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层 巧破难点

2014-02-24 21:59杨建伟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4年2期
关键词:花篮花瓣探究

杨建伟

新课程背景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既传承了我国传统的劳动教育,坚持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为主要目标;又凸现了日益受到国际社会重视的技术教育,它是整个学科的主体与核心,也标志着劳动技术课程的社会转型。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注重技术的传授与模仿,却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有的虽有技术探究,却浅尝辄止,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太少;很多时候可能只是教师一厢情愿的技术指导,却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忽视了技术反思,无法实现在原有技术层面上的突破,技术创新更无从谈起。

《花篮》一课原是浙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2012年暑假改版之后安排在三年级下册。其教学目标定位为:一是通过教学,会对纸张进行画线、折叠、剪切,掌握花篮的制作方法。二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设计、制作、评价的能力和合作、探究、创造的精神。三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学会欣赏美进而创造美的意识。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花篮制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难点是能看懂图示,并进行花形的创意。以下是一位教师巧妙运用技术引领策略、实施技术分层教学、实现技术提升的成功案例。

一、技术探究

教育家波利亚说:“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是一时的,而学会学习是终身的。劳技课除了让学生掌握方法外,还得学会动脑。遇到困难的技术问题教师别忙着解答,应鼓励学生多尝试、多探究、多实践,在体验中不断加深理解。

片段一:剪花

课一开始,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花篮由几部分(篮子、花和叶)组成之后,问道:“同学们,一个花篮,最吸引我们的是花。今天我们就来“新手进阶”——过关挑战一下,看看能不能剪花。”

课件出示四瓣花的图示,问:“谁会剪这样的花?老师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剪一朵这样的花,完成后把花举起来。”

教师巡视,发现有不成功的。问学生:“有谁知道,这位同学为什么把四瓣花剪成这样了?”(花蕊剪掉了)

教师提示:同学们,这张纸对折再对折后的中心就是花“蕊”,这是不能剪掉的,剪掉了花蕊,花就散了。花蕊对着的就是花瓣尖。

随后教师拿起两位同学刚剪出的作品,让学生比较:你们发现这两朵花有什么不一样吗?(花瓣饱满——剪掉少;花瓣单薄——剪掉多)

教师再次提醒同学:一般我们剪花的时候可以根据纸张的大小,如果剪得太小,我们就把这张纸浪费了。

片段二:做叶子

剪花完成后,教师问:“红花还需绿叶配,你们看这些叶子,你觉得是怎样做出来的?”(撕)

“如果老师想要在做叶子的时候尽量节约时间,你觉得有什么好办法吗?”(几张纸叠在一起)

从以上片段可以看出,随着学生积极的探究尝试,学生的学习态度越来越认真,思维也越来越活跃。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探究中思考,在探究中创新。作为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较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更多地去体验和探究,挖掘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潜能。

二、技术分层

学生接受知识与掌握技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将技术点加以分层落实、层层推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片段:新手进阶—身手小试—终极挑战

1.老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挑战了第一关“新手进阶”,学会了剪基本形状的花。现在我们来挑战稍微难一点的,谁会剪这样的花瓣,甚至还可以和这些花瓣不一样?

2.出示:身手小试——挑战中级关开始。课件展示花瓣各式各样的图片。

3.进一步提高要求,进行“终极挑战”——重瓣花的制作。

要求:花瓣重叠,加入花蕊。可以在花瓣的形状上进行创新,还可以将各式花加以组合。

4.老师:你觉得制作重瓣花需要注意些什么?(花瓣的大小、颜色的搭配……)如果我们制作的花篮里都是这样的重瓣花,你觉得好看吗?为什么?

5.小结:制作的时候,我们可以是单瓣的、重瓣的相互穿插,这样才会显得富有变化。

由于分步达成、逐渐深入,学生掌握技术就化难为易、水到渠成了。而且在过关挑战中,学生参与面广,兴趣更浓,学习更自信。课堂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技术提升

当学生对技术要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制作有了一定的把握之后,教师要适时引导,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制作要点、难点作出提示,进而提升技术水平。同时又能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课堂效率。

片段一:剪花篮

1.老师:同学们,做花篮,我们已经有花有绿叶,还缺少了什么?(出示篮子的简易制作图)你看懂了什么?(虚线——折;实线——剪)

2.提示:实线接近总长的一半,角上不能剪断。

3.学生动手剪花篮。

4.老师:同学们,老师送你们一句顺口溜来剪花篮:竖剪两刀,斜剪一刀。相信通过这句顺口溜,你完成的速度会更快。

片段二:让花篮立住

1.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开始为什么要对折再对折?(让篮子对称)

2.有没有发现,花篮中间的这个部分我们为什么也不剪掉?(这部分往内折,就像个篮子可以放东西了)

3.你们知道这个篮子为什么站得这么稳吗?(引导学生发现脚的作用)

4.技术提升:小提示——竖剪不超过篮身的二分之一,否则站不稳。

有了技术提示,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制作要领,作品成功率也明显提高,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技术拓展

在学生完成某一作品或成果后,并不意味着这一学习内容的完结。对作品或成果进行反思和教学内容的课外拓展,可以增加学生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实践的机会,可以更好地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延伸自主探究的内容,养成深度质疑、不断探究的习惯。尤其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在展示评价、课后迁移中进一步总结技术要点,拓展技术思维。

片段一:对比中拓展

老师:同学们,你们看,这里有两位同学制作的花篮,你觉得哪个花篮更美?为什么?(引导:花色的选择、大小的调配、疏密的协调、高低的变化,还要有绿叶的点缀)

片段二:评价中拓展

作品展示,小组讨论投票结束后,教师进行现场采访:你为什么把选票投给他们?(引导围绕制作要求来评价:造型美,花朵色彩搭配和谐……)

片段三:迁移中拓展

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制作花篮的东西很多,纸只是其中的一种。你们觉得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也是可以用来做花和花篮的?(易拉罐、丝袜、可乐瓶、毛线……)

从以上课例可以看出,技能的形成是在学生探究和教师引导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技术要素,培养学生用技术要素去把握技术活动全过程的能力,并让学生在反复的操作过程中,学到技能,学会创造,使学生从“学会技术”变为“会学技术”,逐步内化为自己的技术素养。

(浙江省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 314500)

猜你喜欢
花篮花瓣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精美的小花篮
大花篮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郁金香花瓣
月光花瓣
阅读花瓣雨
编呀编花篮
美丽的花篮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