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皖辉
李银德、陈维民主编的《陈独秀画史》(以下简称《画史》),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主编者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开篇对陈独秀出生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安庆介绍起,到陈独秀生平大事记终篇,收录近200张历史图片,资料翔实,图文并茂;辑录了13幅陈独秀书法艺术作品,提供给读者鉴赏。还收录了一些较为少见的图片,如陈乔年的妻子史静仪和儿子陈红五相拥的照片,陈独秀第三子陈松年、第四子陈鹤年和女儿陈子美的照片等。那一幅幅历史图片,形象直观,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和难以名状的感慨。以画史的形式展现陈独秀的人生,既有厚重的历史时空感,又令人耳目一新。主编者的创意和良苦用心,令我感佩之至。《画史》一书问世,可以让更多的人阅读陈独秀,感知陈独秀,走近陈独秀,了解陈独秀,使陈独秀研究从学术走向大众,从书斋走向民间。从一定意义上说,它的出版,填补了陈独秀研究的一个空白,是陈独秀研究的一个新成果。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连任五届中共中央总书记。其长子陈延年、次子陈乔年都是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在1927年的中共五大上,父子三人同时被选为中央委员,这在中共党史乃至国际共运史上绝无仅有。陈独秀是中共党史上的重量级人物,讲中共党史,不能不讲陈独秀;研究中共早期历史,不能不研究陈独秀。陈独秀是怎样的一个伟人?《画史》用简约的文字作了概述:
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号实庵,谱名庆同,官名乾生。1879年10月9日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今属安庆市),1942年5月27日逝于四川江津(今属重庆市)。
陈独秀涉世,正值清王朝日趋衰落,中国人民内受封建主义压迫、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内忧外患民族危亡之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陈独秀放弃科举仕途,毕生奉献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他历经了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二次讨袁,曾因激烈反对清王朝的腐败和袁世凯的封建复辟,屡遭迫害,被迫东渡日本。他创办了《安徽俗话报》、《新青年》等报刊,高举科学、民主的旗帜,促成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大解放,领导了划时代的五四运动,被推崇为“思想界的明星”、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和李大钊等人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在中共第一至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均被推举为党的最高领导人。大革命失败后,他被迫离开领导岗位,一度参加了托派活动,后被开除中共党籍。1932年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七七事变后获释,投入全民族抗战行列。晚年生活清贫,贫病交加,1942年病逝于江津。
我读《画史》,感到全书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很突出,令人印象深刻。
其一,它运用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资料图片,解读陈独秀不平凡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陈独秀的人生确是辉煌而伟大的。
青年时代的陈独秀是蔑视科举制度、崇尚爱国的著名的革命志士。封建制度的桎梏统治中华民族达2000年之久,世世代代,多少有识之士思想被禁锢,行动被枷锁,生命被窒息,理想家们纵有救国兴国的远大抱负,也只能仰天长叹。目睹清王朝的腐败和列强的侵略,陈独秀于1897年江南乡试后,彻底放弃了科举仕途,立志救国,投身革命。为了探求维新救国的道理,青年陈独秀曾5次东渡日本留学,接受西方新思潮的洗礼。1902年,陈独秀等人在日本发起成立“青年会”,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903年5月,陈独秀、潘赞化等人在安庆藏书楼举行爱国演讲会,反对沙俄向清廷提出意在侵占中国东三省的7项无理要求。1904年3月31日,陈独秀、房秩五、吴守一等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并以此为舆论阵地,批评时事、开通民智,向皖人介绍新知识、新思想。1905年夏,陈独秀与常恒芳、柏文蔚在芜湖发起成立革命团体——岳王会,意在发扬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之后,陈独秀又与吴樾密谋狙击清廷出洋五大臣。辛亥革命后,陈独秀出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任上,他与都督柏文蔚志同道合,致力于安徽省地方政权建设,潜心革新除弊,励精图治。
陈独秀是推崇科学与民主的先驱。1915年,陈独秀亲手创办了《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从此,他高高举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引领中国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发动了向腐朽的封建思想、文化、道德宣战的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擂响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战鼓。创刊号上由陈独秀亲自撰写的第一篇文章《敬告青年》,对新青年提出了6条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像的。陈独秀提出的这6点希望,实际上是为改造国民的奴性,向人民群众灌输民主、科学和爱国思想,为未来的革命做思想准备。《敬告青年》一文是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而贯穿于新青年6条标准的一条红线是科学与民主。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号上著文,热情赞扬陈独秀为“思想界的明星”。毛泽东曾对斯诺说过,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做学生的时候读《新青年》的感想,他说:“《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总之,那时的《新青年》是青年的导师,是青年解放思想的号角,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战鼓。陈独秀主办《新青年》使他名满天下,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光彩夺目的辉煌时期。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在五四运动中,陈独秀不仅号召人们为真理而战斗,而且自己是以一位普通战士的姿态直接行动的。他亲笔起草《北京市民宣言》,提出收回山东主权、罢免卖国官僚、撤销警察机构、市民组织保安队、给予市民集会和言论自由等5条关于内政外交的最低要求,并表明:如果政府不顾市民的愿望,拒绝市民的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唯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北京市民宣言》是陈独秀“平民征服政府”的政治纲领和行动纲领。宣言由胡适译成英文印好后,陈独秀还亲自去散发。1919年6月l1日晚10时,陈独秀正在散发传单时,被暗探逮捕。毛泽东在湖南得知陈独秀被捕后,于7月14日在《湘江评论》创刊号上报道了京沪等地的营救活动,发表《陈独秀之被捕与营救》一文,并全文转载了《北京市民宣言》,毛泽东在其文章中说:“我们对于陈君,认他为思想界的明星。陈君所说的话,头脑稍为清楚的听得,莫不人人各如其意中所欲出。……陈君之被捕,决不能损及陈君的毫末。……政府决没有胆子将陈君处死。就是死了,也不能损及陈君至坚至高精神的毫末。……我祝陈君万岁!我祝陈君至坚至高的精神万岁!”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北洋政府的京师警察厅终于将被关押了98天的陈独秀释放回家。逮捕与营救、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使陈独秀的革命形象更加高大光辉了。26年后的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中说:“五四运动有中国最觉悟的分子参加,当时觉悟分子有陈独秀、李大钊……是代表左翼的。”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endprint
陈独秀和李大钊同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陈独秀被营救出狱后,李大钊亲自护送陈独秀出京,借道天津去上海。在送陈独秀去天津的路上,他们边走边谈,计划组织中国共产党。后来,李大钊介绍维经斯基到上海面见陈独秀,直接推动中共上海发起组的创建。再后来,李大钊与陈独秀通信相商,决定同时在北方和南方从事建党的筹备工作。为筹建中国共产党,1920年初,陈独秀委托恽代英翻译考茨基的早期著作《阶级斗争》。委托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同年11月,出版新青年丛书第一种,即李季翻译的克卡朴的《社会主义史》。这些著作,对于当时的共产党员、青年团员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起了极大的作用。毛泽东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3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3本书就是《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经过酝酿和准备,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8月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取名为“中国共产党”。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通过写信联系、派人指导或具体组织等方式,积极推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1920年11月,中共上海发起组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表达了中国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和主张。陈独秀更是大力抓党的舆论阵地建设。首先,把《新青年》改为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随后又创办半公开的刊物《共产党》月刊,借以介绍革命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推动建党工作的开展。《共产党》月刊是上海发起组在中国树起的第一面共产党大旗。在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努力推动下,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其二,《画史》采用大量的历史照片和资料图片,述说了陈独秀迭遭挫折的悲壮人生,却也让人看到了这位悲剧人物的铮铮风骨。
陈独秀一生5次坐牢。第一次是在安徽参与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避难芜湖时被当地驻军逮捕,差点被枪决,时间是1913年8月27日。第二次是在北京新世界游艺场散发传单时被捕,时间是1919年6月11日。第三次是1921年10月4日,在主持党中央工作期间,在上海渔阳里2号住宅被法巡捕房逮捕,高君曼、杨明斋、包惠僧、柯庆施同时被捕,由于营救得力和查无实据,被关了3天后保释。第四次是1922年8月9日,上海法租界当局以宣传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嫌疑逮捕了陈独秀。由于北京《晨报》及时刊出10个革新团体联合发表的营救宣言,陈独秀被保释放。第五次是1932年10月15日,中国托派机关被国民党侦探协同法租界巡捕房破获,秘书谢少珊供出陈独秀的地址,致陈独秀被捕。陈独秀虽身陷囹圄,却神情自若,大义凛然,他公开声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西安事变后,在全国上下同心协力一致抗日的背景下,国民党当局不得不于1937年8月23日将陈独秀释放。但当国民党当局要求他写悔过书时,他义正词严:“我本无罪,悔悟失其对象;罗织冤狱,悔悟应属他人,附加条件,我宁可炸死狱中。”《画史》选登了一幅陈独秀在南京狱中的照片,可以佐证。最让人感慨的是,陈独秀俨然把反动监狱视为“世界文明发源地”。他言道:“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
陈独秀的政治生命也连遭打击。先是被革职。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临时政治局。在共产国际的授意下,陈独秀不再担任中共中央领导人。1928年6月18日-7月11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共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王若飞(1896-1946)提出要公正对待陈独秀,并提名陈独秀仍为中央委员候选人,被会议否决。1929年8月,中苏之间由于中东铁路的路权归属问题,爆发了“中东路事件”,引起武装冲突。当时的中共中央明确提出“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并组织大规模反对国民党和拥护苏联的群众示威。陈独秀站在爱国主义立场发表了不同看法,后被以反对中央的政治路线为名,开除党籍。更让陈独秀不能容忍的是,王明于1936年10月13日,通过巴黎《救国时报》发表文章,污蔑陈独秀是汉奸、匪徒,主张枪毙陈独秀。1938年一二月间,康生在《解放》周报上发表文章,污蔑陈独秀是日本间谍。陈独秀有口难辩,出于义愤,于1938年3月18日致《新华日报》公开信,申明自己所蒙受的不白之冤,《新华日报》未发表,后刊登于3月20日《扫荡报》。
陈独秀还连遭丧子之痛。其长子陈延年(1898-1927)、次子陈乔年(1902-1928),均是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1922年6月,陈延年与赵世炎、周恩来一起创建旅欧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1925年6月,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参与领导省港大罢工。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1927年6月,在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任上,遭国民党军警逮捕,同年7月4日壮烈牺牲。陈乔年1925年任中共北方区委组织部长,是区委书记李大钊的得力助手。1926年3月18日,中共北方区委组织在京青年学生,前往北洋政府举行反帝示威游行,遭到北洋政府军警镇压,酿成“三一八”惨案。陈乔年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还为掩护学生转移,被军警刺中胸部负伤。他也是第五届中央委员,时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长。1928年2月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6月6日在龙华英勇就义。两个儿子先后壮烈牺牲,身为父亲的陈独秀,此时正因为大革命的失败而承受着巨大的内外压力,但他对失去两位爱子却无怨无悔,从未表示过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只是在南京监狱中得知西安事变蒋介石被扣后,与狱中友人备酒相贺,并奠酒悼念“大革命以来为共产主义而牺牲的烈士”。在为“延年和乔年”酹酒祭奠时,他才“老泪横流,痛哭失声”,宣泄了积压多年的丧子之痛和对儿子的亲情厚爱。1937年,陈独秀被释放出狱后,胡适、张伯苓、周佛海等人劝说陈独秀参加“国防参议会”,他拒不参加,义愤填膺地说:“蒋介石杀了我许多同志,还杀了我两个儿子,我和他不共戴天!”endprint
陈独秀一生,为了革命事业,屡遭迫害,颠沛流离,晚年应朋友邓仲纯邀请,到四川江津(今属重庆市)石墙院定居。这时他的生活十分清苦,除了一点微不足道的稿费外,主要靠亲友接济勉强维持生计。但他穷不失志,傲气不减,从不愿无缘无故接受别人恩赐,对政客们的政治拉拢更是严词拒绝。这正是陈独秀的铮铮风骨。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在贫病交加中黯然离世,去世时无茔地,还是邓氏叔侄慷慨捐出陈独秀生前住过的康庄别墅不远处的一块土地作为墓地,这才让逝者有了一块安息之地。
其三,《画史》单列出一篇“功过荣辱,后人评说”,旨在让我们学会用客观公正的眼光审视陈独秀,从这位前贤身上吸取教益。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生前集荣辱毁誉于一身。离开人世几十年来,舆论界、思想界对他的评论仍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似乎盖棺难以定论,这也说明了评论陈独秀这样的历史巨人的艰巨性。出于为读者着想,更为初涉陈独秀研究者考虑,《画史》单列出一个“功过荣辱,后人评说”的篇章。这一篇章内容十分丰富,资料尤其珍贵。在名人评说一节,选录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胡耀邦的评说,也选录了陈独秀所处的那个时代曾经的同路人、挚友、同事对他的评说。这些评说者,用的都是一种深邃的历史眼光,采取的是厚道、公正的政治态度,自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毛泽东在《“七大”工作方针》讲话中是这样评价陈独秀的:“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来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我说陈独秀在某几点上,好像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创造了党,有功劳。”这一评说,是毛泽东对陈独秀领导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高度褒奖,更是对陈独秀建党功劳的充分肯定。
鲁迅先生在世时,就已经洞察陈独秀的光明正大,他言道:“假如将韬略比做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里面有几支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鲁迅看人看事目光犀利,棋高一着。伟人邓小平说得更直白:“陈独秀,还有瞿秋白同志、李立三同志这三个人,不是搞阴谋诡计的。”包惠僧言道:“陈独秀不讲假话,为人正直喜怒形于色,爱说笑话,很诙谐,可是发起脾气来也不得了。”讲的也是陈独秀的个性和人品。1994年,胡耀邦在修改一篇关于陈独秀的文章时,说:“第一次大革命,在那种条件下,陈独秀很难不犯错误的”,“写陈独秀这种对革命有过很大贡献的历史人物,要像鲁迅写章太炎那样,有一种深邃的历史眼光,采取厚道公正的写法,这样才能正确评价前贤,深刻吸取历史教训,使后人受到教益。”胡耀邦的这番话,入情入理,真知灼见!
陈独秀逝世距今已经70多年了。历史,经过近四分之三个世纪风雨的冲刷沉淀,一个真实的陈独秀渐渐还原在我们面前。《画史》的出版,是主编者对历史的尊重,对读者的奉献,对逝者的告慰!
(责任编辑:胡 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