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学习模式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2014-02-24 10:24吕笃康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4年1期
关键词:概念科学探究

吕笃康

一、教材分析

《水》是《水和空气》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等。本节课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对有关水知识的分类和梳理,初步知道水的特点,并以此对物体分类之后初步接触固体、液体和气体科学概念,又为今后进一步构建水、空气的科学概念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对科学课充满好奇,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去探究科学,对认识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较单一。同时对观察事物往往缺少整体性观察,还不懂得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特点。这堂课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运用意识的教育是关键,还要求学生掌握记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本节课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有关水的初始想法,形成有关水的知识网状图。结合情景为基础,设定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揭示有关水的奥秘,从问题着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及学习兴趣。允许学生进行自由的思考和探索,充分挖掘学生的前概念。在此过程中,学生将各科知识自然融合,在知识和生活间建立联系,将知识和技能用于实际,完成从知识到生活的迁移。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是这节课进行探索及实践的教学模式,教师是指导者、协助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主动参与学习,评价学习成果,真正实现其主体地位。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2.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根据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

2.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3.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

2.认识到水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

3.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生彼此学会小组合作。

四、教学重点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并熟练地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五、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六、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1个大黑色塑料袋、7个小黑色塑料袋、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水、醋、牛奶和空气)、1块石头、1片树叶、一块木块、网状图、实验记录单。

学生自带:书本、笔、橡皮等。

教师准备的材料:冰块、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水是什么样的?

1. 2013年6月下旬以来,我国南方连续高温干旱(出示三幅旱灾图)。而2013年10月7日受台风“菲特”影响,浙江余姚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水灾。

问题一:水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中鲜活的实例是吸引学生的重要手段,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欲望,知道水与我们密切相关。从而了解学生对水已有的认识,即前概念。

2.教师拿出一瓶不知名的液体,问:这瓶是水吗? 板书:水?

问题二:

水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水的存在?

水在自然界中有什么用途呢?

水和生物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汇报并填写网状图。

【设计意图】

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使学生沉浸在这种讨论、探究的活动中,这些问题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挑战,驱使他们围绕问题不断探究,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师的语言要富有艺术性,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让学生因担心回答正确与否而闭口不言;围绕核心问题,鼓励并激发学生对新问题进行猜想和解释,有时还要引导学生互相之间进行质疑和辩论,以求充分暴露学生的前概念。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把“水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的问题抛给学生,起初感觉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笔者想错了!发现部分学生并不完全认同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而是说“黑色的” (原因在于学生通过书籍、电视等途径获取知识,但存在断章取义的现象), 这种“矛盾事件”的存在,让学生尝试解释,引起概念冲突,发现矛盾,然后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认知调整,建立与科学概念相一致的新概念模型。

三年级的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比较单一,水的用途局限于生活用水,教师作为引导者,拓宽学生的思考范围,如水力发电等。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多方思考提高能力,让学生互相讨论,既培养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对水有更直观的认识,突破重点。

(二)继而合作探究:水在哪个袋中?

1.你了解水吗?如果老师这里有7个不透明的袋子,每个袋子中装着不同的物体,这些东西可能是石块、树叶、木头、水、醋、空气和牛奶。有没有办法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找出水是哪一袋呢?

出示“挑战活动一”记录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说说探究方法。

“摸、听……”

《水》实验观察记录表

自我评价 第____小组

观察方法 水可能在几号袋中 我们的理由

因为水是( )的

因为水是( )的

因为水是( )的endprint

想一想 它们颜色、气味、味道不同,它们相同的地方是( )

2.你们能够辨别出这些物品存在于哪个袋子中吗?说说你的方法和理由。

3.我们需要进一步分辨水究竟在哪个袋中,我们怎么解决呢?

生汇报。

如果打开袋子,不能看,我们怎么做呢?

闻,师介绍闻的方法:扇闻。

我们每个组都有了自己的猜测,一起看一下,我们的猜测正确吗!

温馨提示:

(1)你会提醒同学在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2)出示注意事项,进一步明确。

①不要急着打开盖子看。②分工合作,分步观察。③记录员及时记录,并记录完整。④重点讨论“我们的理由”。⑤填好观察表,上交实验用品。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中强调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首先确定学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将想法在小组中交流、汇总,共同完成“水在哪个袋中”的问题探究。可以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语言、评价能力。

本环节是典型的探究阶段,通过情景的设定,学生在确定问题后,会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重在引领学生学会运用看、摸、摇、听、闻等多感官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分析问题,让学生知道可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物体,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这个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或者动手操作比较活跃的阶段,为了使问题得以解决,教师应做好活动前的要求。

探究过程中注重方法的指导,对于未知的物体采用“扇闻”,强调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可以“尝”,学生掌握辨别物体的方法,对以后的学习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考虑安全的因素,本节课所采用的材料要绝对保证安全。在学生探究之前引导学生分析记录也是十分需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有针对地进行记录,使记录的内容更加规范、更加科学,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在问题探究完成后,小组进行汇报,给学生机会,让学生有意识地反思在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使“问题—解释—应用拓展”有效结合。

(三)再次深化探究:给袋中的物体分类

你可以根据你的标准给袋中的物体分类吗?

填写记录表并说说你的理由。

我把____归为一类,理由是____。

我把____归为一类,理由是____。

我把____归为一类,理由是____。

交流探究结果。

小结水的特点:

水的特点

颜色 气味 味道 是否透明 是否流动 有无固定形状

现在,你能用一句话说说水的特点吗?

【设计意图】

这部分活动内容的设定与上一个活动内容结合在一起完成,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加大学生学习的合作性,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学习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大家集思广益,互相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四)拓展延伸

水是生命的源泉,它滋润了万物,哺育了生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有百分之七十是被水覆盖着,而其中百分之九十七为海水,与我们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呢,只有百分之三,而淡水中又有百分之七十八为冰川淡水,目前很难利用。

在家里,我们打开水龙头,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好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是在我国的西部,尤其是甘肃宁夏陕西一带,那里水资源极其缺乏,加之人类的行为造成水资源的污染,请看一组图片(展示多媒体课件)。

通过资料展示,你想说点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有关中国某些地区严重缺乏水资源的图片或者录像,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知道全球淡水资源缺乏,从小树立珍惜水的意识。

水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让我们一起携手保护水资源,注意节约用水,人人争当节水小标兵,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

(五)课堂总结

1.学生说说收获。

2.利用网状图总结。

3.课外上网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水的秘密。

【设计意图】

此部分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概念重构的过程,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从前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同时加深了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印象。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说明,科学探究并没有结束,具有开放性,从而对学生形成的科学概念进行巩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小学部 830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概念科学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科学拔牙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