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贞 常庆龙
任城区都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调研
王华贞 常庆龙
近年来,济宁市任城区按照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不断开发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和示范功能,加快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步伐,初步形成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全区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形成了一定规模,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础设施有待更新,二是产业链条有待延伸,三是干部群众观念有待转变,四是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完善农业规划,创新产业模式。要深入探索特色农业发展途径,结合全区功能定位和经济发展目标,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和适度超前的原则,逐步完善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实效性、科学性的拓展生态功能,突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逐步构建南张街道区域以发展设施蔬菜为主,李营街道区域以发展林木、旅游观光园为主,石桥镇区域以发展水产养殖业为主的点线面相结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主体新格局。争取5年内全面实现设施蔬菜基地无公害化。进一步探索林木产业与休闲旅游、生态餐饮等产业相融合的新兴业态,吸引市民和游客观光度假,不断提高林木生产和观光服务水平。
(二)加快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为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切入点,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以承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托土地流转,不断创新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使农民获得更多的股金、薪金、租金收入,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提供保障。加大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力度,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不断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争取利用5年时间,实现全区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
(三)发展合作组织,拓展增收渠道。不断培育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搭建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纽带作用,构建产供销链条,打造农产品品牌,实现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突破。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倡导农户自主筹建农民合作组织。每年计划发展具有示范效应的农民合作组织5个,新增社员300人,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断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整合多方资源,培养新型农民。一是积极整合各方面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资源,狠抓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指导教师队伍的培养,通过全面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通过教育、引导、示范和服务的方法,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的农业科技培训,加大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民主法制和诚信教育,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以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为重点,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人才”为载体,以培育适应市场经济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要求、有文化、有专业技能、遵纪守法的劳动者为目标,多形式拓展培训途径。三是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术培训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对年龄偏大、文化基础差的劳动力重点开展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的实用技能培训;对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重点开展有一定技术含量、就业前景好、市场需求好的技术工种培训,增强其就业能力;对有创业愿望和相应条件的人员,组织开展专业培训,引导他们开发特色产业,创办经济实体。四是加强培训基地与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交流,及时掌握劳动力需求信息。实施镇村联动机制,促进劳动力与企业空岗的对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及农村远程教育系统等现代传播媒体,开展技能培训。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基本信息库,开展“为农民送岗位”活动。
(五)加强引导,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加快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大力引进发展农业龙头项目,扶持区内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鼓励发展一二三产相融合的产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支农资金,同时加大区财政的投入,完善农村路网体系,更新农业基础设施,为设施农业发展创造条件。三是利用农村电教设备等信息平台,大力开展产业配套信息通道建设,及时有效地为农户提供农业信息。四是推广普及循环农业的相关技术,应用节地、节水、节能的农业技术,实现农业产业的循环发展。以节能、降耗、增效为目标,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