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芪扶正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

2014-02-27 09:11:34喻锦扬邓剑雄马光瑜袁志明朱飞跃蓝韵华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4年1期
关键词:参芪扶正注射剂

喻锦扬 邓剑雄 马光瑜袁志明朱飞跃蓝韵华

(1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广东 广州 510080;2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3广东省药理学会)

参芪扶正注射液是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998年成立后批准的首个纯中药澄明大输液。以党参、黄芪为原料,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肺心病、心力衰竭等以及用于辅助肿瘤治疗。

自1999年上市以来,有关参芪扶正注射液安全性的文献报道显示,参芪扶正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ADR)以过敏反应为主,也有引起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ADR的个例报道,其临床表现为:喉头水肿导致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ADR发生时间在用药1 m in到7 d当中,90%以上发生于用药后30m in。经停药、治疗均治愈或好转[1-9]。但对参芪扶正注射液尚未开展系统的前瞻性研究,如ADR的发生率、人群特征、影响因素等情况目前尚无相关报道。为了更广泛、更系统地研究其安全性,我中心通过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开展参芪扶正注射液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再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全国11个省市的36家医院,于2007年 9月 -2011年 1月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的住院患者。

1.2 调查方法 采用嵌入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参芪扶正注射液的临床使用情况做真实记录。

1.3 调查内容

1.3.1 调查工具 根据研究目的,结合文献分析与专家意见制定《丽珠利民参芪扶正注射液上市后再评价筛选卡》、《丽珠利民参芪扶正注射液上市后再评价监测表》

1.3.2 相关项目 ①患者基本情况:人口学资料、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②参芪扶正注射液使用情况:用药时间、剂量、静脉滴注速度、配伍用药、用药途径等;③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期间的合并用药情况;④治疗前/中/后实验室指标: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等;⑤ADR/不良事件(ADE)发生情况:如开始时间、严重程度、临床表现、转归和相应处理及对原患疾病的影响等。

1.3.3 ADR/ADE判定标准 采用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推荐的关联性评价见表1。

1.4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3.0和SAS8.0软件,采用描述性分析,如对年龄等计量资料描述其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及最小值、最大值;对分类指标如性别、药物过敏史、有无ADR发生等描述其各类的例数及构成比。

按Poisson分布估计参芪扶正注射液ADR发生率的95%CI;参芪扶正注射液在全国使用时ADR发生率评价是根据 ADR发生率分类标准[10],见表2。

1.5 项目质量控制

1.5.1 研究前的培训 由项目实施单位工作人员对研究人员进行统一研究培训;研究人员由各级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组成。

表1 判定药品与ADR的关联性

表2 参芪扶正注射液ADR发生率

1.5.2 核查和验收 为保证调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实行三级质量控制体系:①研究人员(自查);②医院项目负责人;③省中心对调研表的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抽查结果加以记录,最后由省中心验收(他核)。自核由调查员完成,及时更正和补填。他核由省中心工作人员按照筛选卡至少5%的比例去医院现场核查病历。

1.5.3 数据实行双份录入 数据录入员进行统一培训并制定数据录入规则;由数据管理人员对双份录入的数据(2个数据库)利用计算机进行同步录入一致性核查和逻辑检错,并进行不定期、随机抽查,对错误和不一致的地方,根据调查表及时更正,以控制数据录入的准确性。

1.5.4 人工复核 数据库经计算机核查、更正后,随机抽取样本大小的2.5%调查表,对其中所有字段与数据库进行人工核对。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本次研究在全国11省共36家医院开展,在监测期内(2007年9月-2011年1月)共收集20 601例病例,现场核查1 200例,核查比例7%,核查合格率100%。对数据库的数据人工复核合格率100%。

其中有效病例20 100例,有效率97.57%。纳入统计的有26家医院,分布在广东、黑龙江、北京等省市,见表3。

表3 参芪扶正注射液安全性再评价项目省份、直辖市分布

2.2 患者基本情况 20 100例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51.55∶48.45(10 361/9 739),平均年龄(55.99±14.91)岁,最小1岁,最大101岁;主要年龄段在50~70岁,占48.69%。患者所在科室以肿瘤科为主,占18.29%,所在医院科室前10位,见表4。

表4 参芪扶正注射液使用人群所在科室前10位

20 100例患者中有 18 483例详细记录了原患疾病、过敏史、过敏性疾病史、家族药物过敏史等。原患疾病以肿瘤为主,共12 641例,占68.39%,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6.46%)和循环系统疾病(5.96%),原患疾病前10位,见表5。

表5 参芪扶正注射液使用人群原患疾病前10位

18 483例中的884例(4.78%)有过敏史,过敏药物主要是抗微生物药779例(70.50%),其中有359例对青霉素过敏,占有过敏史患者的40.61%。5例有过敏性疾病史,3例有家族药物过敏史,见表6。

表6 参芪扶正注射液使用人群过敏药物/食物情况

2.3 参芪扶正注射液使用情况

20 100例中有详细用药记录的有18 475例,平均用药7.70 d(中位数为 6 d),最短用药 1 d,最长用药92 d(原患疾病为肺癌多发转移)。平均每人累计用药量1 934.37 m L(中位数1 500m L),最多累计用药23 000m L,见表7。

表7 参芪扶正注射液使用者用药情况

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用药频率方面,1次/d的共18 335例(99.80%),2次/d的共36例;单次用药量为250 m L的共17 311例(99.40%),单次用药200m L的共1例,单次用药500m L的共104例没有发现与化疗药物混用。

2.4 合并用药情况

合并用药以肿瘤用药、消化系统药、抗微生物药等为主,见表8。

表8 参芪扶正注射液合并用药分析

合并的主要药品有: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钠、谷胱甘肽等,见表9。

表9 主要合并药品前10位

2.5 ADR/ADE整体情况

20 100例共发生ADR/ADE 37例,发生率为1.84‰,按 Poisson分布估计参芪扶正注射液ADR/ADE发生率的95%CI为(1.30‰,2.54‰),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在全国使用时ADR/ADE发生率为“偶见”。

2.6 ADR/ADE详细情况分析

2.6.1 ADR/ADE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局部损害为主,主要临床表现有皮疹和注射部位疼痛,见表10。

表10 参芪扶正注射液ADR/ADE表现

2.6.2 出现 ADR/ADE的时间主要为用药后 1 d内,见表11。

表11 参芪扶正注射液出现ADR/ADE的时间

2.6.3 对37例ADR/ADE进行关联性评价,“肯定有关”4例(ADR/ADE表现分别为头痛;心悸、胸闷;静脉炎、注射部位疼痛;寒战、恶心、呕吐),“很可能有关”17例,“可能有关”16例。ADR/ADE状态均为“一般”。ADR/ADE轻度 27例,中度10例。

2.6.4 对出现了ADR/ADE病例的处理措施以停药和对症处理为主(72.97%),其次是减慢滴速(16.22%),2例未做任何处理。ADR/ADE的转归均为好转(15例)或痊愈(22例),其中24例在1 d内转归,10例第2 d转归,余3例第3 d或以上转归,最长转归时间为出现ADR/ADE后第11 d。

2.6.5 37例 ADR/ADE中,36例对原患疾病无明显不良影响,1例使原患疾病病情加重(患者入院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出院诊断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混合性高血脂症、泌尿系统感染),ADR/ADE表现为寒战、发热、头痛及腹痛,关联性评价为“可能有关”。

3 讨论

3.1 ADR/ADE发生情况

本研究发现,参芪扶正注射液所致ADR/ADE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主要临床表现有皮疹和注射部位疼痛。发生时间主要在当次用药后1 d内,转归均为治愈或好转。研究结果与文献记载大体相似[1-9],主要为过敏相关的 ADR/ADE,大多数病例经停止静脉输入该注射液、给予吸氧、激素、抗过敏等对症治疗后好转。本研究尚未发现参芪扶正注射液的严重ADR/ADE,可能与选择的样本医院和样本量有关,因为所选取的医院都是二级或以上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且主要集中在三级医院,医生护士的综合水平较高,能及时对ADR/ADE作出处理;其次对于罕见的严重反应,2万余例的样本量仍显不足,难以耦合到严重ADR。

3.2 对我国上市药品后再评价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近年来由于中药注射剂临床后使用出现的几起安全性事件,如2006年“鱼腥草事件”引起了政府、企业、医生、患者以及社会其他人员的空前关注,人们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了质疑。2006年6月28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加强中药注射剂注册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对中药注射剂的注册加强管理,并对已上市的品种进一步完善药品标准,开展再评价工作。2009年1月13日,为进一步提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下发了《关于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09〕28号)》,随文下发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方案》。2009年7月16日,下发了《关于做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09〕359号)》,随文下发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质量控制要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基本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资料报送要求》。为我国完善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评价体系,建立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评价标准,特别是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的评价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是我国首个完成2万余例以上的大样本量再评价研究,探索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模式和方法,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1] 姜达,张利宣.参芪扶正注射液引起皮疹1例[J].河北医药,1999,21(6):445.

[2] 迟翠华,何云霞,张云玲.参芪扶正注射液致过敏反应2例[J].药学实践杂志,2003,21(3):179.

[3] 张杰.参芪扶正注射液致迟发型过敏反应1例[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6,3(4):60.

[4] 李作仙.参芪扶正注射液致严重过敏反应一例[J].河南肿瘤学杂志,1999,12(3):192.

[5] 何为,王绍平,孔蕾,等.参芪扶正注射液致严重呼吸困难1例[J].山东医药,2006,46(7):31.

[6] 耿维凤.参芪扶正注射液致严重浅静脉炎1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3):367.

[7] 王智勇,张久星,许世伟.参芪扶正注射液致严重呼吸困难及眼睑水肿[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9(2):143-144.

[8] 齐玉光.参芪扶正注射液致迟发型过敏反应1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9):101.

[9] 王春英,郭会霞.参芪扶正注射液致皮疹[J].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0):735.

[10] Report of CIOMSWorking Group III.Guidelines for Preparing CoreClinical Safety Information on Drugs[R].CIOMS,1995,69.

猜你喜欢
参芪扶正注射剂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2:58:30
Effect of decoction of Fuzheng Jiedu Xiaoji formula (扶正解毒消积方) plus chemo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Fuzheng Kang' ai decoction (扶正抗癌方)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modulating mir-21-5p/huma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in lung cancer cells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中成药(2018年2期)2018-05-09 07:20:11
画说中医
UPLC-Q-TOFMS/MS法分析参芪降糖颗粒化学成分
中成药(2017年10期)2017-11-16 00:50:14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中成药(2016年8期)2016-05-17 06:08:44
参芪苓口服液的薄层色谱鉴别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
中国药业(2014年12期)2014-06-06 02:17:23
参芪养髓方治疗多发性硬化39例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