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沈阳110001)
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用于严重冠心病患者麻醉前镇静的安全性研究
孙喜家,李泓锡,马虹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沈阳110001)
选取我院80例择期行冠脉搭桥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Ⅰ组(咪达唑仑+地佐辛)、Ⅱ组(咪达唑仑)、Ⅲ组(地佐辛)、Ⅳ组(对照组)。观察给药后及动脉穿刺、中心静脉穿刺后即刻MAP、HR、SPO2、BIS、CO、SVV以及给药30 min时镇静及疼痛评分。结果发现,给药后15、30 min,Ⅰ组、Ⅱ组BIS值明显降低(P<0.05);动脉穿刺、中心静脉穿刺后即刻MAP、HR、BIS值、CO值Ⅰ组明显降低(P<0.05);镇静评分Ⅰ组、Ⅱ组高于Ⅲ组、Ⅳ组(P<0.05);镇痛评分Ⅰ组、Ⅲ组低于Ⅱ组、Ⅳ组(P<0.05)。认为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可产生有效的镇静、镇痛作用,可以安全用于严重冠心病患者麻醉前镇静。
地佐辛;咪达唑仑;冠心病;镇静;镇痛
The Safety ofCombined Application ofDezocine and Midazole in Anesthesia ofPatientswith Seve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临床常见手术之一,麻醉前要求尽量减少紧张或疼痛等刺激以降低心脏氧耗,防止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发生[1]。地佐辛是一种新型的κ受体激动剂和μ受体拮抗剂,因其对呼吸及循环抑制较轻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地佐辛具有很好的镇痛作用,但镇静作用较弱[2,3]。本研究观察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用于严重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指导作用。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2013年2月至2013年9月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45~68岁,体重指数21~33,心功能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42%~61%,合并高血压66例、糖尿病51例、高血压和糖尿病34例。术前根据患者情况采取扩冠、强心、扩血管、抗感染等不同治疗,高血压患者术前收缩压均控制在150 mmHg以下。患者均无肝肾功能障碍。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三支病变66例,二支病变14例。采用随机双盲分为4组(Ⅰ、Ⅱ、Ⅲ、Ⅳ)组,每
组20例,ASA分级Ⅱ~Ⅲ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和监测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给予面罩吸氧,连接S/5型多功能监测仪(美国Detex-Ohmeda公司)进行ECG、SpO2监测,使用A-2000型BIS监测仪(美国Aspect公司)监测BIS。建立静脉通路后,Ⅰ组患者给予地佐辛(5 mg)+咪达唑仑(2 mg);Ⅱ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2 mg);Ⅲ组患者给予地佐辛(5 mg);Ⅳ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后1、5、10、30 min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于给药5 min时开始行左侧桡动脉穿刺,动脉穿刺成功后连接Flowtrac监测仪监测动脉穿刺后即刻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动脉穿刺成功后行右颈内静脉穿刺,记录穿刺成功后即刻MAP、HR、SPO2、BIS、CO、 SVV。在给药30 min时进行Ramsay镇静评分,评分标准:1分,不安静、烦躁;2分,安静合作;3分,嗜睡能听从命令;4分,睡眠状态,但可唤醒;5分,呼吸反应迟钝;6分,深睡状态,不能唤醒。同时进行VAS疼痛评分:0~10共11个数字,0代表无痛,10代表最痛,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在这11个数字中挑选1个数字代表疼痛程度。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资料比较
4组患者一般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4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
2.2 各组各时点MAP、HR、SPO2、BIS值比较
给药后1、5 min各组MAP、HR、SPO2、BIS值无统计学差异;给药后15、30 minⅠ组、Ⅱ组MAP、HR降低,但与Ⅲ组、Ⅳ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IS值Ⅰ组、Ⅱ组低于Ⅲ组、Ⅳ组(P<0.05);SPO2各组各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3。动脉穿刺、中心静脉穿刺后即刻MAP、HRⅠ组低于Ⅱ组、Ⅲ组、Ⅳ组(P<0.05),Ⅱ组、Ⅲ组低于Ⅳ组(P<0.05);BIS值Ⅰ组低于Ⅱ组、Ⅲ组、Ⅳ组(P<0.05),见表4。
2.3 各组CO、SVV值比较
动脉穿刺后即刻、5、10 min以及中心静脉穿刺后即刻,CO值Ⅰ组低于Ⅱ组、Ⅲ组、Ⅳ组(P<0.05);SVV值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5。
2.4 各组镇静及镇痛评分比较
镇静评分Ⅰ组、Ⅱ组高于Ⅲ组、Ⅳ组(P<0.05);镇痛评分Ⅰ组、Ⅲ组低于Ⅱ组、Ⅳ组(P<0.05)。见表6。
表2 给药后4个时点各组MAP和HR比较
表3 给药后4个时点各组SPO2和BIS值比较
表4 动脉及中心静脉穿刺后即刻MAP、HR、SPO2及BIS值比较
表6 4组患者镇静、镇痛评分
表6 4组患者镇静、镇痛评分
1)与Ⅲ组比较,P<0.05;2)与Ⅱ组比较,P<0.05;3)与Ⅳ组比较,P<0.05.
?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临床冠心病(尤其是严重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多,有效维持患者心脏供氧、需氧平衡是降低围术期严重心脏事件的重要核心[4]。这类患者在进行一些有创操作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镇静、镇痛,降低因紧张或手术刺激而造成的血压增高、心率增快,使心肌细胞耗氧量降低;并且提供有效镇静的同时,尽量降低对呼吸的影响,这是我们临床麻醉医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地佐辛是一种新型的混合型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剂,它对κ受体有较强的激动作用,而对于μ受体有较弱的拮抗作用。因此在产生镇痛作用的同时,没有明显的呼吸抑制作用。有文献报道地佐辛有一定的镇静作用,但其作用较弱,临床应用常规剂量镇静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与其他镇静药物合用[5]。目前,关于地佐辛与其它镇静药物共同应用,尤其是应用于严重冠心病患者的镇静、镇痛文献鲜有报道。
本研究采用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观察应用于合并严重冠心病的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的麻醉前镇痛、镇静,同时通过Flowtrac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CO、SVV,更有效地观察心脏功能的变化,以评估其应用于这类患者的安全性。研究发现,合用地佐辛和咪达唑仑可以产生有效的镇痛、镇静作用,明显减少因为动脉、中心静脉操作而引起的血压增加、心率增快,同时CO与单独应用地佐辛和咪达唑仑相比明显降低,提示两者合用可以有效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止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通过CO我们发现,两者合用后CO与对照组比较并没有明显的降低,提示对心脏功能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我们还观察了SVV,它能有效反映有效循环血容量和心脏功能,合用地佐辛和咪达唑仑对有效循环血量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通过观察SPO2我们发现,两者合用对于呼吸功能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了评估合用两种药物对有创操作的耐受性,我们进行了动脉穿刺及中心静脉穿刺操作,并且观察了操作后即刻的血流动力学以及整体监测过程的镇痛、镇静评分。研究发现,合用地佐辛和咪达唑仑可以有效降低因手术操作而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并且与其余各组比较可以获得较好的镇静和镇痛效果。
综上所述,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严重冠心病患者麻醉前的镇静和镇痛,对呼吸和心脏功能没有明显抑制作用。这为临床麻醉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1]周攀科,兰志勋.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6):169-170.
[2]黄铁花.地佐辛镇痛作用与安全性研究[J].医药报导,2010,29(8):3-4.
[3]Sun Q,Zhou W,Wu B.Dezocine:a novel drug to prevent fentanylinduced cough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induction[J].J Anesth,2012,26(3):470.
[4]巩继平,陈玉培.咪达唑仑-瑞芬太尼清醒镇静镇痛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可行性[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9,38(8):1.
[5]Zhu Y,Jing G,Yuan W.Preoperative administration of intramuscular dezocine reduces postoperative pain fo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J Biomed Res,2011,25(5):356-361.
(编辑武玉欣)
R654.2
A
0258-4646(2014)01-0081-03
辽宁省科技厅计划项目(2012225021-73)
孙喜家(1980-),男,主治医师,博士.
马虹,E-mail:mahong5466@yahoo.com
2013-11-05
网络出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