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生还是不生?

2014-02-20 15:02王南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郭倩二孩兄弟姐妹

王南

2013年末,“单独二孩”政策终于启动,很多年轻人准备从一家三口升级为一家四口。另外一些人则毫不犹豫地对二孩说不。生,与不生,这是一个问题。

不想让孩子童年孤单

2013年底,北京团结湖一家烤鸭店里,在为婆婆庆生的家宴上,31岁的郭倩郑重宣布,要为儿子添个妹妹。

儿子大丰今年5岁,上幼儿园之余,大部分时间喜欢宅在家里玩iPad,自从跟妈妈一起看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就喜欢上了那个给弟弟买奥特蛋的Cindy,一直央求妈妈再生个妹妹。

郭倩出生于1983年,那个年代正赶上中国限制生育。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有5.4亿人口,1954年很快突破6亿,1969年达到8亿,对于当时并不富裕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为此,不得不采取措施控制人口增长。1982年9月,计划生育被确定为中国的基本国策,该政策使中国少生了4亿多人,这其中就包括郭倩可能的弟弟或妹妹。

在中国,郭倩这代人多半是独生子女,从小一个人长大,“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已经很孤单了,不想让孩子重蹈覆辙。”郭倩说。

郭倩的想法与丈夫不谋而合。丈夫一直想要个女儿给儿子做伴,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这一愿望迟迟不能实现,如今,“单独二孩”政策把他们的家庭计划喜出望外地“打乱”了。

“独生子女没有享受过兄弟姐妹的亲情,这无疑是人生的一个缺憾。”郭倩还记得当年妈妈带她时的孤独,那时,父母经常加班,小郭倩一人面对一屋子玩具却丝毫没有兴趣,那时,她唯一的慰藉就是坐在板凳上看动画片,“靠着‘蓝精灵和‘鼹鼠,童年才算有了伴儿。”

如今,再生一个的愿望使郭倩一家重新计划起来。原本只存给儿子的钱,要拿出一部分来应对即将到来的“下一个”,新年等待续费的健身卡也临时取消,原因是“要及早打算,怕万一有了身孕措手不及。”

在郭倩看来,“二孩可打破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小公主小皇帝的局面,因为不再是独苗,一家人就不会过分溺爱孩子。两个孩子做伴,也有利于他们成长。”

想要二孩的年轻人,很多都有郭倩这样的想法。2010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就生育问题做过网络调查,超过6000位的参与者中,有77.5%的人认为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一个家庭生两个孩子是最理想的状态。

国家卫计委生育意愿调研结果显示,将有1500万—2000万人受“单独二孩”政策影响。中国人民大学的网络数据表明,60.5%的人选择“会”生二孩,27.2%的人选择“不会”,12.2%的人表示“没想好”。也就是说,目前,60%-70%的“单独”夫妇有生育二孩的计划。

除了不希望孩子童年孤单,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农村人口中,潜移默化地有一种“养儿防老”的潜意识。因此,各省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地方法规时,都或多或少地对农民放开了二孩生育的口子。

而郭倩父母那一辈,大多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每人几乎都有一个兄弟姐妹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她还记得爷爷生病时,自己的姑姑、叔叔围在床前的情形,“虽然爸爸在外地赶不回来,但是父母那一辈兄弟姐妹多,彼此间是很大的依靠。”

作为独生子女的郭倩对自己父母的晚年有一份很深的担忧,除了“怕一个人忙不过来”,最主要的是“精神上缺乏亲情的支撑。”

一般的独生子女对兄弟姐妹的理解,只停留在伙伴、玩伴这个层面。在网友老猫看来,手足之情,可没这么简单,“在漫长的一生中,兄弟姐妹之间,会存在一个互相支持和帮助的关系,一旦一方遇到困难,另一方往往会无私地援助。这会相当大地减轻生活压力。”

经济账加额外辛苦

陈文文和张凯是1985年出生的独生子女,结婚两年,两人年薪加起来有16万元人民币。

婚前,两人就约好,若条件允许,就生育两个孩子。可婚后,没过一年,两人就放弃了生养二孩的想法,原因是刚刚买下的新房有巨额贷款需要偿还。

“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大,尤其对我们独生子女来说,养老任务也更重,多生一个当然好,可理想还是得向现实低头。”张凯无奈地表示。

33岁的王欣雨,育有一子,今年3岁。得知“单独二孩”政策后,她坦言:“不管是否符合政策,都不打算要二孩。”

在中国,经济压力是一些人不想生养二孩的重要原因,所谓“生得起,养不起”。很多人纠结半天,最后发现,生与不生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钱说了算。让王欣雨放弃二孩念想的,就是一本厚厚的经济账。

她和丈夫每人每月工资5000元,还房贷2000元;6个月大的孩子,每个月1200元奶粉钱,尿不湿300元,玩具、衣服等开支每月500元左右。孩子上幼儿园后,每个月学费要 7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根本养不起第二个宝宝。这样一本账,让不少像王欣雨一样的年轻父母不堪重负。

“生二孩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不仅仅是钱的事,孩子的上学、恋爱、就业压力都会成倍增长。”除了眼下的花销,王欣雨想得更为长远:“一般的普通家庭承担四老一小压力已经很大,又如何保证小的生下来后能有很好的生活?”

中国年轻人的工作压力大,在家时间少,周末陪孩子游玩、上辅导班的时间本来就紧,对于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生活的独生子女来说,二孩的确是个“坎儿”。

要还是不要,纠结中

事实上,“要不要生二孩”,“生二孩好不好”,并不是简单的判断题,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究竟是生还是不生,很多人还在“长考”中。套用王志文一首老歌的歌词,那就是“想生二孩,并不是很容易的事,那需要太多的勇气”。

李雅在一家大型汽贸公司上班,女儿今年6岁,她和老公工作忙,孩子放学都是老人去接,回来后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电脑,“很想让她多个伴。”

“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有几分“重男轻女”观念的公婆希望再添一个孙子,但33岁的她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如果生二孩,就意味着放弃晋升机会。

生与不生,这个问题已经在李雅心中盘旋了很久,“等过几年事业稳定了再要,又不知道还能不能生,即使现在牺牲工作把孩子生出来,带孩子及以后的教育等问题也很麻烦,所以这个问题要仔细考虑后再做决定。”

有机会,不生有点可惜;但生了,可能也会失去一些东西。这是很多爱二孩又怕二孩的年轻人的思路。对于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刘颖来说,要生二孩,还有一个更为现实的难题:年龄。刘颖今年已经38岁,女儿12岁,因为丈夫喜欢男孩,所以面对“单独二孩”政策,她也开始动心。但高龄产妇需要面对很多问题,又让她一直很纠结。

面对“单独二孩”政策,很多人都有各自的理由和想法,生育二孩不但增加抚养孩子的成本,牵扯父母更多的精力,也会让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受到很大影响。到底生还是不生?是很多家庭悬而未决的事情。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对于“孩奴”、“房奴”一肩挑的夫妇来说,要养一个孩子4个老人,压力已然很大,再添一张嘴,一些人坦言“实在不敢想”。而对于另一些看得开的人来说,会不会再生一个孩子,他们回答得很轻松:“玩几年再说呗,要是父母喜欢带,再生一个也无妨!”

猜你喜欢
郭倩二孩兄弟姐妹
The special graduation photos
换huàn一yī种zhǒnɡ角jiǎo度dù思sī考kǎo
Cloze完形填空
数字
亲爱的兄弟姐妹
我的兄弟姐妹
三条心
神数据
跨跳比远
成本高,许多夫妻放弃“二孩”