只以上累计8 d,667 m2累计平均蛾量21 450只。全市其他测点均表现出同期突增的规律。

1.2 田间卵量大

5(3)代产卵高峰出现在8月初。根据平湖市病虫测报站调查,7月25日,7月29日,8月1日,8月4日,平均每667 m2田间卵量分别为4.8万粒,9.8万粒,21.2万粒和25.6万粒。

图1 2013年5(3)代田间赶蛾情况

1.3 田间虫量大

田间低龄幼虫高峰出现在8月4-9日。根据平湖市病虫测报站调查结果(图2),8月1日,田间虫量平均每667 m2为6.9万条;8月4日,田间虫量平均每667 m2为20.4万条,是大发生指标的2.55倍;8月9日,田间虫量平均每667 m2为15.48万条。

1.4 发生面积大,为害重

5(3)代稻纵卷叶螟蛾量持续时间长,田间虫卵量大,全市发生面积大。根据统计,全市9个镇(街道)发生面积2.20万hm2,占总面积的100%。

根据调查结果,未防治田块卷叶率在90%以上,667 m2虫量最高达20万条以上,造成水稻后期产量下降。

2 大发生成因

2.1 田间蛾量大

5(3)代稻纵卷叶螟的虫源较复杂,既有本

地虫源,也有外迁虫源。2013年4(2)代稻纵卷叶螟蛾子初见为7月1日,蛾高峰出现在7月16日(667 m2杂草蛾量3 200头)。由于前期虫卵量不高,4(2)代未作防治,7月21日出现3~4龄高峰,7月底残留虫量陆续羽化为成虫。同时,本代也有外地虫源迁入。根据系统赶蛾,田间蛾子7月23日突增,蛾峰出现在8月1日,当日蛾量平均每667 m2为3 997只,列本代2007年以来的第3位;平均每667 m2蛾量均持续在1 000只以上的天数为8 d。

2.2 自然控制作用小

2013年7月上旬至8月中旬,市域内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高温热浪少雨天气,高温强度强、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全市平均气温达31.9℃,较常年(28.5℃)偏高3.4℃,为有历史记录以来最高;35℃以上高温日数全市平均有39.8 d。

据田间调查,赤眼蜂等天敌卵寄生率不足10%;高温天气对纵卷叶螟产卵与孵化控制作用不明显。据调查,7月29日,667 m2田间有效卵达9.8万粒,8月1日达21.2万,8月5日,未防治田稻纵卷叶螟虫量达32.4万,8月12日达24万。

2.3 田间食料条件充足

平湖市单季晚稻播种期在6月15日前后,为嘉兴地区最迟的县市。同时由于持续高温干旱,降水量远少于蒸发量,影响了水稻生长发育进度。同时,氮肥使用量偏高。据统计,2013年667 m2水稻平均N,P205,K20使用量为18.7,1.6, 2.9 kg,其中氮肥施肥量远高于嘉兴地区平均水平。7月下旬至8月上旬后,全市水稻正值分蘖盛期,植株长势嫩绿,生长旺盛,营养条件好,食料条件丰富。

2.4 治后残留虫量偏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情况下,经药剂防治后,残留虫量仍可能超过防治标准[1],如2013年本站8月2日试验,水稻处分蘖末期,5(3)代稻纵卷叶螟为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后14 d,36%氰虫·毒死蜱防治效果达90.21%,但667 m2平均残留虫量为1.93万头,仍超过防治指标。

2.5 部分农户防治失时

2013年7月底至8月持续高温天气,农民不愿下田,客观上影响了防治。部分农户未按《病虫情报》所提药方购药防治。当田间出现叶片大量刮白时,已错过了目前生产上在低龄幼虫高峰用药防治的最佳时期,造成后期虫龄偏大,补治困难。也有部分农户擅自减少用水量,造成用水量不足,导致防治效果下降。

图2 5(3)代稻纵卷叶螟田间发生情况

3 防治对策

3.1 加强稻纵卷叶螟的监测与预警

5(3)代稻纵卷叶螟田间蛾量多少对预测当代发生为害有现实意义,对迁入虫源为主或本地虫源为主,以及既有迁入虫源又有本地虫源的均适用[1]。因此,在做好对田间成虫的系统赶蛾的基础上,应在蛾峰后及时做好田间卵量和幼虫密度的调查。

一般认为,5(3)代稻纵卷叶螟为害后,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但5(3)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情况下,不防治时,会造成植株株高降低,有效穗减少,产量会有较大损失。陈轶[2]测定了5(3)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情况下,产量损失达25.27%。这为5(3)代科学防控提供了参考。

3.2 做好药剂试验筛选与抗性监测

随着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在南方稻区发生日益频繁,同时南方稻区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农药基本趋同,主要为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类及其复配制剂,通常1年使用数次。稻纵卷叶螟是1种典型的迁飞型害虫,长期使用单一药剂,易导致其对稻纵卷叶螟产生抗性[3-5]。因此,要加强对稻纵卷叶螟的抗性监测,做好药剂试验与筛选,在生产中合理轮换使用药剂。

3.3 强化绿色防治措施

要强化绿色防治措施[6],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技术环节,创造不利于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的生态条件。进行科学肥水管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钾肥。在防治中,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及微毒、低毒等对环境友好型农药,减

少对天敌的杀伤。天敌对稻纵卷叶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7-9]。要保护和利用天敌,发挥其自然控制作用。

[1] 张左生,钱冬兰.稻纵卷叶螟[M]//张左生.粮油作物病虫鼠害预测预报.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1-73.

[2] 陈轶.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情况下的田间实际损失测定[G]//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 郭炜.湖南省稻纵卷叶螟抗药性监测及防治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0.

[4] 陈伟.广西不同地区稻纵卷叶螟抗药性监测及其生理生化差异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5] 林秀秀,金道超,陈祥盛,等.稻纵卷叶螟抗药性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3):437-440.

[6] 郭荣,韩梅,束放.减少稻田用药的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与措施[J].中国植保导刊,2013(10):38-41.

[7] 黄志农,张玉烛,朱国奇,等.稻螟赤眼蜂防控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效果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12(5):37-40.

[8] 王致能.“蜂、蛙”技术对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1.

[9] 胡良雄.以蛛控虫为主的生态调控水稻病虫害大田试验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3.

(责任编辑:张瑞麟)

S535.1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528-9017(2014)05-0706-03

2014-02-13

潘秋波(1981-),男,湖北钟祥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测报与防治工作。E-mail:a t 3700@126.com。

文献著录格式:潘秋波,杨强,徐军,等.5(3)代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成因与对策思考[J].浙江农业科学,2014(5):706-708.

猜你喜欢
虫源虫量平湖市
快乐
血吸虫来源的miRNA通过靶向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Ⅲ促进宿主肝纤维化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2020年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平湖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绘画作品选登
贵阳市烟仓烟草粉螟消长动态及虫源分析
平湖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