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对话的话语霸权

2014-02-26 17:18丁海军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霸权木兰话语

丁海军

“对话”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语文阅读教学对话一般有三种形式: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李海林教授认为:对话的主体必须有一种“对话意识”,即一种民主的意识、平等的意识、合作的意识,致力于共同创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倾听他人的渴望,没有对话意识的问答,就像一个只有骨肉而无灵魂的僵尸,绝非真正的对话。只有文本、教师、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对话。阅读教学中的学生话语权是新课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评价教师是否“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能否准确而灵活地调控课堂的重要参数,是观察教学是否“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重要依据。但理性审视课改以来看似热闹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存在着文本、教师、优生的话语霸权。

一、文本话语霸权

这里的“文本”指参考资料。当下教学活动中,对文本的独立解读严重缺乏,教师设计的问题是资料上的,学生回答的是资料上的,资料成为教学信息的现成源头,教师和学生根本不去思考,缺乏探究性和发展性的训练,这种文本的话语霸权削弱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次听课,教学内容是《木兰诗》,教学中,学生从木兰辞官还乡概括出木兰不慕功名利禄的品质,教师给予了肯定,我对此提出了质疑。执教教师说《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说的。《教师教学用书》第85页写道:“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醇厚质朴又机灵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学生拿参考资料书《新教材﹡完全解读》给我看,《新教材﹡完全解读》第80页是这样解读的:“第五段写木兰还朝不受封表现出她不图功名利禄的高贵品质。”

书上说的不会假,这就是“唯书”的结果。其实仔细思考就会发现,由木兰辞官还乡得出她不慕功名富贵是没有依据的。

阅读教学要从文本出发,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合理地分析作者所反映出来的某种社会现象。

首先思考两个问题: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花木兰为什么一直女扮男装?

当时的社会年轻女子只能深居闺中,当兵打仗是男人的事,所以花木兰不能正大光明的以女子的身份应征,只能女扮男装。

花木兰是爱美的,很想恢复女儿身,从她回家后立即“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就可以看出。如果有可能恢复女儿身,木兰一定会恢复,战时女扮男装、遮遮掩掩多不方便,一不小心随时有可能暴露,但“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十二年”的女扮男装,木兰十分小心谨慎。为什么?没有办法,不得已而为之。“女扮男装”不为当时的社会所容忍,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女子更不能当官,木兰哪还敢“判经离道”。

更重要的是花木兰女扮男装已犯了“欺君之罪”,那是要杀头的。其实,《教师教学用书》的84页还有这样一段话:“第五段,写木兰辞官。……‘木兰不用尚书郎而原‘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庭生活的眷恋,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教师教学用书》的解读本身就存在矛盾。该书第84页的解读是忠于文本的解读,是符合当时的实际的。该书第85页的解读是脱离文本定的臆断,是人为地拔高。

由此可见,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下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

“对话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是创造性、建设性的,而不是复制性、机械重复性的。”“唯书”阅读对话是复制性、机械重复性的对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师和学生要从书本中解放出来,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经过了思考的阅读、交流才有意义。

二、教师话语霸权

“对话的实现是以双方平等、合作的态度为前提的。”新课堂里教师在对话中应尽量保持平等、合作的态度,但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无形中给了教师更多的权利,教师的话语霸权潜伏在心里,像幽灵一样随时冒出,牵制着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话语权没有真正意义上从教师的话语场解脱出来,只是教师提问的附属品,缺乏主体性。

一次听课,教学课文是《我的叔叔于勒》。在自由发言时,一位同学说:“菲利普夫妇真是可怜,值得同情。”但他立即遭到老师的棒喝:“菲利普夫妇受金钱腐蚀了灵魂,还可怜,值得同情?”这位同学还想说什么,但老师没给他机会。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听他说说菲利普夫妇值得同情理由:这对夫妇其实是处于生活重压之下的无奈者。面对年轻时挥霍无度屡教不改的于勒,他们有什么办法呢,再不打发他到美国去,他们的家产也会挥霍一空。当再次遇到于勒时,面对女婿,面对家中的拮据,他们能怎样?能牺牲女儿的幸福吗?他们要面对社会,面对现实生活。听了学生的理由,你难道不觉得文中的菲利普夫妇可怜,值得同情吗?细读文本,深入其中,我们心头无时无处不感到一种无法排解的悲哀,也正如有人所言,这篇作品其实表现了类似菲利普夫妇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语文阅读对话,教师不能将自己的答案武断地强加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会盲目迷信老师,丧失思考的能力,甚至失去自己的声音。只有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话语权还给学生,才能在对话中听到学生真实的声音,才会有更多精彩的生成。

三、优生话语霸权

作为个体,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其对话应该民主、平等的。可现实的阅读教学中并不是这样。在小组讨论中常常是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把持着话语霸权;在交流发言中,有发言权的常常是那些语文优生。语文成绩差的学生即使有自己的观点,也没有机会表达,有机会也不敢大胆说出来,害怕被嘲笑,甘愿充当忠实的看客和听众。

一次听课,教学课文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在小组学习中,笔者听到一位同学小声说“文章的标题有误”,立即遭到同学的嘲讽:“课文怎会有错呢?你还会发现课文的错误?”这位同学整节课再也不出声了。课后我了解到,那是一位语文成绩差的学生。笔者想,如果他是一位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一定会让他说完理由。

课后和这位学生交流,他指出了课文的二处错误。一是课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误。“不止”表示超出一定的数量和范围(现代汉语词典)。“不止一个”表示超出一个,至少是两个。“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也就是说事物的正确答案至少有两个。这就违反了生活规律,众所周知,有些事物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特别是有关数学方面的问题。其实,这句话也并非文中作者的本意。后文中写道:“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并非只有一个”包含了一个或一个以上,并不是“不止一个”。

二是“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这句话太绝对了。文章第5段写道,“从古代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作者为了强调自己“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要多积累各种知识”的观点,而用“精通各种知识”来拔高,这样容易产生误解,也有失语言的严密性。“学无止境”,人生是有限的,学海是无涯的,人不可能精通各种知识,如按这句话来推论,世人都会一事无成,社会又怎会进步?因此这句话违反基本的社会常识。

真正的阅读对话,要听到每个学生的声音,决不可忽视那些语文成绩差的学生。他们从心底发出的声音,也是动听的音符,有可能是天籁之音。

课改十年了,阅读对话的课堂里为什么还会出现文本的话语霸权、教师的话语霸权、优生的话语霸权呢?

第一,师生缺乏批评性思维,缺失质疑问难的勇气。教师是从传统的课堂里走过来的,唯书唯师的思想已根深蒂固,在这样的老师的熏陶下,学生也很少有质疑的习惯,更没有怀疑教材质疑教参的勇气。

第二,课堂缺少平等的思想。传统的师道尊严还在作怪,教师的特权依然还有市场。受考试这个指挥棒及考试评价的影响,成绩优生的地位高于潜能生。

第三,师生害怕出错。教师担心批评学生出错,学生害怕出错会引来同学们的嘲笑,招来老师的批评。于是师生照着教学参考书说,学生听老师说,成绩差的听成绩好的说。

新课堂是对话的课堂,阅读教学对话必须突破话语霸权这个瓶颈。怎样才能避免出现话语霸权的课堂呢?

首先,教师要培养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很多教师靠教学参考书打天下,离开了教参这个拐杖就不会走路了,这样就会养成“唯书”的思维习惯。有了这样的思维惰性,哪来批评性思维,又哪敢怀疑书本怀疑权威?这样的老师也只能培养出人云亦云的学生。

因此,要提倡教师裸读文本,有了自己的理解后再仔细地研读教学参考书。理解-验证-思辨,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解读,修正教师参考书的误读,从而提高自己的解读。前面案例中那个教《木兰诗》的老师如果认真地研读了文本,又仔细地研读了《教师教学用书》,可能会发现《教师教学用书》上的错误。如果平时养成了独立解读文本的习惯,就不会有“唯书”的思想,

其次,树立课堂即“错堂”的理念。传统的课堂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学生也害怕犯错误,师生谈“错”色变。正因为学生害怕说出来的想法是错误的,老师会批评,同学会嘲笑,所以即使有自己的独特理解,也不敢说出来。偶尔说了,也不敢坚持,不敢争辩,最后被老师、优生的声音所淹没。

20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我们能从我们的错误中学习,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只能通过纠正我们的错误而成长。”学习其实就是一个发现犯错,并改正错误的过程。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学生没有错误,还要教师干什么,还学什么,岂不是浪费时间。犯错,是学生的权力。剥夺学生的这种权力,只会让学生掩饰错误,给错误以永远生存的土壤,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错误也是一种资源。”这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树立的“出错理念”。有了这样的课堂理想,学生才会敢说敢争辩,才会听到学生真实的声音。

最后,师生要学会倾听。倾听是对别人的尊重,认真倾听完别人的发言,需要耐心,更是一种艺术,更是对别人的尊重。认真倾听,包含一种平等的理念。

案例2、3中的老师和优生都不会倾听。案例2中的老师如果能听完学生说完菲利普夫妇值得同情的心里话,案例3中小组的同学如果耐心地让那位同学说说课文错误的理由,课堂一定会有精彩的生成。

学会倾听,实际就是新课标提出的“尊重学生的独特思维”。道理越辩越明,倾听是辩论的基础,学生的独特思维也会越辩越真。建立在倾听基础上的阅读对话,是平等的对话,是有思维含量的对话,是真思维的对话,是新课堂阅读教学需要的对话。

[作者通联:湖南华容县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欢
霸权木兰话语
木兰剧片段展示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量子霸权”之谜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若是木兰能网购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滇中木兰的“农资梦”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