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京鸿
(沂沭河水利管理局河东河道管理局 临沂 276034)
淮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法浅析
宋京鸿
(沂沭河水利管理局河东河道管理局 临沂 276034)
在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淮河流域水量分配面临着一定挑战。如何有效协调水量分布不均,在水资源短缺情况下解决区域用水的竞争性,保证本流域内各个区域的用水需求,这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对淮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法与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展开分析,先论述水量分配与总量控制原则,进而分析了淮河流域水量分配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水量分配方法及总量指标控制的必要性,望对解决淮河流域水量分配问题有所裨益。
淮河流域 水量分配 用水总量控制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不管生活还是生产都离不开水。如何公平、科学合理地进行水量分配,这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般情况下,水量分配包含三个原则。
第一个,公平原则。公平即是人人都有用水权力,每一个地区都有用水权力,在人人平等、各个地区平等的基础上,水量分配要遵循公平原则,保障各个地区、每一个人用水需求得到满足。水作为自然资源,具有特殊的商业价值,在这个层面上公平原则还具有其他两方面的内涵:一是产水地区可获得用水优先权,二是获得取水许可的也具有优先权。
第二个,可持续发展原则。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只有可持续发展,才能平衡生态环境,满足当代及后代人的用水需求。所以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必须明白水并不是取之不绝的,必须留一定的水量给后人,同时水不仅是人类享有的,自然万物也需要水,也要留下基本水量维持生态环境。
第三个,高效用水原则,这个原则主张用水效益高的地区、部门、用水户可优先获得分配,但必须以公平原则为前提。
在以上三个原则中,有内在的联系,也有内在的矛盾,在三个原则基础上确定优先权是水量分配与用水总量控制的一个重点。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生活用水应排在第一位;在公平原则中,人畜饮用水应享有优先权;在工业用水中,要定额内用水应遵循公平原则,定额外用水应遵循高效原则。
1.水资源短缺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淮河以南亚热带气候,淮河以北属于温带半湿润气候,这就决定了淮河流域气候变化大,有些地区气温最高可达44.5℃,有些地区最低气温可达24.1℃。此外,淮河流域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雨分配不均,有些地区常年雨水充沛,有些地区常年降水量少,很容易发生水旱灾害。过渡带水资源变化大,导致水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象长期存在。
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淮河流域耕地率高,人口稠密,用水需求量大,人均可分配的水资源占有量较少,这是造成本流域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淮河流域水资源少,而且存在利用难度大的问题,水资源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严重制约本流域的经济发展。
2.流域内水量呈现减少趋势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工业污染的不断加剧,全球气候变化日益显著,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国内多个河流流域的水资源数量明显减少,淮河流域也不例外。加上淮河流域地处气候过渡地带,气象系统复杂多变,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且流域内近些年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人类活动影响水资源的因素增多,综合这两方面因素,引起了水资源水量呈明显减少的趋势。在原本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剧了用水紧张的形势。
针对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数量减少的问题,水量分配应充分考虑到流域内各个地区水资源条件存在较大差异的因素,并根据各个地区的发展特点、水资源量开发利用情况、用水存在的矛盾以及水资源管理需求等问题来制定水量分配方法,以便更好地解决流域内用水问题。
1.逐级分配
逐级分配是当前我国目前采用的主要分配方法,该方法以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为根据,对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向行政区域逐级分配。从过程来看,逐级分配经过两个过程,从流域逐级分配到省市县各级行政区,从省市县各级行政区再逐级分配到用水户。在逐级分配中,还包含几种分配方式,分别为政府行政方式、市场方式、用水协会民主协商方式。其中从上到下的行政协调方式是当前常用的方式。在
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一些区域用水紧张,一些区域水量充沛,资源与需求匹配不符,首先本流域内的各个区域应遵循公平、高效原则,并进行行政协调,将水量逐渐分配到县级以上行政区,在这个过程中应重点照顾用水需求大、用水紧缺的区域。
2.根据来水情况进行分配
根据来水情况进行分配的方法体现了平均情况下水资源量的概念,这个方法适合在流域内个别区域内实施,如一些干流可以审定30%的利用率,以该利用率为限,对60%的来水情况进行分配。这样分配的好处在于具有初始水权的意义,但是没有将水功能区管理目标充分考虑进去,容易造成与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差距。目前国内有些流域的个别区域就使用了这种分配方法,但在应用过程中如何结合总量控制指标,实现水功能区管理目标,是该方法面临的一个问题。
3.根据水库调节能力分配
水资源稀缺,利用中存在竞争性,这是水量分配存在的原因。解决水资源短缺及区域内的竞争,是淮河流域水量分配要实现的目的。在行政协调逐级分配的基础上,各个区域发展特点不一,一些地区缺少高质量的水,一些地区干旱季节缺少水,要平衡各个区域的用水需求,首先要将各个区域现在和未来的用水需求核算出来,并以用水定额为基础,将满足水功能区设定为目标,同时对排污总量进行限制,这样做可以形成水量分配的约束力,并提高水量分配驱动力。针对水资源短缺、干旱季节缺少的问题,要根据水库调节能力分配水量,不管是水资源短缺,干旱季节缺少,都应该充分利用大型水库开展调水管理,因为水库具有蓄水、防水、引调水的功能,可在水资源短缺、干旱季节根据水库调节能力启动应急水量分配方案,保障区域功能用水。
总量控制指标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区域规划期内用水总量指标,另一个是区域年度用水指标。是在水量分配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各区域用水合理性、用水状况来制定,用水总量指标与年度用水指标应该吻合。
总量控制指标的关键作用是严格水资源管理。其中用水总量指标是一个硬性的要求,指标一旦制定下来,就不能随便更改,而年度用水指标是可以根据发展变化进行调节的。在总量控制指标下,当淮河流域内某一个区域的用水超过了用水总量指标,就要对该区域需要取水建设项目的审批进行暂停,如果是达到或者超过了年度用水指标,就要限制需要取水建设项目的审批。一个是暂停,一个是限制,可见总量控制指标主要服务于取水许可管理,对严格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淮河流域内应根据典型来水情况从上到下制定总量控制指标,利于数量分配细化,淮河区用水总量控制在742亿m3以内,流域可以根据50%、65%、80%、90%和95%的总量控制指标实施管理方案。
淮河水资源分配不均,一些人口密集的城市用水短缺,对于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区域,要特别注重总量控制指标的管理作用,当这些区域达到或者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时候,对于该区域需取水的项目暂停审批,可以严格水资源管理,也督促该区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淮河流域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差异大,降水量分配不均,本流域长期面临水资源短期的问题,随着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内水资源水量呈现了减少的趋势,同时一些区域存在季节缺水、用水紧张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合理地制定水量分配方法,实施总量控制显得异常重要。淮河流域水量分配要结合存在的问题、各个区域发展特点进行水量分配,在行政协调逐级分配的基础上,根据个别区域水资源短期、干旱季节缺水的问题,以来水情况进行分配,同时发挥水库调节能力,并注重总量控制指标的管理作用,协调好各个区域的用水需求,解决流域内的用水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