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府规划问题视角的劳动力短缺研究
——以H省G县为例

2014-02-23 09:26王琳琳李玉生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劳动力规划

张 权,王琳琳,李玉生

(北京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

基于政府规划问题视角的劳动力短缺研究
——以H省G县为例

张 权,王琳琳,李玉生

(北京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

“民工荒”现象的发生令劳动力供给成为影响政府经济发展规划实施的重要因素,因此造成的企业内迁行为给中西部地区带来了发展契机。H省G县的引进企业在当地遭遇招工困难的情况,导致G县政府“十二五”规划实施受阻。研究显示,招商引资的实施办法和考核方式导致竞争式招商;规划未能正确估算G县人力资源的承载能力,导致劳务输出过量,共同造成劳动力供不应求。上述制度层面的问题短期难以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可以通过选择科学的方法对G县剩余劳动力规模进行估算得到解决。

规划;承载能力;考核制度;剩余劳动力

一、研究背景

2004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民工荒”现象频繁发生,不但给企业造成了招工困难的影响,地方经济发展也因企业的撤资、停产而遭遇沉重打击。人们逐渐清醒的认识到,曾经被认为是我国核心竞争优势之一的廉价劳动力资源不再趋于无限供给。与此同时,农民工也逐渐成为“稀缺资源”,劳动力的供给状况对于地方政府能否成功落实经济发展规划而言,变得愈发重要。

针对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学界通过相当数量的研究,做出如下“诊断”:蔡昉、王美艳指出,户籍制度的存在造成农村劳动力迁移成本过高,降低了农民迁移到城市的净收益,使得劳动力短缺在局部地区提早显示[1]。孙文凯、白重恩、谢沛初通过定量分析证明了这一点并指出,已有附带苛刻条件的户籍制度改革并未消除城乡之间的实际差别,在引导农民工流动的作用有限[2]。包小忠在对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进行改造后指出,劳动力价格对供求的反应不够敏感,企业没有及时提高工人的工资,是造成“民工荒”问题的唯一原因[3]。刘林平,万向东,张永宏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农民工的高流动率是导致制度化劳资关系难以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而造成企业的低工资难以吸引劳动力[4]。景跃军、靳雄步指出,第二代农民工外出务工动机已从以经济动机为主向以非经济动机为主转变,“民工荒”现象的日益扩大,正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必然结果[5]……“诊断”角度虽然不同,但大都着眼于社会转型,制度变迁等宏观层面。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实

施战略、战术方面的调整。其中,“难以提高工人工资又无法迅速实行产业转换的企业,将不得不向生活费用低的内陆城市迁徙”[3]。产业梯度迁徙现象的出现,被经济总量较低,但是以劳动力输出为主(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视作经济崛起的良好契机,并迅速作出反应:一方面,地方政府对各部门的工作重点做出调整,制定出适应新形势的经济发展规划。另一方面,通过弥补基础设施薄弱、市场机制不成熟等缺陷提高承载能力,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创造条件。

那么,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原地区迁徙后,对企业招工要求能否被满足进行考察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二、G县的基本情况

(一)规划设计与情况介绍

G县隶属H省,是H省劳务输出基地县,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对外开放县之一。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后简称“十一五”规划)提到①:G县“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是经济总量小,在全省、全市经济排位较低。要以扩张经济总量作为“十一五”期间主攻方向,贯彻“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项目”的方针。通过“借鉴和创新招商方式,在广泛的领域内和层面上招商引资”,以实现“借势发展,借力生财”。同时,充分发挥“全国劳务基地县的作用和劳动力资源充裕的优势,积极发展劳务经济……有目标的向省内外、国内外输出劳务”以达到“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地区经济实力”的目的。

G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后简称“十二五”规划)提出②:G县经济综合实力持续提升,经济增长后劲不断增强,但是“总量不大”。需要“突出加快发展第一要务”,遵循“必须坚持‘项目为重’”的原则。围绕重点项目的建设,“拓宽招商渠道,创新招商方式,调动招商积极性”,引进对经济发展全局有带动作用的项目。同时,发挥“劳动力等资源优势,承接外来大好项目,构筑经济发展支撑”。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G县“十一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主要内容的对比见表1。

通过对比可知,G县总体发展思路连贯,“十二五”规划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十一五”规划内容的继承和发扬:由于经济实力较为落后,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招商引资、项目引进为途径,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充裕的优势。而在资源利用方面,则进行了调整:重点由发展劳务经济,组织劳务输出变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就业岗位。这体现出发展思路的转变。

表1 G县“十一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对比

为了使G县“对各类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不断增强”,以抓住“南资北移,东企西进、央企外扩”的新契机,县委县政府积极“完善工业区服务功能,增强工业区聚集能力”。目前,衡德、西苑、营东三个工业园区已形成“五纵四横”的道路框架、“七通一平”(通给水、通排水、通电、通讯、通路、通燃气、通热力以及场地平整)的硬件设施环境③,住宿、医疗、行政服务中心等辅助设施配套齐全,有能力为入驻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④。同时,县委县政府还积极创造“软条件”,给予引进企业政策优惠:用地政策包括出让土地使用权40~70年,“合同期内有权转让、出租、抵押或由合法继承人继承”;扶持政策包括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部分或全额返还增值税、所得税,等等。

(二)规划实施与问题确认

然而,笔者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作为G县招商引资的最典型案例,厦门企业兴弘嘉纺织服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弘嘉”)在当地“软硬兼具”的条件下,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遭遇了招工困难的情况,也令G县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难题:

1.企业招工困难。兴弘嘉以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制造及辅料配套的开发与制造为主营业务,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工人数量需求较大。企业的一期工程计划达到的目标是⑤:①建成“占地310亩,12万平方米的厂房……24条标准化生产线”,需要600人从事生产;②“组建针织布料织造车间。150台圆机生产线”,需招收员工200名;③“组建96条现代化针织服装生产线”,需要员工2500余名;④“组建印花车间和绣花车间作为生产配套”,需要人数不详。一期工程总共需要劳动力3300人左右,如果二期、三期工程全面完工,将对劳动力有更多的需求。目前,兴弘嘉一期工程的

建设还未全部完成,却遭遇到招工难题,不能顺利在当地招到足够数量且符合要求的工人。

2.行政干预效果有限。县委县政府在兴弘嘉遭遇招工困难并请求帮助的情况下,将招工任务派发到各乡、镇、村,希望通过行政介入,解决招工难题。几经努力,乡镇领导却表示干预效果有限,部分农民缺乏应聘意愿。若采取其他强制手段,或许可以暂时满足企业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却不能控制工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违背农民的意愿很可能会出现更多难题,比如第一天招去工作,第二天就辞职,或不认真工作等。总之,单纯通过行政干预手段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兴弘嘉目前遇到的招工难题。

3.“以商引商”计划实施受阻。“以商引商”是G县招商引资的一项重要计划——希望从已引进项目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将其在G县享受的优惠政策以及企业的发展前景和盈利状况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资金注入和更多的企业入驻。兴弘嘉作为G县从厦门引进的重要项目和“以商引商”计划的典型案例,目前已投资近2亿元建厂且已投入生产。若一切顺利,全部三期工程完工时,兴弘嘉在G县的投资将累计达到9亿元。由于在一期工程中遭遇招工难题,而二期工程势必对劳动力有更多的需求,企业在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很有可能放缓甚至停止二期、三期工程的建设。那么企业规模的严重缩水,必将导致“以商引商”的计划难以实现。

George和Bennett提出:“在最接近的案例,单一的变量具有这样一个极端的价值,其基本的因果机制,即使单独考虑,也会强有力的确定一个特定的结果”[6]。根据对典型案例(兴弘嘉与G县所遭遇的难题)进行调研得到的结果,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向内地欠发达地区迁徙后,仍有可能遭遇劳动力短缺的情况。而地方政府在扶持企业(越到位则可能吸引的项目越多)和招商引资(越顺利则可能需要扶持的企业越多)的循环压力下,也将面临“有益(价值)的标的想全得不能全得,而无益(价值)的标的想全不得却不能全不得”[7]的两难困境,很可能影响规划实施的进度和效果。

对于这一现象,现有研究的结论似乎难以提供完全令人信服的解释。鉴于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着“描绘宏伟美丽的蓝图而没有认真核算资源需求和财政承受能力”[8]的习惯,那么从理论上讲,在规划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缺乏统筹协调同样也有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现象的发生,而这个视角恰恰是现有研究未能覆盖的。因此,本文拟聚焦于规划设计与实施的微观层面,仍以G县为例,对中原欠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的原因进行探究。希望能够揭示其中普遍规律,提供另一种解释。

三、劳动力短缺的原因探究

以规划的设计与实施为视角,对企业招工困难的原因进行探究,需要分别从两方面进行考察:①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是否引进过多对劳动力有大量需求的项目,超出了规划预期的正常范围,导致劳动力供不应求;②是否没有正确衡量剩余劳动力的规模,造成规划本身制定失误,导致人力资源的实际承载能力不足。

(一)从制度层面考察规划的实施过程

根据诺斯的观点,“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9]。通过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尤其是绩效制度,能够直接制约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招商引资的方式和力度且能够间接决定引进资金的数额和引进项目的大小,进而决定入驻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所以,首先应该对规划实施的绩效考评制度进行考察。

“压力型体制”指“一级政治组织为了实现经济赶超、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而采取的数量化任务分解的管理方式和物质化的评价体系”[10]。其运行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指标和任务的确定,由上级政府设定,各项指标的增长幅度一般高于平均增长率,并与竞争者(邻近地区)拉开距离。第二阶段是指标和任务的分解,由地方各级党政领导部门牵头,层层签订责任书,一直到基层政府中的一般工作人员。第三阶段是指标任务的完成,即责任承担者千方百计完成自己的任务。第四阶段是指标和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标准一般是建设项目的多少,引进资金的数量以及各种经济指标的增长幅度。成绩突出者进行奖励,未完成目标或成绩不突出则实施处罚。奖惩不仅涉及物质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官员的升迁、荣辱都与指标的完成情况挂钩[11]。

G县为了促进招商引资任务的完成,进而实现规划目标,自上而下制定的一系列实施方案和考核制度恰恰符合“压力型体制”四个运行阶段的特征:

1.招商指标在各乡镇的相互竞争中拔高。里老乡规定“每年每个片必须引进100万元以上项

目一个或引进无偿资金20万元。每年每个村必须引进50万元以上项目一个或引进无偿资金10万元”⑥。与此相比,G镇所施行的“招商任务制”规定:“1000人以上的村每年必须完成一个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引进、创办均可)。500人以上的村每年必须完成一个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00人以下的村每年必须完成一个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⑦。这符合第一阶段特征。

2.招商任务在县、乡镇及部门、农村及下级部门的层层承包中分配。G县要求以“乡镇为主体,部门为副主体”,实行“乡镇、部门“一把手”责任制”,将招商引资的任务分配给下辖乡镇和政府部门。而G县商务局则实行“按主管局长分管范围落实任务目标的办法”⑧,又将上级分配的任务落实到各个局领导的分管范围。这符合第二阶段特征。

3.招商任务在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下完成。为响应“紧锣密鼓抓招商引资,争分夺秒促项目建设”的口号,G县要求“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一人在岗值守,一人带队外出招商”⑨;饶阳店镇要求“全镇党员干部要树立全民招商、常年招商的思想不动摇……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不放过任何机会”⑩;为完成招商引资的任务,G镇甚至提出“凡脱岗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人员,为我镇引进或创办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300万元以上的,与在岗人员同等待遇,并享受相关奖励政策”⑦。这符合第三阶段特征。

4.考核招商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将招商指标与经济收入和政治前途挂钩实施奖惩。坊庄乡提出的奖励措施是“对提供项目线索的单位及个人,项目建成后给予线索人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1‰的奖励,最高金额20万元”⑪。里老乡的奖惩措施可以被形容为“一手高指标,一手乌纱帽”:“引进重大项目人员,除享受物质奖励外,政治上给待遇。班子成员引进投资三千万元以上项目的,优先向县委推荐,提拔重用。一般干部引进投资一千万元以上项目的,享受班子成员待遇,列席班子会,是干部的,优先向县委推荐,提拔重用……班子成员没有引进项目的不得在本乡镇调整更高职位;一般同志没有引进项目的,不得推荐提拔”⑥。这符合第四阶段特征。

由此可见,G县的招商引资活动就是在“压力型体制”下开展的。

与“压力型体制”相对应的就是“表现型政治”。在自上而下的指令颁布之后,自下而上的响应随即就会发生:为“集中利用年底前有限时间,在全县开展项目招商攻坚活动”,县委办公室下发文件,提出“进一步加大促击力度”的要求,各部门及各乡镇旋即拿出提高奖励(引进无偿资金的单位,提取资金实际到位额的10%作为跑办经费,由资金使用单位从经费中列支)、实行风险保证金督促机制(对没有完成招商任务的单位,县财政将在年度办公经费中扣除相应项目风险金)、丰富惩罚手段(对于完不成任务的片,所有人员取消评先资格及年终奖,完不成任务的村,村干部工资先发放50%)等创新型促激制度。

由于与奖惩挂钩的指标只有引进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税收的贡献额,规划中关于调整产业结构的内容并没有体现在招商引资的考核制度中,所以引进项目的行业属性、引进项目的企业类型等决定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其他关键因素自然成了官员们关注的次要问题。根据奥尔森的观点,“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12]。所以,即使假设G县制定规划时对劳动力的供给能力做了充分且正确估测,即使引进企业招工困难将拖缓整体规划的实施脚步,在上述制度的激励和导向下,各部门及乡镇官员只会尽力抓住招商引资这一“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和“考核选拔干部的第一标准”,以期实现个人效用。劳动力的供给作为公共物品,迟早会在这种竞争式招商引资的模式下供不应求,最终酿成劳动力短缺的“公地悲剧”。

(二)从技术层面指出规划制定的失误

以上分析指出了存在于规划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对G县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做出了制度层面的解释。但在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是否充分且正确的评估了G县人力资源的承载能力,还需从技术层面另作研究。

相比规划中“我县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充裕”⑫等模糊且带有主观色彩的定性描述,《G县招商局发展规划及优惠政策》应用数据从较为客观的角度对G县人力资源的承载能力做出说明:“全县共有农村劳动力23万人。除国内外劳务输出5.8万多人外,尚有16万农村劳动力。县职教中心、劳务培训中心每年定向培养技能型劳动力

近万人,可为企业提供充足的高素质劳动力”⑬。上述说明虽有数据支持,但是却混淆了人力资源的概念:其中以“劳动力”解释“人力资源”,持的是成年人口观,即认为“人力资源即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全部人口,确切地说,是16岁以上的具有劳动能力的全部人口”[13];之后提到“技能型劳动力”,又在对人力资源的解释中加入了人员素质这一指标。通过上述两种对人力资源内涵的不同解释,我们可以从数量角度得知G县可以从事劳动的人口有16万,从质量角度得知16万人中每年接受定向技能培训的将近1万人。然而,对于招商引资而言,G县人力资源的承载能力,即可供引进企业雇佣的劳动力的具体数量却不得而知,但显然远小于16万。规划中“人力资源丰富”一说抽象而缺乏说服力。

除此之外,“十二五”规划对“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劳务输出部分的内容进行调整更能说明问题。G县“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均将提高农民纯收入作为目标。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劳务输出是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所以,作为H省劳务输出基地县⑭,G县过去坚持“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作为促农增收、富民强县的一项战略举措来抓”:一方面,投资60万元,建设外派劳务大厅,成立外派劳务服务中心,以“为外派劳务提供便捷、规范、优质的一条龙服务”;另一方面,投资560万元,建立对外劳务输出培训基地,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富余劳动力进行知识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在“十一五”期间有目标的向国内输出劳务3.8万人、向海外输出劳务1.98万人。如果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就遇到目前所遇到的劳动力短缺,不能满足引进企业用工需求的情况,G县绝不可能大力推动劳务输出,将本县人力资源向外省甚至向外国分流——甘冒耽误企业发展,进而拖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番”的目标的风险。“十二五”规划中不再提劳务输出而转提“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即是对之前规划进行的修正,亦是对“十一五”期间大力输出劳动力的举措缺乏科学依据的证明。

因此,我们有理由做出判断,G县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未能对人力资源的承载能力做出充分且正确的评估,目前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亦正是由先前规划设计失误造成的后遗症。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首先综述了学界认为造成“民工荒”的原因,以及由此带来的企业战略的调整和政府发展的机遇。然后以G县为例,对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介和比较,并介绍了G县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①企业招工困难;②政府行政干预效果不明显;③“以商引商”计划实施受阻。三个实地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确定了研究角度,即从规划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G县人力资源承载能力不足的情况做出解释。之后,先通过研究G县招商引资办法和考核制度,判断“压力型体制”和“表现型政治”是造成人力资源供不应求的制度性原因。再通过研究G县人力资源说明、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劳务输出的实施措施,判断未对G县人力资源承载能力做出科学评估是规划中存在的技术性失误。进而得出本文结论:在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徙至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后,同样会发生劳动力短缺的情况。造成企业招工困难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在规划设计过程存在失误,同时也在于地方政府在规划实施过程缺乏统筹。

其中,制度层面的问题——“压力型体制是在中国目前发生的赶超型现代化以及正在完善的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有客观经济原因,也有传统的体制背景”[10],较为复杂且涉及广泛,非朝夕之功可以解决。而技术层面的问题——对人力资源承载能力估测失误则相对简单且孤立,寻找科学的方法对地方政府可供引进企业雇佣的剩余劳动力的规模重新进行测算,比较容易办到。而且,虽然农民“半耕半工”的理性心理特征、海外务工的吸引力、企业工资与福利待遇……都能对劳动力供给情况产生影响,但充分掌握准确数据是从实际出发对规划进行修正,解决劳动力短缺现象的基本前提。因此,本文拟针对如何挑选剩余劳动力的估算方法提出建议。

目前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估算,学术界主要使用过三种基本方法[14]:①古典经济学估算法。刘易斯认为,如果从传统部门中抽出一定数量的劳动力,没有降低农业总产量,那么这部分劳动力就是剩余劳动力,即边际生产力为零的那部分劳动力[15]。测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测算狭义农业剩余劳动力,即农业拥有的劳动力数量与现有的农业生产技术、耕作方法下农业对劳动力的需要量之差。另一种是测算广义的农业剩余

劳动力,即农业拥有的劳动力数量与采用较先进的农业生产和管理技术条件下农业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之差。②新古典经济学估算法。以舒尔茨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者认为农业部门所有劳动力的边际产品都大于零,即刘易斯提出的边际生产力为零的剩余劳动力是不存在的[16]。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就是,整个经济系统收益最大化(即资源达到最佳配置)时所需要的农业劳动力数量与农业中实际存在的劳动力数量之差。③标准结构比较估算法。钱纳里等人对多个国家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与人均GDP水平相对应的各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17],国内学者将其看成一个国际标准,引申出用中国农业部门的劳动力总数与相同GDP水平上的国际标准进行比较,算出中国剩余劳动力的数量的方法[18]。

使用标准结构比较估算法测算农业剩余劳动力时,所依据的国际标准是对70年代、全球100多个国家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到的结果,时效性较差。且考虑到各国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特点千差万别,将这一标准与我国内陆城市(县)的情况进行比较意义不大,因此使用这种方法估算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准确度不会很高。使用新古典经济学估算法测算农业剩余劳动力,单纯从市场角度考察劳动力的配置,而与农业技术水平无关。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与否,完全取决于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产业边际生产力的差异,而与经济系统本身究竟有多大的劳动力供求缺口无关。因此,使用新古典经济学估算法进行估算,得到的将是以某地区整体经济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应该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而非实际情况中G县可供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使用古典经济学估算法测算剩余劳动力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其中,广义剩余劳动力涉及的变量太多,如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管理技术等,若将各地方农业生产中所采用科学技术的先进程度,农业占用的资本数量等因素都考虑进去,将会造成数据获取和指标甄别上的困难,一旦出现疏漏或误差,将对估算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造成极大影响。与其他三种估算方法相比,使用古典经济学估算法测算狭义剩余劳动力,是将其看成转移出来后农业产量不会下降的那一部分劳动力,可信度和解释力更强一些。因为这种测算方法“不需要知道农业总产出、耕作面积、牲畜饲养量、每亩(畜)所需工日数以及总工日需求数等信息,只需知道农民的劳动负荷t(即年均工日数,笔者注),就可确定剩余比例及规模”[14],不存在因变量过多导致的问题。这种算法还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希望通过测算得到的,正是在G县农业产出水平不会下降的前提下,能够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多少劳动力,为引进项目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所以应当使用古典经济学估算法对G县的剩余劳动力(狭义)进行测算。

注释

①G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http://xxgk.hengshui.gov.cn/zfxxgk/html/10/009110525 48/2009/2009-011290.html。

② G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http://xxgk.hengshui.gov.cn/zfxxgk/html/10/2009 11052548/2011/2011-18826.html。

③ 衡德工业园简介,http://www.gucheng.gov.cn/jjfz/ycsq/hdgyy/2011/06/08/content_206581.shtml。

④ 营东工业园简介,http://www.gucheng.gov.cn/jjfz/ycsq/ydgyy/2011/06/08/content_206585.shtml。

⑤ H省兴弘嘉简介及发展规划,http://www.guotex.com/Default-11.aspx。

⑥ 里老乡人民政府G县招商引资实施办法,http://xxgk.hengshui.gov.cn/zfxxgk/html/10/200911052548/2009/2009-017399.html。

⑦故城镇党委、故城镇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http://xxgk.hengshui.gov.cn/zfxxgk /html/10/200911052548/2008/2008-005841.html。

⑧G县商务局工业项目建设考核促激办法,http://xxgk.hengshui.gov.cn/zfxxgk/html/10/201002016440/2010/2010-13827.html。

⑨ G县“项目招商攻坚活动”实施方案,http://xxgk.hengshui.gov.cn/zfxxgk/html/10/200911052548/2010/2010-09982.html。

⑩G县饶阳店镇关于开展全员全年招商引资活动的实施意见,http://xxgk.hengshui.gov.cn/zfxxgk/html/10/200911052548/2009/2009-017188.html。

⑪ H省G县坊庄乡投资指南,http://xxgk.hengshui.gov.cn/zfxxgk/html/10/200911052548/2008/2008-003654.html。

⑫为行文流畅,文中除专门分析人力资源内涵的段落,不对人力资源和劳动力作区分。

⑬ G县招商局发展规划及优惠政策,http://xxgk.hengshui.gov.cn/zfxxgk/html/10/200911052548/2008/2008-003841.html。

⑭ G县劳务输出,http://www.gucheng.gov.cn/ch3038/ch3574/。

[1]蔡昉,王美艳.“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5,(2):5-10.

[2]孙文凯,白重恩,谢沛初.户籍制度改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1):28-41.

[3]包小忠.刘易斯模型与“民工荒”[J].经济学家,2005,(4):55-60.

[4]刘林平,万向东,张永宏.制度短缺与劳动短缺:“民工荒”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8):45-53.

[5]景跃军,靳雄步.社会保障视角下的“民工荒”现象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2,(7):223-226.

[6]George Alexander,Andrew Bennett.Case Studies and Theory Development in the Social Sciences[M].Cambridge,MA:MIT Press,2005:253.

[7]张国庆.中国政府行政改革的“两难抉择”及其应对思路[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5):1-7.

[8]周志忍.新时期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6,(10):20-23.

[9]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3.

[10]荣敬本.县乡两级的政治体制改革,如何建立民主的合作新体制——新密市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作机制的调查研究报告[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7,(4):6-28.

[11]周志忍.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我国的实践历程与前景[J].中国行政管理,2008,(1):111-118.

[12]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2.

[13]张晋,赵履宽.劳动人事管理词典[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15.

[14]王检贵,丁守海.中国究竟还有多少农业剩余劳动力[J].中国社会科学,2005,(5):27-35.

[15]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16]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7]钱纳里,塞尔昆.发展的型式:1950-197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18]袁志刚.剖析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J].劳动保障通讯,2002,(5):18-20.

A Research on Labor Shortage Based on the View of the Problems in the Government Planning——A Case Study of G County in H Province

ZHANG Quan,WANG Lin-lin,LI Yu-sheng
(School of Government,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The phenomenon of migrant worker shortage made labor suppl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accomplishment of local government planning.It also forced some industries to move to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which also brings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y.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Twelfth Five-Year Plan”of G county in H province,the invited enterprise encounters difficulty in workers recruitment and may further make trouble for the county’s development.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way of investment invitation an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caused its human resource being behind requirement.On the other hand,inability of correctly estimating the human resource capacity caused the excess of labor export.Hardly can the institutional problem be solved in a short time,on the contrary,technical problem is relatively easier to be solved through estimating the surplus labor of G county with an appropriate and scientific method.

plan;human resource capacity;performance measurement;surplus labor

F241

A

1674-8638(2014)02-0032-07

[责任编辑:胡亭亭]

2013-08-20

张 权(1986-),男,北京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学理论与政府管理研究;王琳琳(1987-),女,山东沂水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府管理研究;李玉生(1986-),男,河南济源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管理创新研究。

10.13454/j.issn.1674-8638.2014.02.006

猜你喜欢
劳动力规划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发挥人大在五年规划编制中的积极作用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十三五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