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红
超市里,食品包装琳琅满目,信息繁杂。作为消费者的你,是否学会了看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不被食品包装上的噱头所忽悠呢?这里我就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包装噱头,解析下其背后的真相。
噱头一:不含防腐剂
不含防腐剂,并不能保证它是“纯天然”状态,因为里面可能含有抗氧化剂、香精、色素、发色剂、增鲜剂之类的其他食品添加剂。而且,很多食品天然就是不用防腐剂的,比如罐头,比如一些含盐和糖极高的食品,还有一些极干的食品如方便面、挂面等。因为罐头能把里面的细菌和芽孢彻底杀灭,同时又密封起来,让外面的细菌进不去,所以它不需要防腐剂。没有水细菌没法繁殖,大量的盐和糖起到了防腐剂的作用。
不过,盐和糖含量太高,比含有防腐剂还要糟糕。高盐的健康危害要比百分之零点几的防腐剂厉害得多。比如说,一些酱油、酱、咸菜等宣称不含有防腐剂,通常都是那种咸味特浓,甚至再加糖掩盖的产品。所以,“本品无防腐剂”不应当成为消费者优先购买某种产品的主要理由。
噱头二:无添加蔗糖
很多消费者为了控制血糖,选择购买号称“无添加蔗糖”甚至“无糖”的食品,然而,能让血糖快速上升的,远远不仅是蔗糖这种东西。
精制淀粉的血糖上升速度已经足够快,以淀粉为原料制作出来的糊精、麦芽糊精、麦芽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个个都比蔗糖有过之而无不及。
例如“无添加蔗糖”的麦片,只是“麦芽糖浆”替代蔗糖做成的产品,或者是糊精+甜味剂的组合,在升高血糖方面比蔗糖只会更猛,而营养素含量方面也完全没有任何优势。
除了麦片外,“无添加蔗糖”的说法常见于糊粉类产品,以及饼干、点心之类。遗憾的是,中老年人,尤其糖尿病人,还有肥胖者,都容易受到这种表述的吸引。其实,这可真是一大陷阱。
另外,从营养价值来说,“无蔗糖”也不意味着比其他产品营养素含量更高。如果不加蔗糖,体积用什么来填充?无非是淀粉、糊精、油脂之类,也未见得对身体更好。
噱头三:无反式脂肪酸
现在很多人购买甜味零食时,都会注意看看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如果是零,就放心地买回家去。其实,即便反式脂肪酸真的为零,那些高脂肪、高糖、高热量的零食也是不值得经常吃的,比如派、蛋挞、饼干、曲奇、桃酥、酥皮点心、起酥面包之类。虽然研究证明反式脂肪酸强力促进心脑血管疾病和肥胖,但所有脂肪都有令人长胖的能力,特别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油脂。目前油脂工业技术完全可以做出来几乎不含反式脂肪酸的植物起酥油、蛋糕油、人造奶油之类产品,然而,这些专门用来做点心饼干,产生香酥口感的,都是半固态的油脂,其中的饱和脂肪含量绝不逊色于猪油。所以,偶尔过年过节吃几次也就罢了,千万别因为“零反式脂肪”的说辞纵容自己。
噱头四:非转基因
很多食用油的包装上会用大字标明“非转基因”。但凡是油脂,除了脂肪和维生素E之外,几乎不含其他营养素,而且脂肪含量都高达99.9%。
无论是不是转基因的烹调油脂,在增加食物热量、令人长胖方面差异都不大。如果因为标明“非转基因”就放心大吃特吃,炒菜大勺放油,长出一身肥肉来,那么距离糖尿病、心脏病、胆结石、肠癌之类的疾病就会比较近了。
经过安全性评价之后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本身,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目前并未发现转基因的大豆油含有什么毒性物质,也没有发现它有特殊的害处。如果非要说它有害处,最大的害处就是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出油率高,榨出来的油成本较低,这样就让很多人因为“不差钱”而舍得多放油,从而摄入脂肪过多。
噱头五:不含味精
西方的食品说明大都如此声称,似乎味精是洪水猛兽。不过,的确有少数人对味精中的谷氨酸钠比较敏感,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于是就有很多所谓不含味精的产品应运而生。然而,很多专家提示,不含有味精,不等于不含有谷氨酸钠这种成分,更不等于不含有人工增鲜成分。
现在食品工业中使用的增鲜剂品种太繁多了。除了味精,还有核苷酸钠,有机酸钠,复配的鸡精,有酵母提取物,植物蛋白水解物等。各种鲜味的水解物、提取物当中都含有相当多的谷氨酸钠,其实和味精也差不了太多。那些怕味精的人,需要控制食物含钠量的人,都要仔细看看清楚。
噱头六:不含胆固醇
有一些植物油的包装上标明“不含胆固醇”,但其实凡是植物油都不含胆固醇,这一点实在没什么值得夸耀之处。但这种看似毫无意义的话,是有意无意地利用消费者的无知,暗示其他油脂产品可能会含有胆固醇,有不公平竞争之嫌。
不含胆固醇,并不代表这种油对血脂一定有什么特殊好处,更不意味着吃这种油不会让人长胖。比如说,棕榈油不含胆固醇,但它的饱和程度比猪油还要高。含有胆固醇,也不一定就对健康不好,比如鱼油、鱼肝油里就含有胆固醇。无论含不含胆固醇,少吃点油,别吃那些加热很多次的油,才是最要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