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门诊抗抑郁药处方分析

2014-02-27 09:11:34李燕平胡新伟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4年1期
关键词:抗抑郁精神病处方

李燕平 胡新伟

(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51)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人们遭受抑郁症的折磨。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抑郁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的精神疾患,易发生机体功能障碍和认知损害,在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给予积极治疗[1]。目前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法是药物疗法。我院是一所二级精神专科医院,本文对我院抗抑郁药处方进行分析,研究抗抑郁药使用情况及联合用药情况,并对抗抑郁药使用现状进行评估,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2012年7-9月初步诊断为抑郁症的处方1 080张,以药品说明书为用药依据,分别对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利用Excel 2003软件对1 080张处方中抗抑郁药的数据进行分类、计算、排序。结合临床相关诊治指南和文献对处方中各类药物的使用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处方基本情况

1 080张处方中,共使用抗抑郁药6大类,14种,均为口服给药制剂,其中男性 425例(39.35%),女性 655例(60.65%),年龄最大 84岁,最小 14岁,平均年龄为(41.15±14.72)岁,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抑郁症患者构成比

表1结果显示,从发病年龄来看,31~40岁和41~50岁这2个年龄段的患病率最高,占5成以上,可见抑郁症多发于青壮年,因为这个年龄段是社会活动的高峰期,承受着学习、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较易患上精神疾病。抑郁症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54,与文献[2]报道的女性抑郁症患病率高于男性相一致。女性在社会上承担着很重要的责任,承受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因此提示我们对女性应该给予更多关注,提前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

2.2 各类抗抑郁药使用情况

6类抗抑郁药处方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其余依次是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NaSSA),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三环类(TCA)、其他类,5-HT2A拮抗剂及5-HT再摄取抑制剂(SARI),见表2。单品种用药频率排在前7位的药物依次是米氮平、氟西汀、帕罗西汀、度洛西汀、阿米替林、文拉法辛、舍曲林。

表2 各类抗抑郁药使用情况

2.3 各种抗抑郁药使用情况

各种抗抑郁药的处方剂量基本都在该药物的推荐使用剂量范围之内,并未发现某一药物超剂量使用;部分药物如:阿米替林、帕罗西汀的平均剂量低于推荐剂量。这说明临床上对抗抑郁药物的使用较注重安全性,见表3。

表3 各种抗抑郁药使用情况

2.4 抗抑郁药联合应用情况

在1 080张处方中,以使用单一抗抑郁药为主,比例为 88.15%;两种抗抑郁药联用的处方128张,比例为11.85%,其中125张都是2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联用,有3张为2种SSRI类药物联用,为不适宜联合;3种及3种以上抗抑郁药联用的处方未发现,符合尽可能单一用药,一般不主张联用 2种以上抗抑郁药的用药原则[3],联合用药中排名前5位的用药情况,见表4。

表4 抗抑郁药二联用药处方情况

1 080张处方中抗抑郁药联合应用处方出现频率低于12%,说明我院治疗抑郁症使用抗抑郁药以单一用药为主。不同抗抑郁药物联合应用,能减少药物有效剂量,并且能提高耐受性[4]。但与此同时,药物相互作用增加发生 5-HT综合征的风险,也会引起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在缺乏药物治疗浓度监测时更易发生。理论上2种SSRI联用会加强5-HT不良反应,增加5-HT综合征发生的危险性,因此一种SSRI最好勿与其他SSRI联用。在抗抑郁药物联合使用时,医生在治疗决策时须谨慎对待,以防范联合用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

2.5 抗抑郁药合并其他药物使用情况

在1 080张处方中,超过80%的处方会合并使用其他药物,主要为苯二氮 类(BZD)、抗精神病药和心境稳定剂。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焦虑、精神病性症状,合用BZD抗焦虑药能较快地改善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治疗早期使用BZD抗焦虑药,能有效改善睡眠,使患者更易接受治疗。Cochrane数据库的系统综述发现,急性期合并BZD,有助于降低抗抑郁药治疗早期的不良反应,加快抗抑郁药的起效速度,但是由于BZD长期使用有潜在的成瘾风险,建议仅限于早期治疗时使用[5]。本次调查发现,BZD的使用频率在65%左右,高于2006年我国10省市抑郁障碍患者药物治疗现况调查中的BZD的使用频率[6],提示BZD的使用有待进一步合理化。对于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往往合并使用抗精神病药,此外,抗精神病药还可作为增效药物,尤其是第2代抗精神病药,合并使用具有增强抗抑郁药的效果。近年来上市的第2代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传统抗精神病药物轻而少,故目前常推荐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与抗抑郁药联合使用[7]。心境稳定剂可使患者情绪稳定在较合适的水平,防止抗抑郁药过分提高患者情绪,转相成为躁狂,所以联用心境稳定剂可改善和提高抗抑郁药的疗效,防止复发。合并用药时,还应当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问题,由于SSRI可抑制CYP450系统,当与TCA或抗精神病药联用时增加相互作用发生的危险,使后者的血药浓度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必须严格控制剂量[8],见表5。

表5 抗抑郁药合并其他药物使用情况

3 讨论与分析

3.1 SSRI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新型抗抑郁药,包括帕罗西汀、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6种,其优点是对5-HT再摄取的抑制作用选择性更强,对其他递质和受体作用甚微,保留了与TCA相似的疗效并克服了不良反应,几乎无镇静作用,安全性高,适用于各种抑郁症,不良反应轻,有些药无抗胆碱作用,有些药对心脏几乎无影响,大多数患者只需每日用药1次,无须调整剂量,服用方便,依从性好,既可用于治疗,又可用于预防复发。而且,由于相互无干扰,患者对1种SSRI无效时,可对另一种SSRI仍然有效[9]。此外,SSRI是需要进行抗抑郁治疗的孕妇或有妊娠可能性患者的首选药物[10]。

3.2 NaSSA类药物米氮平,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抗抑郁药,疗效显著,适用于各种抑郁症,尤其是伴有焦虑、失眠的抑郁症,很少出现SSRI常见的不良反应,如焦虑、恶心、特别是性功能障碍。此外,在老年抑郁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抗抑郁疗效,在过量使用的病例中体现了较高的安全性。

3.3 SNRI类药物其优势在于起效快,疗效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尤其是对重症抑郁症或难治性抑郁症有明显疗效,复发率低[9]。以SSRI为主的新型抗抑郁药占据了临床应用的主导地位,使用较为合理,也代表了该类药物的发展趋势。在欧美国家,目前新型抗抑郁药已成为治疗抑郁障碍的主导药物。

3.4 TCA疗效确切,曾被广泛用于临床,但副作用较多,耐受性差,易引起口干、便秘、尤其是心血管等不良反应,致使临床使用受到限制,但仍然有一定市场,这可能与其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有关,这类药物可以满足低收入人群的用药需求以及对伴焦虑的抑郁症严重病例,特别是住院患者仍可使用。

3.5 SARI代表药物曲唑酮具有抗抑郁、抗焦虑和镇静作用,且改善睡眠,对心功能和性功能影响小[11],适用于老年患者及伴有焦虑、失眠的患者,但使用过程需警惕直立性低血压。近年来由于SSRI的普遍使用,导致其临床使用量有所下降。

3.6 其他类药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适用于轻、中度的焦虑症、抑郁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受到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的充分认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为复方制剂,其中氟哌噻吨有良好的抗精神病作用及兴奋和激活作用,美利曲辛为TCA,两药联合应用在临床上表现为在治疗作用方面的协同效应和不良反应方面的拮抗效应。

4 结语

我院门诊患者抗抑郁治疗是以SSRI为主的新型抗抑郁药为一线用药,单一应用抗抑郁药为主。另外联用BZD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等药物增加抗抑郁药疗效,用药较为合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抗抑郁药的用药趋势。

[1] 马丽娜,李耘.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24):3777-3779.

[2] 熊会.抑郁症性别差异原因研究综述[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7):1007-1008.

[3] 司天梅.抗抑郁药物的合理使用[J].中国处方药,2007(5):56-58.

[4] 汪开达.精神药理学[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727.

[5] Furukawa TA,Streiner DL,Young LT.Antidepressantand benzodiazepine formajor depression[J].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02(1):CD001026.

[6] 司天梅,舒良,于欣,等.2006年我国十省市抑郁障碍患者药物治疗现况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0,43(4):206-210.

[7] 陈福新.抑郁症的联用策略[J].中国执业药师,2008,5(1):28-31.

[8] 禇庆文.2005年我单位治疗抑郁症处方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7,1(6):118,122.

[9] 黄旭彬,孙黎,苏克剑.新型抗抑郁药的应用与临床评价[J].中国药师,2008,11(2):222-224.

[10] 杨学志,朱洁瑾,潘建春.常用抗抑郁药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执业药师,2012,9(4):20-25.

[11] 周翔.2008-20010年我院门诊抗抑郁药使用分析[J].海峡药学,2011,23(11):186-188.

猜你喜欢
抗抑郁精神病处方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12-02 15:48:21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人间处方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34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都有精神病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28
颐脑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中成药(2018年4期)2018-04-26 07:12:39
舒肝解郁胶囊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中成药(2018年1期)2018-02-02 07:20:16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