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彪+周兆涵+张树忠+司南
陕北有个延安,苏北有个盐城。
1941年初,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盐城,这座英雄的城市,承载了当年铁军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见证了新四军和盐阜人民的鱼水深情。她给人们以心灵的洗礼,告诉人们什么是大爱,什么是大义。
时光流转到上世纪80年代,为纪念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1984年4月19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同意在盐城建一座以反映新四军整个历程为主题的纪念馆,并在市中心新建重建军部纪念塔一座(俗称“大铜马”),同时修复当年的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因为这三个关于新四军题材的红色旅游纪念场地刚好同处于盐城市区主干道建军路的中轴线上,所以盐城人亲切地将之称为“新马泰”。记者带您走进盐城“新马泰”,感受那浓浓的红色氛围。
新四军纪念馆主馆区
走进新四军纪念馆主馆区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江泽民题写的馆名“新四军纪念馆”的卧碑。昂首崛起的设计理念寓意新四军不畏强暴,浴火重生,迅速崛起,成为华中抗战的中流砥柱。
卧碑后面是一尊名为《东进》的铜制雕塑,新四军战士背枪持号,仿佛耳边响起阵阵号角,展现出新四军顶天立地的神采雄风。侧目而望,铜雕东西两侧由苍松翠柏簇拥着的是两组花岗石浮雕,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新四军将士“英勇战斗”和盐阜人民“拥军支前”的历史场景。
越过小桥,便是广场中央高高耸立的纪念碑。纪念碑正面刻有李先念题写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碑”碑名,背面刻有黄克诚撰写的《盐城会师记》碑文。
新四军纪念馆主体建筑是一座现代化的地标性建筑,外形呈“四”字形的设计与新四军“四”字相呼应;醒目的“N4A”臂章图案镶嵌在主建筑正门中央,鲜明地凸显新四军个性形象的文化特征;“N4A”图案两侧分别建有两面旗形的花岗石阴雕画,艺术地再现了新四军与八路军白驹狮子口会师和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的历史场面。
主展馆内分为“铁军组建、开赴敌后”,“重建军部、坚持华中”,“驰骋江淮、浴血奋战”,“战略反攻、夺取胜利”四个部分,除文字、图片、照片和文物、文献外,在陈列形式上大量运用了声光电等辅助手段,依照内容展示的节奏和对文物内涵的解读,设置了雕塑、场景,同时辅之以大尺度灯箱和电视,使展示内容与手段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流畅的展现和疏密有间的布局,将整个展厅的陈列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使新四军八年抗战、十年征程的光辉业绩,图文并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说到史料和文物,每一件展品都讲述着铁军将士当年生活和战斗的故事。单说那辆70多年前伪满洲国制造的自行车吧。1943年的一天,日军第十二旅团的情报士官佐田雅仁,在淮海地区骑着这辆自行车搜集情报,途中撞上新四军游击队,他弃车仓皇而逃。后来,新四军女战士李春华奉命到盐阜地区开展民运工作,组织上特意将这辆自行车交给她使用。一次,部队有几个伤员计划从水路转移,不料情况有变,河道突然被敌人封锁,必须立即改走陆路,李春华就是用这辆自行车帮助完成了转移。穿越时光隧道,“满洲”自行车时代的历史虽已逝去,但我们永远不能忘却那个年代曾有过的牺牲、哭诉和呐喊。
2009年10月,主展馆东侧的新四军人物馆建成开放。3000平方米的展厅中,分治国精英、将帅风采、群星璀璨和英烈千秋四个部分,陈列展示了陈毅、刘少奇、张云逸等近千名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代表人物,成为主展馆的拓展和延伸。新四军人物馆的建成开放,对更好地开展全民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盐城的城市品位和全民素质,发挥了更好更大的社会功能。
大铜马——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
盐城市中心,有座新四军骑兵的铜像,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作“大铜马”,这就是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
塔身由塑像和塔座两部分组成。整座塑像由一位新四军战士和一匹战马组成。远远望去,年轻英武的新四军战士身背大刀,手握缰绳,骑在前蹄奋起的战马上,面向初升的太阳,踏上了东进开辟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征程。塔的基座用黑色花岗岩砌成,四面呈梯形,上面刻着张爱萍的亲笔题词“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塔身的背面镌刻着书法家鲍审书写的塔铭。
“大铜马”的建造,凝聚着广大盐阜儿女对新四军的浓情厚谊,寄托着800万盐城人民对新四军丰功伟绩的敬仰和怀念,承载着设计人员和铸造工人们的心血和汗水。据工作人员介绍,“大铜马”的建造过程背后有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当年盐城市政府为高起点、高标准地建造这座塔,专门委派工作人员赴北京,邀请当时知名的雕塑专家、全国城市雕塑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克庆。王克庆知道来意后,深为盐城人的诚意所打动,于是欣然来盐城实地考察,详细了解并现场察看纪念塔所规划的位置及周边环境。在充分酝酿后,他提出:由于纪念塔处于四面高层建筑和车水马龙的闹市区,若将铜马雕塑设计成引吭嘶鸣、腾空而起的动态,会给人一种不稳定感。为此,王克庆在经过一番仔细斟酌后,最终确定了雕塑的整体创意,即让一名身背大刀、手握缰绳、面容坚毅的新四军战士,神情自若地骑在马背上,这样可有效凸显广大新四军指战员面对困难,沉着冷静的必胜信念。
设计完成后,铜像由山东枣庄工艺美术公司承建。在焙烧模壳和焙炼铜块时,正值盛夏酷暑季节,有四名工人在炼造铜像过程中因高温而中暑休克。但为了完成这一光荣的政治任务,工人们充分发扬“不怕困难,勇于攻坚”的铁军精神,终于如期完成了铜雕的制作工作。
1986年9月,铜像运抵盐城,20多年来,一直屹立在盐城的市中心,成为盐城的城市标志,更成为盐阜人民心中难以割舍的情结。2009年,“大铜马”服从城市交通改造需要,向东南方向迁移百米,因此盐城市政府决定对“大铜马”实施迁移异地保护。79岁的新四军老战士朱根兴闻讯赶来,和大铜马作短暂告别。仰望着亲爱的“战友”,这位老战士情难自抑,举起右手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泰山庙——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
位于盐城的泰山庙,相传为明代兴化进士、吏部尚书李春芳所建。皖南事变后,泰山庙成为浴火重生后的新四军对敌作战的指挥中心。陈毅、刘少奇等新四军指战员在这里运筹帷幄,同广大军民一道,抗击日寇,保家卫国。如今的泰山庙于1984年重建,庄严肃穆的环境,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建筑群,让人仿佛回到了那艰苦的斗争岁月。
泰山庙为四进级院房。第一进为山门,山门前一对大石狮雄踞左右,四周栏杆石柱上亦是小石狮,多姿多态,喜迎嘉宾。入口处有八字墙,城门式的墙上书有赵朴初题写的“泰山庙”三个隶书大字。踏石阶而上,进入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树红花簇拥着一块汉白玉卧碑,张爱萍手书“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勒于碑上。
绕过石碑继续拾阶而上,便是三殿两厢。前殿为日军焚毁。正殿为新四军司令部作战室,是华中抗日战场的总指挥部。东侧是军部作战参谋日夜值班的地方,西侧是报务人员的工作场所。后殿为藏经楼,刘少奇政委、陈毅代军长夫妇分别居住在楼下东、西房内。藏经楼中间为小型会议室,刘少奇在这里主持召开过两次中共中央华中局高级干部会议。东、西各三间厢房,分别为中共中央华中局机关和军部各机关科室的办公用房。
1941年7月,新四军军部撤出泰山庙,转移至阜宁县陈集区停翅港。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盘踞在泰山庙的汪伪第四军残部为控制泰山庙的制高点,竟然拆毁泰山庙,用其建筑木料在庙后土墩构筑防御工事。这座历经风霜的古建筑因此遭到严重破坏,仅存残垣断壁。
1984年4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泰山庙照原样修复,1986年对外开放。从此,这里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
2012年9月起,泰山庙进行首次大修,主要解决木料腐烂、屋顶漏雨等问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盐城市最大规模的一次古建筑维修。2014年春节前,泰山庙的外部修缮工程已经基本结束,目前已开始内部布展工作。走进泰山庙,一眼看去,较以往相比,整体格局似乎没有太大变化。除了绿化修整了,消防通道打开了,其余的变化似乎不大。得知记者感受后,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管理处主任陈桂法有些得意:“看上去没变化就对了,这就是成功,这就是修旧如旧。”泰山庙修缮标准完全按照古建筑维修的标准,就是修旧如旧。这也是包括故宫博物院在内的所有古建筑修缮的标准。“要是修得新了,反而成了问题。大部分工作是看不见的。”
如今,盐城“新马泰”先后获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诸多国家级荣誉称号。铁军精神大讲坛、铁军精神五进(进机关、进军营、进学校、进企业和进社区)活动蓬勃开展。2012年10月12日,新四军建军75周年纪念日之际,新四军纪念馆馆长孙国栋更是受邀在北京的“民族精神大讲堂”开讲,向数百位部队官兵及北京市民,回顾了新四军的光辉历程和这支殊荣部队所铸就的铁军精神。新四军纪念馆犹如一座“华中人民长城”的丰碑,永远屹立在盐阜大地和华中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