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岩雪
本雅明曾经在他的《摄影小史》中提到:影像深深包含其独一性与时间历程,而复制版则与短暂性紧密相关。揭开事物的面纱,破坏其中的“灵光”(Aura),这就是新时代感受性的特点。现如今这个特点在数码手段日趋丰富的今天变得更加明显,影像可以轻易地被获得、观看,甚至遗忘。而银版摄影作品以它天然的唯一性和独特浪漫的泛银质感,令人们情不自禁地想去重新审视和发掘那些隐藏在细节中的、容易被破坏的“灵光”。
问:对银版摄影最初的兴趣源于什么?
答:大概10年前,我21岁左右的时候,开始逐步实现银版摄影的一些尝试。在此之前,我所学的专业是生物学,可以说对摄影及艺术方面知之甚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观看了一部由法国导演莱奥·卡拉克斯指导拍摄的电影《男孩遇见女孩》,这部电影中美丽的画面深深吸引了我。使我产生了一种把它重现在胶片上的感觉。但是我深知仅凭我一个人的力量,完成电影的拍摄着实是有些困难,所以我决定先从摄影的方式开始,毕竟这和使我着迷的影像同属于视觉艺术的范畴。从这以后,我开始大量阅读关于摄影发展史方面的书籍,在这个过程中,我对达盖尔这种最为传统的银版摄影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继而开始了我摄影创作实践之路。
问: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人教过你,或给过你这方面的指导和建议呢?
答:没有。整个过程全部是通过我自己的阅读和实践,自学完成的。
问:银版摄影的这种方式,相较于其他大量现行的摄影方式,尤其是普及度非常高的数码摄影方式而言,它的原作属性,即不可复制属性会大大地提高。但同时,这种属性导致这种作品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的损失,也会明显大于其他摄影方式所带来的损失。就如我今天亲眼所见的每一幅作品,跟我在印刷品上见到的完全不一样。请问你对这种由传播手段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视觉损失怎么看?
答:我明白你说的这种损失。类似于你用CD去听音乐,还是到现场去听音乐一样。其实这种损失或多或少会出现在任何一种类型的摄影方式上。像之前传统的胶片摄影,它们利用手工工艺冲洗出来的原作,在印制到纸媒的过程中会有损失;即使数码照片,在不同的视觉呈现媒介上,也会带来或多或少的差异和损失。当然了,我这种银版摄影作品的差异确实会明显一点。你在宣传册上看到我的作品时,是一个样子,而到现场来看的时候,却发现完全是另一个样子。墙上的一张张照片变成了好像一面面镜子一样的东西,这种差异感确实是很大的。不过有损失即会有获得,正因为银版摄影在现有的传播方式上无法最大限度的准确还原,才有可能收获在现场观看时的那种惊奇和惊喜的感觉,这种感觉是采用其他摄影方式拍摄出来的作品所无法传达的。而对于了解银版摄影作品的人来说,到现场来观看是最基本的认知,所以,你说的这种损失在他们这些人的观念中应该也是不存在的。
问:摄影技术的不断成熟,在客观上为摄影的题材和内容带来了一些扩充,而银版摄影这种最传统的摄影方式,在当下会不会在创作内容上受到一些限制?它是不是只能拍摄一些类似于静物、风光、肖像等题材的作品?
答:其实我认为银版摄影可以拍摄任何你眼睛所能抓住的东西,即便是运动中的景物也是可以捕捉得到的,只是需要更加合适的光线条件而已。当然,拍摄安静的景物是这种摄影方式更擅长的。我并不需要通过银版摄影去实践每一种题材,我只要选择那些合适它的内容去传达、表现我的影像理念就足够了。我想在摄影方式的选择和摄影内容的选择上,我心里感觉是统一的。
问:在当下这种创作手段极其发达的环境下,坚持这种最传统、最原始的银版摄影方式来进行创作,你认为它最大的意义在于什么?
答:这个就说来话长了。首先从拍摄出来的作品本身而言,银版摄影作品因为保留了传统的工艺制作手法,使它在影像的品质上不同于现代的照片。其一,它的质感是非常细腻的,即使你用放大镜去仔细观察它,它仍旧能够提供给你一些丰富的细节。如果你仔细观察过,你会发现它与传统照片中时常出现的颗粒感,和数码照片中的像素化是大不相同的。我喜欢这样的视觉感受,所以这是我坚持拍摄这类照片的原因之一;其二,从观看方式上说,它也不同于现在的摄影作品。因为它是通过卤化银感光,所以会呈现出镜子般的光泽。在这种情况下,观看者就需要借助不同的工具,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这类作品。我认为这种观看方式很有趣,是需要保留的。因为在当下,对于一张照片信息的获取可以说是太过于容易和简单了。经由如此轻松的方式,观看者觉得自己很容易就能看明白作品的内容,理解作品的含义,实际上这种观看过程是相对潦草的。我希望通过传承银版影像的制作手法,保证银版影像作品的数量,进而保留这种观看方式。因为观看的时间延长所带来的好处是:观看者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作品本身的含义,也可以细细体味这种细腻质感所带来的视觉享受。
问:你认为现在人们看照片的速度太快了,需要慢下来是吗?
答:是的。因为现在制作照片的方法太容易了,所以观看者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到一种仓促、草率的心态中。其实这么看照片我认为是很危险的。快速的获取容易造成误会。仅从简单的、观赏性的角度入手,也许会使你迷失在照片表面的美丽之中,而无视照片更为内在的表达。但更多时候,恰恰这种更为深刻的表述跟你所感受到的表面信息是截然相反的,这种时候,我们就需要一种更加专注、更加努力的态度去认真观看每一张照片。我认为用银版摄影术创作出的作品,更有助于人们去这样做。
问:这是一组以花为主题的摄影作品,日本也有一些摄影师借用花的为题材拍摄了许多作品,比如蜷川实花、荒木经惟等。你觉得你的这组作品与他们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答:这两个人的作品我都很熟悉,他们拍摄的花颜色都很艳丽。从视觉上来说,相同的是我们拍的都是花朵的肖像。不同点,我认为还是在于拍摄手法所带来的差异吧。因为采用银版的方式,我拍摄的花朵相对而言比较着重于它们的形态、形状。而它们的每一片花瓣所呈现出来的立体感更强。
问:采用这种方式拍摄花朵,有什么寓意吗?
答:有的。花是柔美的植物,银版细腻的质地更能还原这些花朵本身的线条感。另外,我的这些花的作品里,有一部分是福岛核泄漏之后,在尚未封锁的地区拍摄而成的,像这张枯萎了的雏菊(彼岸花)。因为银版拍摄出的作品是几乎没有色彩感的,更像是一种物质的标本。所以某种时候看起来,这些附着在银版上的花的影像,自然就多了一种庄重、严肃和神秘的感觉,让人能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它在当时那一瞬间所呈现出来的生命状态。利用银版这种特殊的手法来拍摄受到伤害的花,我认为它们在形式和内容上是一种很好的统一。
问:你所拍摄的作品,就像画作一样,是仅此一件,不可复制的。相较那些由摄影师本人手工冲洗放大的照片而言,你的这些作品,原作的意味更加笃实。德国的哲学家本雅明在讨论摄影时所提到的:即将消逝在摄影这种复制品当中的“灵光”,你认为在你的这些可以被称之为原作的作品中,是否重新有所体现?
答:“灵光”这个词是一个很难以言表的概念。我无法准确地说出我拍摄的这些作品中“灵光”究竟体现在何处。但我很清楚地知道它们与具有复制性的照片的不同。首先正如你所说,银版技术所拍摄出的摄影作品是仅此一件的,它的影像所承载的特殊材质使它不同于一般的纸那样容易被复制传阅。你只能靠与原作直接的、面对面的观看来完成对作品全部信息的获取,这种方式也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我认为,在这样的一种无损失的观看模式下,感受到作品“灵光”的机会更大一些。另外,银版作品相对于其他利用相纸放大出来的作品而言,它更像一个实物。它是当时拍摄那一瞬间,光线、空气、细微的尘埃等环境中的一切物质共同留在银版上的作品。我可以选择一些影像的要素,但是某些时刻,周围环境的变化是我无法控制和改变的。所以说这些作品更像是我和大自然共协作同完成的。画面上那些高光处的泛蓝,银版制剂的流动轨迹也许就是我和大自然共同赋予作品的“灵光”吧。
问:对于那些对银版技术了解不多的观众而言,从哪个角度欣赏银版作品,你对此有什么建议吗?
答:前提是要亲自到现场来观看,这是空间上的一个要求。其次要静下心,做好花费多一点时间来观看的准备。因为很多细致的东西是需要时间来慢慢体味的。另外,银版作品的表面像镜子一样可以反映其所在的环境,所以在影像上它具有两重性,一个是它自己本身的影像内容,另一个是当时外部环境的影像内容。如果想滤掉外部环境的影像,你必须在合适的角度使用黑板观看银版作品的“原貌”,如果你喜欢叠加在一起看,那也不失为一种有趣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