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尧
(长春光华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3)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激烈。 高校辅导员作为直接从事学生工作与管理的教师,是高校从事就业工作的重要成员,对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辅导员作为教师中的特殊群体,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是高校就业工作队伍的重要成员。作为大四辅导员,发挥自身的作用,教育学生的就业观念、宣传就业政策和法规、了解就业形势,对于做好学生就业工作乃至于学生管理都有着重要意义。
能在就业过程中对学生予以指导和帮助, 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了解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对大四学生的特点和对就业市场的了解,本人对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的整体就业压力增大。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 如果说2009 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 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 那么,2010 年的毕业生人数630 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
原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三组矛盾仍存在: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我国落后的教育体制间的矛盾;就业岗位对求职者的实践能力和劳动经验的要求,与许多学生理论功底虽扎实但实际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的矛盾;毕业生总数的大幅增加与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有限、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精简,就业岗位急剧减少间的矛盾。这加剧了就业的难度。
择业观念保守陈旧,自身就业期望值过高。 很多毕业生都希望在环境好、条件好、待遇好的单位就业,未看清就业形式的严峻性;没有设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择业观念,自身定位不准;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疏忽实践学习,成绩、能力平平,核心求职能力偏低,难以满足用人单位需要;心理素质不佳,遇到挫折,怨天怪地,或一撅不振;对就业指导课不重视,求职训练不到位,未掌握求职就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相对而言,学生个体造成的就业困难要大于社会造成的就业困难, 但学生个体造成的困难通过工作指导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解决。 而这些工作由辅导员来进行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自大学生扩招以来,毕业生数量逐年迅猛增加,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而大学生劳动力市场还需逐步调整,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从而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是经济的发展速度还远跟不上高校招生速度。 高校更加注重的招生数量,而轻于校内专业是否与市场需求相符合, 有些教材仍然延续以前的模式,远跟不上如今多远经济的发展步伐。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 往往会发生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而企业难以找到人才的现象。 毕业生“双向选择”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校企合作专业展现出来,企业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作为高校从事就业工作的重要成员,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首先就要求辅导员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师资水平和较强的专业素质。
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思想重视、积极主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才能以满腔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入到学生就业工作中去。
其次,树立学习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如果辅导员不充分了解就业指导相关知识、缺乏就业指导的相关技能,就不能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因此,学校应健全学习机制,丰富辅导员就业指导知识,提高自身的就业指导能力,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熟谙学生就业心理,了解就业政策,掌握就业形势,能分门别类的对学生就业提出建议,具备职业指导师的能力。
由于辅导员特殊的工作性质,在生活上是学生的帮手,在学习上是学生的引导者,在工作上是学生的指导者,在思想上是学生的教育者,这种状况可以使师生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更多地以“朋友”的身份展开交往活动,从而使辅导员容易了解学生的内心,赢得学生的信任。 辅导员通过深入细致的开展工作,可以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及时分析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了解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政策,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转变就业观念,掌握求职择业技巧,实现顺利就业。
根据不同阶段,就业指导内容的各有不同,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如,对刚刚入校时着重职业启蒙教育,侧重于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和就业形势的认知,帮助学生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并且明确专业方向,认清自身特点和人才市场的现状,对大学生活进行合理的科学规划,促进个人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大学二、三年级学生着重要进行综合素质提高培养,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规划的目标来学习、 掌握知识和参加各种第二课堂活动来提高综合素质,逐渐的完善自我,使自己的现状和个人目标与社会需求逐渐吻合;对临近毕业的大学生着重进行求职前的常识性知识指导, 主要是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求职技巧、权益保护等知识培训,使其能从容面对就业招聘,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尽可能地通过授课、谈话等方式,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国家和有关部门出台的为加强大学生就业的各项措施和相关保护政策,并让其明白尽管因突发的金融危机给就业带来不利影响,但国家出台的大力度拉动内需的政策, 将带来很多新增就业机会和岗位供毕业生选择,引导大学生以平常心面对现实,冷静选择。 由此缓减大学生对就业的茫然与恐慌心理,树立就业信心。
帮助学生准确定位,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根据形势,更新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主动降低就业预期,不要过于苛求专业对口。 鼓励和引导学生尽早到单位进行实习,增加工作经验,增强就业竞争力。 要有务实的心态,一旦有较合适的岗位,尽早签约,不挑肥拣瘦,从基层做起,从中小企业做起,先就业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